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穿越時光機的電影旅者:克里斯・馬克的憶托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編按:國家影視聽中心將舉辦「敬永恆的時空旅人:克里斯馬克」經典回顧展,本文梳理幾部本次展映的重要作品,引導讀者親炙經典。

電影最讓人感覺迷離且難以忘懷的,往往不是它涇渭分明的類別,而是其脆弱的一線之隔:介於虛構與寫實、主觀與客觀、敘事與歷史。克里斯・馬克在影史上任何一個時期的任何一部作品,無疑皆屬這些不可被定義的邊界影像之作。身為也許是法國新浪潮導演中最低調而神秘的作者,原名叫做布什-維爾納夫(Christian Francois Bouche-Villeneuve)的他一生創作超過半個世紀,留下近百部長短不一的影片。這次影展選映他完成於一九五〇-二〇〇〇年代期間、跨越類比與數位影像的八部代表作,雖就數量而言尚不及其總片量的十分之一,卻可藉此窺見這位電影大師的核心美學與思想。
上述八部影片體現馬克作品的歷久彌新。縱使《來自西伯利亞的信》(1958)距今已一甲子,它絲毫未顯老態。作為戰後「議論電影」中的先驅之作,此片的雙重表徵──分析性的蒙太奇與思辨性的語聲──奠下了馬氏電影的正字標記。片中導演透過同一段描繪首都亞庫次克街道上工人的鋪路工程,同時搭配三種不同評論內容的組配,尤其耐人尋味:作為蘇聯的政治隱喻,亞庫次克既可客觀,又可是地獄或天堂的模擬兩可,更可顯其現代性。儘管信仰共產主義一輩子,馬克短片並未淪為意識形態的傳聲筒,而是在留下伏筆之餘,彰顯任何影音紀錄的高度可塑性。
《堤》劇照
這即是為何幾年後《堤》(1962)的問世,並無在他普遍被視為紀錄片的作品中格外突兀。此部影響深遠的短片(只要想想看《未來總動員》(1995)),藉由「照片小說」形態於新浪潮中開創靜照辯證電影媒介的先河,指向電影畫格與動態影音之間的敘事構成。身為優異的攝影師,馬克混融日常與調度的黑白畫面充滿末世憂鬱,緊扣冷戰核爆威脅,致使想像之作無不有著鬼影幢幢的真實。
然而,這一切的至關重要未必不及《堤》中導演心心念念的《迷魂記》(1958)。穿越時間在巴黎植物園相逢伊人的男主角,他們的指尖對著紅杉年輪重演著希區考克著名的穆爾森林場景。二十年後交混著不同聲響與色調的《日月無光》(1983),馬克索性來到舊金山按圖索驥,重訪電影場景,以第三人稱口吻敘述片中雙面女人(茱蒂、瑪德蓮)與時間漩渦(歷史、記憶)的題旨。
《紅在革命蔓延時》劇照
戲外,馬克是位永不倦怠的時空旅者,作品處處銘記著跨國表徵。戲內他將此跨國印記關鍵地鎖定在那些造成歷史變革的大事。《五角大廈的第六面》(1968)與《紅在革命蔓延時》(1977),乃是記錄彼時反越戰與全球左翼運動的影像行動。前者正值切・格瓦拉殉命於玻利維亞,越戰凶險的年代。後者時間跨度前後六年,穿越於巴黎、布拉格、夏灣拿、聖地牙哥及華盛頓等地。馬克在片頭徵引愛森斯坦革命理念的蒙太奇,見證各地起義如何遍地烽火最終卻由盛轉衰的結果。
三十年後,老派革命導演心仍未死,只是作品基調變得輕鬆些。《巴黎牆上的貓》(2004)透過 2002 年法國總統選舉期間,歷經極右派候選人勒龐竟在第一輪投票時扳倒時任總理的左派候選人若斯潘,對決爭取連任的右派候選人席哈克。千禧年以降,不只法國政局動蕩不安,全球局勢更從美國在「九一一襲擊事件」後以反恐之名入侵伊拉克進入全新態勢。馬克以一生鍾愛的貓來迎接這一連串的災難,他亦步亦趨拍攝某秘密組織繪製在巴黎街景的「貓先生」足跡。總是一臉喜孜孜的牠無處不在,時而在高牆上,時而顯身於示威行列中,化身為兼具藝術家、工人與安那其的形象。
《日月無光》劇照
論及從未停歇的戰事,《日月無光》曾飛掠的「沖繩島戰役」於《第五級別》(1997)獲得更深入且複雜的敘述。此作建立於戰略遊戲,透過一位女人勞拉從摯愛男人繼承了一個執行沖繩島戰役電玩的製作而揭開序幕。在《第五級別》多重介面中,歷史暴力的不可挽回與遊戲的可重玩性之間的矛盾甚或間隙,除了賦予馬克重思圖像、史事及記憶的變動涵義,更藉以創造另種追憶與重讀歷史的當代瞬間。而這不就是《日月無光》中馬克尤以「區域」(zone)之名──一個他在《塔可夫斯基的一生》(2000)裡向蘇聯巨匠致敬時敘及的影片《潛行者》(1979)──不斷自我詰問的論題:作為這時代的新約聖經,影像不啻取代人們的記憶,且終將成為持續被修復的憶托邦(Memoria-topia)?
全文劇照提供:國家影視聽中心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無間地獄中,壽長乃大劫。」20年過去,香港的警匪傳奇故事在這三部電影中被濃縮精煉,展開成一幅使當代人深有所感的精神煉獄圖像,而我們等不及用各種方式重新體驗它。本文對三部曲進行回顧,梳理它極具戲劇張力的母題、《無間道》在雙雄觀點上的趣味,還有《無間道II》與《無間道III》個別異於前集的特點。
《五星饗魘》讓人印象最深刻的一道菜餚是沒有麵包的調味料。史洛威克說麵包是貧窮階級的食物,餐廳裡的賓客們都是上流人士,自然不能食用麵包以免損及他們的社會地位。這是史洛威克對於上流社會的嘲諷,亦是一種「權力」的展現:在這間餐廳裡,他(主廚)是唯一的老大,他的話語是唯一的標準,而賓客就是受他控制的傀儡。
許多女性下廚的原因往往先是由於義務,是擺脫不掉的勞動,只有部分幸運的女性能真正愛上這項工作,甚至不再將其視為工作、並找到成就感。茱莉與茱莉亞都是這樣的幸運兒,而《美味關係》將兩位的故事交錯呈現,看她們如何在生活的限制式裡面尋求最佳解答,讓烹飪幫助她們找到自己的聲音與人生的目標。
《還有愛的日子》不再有那麼多開放詮釋的留白與意像,人物情感變得內斂,不再充斥無跡可尋的轉折與狗血劇的大悲大喜,但片中描繪暗藏「日式禮貌」下的惡意與危險,以及混雜悲苦和訕笑的人生況味,依舊非常深田。本片可說是於作者型電影和通俗劇之間取得最佳平衡、並在影像風格與敘事技法上皆展現游刃有餘氣度的集大成之作。
今年我去美麗華看了《阿凡達》的 HDR 版本,才突然發現:原來 3D 電影可以是這樣的。那種視覺的震撼正如該片所允諾的,讓一個身障的人飛翔、讓坐在座位上的觀眾飛到無垠的宇宙──藉由電影院設備,讓觀眾體驗到什麼叫看電影,什麼叫身歷其境,於是,我們真的透過 3D 技術體驗到什麼叫「I see you」。
這些畫面中最異樣的安排,是由伊莎貝雨蓓演出孩提時代的 Violette,突兀的雙馬尾和紅白藍童裝造型增添一股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覺,似乎也隱喻女主角的心理在從兒童轉化到少女的階段,因為畸形的親子關係而嚴重扭曲,恨意也不斷滋長,逐漸扼殺了她的純真,變成黑色帽沿下,眼神冷酷怨毒的女殺人犯/阻街女郎
「無間地獄中,壽長乃大劫。」20年過去,香港的警匪傳奇故事在這三部電影中被濃縮精煉,展開成一幅使當代人深有所感的精神煉獄圖像,而我們等不及用各種方式重新體驗它。本文對三部曲進行回顧,梳理它極具戲劇張力的母題、《無間道》在雙雄觀點上的趣味,還有《無間道II》與《無間道III》個別異於前集的特點。
《五星饗魘》讓人印象最深刻的一道菜餚是沒有麵包的調味料。史洛威克說麵包是貧窮階級的食物,餐廳裡的賓客們都是上流人士,自然不能食用麵包以免損及他們的社會地位。這是史洛威克對於上流社會的嘲諷,亦是一種「權力」的展現:在這間餐廳裡,他(主廚)是唯一的老大,他的話語是唯一的標準,而賓客就是受他控制的傀儡。
許多女性下廚的原因往往先是由於義務,是擺脫不掉的勞動,只有部分幸運的女性能真正愛上這項工作,甚至不再將其視為工作、並找到成就感。茱莉與茱莉亞都是這樣的幸運兒,而《美味關係》將兩位的故事交錯呈現,看她們如何在生活的限制式裡面尋求最佳解答,讓烹飪幫助她們找到自己的聲音與人生的目標。
《還有愛的日子》不再有那麼多開放詮釋的留白與意像,人物情感變得內斂,不再充斥無跡可尋的轉折與狗血劇的大悲大喜,但片中描繪暗藏「日式禮貌」下的惡意與危險,以及混雜悲苦和訕笑的人生況味,依舊非常深田。本片可說是於作者型電影和通俗劇之間取得最佳平衡、並在影像風格與敘事技法上皆展現游刃有餘氣度的集大成之作。
今年我去美麗華看了《阿凡達》的 HDR 版本,才突然發現:原來 3D 電影可以是這樣的。那種視覺的震撼正如該片所允諾的,讓一個身障的人飛翔、讓坐在座位上的觀眾飛到無垠的宇宙──藉由電影院設備,讓觀眾體驗到什麼叫看電影,什麼叫身歷其境,於是,我們真的透過 3D 技術體驗到什麼叫「I see you」。
這些畫面中最異樣的安排,是由伊莎貝雨蓓演出孩提時代的 Violette,突兀的雙馬尾和紅白藍童裝造型增添一股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覺,似乎也隱喻女主角的心理在從兒童轉化到少女的階段,因為畸形的親子關係而嚴重扭曲,恨意也不斷滋長,逐漸扼殺了她的純真,變成黑色帽沿下,眼神冷酷怨毒的女殺人犯/阻街女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北非諜影》是1942年麥可寇蒂斯導演的美國愛情劇情電影,由英格麗褒曼與亨弗萊鮑嘉主演,故事圍繞在法屬摩洛哥的一間瑞克咖啡廳,講述難民、政治、國族以及兩位主角的動容愛情故事。本片獲得第1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以及最佳改編劇本3項大獎。在網際網路資料庫網站前250名高分的電影排名第47,
Thumbnail
藉由一段天主教徒受迫害的歷史, 探討宗教信仰的意義與價值, 電影雖然長卻意義深遠。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这部电影《天堂孤影》是阿基考里斯马基工人三部曲中的一部,他擅长以冷冽克制的手法来描述无产阶级的人们生活状态,在他们的世界里平淡、困难成为了生活的最大部分,而社会的冷漠也远远超出了他们对生活的期待。但不论怎么样,阿基的电影总是给人一种朦胧的希望。 电影中,一名垃圾工的老同事计划拉他入
Thumbnail
講到希區考克,大家會如何形容他的作品? 答案應該不出「懸疑」、「恐怖」或「驚悚」等震懾生心理,飽含力道與想像空間的詞彙吧。但若進一步追問:有共同的元素反覆出現其電影之中嗎?可能會有人答道:麥高芬、金髮女郎、中產階級的生活樣態或對男同志的暗示等目前主流最常談論的議題,進而引出作者論、女性主義和甚至現
Thumbnail
電視機裡來回切換著「塔可夫斯基電影」與「色情影片」,看似荒唐的兩種結合卻是《遠方》男主角馬穆的人生寫照,前者是他來到伊斯坦堡前懷抱的夢想,要像電影大師一樣拍攝,但離婚後獨居的他已失去這份熱情,呼應了「攝影和女人」這道二選一的習題,他選擇了後者,因而召妓來到家中,還趁著表弟尤恕回到房間,把藏好的色情錄
Thumbnail
喬治米勒曾經痛恨《迷霧追魂手》帶來的成功,因為,他覺得自己並沒有拍出符合內心完美品質的作品,而這種成功似乎放大了他的未竟之志。但是,《衝鋒飛車隊》治癒了他自己,喬治理解一部電影永遠不可能完全呈現他對「荒土世界」的視野,可是,他可以將整個電影縮小到一個可控制的範圍,在這個範圍內達到他期望的盡善盡美。
Thumbnail
❝ 他的作品是如此奇詭,如幻影。布紐爾的電影美就美在它巧妙運用的影像語言、超現實裡的真實性,以及影像所洩下的無數個幽暗夢境。❞
Thumbnail
講者:史惟筑(中央法文系助理教授、法國里昂第二大學文學與藝術博士) 時間:2021.6.15 1. 問題意識:當代電影如何思考電影?電影經驗?電影的意義是什麼? 2. 起源:一般電影史認為電影的起源是1895.12.28盧米埃兄弟在晚上9點的巴黎大咖啡廳放映付費的電影─火車進站
Thumbnail
(原文於2016年在《映畫手民》刊登) 早前筆者舉行了卡薩維蒂的《影子》放映會,選舉播放《影子》,是因為它或許對今天的我們有所啟發。 卡薩維蒂執導前的美國 美國獨立電影歷史悠久,在上世紀四十年代,隨著可攜式攝影機出現,美國獨立電影的數目明顯增加,當中最具象徵式的人物有瑪雅黛倫,拍攝了《午後的迷
Thumbnail
當初會想讀這本<後窗與另幾宗謀殺>的原因 是因為很小的時候看過“鳥大師“(誤)希區考克拍的“後窗“ 雖然大部分畫面隨著時間在記憶中被推到底層 以至於有點淡化 但對於電影中那種都市街道後巷間錯綜的生活樣貌 大都市匿名性帶來的在物理尺度上親密與精神上疏離的對比 都讓這部電影帶著一種很有意思的味道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北非諜影》是1942年麥可寇蒂斯導演的美國愛情劇情電影,由英格麗褒曼與亨弗萊鮑嘉主演,故事圍繞在法屬摩洛哥的一間瑞克咖啡廳,講述難民、政治、國族以及兩位主角的動容愛情故事。本片獲得第1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以及最佳改編劇本3項大獎。在網際網路資料庫網站前250名高分的電影排名第47,
Thumbnail
藉由一段天主教徒受迫害的歷史, 探討宗教信仰的意義與價值, 電影雖然長卻意義深遠。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这部电影《天堂孤影》是阿基考里斯马基工人三部曲中的一部,他擅长以冷冽克制的手法来描述无产阶级的人们生活状态,在他们的世界里平淡、困难成为了生活的最大部分,而社会的冷漠也远远超出了他们对生活的期待。但不论怎么样,阿基的电影总是给人一种朦胧的希望。 电影中,一名垃圾工的老同事计划拉他入
Thumbnail
講到希區考克,大家會如何形容他的作品? 答案應該不出「懸疑」、「恐怖」或「驚悚」等震懾生心理,飽含力道與想像空間的詞彙吧。但若進一步追問:有共同的元素反覆出現其電影之中嗎?可能會有人答道:麥高芬、金髮女郎、中產階級的生活樣態或對男同志的暗示等目前主流最常談論的議題,進而引出作者論、女性主義和甚至現
Thumbnail
電視機裡來回切換著「塔可夫斯基電影」與「色情影片」,看似荒唐的兩種結合卻是《遠方》男主角馬穆的人生寫照,前者是他來到伊斯坦堡前懷抱的夢想,要像電影大師一樣拍攝,但離婚後獨居的他已失去這份熱情,呼應了「攝影和女人」這道二選一的習題,他選擇了後者,因而召妓來到家中,還趁著表弟尤恕回到房間,把藏好的色情錄
Thumbnail
喬治米勒曾經痛恨《迷霧追魂手》帶來的成功,因為,他覺得自己並沒有拍出符合內心完美品質的作品,而這種成功似乎放大了他的未竟之志。但是,《衝鋒飛車隊》治癒了他自己,喬治理解一部電影永遠不可能完全呈現他對「荒土世界」的視野,可是,他可以將整個電影縮小到一個可控制的範圍,在這個範圍內達到他期望的盡善盡美。
Thumbnail
❝ 他的作品是如此奇詭,如幻影。布紐爾的電影美就美在它巧妙運用的影像語言、超現實裡的真實性,以及影像所洩下的無數個幽暗夢境。❞
Thumbnail
講者:史惟筑(中央法文系助理教授、法國里昂第二大學文學與藝術博士) 時間:2021.6.15 1. 問題意識:當代電影如何思考電影?電影經驗?電影的意義是什麼? 2. 起源:一般電影史認為電影的起源是1895.12.28盧米埃兄弟在晚上9點的巴黎大咖啡廳放映付費的電影─火車進站
Thumbnail
(原文於2016年在《映畫手民》刊登) 早前筆者舉行了卡薩維蒂的《影子》放映會,選舉播放《影子》,是因為它或許對今天的我們有所啟發。 卡薩維蒂執導前的美國 美國獨立電影歷史悠久,在上世紀四十年代,隨著可攜式攝影機出現,美國獨立電影的數目明顯增加,當中最具象徵式的人物有瑪雅黛倫,拍攝了《午後的迷
Thumbnail
當初會想讀這本<後窗與另幾宗謀殺>的原因 是因為很小的時候看過“鳥大師“(誤)希區考克拍的“後窗“ 雖然大部分畫面隨著時間在記憶中被推到底層 以至於有點淡化 但對於電影中那種都市街道後巷間錯綜的生活樣貌 大都市匿名性帶來的在物理尺度上親密與精神上疏離的對比 都讓這部電影帶著一種很有意思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