2022-12-02|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心靈堵塞

    昨天自家通渠。渠堵塞了,必須盡早疏通;但人的心靈堵塞了,卻往往執意孤行。(2022-2-6)
    水龍頭壞了,可以修理,或者更換;但,人的心靈敗壞了,就只能自救啦!(2021-7-27)
    如果丟失了錢包,你會緊張地去尋找嗎?如果丟失了良心,也會緊張地去找回來嗎?
    有句成語——茅塞頓開;孟子也有句話——茅塞其心。
    話說孟子有個學生名叫高子,齊國人,曾經跟隨孟子求學,但始終未能明道,後來就退學了。孟子當時就說了幾句話訓勉他。孟子說:
    一條小小的山徑,如果經常有人行走,自然就會成為光明大道;但相反的,即使本來是光明大道,只要一段時間無人行走,它也就會被茅草堵塞的呀!現在你的本心也被茅草堵塞了。
    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也明白撥開雲霧見青天的道理;但,許多時候,當局者迷,不願意清醒(非不能清醒),即使知道自己的性格一向都是偏執,還是一如既往,堅執我見。何解?
    過去解釋孟子這段話,都說為學要有恆心,不可中途而廢。這樣的解釋不是錯;但,問題實在太表面了。
    高子之所以不能明道,不是聖人之道難明,而是他自己心之所往者在利;也就是說,急功近利,以為學了孟子的學問,就可以謀得一官半職。但,經過一段時日,事與願為,故而「去而學於他術」(見趙歧註)。
    這明顯是方向起步就錯了,學習聖人之道,就是要為自己的迷失,尋找到一條清明的大道,而讓自己的心靈更通暢、更充實、更自信。
    人之所以茅塞其心,除了利欲薰心之外,就是被傷痕抹殺了一切理性分析,以致仇恨遮眼。心靈被堵塞了,而自己不但無法疏通,甚至不知道要疏通,對旁觀者來看,其實是人生的悲哀啊!
    然則,如何疏通心靈的障礙?
    修德,這是不二之法門。所以,孔子經常提醒他自己——「德之不修,是吾憂也」。
    朋友啊!解鈴還須繫鈴人呀!
    (寫於2022年11月8日於海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