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記下, 人生第一次「拗柴」

有些事,不希望有人生的第一次…
一個多星期前的一個晚上,回家時一個不小心在昏暗的行人路上,因為那個沒有被注意的路壆,結果連整個人跌扒在地上。伴隨著的,還有腳踝發出清脆的一聲「咔咯」。
在此之前,我未曾試過「拗柴」(廣東話,腳踝扭傷的意思)。
Unsplash Photo
Unsplash Photo
幾秒間經歷了「好丟臉」、「好痛」,再回復到「裝著什麼事都沒有發生」,然後離開事發地點。
就這樣,我扭傷了腳踝。第二天早上好像沒什麼事,跟平常一樣回公司,但回到辦工室時腳踝變到網球般大,又紅又腫,一碰即痛,唯有向上司請假然後去看醫生。

跌打 vs 中醫 vs 西醫
扭傷時好多人會選擇跌打,自己也不是很怕痛的人,以往的撞傷勞損也試過找跌打師傅處理。朋友說「扭傷會有瘀血,打出來才會好」,我想都不用想就回了「給我九條命也不會去」,扭傷後的一天不用碰都會痛,更加不用說要拍打。後來聽中醫師說,扭傷足踝傷及韌帶不宜以跌打方法治療,幸慶自己一時膽小怕痛,才沒有用上不適合的治療方式。
至於西醫,在關節骨骼問題上,我不傾向選擇西醫骨科處理。早幾年的肩傷去了看骨科,照過 x 光片,打了止痛針,然後拿點止痛消炎藥再安排物理治療,不見得有顯著成效。最後幸好遇上正骨師傅,一次就搞定了。但話雖如此,若果有骨折的話,毫無疑問西醫骨科是唯一選擇。
至於中醫,這倘還是第一次因扭傷去看診,所以我也特別打了電話去問了一下,確保醫師有照顧這個範疇。由於腳踝新傷仍然腫得像網球般大,中醫師說只能敷藥,針灸就留待日後看清況再說。把完脈轉到治療室,助理拿了一大片沾滿藥酒的綿花,濕漉漉地敷在紅腫的腳踝上,然後用暖燈照著。差不多半小時後,換過一片小塊藥膏布就可以離開。
由於太痛的關係,中醫師怕我是骨折,建議我去照x光片。那天離開中醫診所後,要再到專科中心,折騰了多半天才能回家。慶幸的是,沒有骨節,不過韌帶的傷不輕,估計要一個月才會完全康復。也就是,至少一個月我不能穿高跟鞋 (〒︿〒)
Unsplash Photo

短期傷殘人士
由於是人生的第一次「拗柴」,才體驗作為一位行動不便的病患,在這個城巿走動真的不容易。乘坐公交除了出入口設施不友善之外,因為不容易被察覺有傷,故通勤路上全程站著,帶著腳傷擠地鐵真的不是開玩笑,又因為長假期將至,不好請假休息,結果兩三天後原本消腫七八成的腳踝又腫回去。

很難買的護踝
也因為這一次的意外,第一次覺得「買東西好不方便」。由疫情前至現在,這幾年都習慣了網購,不論生活所需還是當季衣飾,確實是十分便利,對我最大的影響是現在連商場也不想逛了,反正每一個商場都是差不多樣子,幾乎一式一樣的連鎖店,倒不如在家裡耍廢動動手指shopping好了。這次為了保護腳踝要買一個護踝,在網上搜當然是好多選擇,但大部份的運送期都要一星期,解不到燃眉之急。最後花了半天,終於找到一款保護性中等的護踝有現貨供應,雖然也不是平日出沒的地點,但至少不用走太遠就能買到。其實我還是要多買一隻薄款作平日使用,可惜我找到的售賣點都是缺貨狀態。只是想買一個護踝,為什麼那麼困難。

現況...
幸好,中醫師給我的藥和藥膏貼都十分見效,現在已經過了十天,已經幾乎沒有腫,但腳踝在走路或站著時仍然會隱隱有點痛,也會覺得酸軟乏力,似乎康復之路還真的要點時間和耐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