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崙遺緒,鯉魚潭邊的時光寶盒: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哈崙山地鐵道一號索道著點現址,原件已不存,現址為索道意象裝置藝術。(圖:雪羊)
在花蓮鯉魚潭的西南方,有著一個小巧可愛、一般人很容易忽略,卻在花蓮林業史上,有著無以比擬地位的森林遊樂區,它就是「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
說起「國家森林遊樂區」,國人普遍的第一印象,一定是大片的森林、涼爽的空氣與繚繞的雲霧。然而這些刻板印象,是源於中海拔的阿里山、太平山這兩個遊客人次最多的國家森林遊樂區,因此這些特色,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都沒有。但是,它也擁有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傲人之處。
首先,池南有著足以與阿里山、太平山相提並論的巨大故事:森林鐵道。
相對知名的日治三大林場,花蓮有三大森林鐵道,其中最早落成、日本人經營最久的,是以「池南轉運站」,也就是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前身為出發點的「哈崙工作站」,日本時代稱之「木瓜山林場」。它在昭和9年(1934年)8月開始營運,11年後因日本戰敗,由中華民國接收,爾後不斷經營、拓展森林鐵道,直到民國78年(1989年)正式裁撤為止,度過了半世紀多的伐木歲月。
在木瓜林區管理處(花蓮林管處前身)轄下森林鐵道服務了30年的機關車頭,民國69年除役,成為今日園區內的亮眼文物之一,保存得相當好。(圖:雪羊)
在哈崙一脈相承的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裡,與這段龐大歷史相連的代表性設施,就是園區內復刻的「運材索道(流籠)」裝置。
這個位置,原為哈崙工作站的一號索道接收站,伐木工人們當年就是乘坐著目前設置的那種客車車廂,從這裡出發,再經過另外兩段索道上山。而林場伐出的大檜木,則源源不絕的透過同樣的三段索道輾轉來到這裡,堆置在池南一隅,等待業者轉送至花蓮眾多的木材加工廠加工。
為了克服花蓮陡峭的地勢,包含哈崙在內的花蓮三大林鐵,都是透過像這樣的索道連接高懸半山腰的森林鐵道,因此鐵道本尊不若阿里山那樣易達,只有經驗豐富的登山者才有機會一親芳澤。
於哈崙工作站製材工廠內沈睡了33年的機關車頭,與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內的退役展示車,曾跑在同一條鐵道上,也可能載過一樣的人、被同一個技師照顧過吧!(圖:雪羊)
整個哈崙工作站森林鐵道系統,有如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現場所示意的索道共5座,連接由池南起,從低至高分別為池上線、萬年木線、大景線、霸嶺線、武陵線等5條,合計超過48公里的森林鐵道。最深處,距離中央山脈脊樑只剩約5公里而已,十分驚人。
在哈崙工作站撤站後,它們並未被拆除,而是被留置在深遠的木瓜山、大檜山區,帶著那段撐起無數花蓮家庭的林業記憶,靜靜地沈睡、緩緩的腐朽,直到自然而然回歸塵土為止。
關於池南、哈崙的輝煌林業故事,請參照花蓮林區管理處所精心拍攝的洄瀾林業三部曲紀錄片之一:《無盡藏・哈崙時代》(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pfCWX1CZ6DSXWbxlLRxBHo9fwXjWTFKh ),以及兩本出版物:《無盡藏-哈崙百年林業影像集》(https://hualien.forest.gov.tw/public/0005449 )與《1922無盡藏的大發現:哈崙百年林業史》。你將震撼於鯉魚潭西方的這片大森林,竟然隱居著如此波瀾壯闊的精彩過往。
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內的蹦蹦車道,就是復刻的哈崙山地鐵道,靜謐優美,不必到眠月線也能拍林鐵美照的好地方。(圖:雪羊)
停放在復刻哈崙山地鐵道上,已不再行駛載客的機關車。雖然可惜,但仍保持的相當漂亮。(圖:雪羊)
而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正是哈崙延續至今的林業精神、一個不必登山就可以感受這段歷史脈動的最佳地點,跟著台灣林業一起轉型的林場舊址。站在索道頭,望著前方拔地而起的山體,就能穿越時空,仿若聽見哈崙時代的機具嘈雜。
現場,永遠是品讀歷史的最佳調味。
這裡更是台灣最早成立的森林遊樂區之一,從民國51年(1962年)哈崙工作站仍在巔峰的時代,就已經開始經營遊憩業務。園區內有多條平緩好走的步道,可以輕鬆悠閒感受低海拔森林的氣息;甚至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其實園區外隔著台9丙線,不用收錢的「鯉魚山步道」系統,一樣屬於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管轄喔!這裡還有池南自然教育中心、林業陳列館可以學習關於森林的一切知識寓教於樂,也時常有團體在此舉辦環境教育活動;林業陳列館二樓可以遠眺鯉魚潭、也很適合下午茶。
林業展示館二樓展望不錯,還有很多雅座,適合發呆或下午茶。(圖:雪羊)
在復刻的一號索道之外,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保存了眾多不只哈崙,更來自台灣各地的林業文物;小的陳列在「採運機具展示館」之中,大的如台灣僅存的少數古老蒸氣集材機,還有一眾更近代的汽油集材機、風壓機等,安穩沉眠在停車場一旁的木棚之下。更大的有來自太平山林場的蒸氣火車頭,還有近代的汽油機關車,以及曾在園內復刻甚至行使過一段時間的一段森林軌道,雖然今已不再行駛,但非常適合不費吹灰之力又合法的拍攝「走在森林鐵道上」的美照喔!
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採運機具展示館。(圖:雪羊)
採運機具展示館中,來自伐木現場的文物一字排開,十分壯觀。(圖:雪羊)
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採運機具展示館牆上懸掛的林業索道部件「緊張器」圖。(圖:雪羊)
遺留在花蓮三大林鐵之一的嵐山工作站山地鐵道的林業索道部件「緊張器」。(圖:雪羊)
誰說森林遊樂區一定要大?小小的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裡,集結了森林漫步、環境教育、林業文物保存,更能在大量經歷過那段歲月的文物陪伴下,遙想花蓮最壯闊的林業故事,重點是全票只要40元,假日50元,簡直物超所值呀!
喜歡爬山嗎?想品味特別的故事嗎?來到花蓮,上午鯉魚山賞鳥撿小百岳、中午鯉魚潭踩踩天鵝船吃吃潭邊著名的「活跳蝦」小吃,下午來到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在哈崙曾經的第一現場、親臨那些曾隆隆作響的機具們、遙望索道遠方的山嶺,感受最真實的森林故事。並且,在那與哈崙同款的森林軌道上,留下自己的身影與記憶。
我想,就是品味鯉魚潭這裡的森林,最深刻的方式了。
#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
#花蓮林區管理處廣告
別以為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小就沒有步道好走,實際上園區內步道長短適中,對於都市人而言好走又輕鬆,是感受森林的好地方呢!至於有登山習慣的朋友,直接爬鯉魚山才是正解,比爬101還多呢!(圖:雪羊)
雖然被樹擋住了,但從一號索道發送點往下望,仍能隱約看見台9丙線。可以想像一旦把蔓生的草木清除,就可以直接與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對望。(圖:雪羊)
蒸氣集材機本尊,台灣剩沒幾台了,是十分珍貴的林業文物!(圖:雪羊)
睜大眼睛,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內也能找到許多美麗的生命喔!此為雨後的嬌客青山蝸牛,園區內數量不少。(圖:雪羊)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6K會員
264內容數
跟著雪羊的腳步,悠遊山林隨影隨筆,在《共享視界》裡,一起看見山的萬千樣貌,加入以影像與文字探索世界的行列。在文影交流間結識同樣熱愛大自然的同好,輕鬆分享彼此的影像記憶與山林故事,建立山與人最深刻的連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花蓮的土會黏人。」是一句常常聽到,來自四面八方移居至花蓮的人們,對花蓮山海之美融進生活的讚頌。然而,花蓮最壯麗的背景:翠綠的中央山脈,卻沈睡著一段段鮮為人知、帶走無數巨木、留下許多木材加工廠、並養活了無數個花蓮家庭的厚重故事。 那就是北起和平,南至清水,花蓮最讓人由衷讚嘆與不捨的,東台灣林業史話。
「凱道部落」,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他們在二二八抗爭超過五年。 2022年3月14日,雖然部落又被拆除,但堅定的他們仍舊守在那, 默默地等待著蔡英文兌現承諾的那一天。 他們是誰,為什麼在這裡?他們的背後又有著怎麼樣的故事? 一切,就要從他們的家,「內本鹿」開始說起。
從清代關門古道,一窺清朝與日本的原住民治理、中央山脈的百年歷史,與布農族丹社群的古往今來。 《重返關門》,一本以古道為主軸,建構出橫跨百年歲月、堆疊數千呎高的台灣史話;讓我們透過作者的雙腳雙眼,了解國家力量是如何深入山區,看見過去的環境樣貌,並挖掘歷史的真實,認識真正的Taki Vatan。
中央山脈深處,唯一的隊友就這樣從我眼前消失,彷彿過了一年,我才被巨大的「碰」驚醒,懸崖下方等待著我的,可能是血肉模糊的肉塊。 幸好不是,但也岌岌可危——開放性骨折。那天,整個山區只有我們兩人,我必須扛下急救、求援與維生的全責,在零下結冰的夜裡,陪他一起撐過去、等待外援,誓言一起平安回家...
「中之線」,是布農族巒社群與郡社群的離家之路,1940年日本人的集團移住政策,讓郡大溪流域徹底淨空,成為無人之境,相關資料也付之闕如。 80年後的今天,中之線猶在,這一次,它成為了布農族人們回家的路。《消逝的中之線:探尋布農巒郡舊社》一書揭開了此地神秘的面紗,補足了這段空白的古道,指引了回家的路。
雪霸國家公園的三六九山莊在過年期間發生森林大火,最近清理火場發現許多垃圾,被媒體報導為「燒出驚人真相」。但是,不爬山的記者其實對於他所認為的「真相」,有所侷限,就讓我從登山人與管理單位的角度,來切入這場「垃圾真相之謎」吧!
「花蓮的土會黏人。」是一句常常聽到,來自四面八方移居至花蓮的人們,對花蓮山海之美融進生活的讚頌。然而,花蓮最壯麗的背景:翠綠的中央山脈,卻沈睡著一段段鮮為人知、帶走無數巨木、留下許多木材加工廠、並養活了無數個花蓮家庭的厚重故事。 那就是北起和平,南至清水,花蓮最讓人由衷讚嘆與不捨的,東台灣林業史話。
「凱道部落」,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他們在二二八抗爭超過五年。 2022年3月14日,雖然部落又被拆除,但堅定的他們仍舊守在那, 默默地等待著蔡英文兌現承諾的那一天。 他們是誰,為什麼在這裡?他們的背後又有著怎麼樣的故事? 一切,就要從他們的家,「內本鹿」開始說起。
從清代關門古道,一窺清朝與日本的原住民治理、中央山脈的百年歷史,與布農族丹社群的古往今來。 《重返關門》,一本以古道為主軸,建構出橫跨百年歲月、堆疊數千呎高的台灣史話;讓我們透過作者的雙腳雙眼,了解國家力量是如何深入山區,看見過去的環境樣貌,並挖掘歷史的真實,認識真正的Taki Vatan。
中央山脈深處,唯一的隊友就這樣從我眼前消失,彷彿過了一年,我才被巨大的「碰」驚醒,懸崖下方等待著我的,可能是血肉模糊的肉塊。 幸好不是,但也岌岌可危——開放性骨折。那天,整個山區只有我們兩人,我必須扛下急救、求援與維生的全責,在零下結冰的夜裡,陪他一起撐過去、等待外援,誓言一起平安回家...
「中之線」,是布農族巒社群與郡社群的離家之路,1940年日本人的集團移住政策,讓郡大溪流域徹底淨空,成為無人之境,相關資料也付之闕如。 80年後的今天,中之線猶在,這一次,它成為了布農族人們回家的路。《消逝的中之線:探尋布農巒郡舊社》一書揭開了此地神秘的面紗,補足了這段空白的古道,指引了回家的路。
雪霸國家公園的三六九山莊在過年期間發生森林大火,最近清理火場發現許多垃圾,被媒體報導為「燒出驚人真相」。但是,不爬山的記者其實對於他所認為的「真相」,有所侷限,就讓我從登山人與管理單位的角度,來切入這場「垃圾真相之謎」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踏入花蓮的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迎面而來的是清新的自然氣息,彷彿置身於一片靜謐的綠洲。這裡的空氣中飄著淡淡的樹葉香,令人心曠神怡。遊樂區內有多個展館,展示早年林業生產的過程,以及自然界的奧秘。 首先,走進林業生產館,彷彿穿越時光回到過去。各種早期使用的工具和機械設備,栩栩如生的模型,展現了過去伐木場
Thumbnail
對現代許多臺灣人而言,臺鐵的環島鐵路網就好像打從出生以來一般的理所當然。但是,過去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花蓮與台東之間的鐵路是獨立於環島路網之外的存在,而管理這條鐵路的營運中心就在今日的花蓮鐵道文化園區,其前身則可追溯到日本時代的花蓮港鐵道出張所。
這篇文章介紹了臺灣橫跨多個鐵道景點,包括猴硐貓村、玉里神社遺址、太麻里車站、藍皮意象館和大溪車站。文章中詳細描述了每個景點的特色和位置,並提供了遊客參觀的建議。
Thumbnail
這是散步的好去處,跟朋友約好在這裡碰面,羅東林場的貯木池是過去太平山林場集運木材的最終站,如今已轉型為生態文化園區,是宜蘭知名的觀光景點。 貯木池由人工挖掘而成,面積約為1.5公頃,池中原本存放著大量從太平山上伐下的原木,如今已清空,僅留下一片碧綠的水池。貯木池周圍環繞著木棧道,遊客可以沿著木棧道
Thumbnail
日治時期台灣有三大官營林場:阿里山、八仙山、太平山,其中太平山林場是比較晚開發的。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即為日治時期羅東出張所及貯木池舊址。這裡是木材出口轉運站、日治時期台灣經濟出口這裡是個重要位置。
Thumbnail
聯絡羅東和太平山山腳的土場之間的羅東森林鐵道早在1979年便配合太平山林場結束伐採作業而宣告停駛。隨著宜蘭的觀光發展,對這條鐵路的復駛引起了廣泛討論。本文由探訪蘭陽溪河床,尋找正在保存下來的土木構造物:隧道開始。文章中詳細描述了路線的踏查,隧道的地理位置,以及一些歷史背景。
Thumbnail
【鐵道文化園區】 一館舊稱鐵道部花蓮港出張所,是早期的花東鐵路總指揮所,但整修後以多元文化休閒園區的概念再利用,目前被譽為台灣僅存最完整的窄軌鐵道基地遺址。
Thumbnail
「羅東林鐵」為太平山林業時期所興建的一條平地線森林鐵路,從太平山土場到羅東鎮竹林車站,全長36.4公里,沿途設有十座車站,1924年全線通車,以五分車運輸木材,也載送旅客,後因太平山林木禁伐、交通發展及颱風破壞等因素,1979全面停駛,結束56年營運,停駛至今已有45年歷史!(參考導覽資料)
Thumbnail
提到林業鐵道,大多數人直覺都會想到阿里山那長達70多公里的登山本線和多條林內支線,但鐵道運材不只是阿里山的專利,位於宜蘭的太平山林場也曾是使用鐵道運材的林場之一。雖然這條鐵道早在1979年就已停駛,不過即便經過四十多年的時間,沿線尚有部分遺跡留存,這趟旅程就讓我們從天送埤到土場的車站開始吧!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惠蓀實驗林場」也就是惠蓀國家森林遊樂區。本篇帶大家一起來認識惠蓀林場的歷史及特色,惠蓀實驗林場到底在那裡?林場特色是什麼、林場園區裡又有哪些景點、步道呢?一起看下去吧 簡介 「惠蓀實驗林場」位於南投縣仁愛鄉靠近國姓鄉交界,即使這麼介紹應該很多人還是一頭霧水吧!其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踏入花蓮的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迎面而來的是清新的自然氣息,彷彿置身於一片靜謐的綠洲。這裡的空氣中飄著淡淡的樹葉香,令人心曠神怡。遊樂區內有多個展館,展示早年林業生產的過程,以及自然界的奧秘。 首先,走進林業生產館,彷彿穿越時光回到過去。各種早期使用的工具和機械設備,栩栩如生的模型,展現了過去伐木場
Thumbnail
對現代許多臺灣人而言,臺鐵的環島鐵路網就好像打從出生以來一般的理所當然。但是,過去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花蓮與台東之間的鐵路是獨立於環島路網之外的存在,而管理這條鐵路的營運中心就在今日的花蓮鐵道文化園區,其前身則可追溯到日本時代的花蓮港鐵道出張所。
這篇文章介紹了臺灣橫跨多個鐵道景點,包括猴硐貓村、玉里神社遺址、太麻里車站、藍皮意象館和大溪車站。文章中詳細描述了每個景點的特色和位置,並提供了遊客參觀的建議。
Thumbnail
這是散步的好去處,跟朋友約好在這裡碰面,羅東林場的貯木池是過去太平山林場集運木材的最終站,如今已轉型為生態文化園區,是宜蘭知名的觀光景點。 貯木池由人工挖掘而成,面積約為1.5公頃,池中原本存放著大量從太平山上伐下的原木,如今已清空,僅留下一片碧綠的水池。貯木池周圍環繞著木棧道,遊客可以沿著木棧道
Thumbnail
日治時期台灣有三大官營林場:阿里山、八仙山、太平山,其中太平山林場是比較晚開發的。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即為日治時期羅東出張所及貯木池舊址。這裡是木材出口轉運站、日治時期台灣經濟出口這裡是個重要位置。
Thumbnail
聯絡羅東和太平山山腳的土場之間的羅東森林鐵道早在1979年便配合太平山林場結束伐採作業而宣告停駛。隨著宜蘭的觀光發展,對這條鐵路的復駛引起了廣泛討論。本文由探訪蘭陽溪河床,尋找正在保存下來的土木構造物:隧道開始。文章中詳細描述了路線的踏查,隧道的地理位置,以及一些歷史背景。
Thumbnail
【鐵道文化園區】 一館舊稱鐵道部花蓮港出張所,是早期的花東鐵路總指揮所,但整修後以多元文化休閒園區的概念再利用,目前被譽為台灣僅存最完整的窄軌鐵道基地遺址。
Thumbnail
「羅東林鐵」為太平山林業時期所興建的一條平地線森林鐵路,從太平山土場到羅東鎮竹林車站,全長36.4公里,沿途設有十座車站,1924年全線通車,以五分車運輸木材,也載送旅客,後因太平山林木禁伐、交通發展及颱風破壞等因素,1979全面停駛,結束56年營運,停駛至今已有45年歷史!(參考導覽資料)
Thumbnail
提到林業鐵道,大多數人直覺都會想到阿里山那長達70多公里的登山本線和多條林內支線,但鐵道運材不只是阿里山的專利,位於宜蘭的太平山林場也曾是使用鐵道運材的林場之一。雖然這條鐵道早在1979年就已停駛,不過即便經過四十多年的時間,沿線尚有部分遺跡留存,這趟旅程就讓我們從天送埤到土場的車站開始吧!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惠蓀實驗林場」也就是惠蓀國家森林遊樂區。本篇帶大家一起來認識惠蓀林場的歷史及特色,惠蓀實驗林場到底在那裡?林場特色是什麼、林場園區裡又有哪些景點、步道呢?一起看下去吧 簡介 「惠蓀實驗林場」位於南投縣仁愛鄉靠近國姓鄉交界,即使這麼介紹應該很多人還是一頭霧水吧!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