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東林鐵單車懷舊行 113.01.18(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羅東林鐵」為太平山林業時期所興建的一條平地線森林鐵路,從太平山土場到羅東鎮竹林車站,全長36.4公里,沿途設有十座車站,1924年全線通車,以五分車運輸木材,也載送旅客,後因太平山林木禁伐交通發展颱風破壞等因素1979全面停駛,結束56年營運,停駛至今已有45年歷史!(參考導覽資料)

raw-image


這條道路風光明媚,距離短、公路狀況良好,鐵道部分沿線尚有部分遺跡,也是一條熱門的單車路線!今天決定帶著故事來旅行,早上六點半與芳文教練及blue溫兄等二人由板橋搭普悠瑪列車,來到羅東已是八點了,這是台北到羅東最便捷的方式!

「羅東」噶瑪蘭族語叫「老懂」(rutung),意為「猴子」,漢人到蘭陽平原開墾,以其音譯稱此地為「羅東」!

raw-image


出站後先到「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參觀,再從園區內的「竹林車站」出發,途中經過「林場肉羹」一定要先品嚐看看!

早期伐木工人需付出大量的體力,加上濕冷的氣候,這種味美價廉「俗擱大碗」高熱量的食物最能填飽工人們的肚子溫暖寒冷的心,就這樣一直流傳下來!

raw-image


早期太平山林場開採下來的林木,受限於陸路運輸,僅能以「管流輸送法」利用濁水溪(今蘭陽溪)溪水,將原木從土場流放至下游北岸的員山貯木池,這種方法效率不彰,運送過程中林木容易流失受損;加上台灣電氣株式會社欲在天送埤興建發電廠攔水發電,此舉勢必影響木材管流輸送,遂決定興建鐵路!

raw-image


「羅東森林鐵道」從竹林站到土場,其分由三個不同單位興建:

一、土場至天送埤段:由台灣電氣興業株式會社所興築,始築於1918年,1921年完工長度19.36公里。

二、天送埤至歪仔歪段:原為台南製糖株式會社所有,自1921年起營林所租為運材之用長度14.52公里。

三、歪仔歪至竹林段:又稱「羅東街寄附線」,為羅東街民捐獻所興建,長度3.07公里於1924年完工

另外,於1970年完成竹林至羅東火車站北側的聯絡鐵路,全線設十個車站由東向西分別為竹林歪仔歪大洲二萬五(萬富)→三星天送埤清水湖(清水)→牛鬥樂水(濁水)→土場現存竹林、大洲、天送埤及土場等站房尚保留完整!(參考導覽資料)

raw-image


據稱1917年(大正六年)日本台灣總督府發現太平山擁有資源豐富的檜木,有意在蘭陽地區設立營林所,於是邀請了宜蘭和羅東兩個地區的街長前往總督府討論,當時總督府提出「若能籌備五萬元,營林所就設立在那個地方。」這個價錢現在看來沒有太多,但當時卻是很大的數目,因此宜蘭街長猶豫想回去與地方人士商討後才做決定時,羅東街長陳純精卻大膽地答應。就這樣說服居民在短時間內籌措經費,並自捐十八甲土地,配合興建運材鐵路、設立車站及貯木池等工程使羅東一躍成為林業重鎮,也帶動羅東經濟發展,奠定今日繁榮的基礎!

raw-image


羅東這個地方,本來是猴子居住的山林,「竹林車站」附近是一片竹林,車站為羅東林鐵終站,興建於1924年,1979年廢止,1994年站房拆除,2008年重建,成為羅東林業文化園區最受歡迎的景點,今天單車行就從這裡開始,很意外的遇到笑容燦爛單車網路達人「一輪」,他們也來到這裡,與她合影後便出發!

raw-image


一般車友騎羅東林鐵,都是由竹林車站出發,沿196縣道到天送埤,接上台七丙到牛鬥後,左切宜51鄉道到土場。我們儘量沿羅東林鐵路線走,下一站是歪仔歪橋,離開竹林車站由園區北側入口出去,沿五分仔步道前行到達光榮北路,對面是「光榮貯木場」,這是林鐵的舊路線留下的痕跡!

raw-image


沿仁愛路往北行,前面就是「歪仔歪橋」(0903、4.09K),以前的車站已看不到任何痕跡了,「歪仔歪站」早期是運送木材與甘蔗的分界點,從地圖上看來,感覺仁愛路三段這處路口應該是車站的位置往東叉路可到二結西河五路與鎮安路交叉口附近的「磅仔頭」,日據時期「二結製糖所」甘蔗過磅的地方;往南則運木材到羅東林場

raw-image


「歪仔歪橋」原名「清洲橋」,位於羅東鎮與三星交界,跨越羅東溪是羅東鎮通往三星鄉重要橋樑,現在所見為2008年重建的水泥橋,此地早期是噶瑪蘭族「歪仔歪社」的居住地,為紀念歪仔歪社而將此橋稱為「歪仔歪橋」。也有人認為其名來自昔日運材火車經過檜木橋樑會發出「倚倚歪歪」的聲音,所以稱為「歪仔歪橋」,其實也蠻貼切的!

raw-image


下橋後前行一公里,看到196縣道+11公里路標,準備左轉進入保安一路,看到保安宮牌樓再右轉進入五分路!

raw-image


這條五分路是當時歪仔歪到天送埤所經過的鐵道,原是1919年「台南製糖會社」為運送甘蔗到二結製糖所而興建的,到了1921年起租給太平山林場運材使用!

raw-image


前行1.5公里經過宜61鄉道的大洲路便到達「大洲車站」(0918、7.36K),它位於大洲農會對面,早期曾是當地甘蔗轉運站,原有木造站房、轉車盤一座,現在整建為懷舊車站讓民眾緬懷太平山鐵道歷史,我們到達時正在整修,預定過年前完工!

raw-image


昔時大洲地區原是蘭陽溪河道中一塊大溪洲,河水退去土地肥沃,日據時期為甘蔗主要契作區,只能賣給會社(糖廠),而價格、過磅都掌握在會社手裡,農民無法參予,他們為被剝削者收入低微,有時還不敷購買肥料,致當地有句諺語「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磅」,顯見蔗農生活艱苦,現在這片農田已看不到甘蔗,取而代之的是稻田與蔥田!

raw-image


沿五分路三段續往前行,路旁三星蔥已開始採收,到達三星時一定不能錯過「三星蔥油餅」!

raw-image


到達萬富圳第四支線右轉接上196縣道+5K處往左就看到萬富公車站牌下的「二萬五車站」(0940、11.80K),原先的車站已完全消失,現在有當地居民復刻兩座車站,他們最常說「來去火車頭坐公車」此地昔稱「二萬五」,相傳日據時期種植甘蔗,一甲地可以種植二萬五千株的蔗苗,光復後取其諧音,將地名改為「萬富」!

raw-image


車站內看到「二萬五車站古時風貌故事圖」,很有意思!這是描寫5、60年代二萬五車站附近熱鬧風貌,村內有車站、道班房、大同農場辦公室、西藥房、麵攤仔、理髮廳、豬肉攤、修自行車、雜貨店、碾米廠;有豆腐伯賣豆腐、ㄟ米間逐工替人ㄟ米、囝仔尚愛去柑仔店買金柑仔糖、阿公仔剪完頭毛去修理自轉車、阿婆仔買豬肉回去拜天公、卡早ㄟ莊稼應有盡有、攏免煩惱,一幅和諧歡樂景象!

raw-image


續行,整排阿勃勒迎風搖曳非常清涼,如果夏季整路黃金花海一定很漂亮,經過「二萬五土地公廟」,到達196+3K處左接宜44鄉道星中路,這條路也是昔日羅東林鐵的路線!

raw-image


穿過三星市區直接前往三星公園(0957、16.26K),這是昔日太平山林鐵「三星車站」所在,站體已在1990年都市計畫中變更為三星公園用地,現在只留下一面站牌三星公園興建沿革碑讓人回憶了!

raw-image


離開三星市區接上台七丙線前往天送埤,到達「味珍香卜肉店」右轉進入「天送埤車站」(1028、20.47K),它是羅東林鐵沿線保留最好的一站,目前木造車站、轉車盤等仍保持完好,站房已登錄為宜蘭縣歷史建築!

raw-image


「迴轉盤」又稱「火車調車盤」,原功能作為土場與天送埤路段中斷時,鐵路人員能夠進行車輛調度,維持與羅東之間客運服務使用,現則作為園區的展示設施保存!(參考導覽資料)

raw-image


從天送埤到土場,途中會經過三座山,沿台七丙線往拳頭姆山是今天的第一座山,爬上海拔250公尺公路最高點(1106、22.45K),這裡視野廣闊能遠眺蘭陽平原、龜山島及天送埤發電廠,然後很輕快地往下滑!

raw-image


經過清水橋(1121、27.46K),清水溪沿岸盡是高麗菜田,趁著枯水期趕快耕作,一畦畦很壯觀,接著應該是種西瓜,農民與天爭地真辛苦!

raw-image


到達台7丙+3.7K處的清水電廠公車站旁的清安廟牌樓左轉進入,很快的到達圓山發電廠(1124、28.22K),這座發電廠係因1940年代臺灣工業化導致用電需求增加而興建,昭和16年(1941年)12月竣工發電,尾水堤供天送埤電廠使用,取水口位於牛鬥橋上游約2.3公里處,引蘭陽溪溪水,經5公里長引水隧道送水到前池,經二支直徑2.3公尺的壓力鋼管輸水發電,現在為無人發電廠!

raw-image


從圓山發電廠出來,剛好到達台7丙+3.5K處的清水湖站(1126、28.33K),此處為羅東林鐵「清水車站」的舊址,惟站房等建築均無跡可尋!

此處早期因設有圓山發電廠,居民多屬電廠員工及太平山伐木工作者,曾經繁華一時,後因水災、風災造成橋樑路基損壞,以及公路普及,太平山林木禁伐,1979年森林鐵路停用,2000年圓山發電廠改為無人電廠後,居民大量外移而逐漸沒落!

raw-image


離開清水湖站到牛鬥才3.5公里,從台七丙+2K處開始一直到牛鬥橋頭,一路茄苳夾道,假以時日又將是一條美麗的「綠色隧道」!

raw-image


續行看到泰雅一路501巷「牛頭鎮安宮」的路標左轉進入約200公尺就到達「牛鬥車站」,這座水泥車站整體狀況尚良好,保留有站房、月台痕跡及旗竿座,目前站房已變成雜貨店月台後方鐵皮屋是以前的「入山檢查哨」,旁邊還有幾棟雨淋板的木屋,應該是昔日林鐵員工宿舍;直行小路可達2號隧道站前幾棵老樟樹已有百年歷史,已被縣政府列管保護!

raw-image


我們從月台與站房中間小巷穿出來,就接上台七丙線,左轉先到牛鬥橋上看「兩牛相鬥」的地理景觀,騎上牛鬥橋(1141、31.52K)往東望是蘭陽溪出海口的蘭陽平原與龜山島,蛇龜護蘭陽很傳神!

raw-image


往西看,北側雪山山脈南側中央山脈,在蘭陽溪形成峽口,山勢如二牛對峙相鬥態勢,故稱「牛鬥」!

聽當地人說:「日本人看到牛鬥地理的特殊性,認為台灣人充滿好鬥性很容易亂起來,要用繩子把兩頭牛拴起來」,確實也在1914年(大正三年)架設一條「圓山鐵線橋」,算是巧合吧!

日據時期所建的「圓山鐵線橋」已不見蹤影,而民國52年及84年台七丙線的牛鬥橋,在最近第一個凸岸,亦即河道最狹窄處兩岸,還可以看到一些道路護堤痕跡,現在所在這座橋是2010年在其下游所興建的!

如果你眼力夠好,在蘭陽溪南側第二個凸岸,還能看到昔日羅東林鐵「三號隧道」東口,我還真的看到了!

raw-image


離開牛鬥大橋往回騎,到達宜51鄉道起點(1149、32.05K),右後轉彎準備騎上今天第二座山,也是較陡的山,直行是宜51鄉道,右轉為原台七丙線舊道已封閉,兩條道路夾角上方為「牛鬥派出所」,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也是一處鐵馬驛站!

raw-image


從牛鬥派出所開始進入山區,到樂水約十公里,最高點位於宜51+4.5K處,上升約260公尺,途中經過六個彎道、牛鬥苗圃,慢慢的往上踩,約半小時到達海拔460公尺的最高點「27K水門站」(1226、36.79K),很特別的地名?

raw-image


接著來到大同鄉的樂水村,原名「濁水」此地因靠近濁水溪(今蘭陽溪)而得名,民國42年與南投名間鄉的濁水車站同名,而改為「樂水」。這裡曾因太平山林業興盛設有火車站,成為繁榮部落,後因林業禁伐車站關閉,鄉公所遷出,人口逐漸散去,67年羅東林鐵遭颱風破壞,直到87年期間對外交通完全中斷,被稱為「被遺忘的部落」!

經過碼崙部落樂水橋就到達「樂水車站」(1241、42.70K),惟因修築宜51鄉道時將路基墊高,車站站房反而在道路下方,要注意才不會錯過,很難想像昔時車站熱鬧的景象!

raw-image


續沿樟林大道往前行,到達宜51+11.8K處智腦部落,從右側產業道路進入,前進約500公尺就到達堤防旁的「八號隧道」(1250、44.69K),又稱「智腦隧道」它是羅東林鐵八座隧道中保持最完整的一座,隧道興建均採人工素掘,為防止崩塌,以木柱支撐鞏固洞壁,二戰期間曾是部落族人的防空洞,迄今已有百年歷史,並列為宜蘭縣歷史建物!(參考導覽資料)

raw-image


走上堤防山壁外側是一泓半月形的蓄水池,有人稱它為「半月池」,它是「智腦灌溉水渠」的取水口,翠綠色的湖水,寧靜優美,很難想像它是來自昔稱濁水溪(今蘭陽溪)的溪水!

raw-image


回到智腦部落右接宜51鄉道,前往今天第三座山,最高海拔430公尺,垂直高度不到100公尺,是三座山中最平緩的一座,越嶺後經過天狗溪上的田古爾橋及土場溪上的多望大橋就到達土場了

raw-image


下午一點半接上多望大橋東端宜專一線公路(1332、49.41K),此處路口是宜51鄉道15.9K的終點!

raw-image


往右經過多望大橋,終於到達羅東林鐵終點「土場車站」(1336、49.98K),「土場」是指堆積木材的場所,這裡是進出太平山的門戶,昔日太平山林鐵平地線與山地線的轉運站,車站保持完好,並做為「林鐵土場車站歷史展示館」!

raw-image


「土場車站」還展示當年運材蒸汽火車客車及中華號柴油客車藍色「中華號」特快車是當年最豪華的客車,編制隨車小姐在車上服務及沿途導覽!

騎到這裡今天主要行程已然結束,單程騎了五小時,約50公里,前半段是人文歷史,後半段為自然景觀,羅東林鐵懷舊路線非常精采,令人回味無窮!

raw-image


後記:

離開土場接上台七甲線→思源橋→棲蘭山莊→百韜橋→台七線→泰雅大橋→天送埤→安農溪自行車道→歪仔歪橋→196線道→羅東,下午五點回到羅東車站,今天全程共騎了95.52公里,尚未破百,接著搭乘下午17點28分自強號列車,19點16分到達板橋車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漢隆的沙龍
24會員
59內容數
陳漢隆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7
天氣漸暖又到平地櫻花「花旗木」盛開季節,尤其彰化二水花旗木旁鄰鐵道,整排粉紅色花朵美麗壯觀,現在正是大開時候,就來一趟花旗木、鐵道之旅,順便看看那條充滿歷史的八堡圳!
Thumbnail
2025/04/17
天氣漸暖又到平地櫻花「花旗木」盛開季節,尤其彰化二水花旗木旁鄰鐵道,整排粉紅色花朵美麗壯觀,現在正是大開時候,就來一趟花旗木、鐵道之旅,順便看看那條充滿歷史的八堡圳!
Thumbnail
2025/03/23
龍潭有一條三林自行車道,穿行在茶園、稻田的桃園台地上,純樸恬靜有別於河濱自行車道,順便探訪三坑自然生態公園、美國路、石門大草坪、龍潭大池、武德殿及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
Thumbnail
2025/03/23
龍潭有一條三林自行車道,穿行在茶園、稻田的桃園台地上,純樸恬靜有別於河濱自行車道,順便探訪三坑自然生態公園、美國路、石門大草坪、龍潭大池、武德殿及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
Thumbnail
2025/02/28
花蓮「兩潭自行車道」是」指的「七星潭」到「鯉魚潭」這條自行車道,全長約35.5公里,沿途除了兩潭外還有奇萊鼻燈塔、四八高地、太平洋公園、中華紙漿舊鐵道、水利生態步道等景點,全線穿越海岸、鄉間田野是條絕佳的單車休閒路線!
Thumbnail
2025/02/28
花蓮「兩潭自行車道」是」指的「七星潭」到「鯉魚潭」這條自行車道,全長約35.5公里,沿途除了兩潭外還有奇萊鼻燈塔、四八高地、太平洋公園、中華紙漿舊鐵道、水利生態步道等景點,全線穿越海岸、鄉間田野是條絕佳的單車休閒路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羅東森林鐵道 羅東森林鐵道建造之前,舊太平山林場就已經開始伐木,但早期木材運送是利用蘭陽溪流放至員山,但運送過程木材容易碰撞受損,所以興建羅東森林鐵道系統,1924年通車時全線由土場車站至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的竹林車站,負擔著珍貴木材運輸的重任,帶動羅東的繁榮,其中天送埤車站到歪仔歪車站則是租用臺
Thumbnail
羅東森林鐵道 羅東森林鐵道建造之前,舊太平山林場就已經開始伐木,但早期木材運送是利用蘭陽溪流放至員山,但運送過程木材容易碰撞受損,所以興建羅東森林鐵道系統,1924年通車時全線由土場車站至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的竹林車站,負擔著珍貴木材運輸的重任,帶動羅東的繁榮,其中天送埤車站到歪仔歪車站則是租用臺
Thumbnail
凱旋路上的高雄鐵路臨港線很早就已經停止載客,只在有車前往前鎮車場時才會運行。拍攝的這段鐵路最後只有變為綠廊,成為了高雄臨港線唯一一段沒有變成輕軌路廊的部分,對於這段路廊沒轉變為輕軌有點可惜,覺得輕軌若走這段可以連接高雄車站,讓高雄車站三鐵共構。
Thumbnail
凱旋路上的高雄鐵路臨港線很早就已經停止載客,只在有車前往前鎮車場時才會運行。拍攝的這段鐵路最後只有變為綠廊,成為了高雄臨港線唯一一段沒有變成輕軌路廊的部分,對於這段路廊沒轉變為輕軌有點可惜,覺得輕軌若走這段可以連接高雄車站,讓高雄車站三鐵共構。
Thumbnail
台灣縱貫鐵路於日據時期明治42年(1909年)通車;因路線(山線:竹南→彰化)受地形影響,曲線小、坡度大、隧道長且多、列車牽引噸數與行車率大受影響;大正8年(1919年)爆發「滯貨事件」,因而決定興建海岸線鐵路來疏運
Thumbnail
台灣縱貫鐵路於日據時期明治42年(1909年)通車;因路線(山線:竹南→彰化)受地形影響,曲線小、坡度大、隧道長且多、列車牽引噸數與行車率大受影響;大正8年(1919年)爆發「滯貨事件」,因而決定興建海岸線鐵路來疏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左營車站旁崇德路平交道以往的風貌,列車穿梭在許多車流中的畫面,隨著鐵路地下化後,已成為左營人永遠的回憶。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左營車站旁崇德路平交道以往的風貌,列車穿梭在許多車流中的畫面,隨著鐵路地下化後,已成為左營人永遠的回憶。
Thumbnail
造訪牡丹車站及穿越三貂嶺生態隧道的經歷,介紹了隧道的建築結構、歷史及周邊景點。 2024/04/10
Thumbnail
造訪牡丹車站及穿越三貂嶺生態隧道的經歷,介紹了隧道的建築結構、歷史及周邊景點。 2024/04/10
Thumbnail
沿著自行車道,探訪古老的舊草嶺隧道,造訪石城的烤腸攤和峭壁小屋,尋找龍脊岩與極東點,探索馬崗漁村,最後再回到福龍海洋驛站、福隆海水浴場。
Thumbnail
沿著自行車道,探訪古老的舊草嶺隧道,造訪石城的烤腸攤和峭壁小屋,尋找龍脊岩與極東點,探索馬崗漁村,最後再回到福龍海洋驛站、福隆海水浴場。
Thumbnail
霉女2024年3月來到宜蘭羅東火車站,蒐集臺鐵車站紀念印章~這裡能一次蒐集兩車站印章唷! 初訪羅東鎮的鎮"殿"之寶~羅東火車站,有著宮殿外型的火車站,在日治時期是一座日式木造風格的車站,後來歷經磚造站改建成中式宮殿外型建築風格...
Thumbnail
霉女2024年3月來到宜蘭羅東火車站,蒐集臺鐵車站紀念印章~這裡能一次蒐集兩車站印章唷! 初訪羅東鎮的鎮"殿"之寶~羅東火車站,有著宮殿外型的火車站,在日治時期是一座日式木造風格的車站,後來歷經磚造站改建成中式宮殿外型建築風格...
Thumbnail
2011年起不短的10年裡,泰安舊站經歷曇花一現的復駛,而後陷入發展停滯的時光裡;這也使當年自己曾與旅伴走過,自車站循鐵路走向大安溪鐵橋的500公尺路途,變得雜草叢生、綠樹成蔭,就連百年鐵橋也早已封閉且大面積生鏽。
Thumbnail
2011年起不短的10年裡,泰安舊站經歷曇花一現的復駛,而後陷入發展停滯的時光裡;這也使當年自己曾與旅伴走過,自車站循鐵路走向大安溪鐵橋的500公尺路途,變得雜草叢生、綠樹成蔭,就連百年鐵橋也早已封閉且大面積生鏽。
Thumbnail
  談論南迴鐵路前,先讓我們認識關於南迴鐵路的十大冷知識: 1. 共98.2公里,西起枋寮車站,東至台東車站。 2. 共14站(含起訖車站、2個號誌站)。 3. 歷經12年,1980年動工興建,1991年12月16日通車典禮(履勘尚未通過),1992年1月12日正式營運。
Thumbnail
  談論南迴鐵路前,先讓我們認識關於南迴鐵路的十大冷知識: 1. 共98.2公里,西起枋寮車站,東至台東車站。 2. 共14站(含起訖車站、2個號誌站)。 3. 歷經12年,1980年動工興建,1991年12月16日通車典禮(履勘尚未通過),1992年1月12日正式營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