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的副作用? 交友軟體促成的異國戀,我暈船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原本想去的線下聚會通通取消,換得的是線上的虛擬社交,為的就是減少COVID-19(新冠病毒)的接觸傳播。然而,面臨遙遙無期的解封日,我們真的能回到原本「正常」的生活嗎?又或者,我們能在「關禁閉」的數饅頭日子裡,做出什麼樣的妥協呢?

半年後的留學生活瞬間風雲變色?

Photo by David Jackson / Unsplash
前半年來到紐約,簡直是大開我的眼見,這不僅是我第一次隻身出遠門那麼久的時間,還是第一次離開台北自己生活,所有的事情都「刷新我三觀」,包括骯髒的地鐵、簇擁的人潮、多元的族群、豐富的夜生活等等,都讓我眼睛為之一亮。
不過生活一段時間後,反而「見怪不怪」,享受讀書之餘可以和台灣朋友去酒吧喝酒,去夜店跳跳舞,酒酣耳熱之餘和陌生人肢體接觸,甚至在舞池裡相互愛撫與接吻。紐約前半年帶給我的生活是那麼「驚嚇」卻又「驚喜」,甚至獨自隻身一人在跨年跑到擁擠的gay bar一起和陌生人倒數狂歡,紐約的夜生活賦予我白天念書之餘,注入一股暖流,享受孤獨的留學生活中也有「人與人的連結」。
然而,這些精采的生活卻到去年3月時軋然而止,還記得當時那一周紐約緊急封城,所有的酒吧夜店不是被強迫外帶,就是被強迫歇業,使得後來我常去的一家夜店也因為不堪租金負荷而倒閉,那美好的前半年回憶就在疫情爆發下瞬間灰飛湮滅。而所有「人與人的連結」都只得移往線上進行,課程、交友等,都像水族館裡的魚兒一樣隔著一道玻璃螢幕進行虛擬互動

風雨生信心?疫情嚴峻還敢約見面?

Photo by Harry Gillen / Unsplash
但是,紐約作為當時災情最嚴重的重鎮區,解封必然不像台灣,況且美國當時控制疫情也不佳,導致染疫的曲線一直隔了3個多月才逐漸趨緩,更不用說年末又爆發第二波感染,使得紐約在「微解封」之餘又不得不收緊政策,要求酒吧、夜店等密閉空間的活動必須要到第四階段才可重新開放。
也因此,我渴望的「人與人的連結」就像斷了線的風箏毫無目的的飛翔。起初還想說在家念書、工作非常輕鬆,省去了時間與金錢的成本,還可以多睡一點,無樂而不為?但是,當隔離達到了半年以上時,那種把你拉出去見人的拉力是很強烈的,因為你撐不了自己給予自我的心理支持,又可能是個性使然,讓我很想找一個人陪伴,尤其疫情反而讓我加劇這樣的想法,覺得在無法像之前一樣認識許多人時,至少我還可以找一個人支撐我的心靈。
於是,在第一波疫情逐漸趨緩的同時,我重新玩了交友軟體,認識了一個人。起初也覺得現在還在疫情嚴峻的時候,就線上聊天就好,而且在紐約覺得好像約來約去就那樣子,很無聊。但是,當疫情促使你半年沒見過新的人時,就會有一種「賭博」心態:「既然不能去夜店玩,那麼約一個人染疫的機率還是比較低吧?」當然這樣的心態會面臨許多道德譴責,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心理關在家裡這樣的密閉空間久了,那種壓力是自我也無法承受的,所以才和對方確認皆無COVID-19症狀後,才敢約出來見面。
不過這時的見面更容易使得我「暈船」,尤其在百無聊賴的空城裡,有一個人的出現而且又剛好符合你的期望時,就特別容易陷進去而無法脫身,我和R的見面就是如此。我們約出來見面兩次後,我就突然喜歡上他的個性與外表,而且我必須坦承自己是受到看美劇的POSE(艷放80)影響,而受到黑人文化吸引(但我知道這有點種族歧視),對方也剛好看過POSE,又剛好想「嘗試」亞洲人。我們在這樣的拉力下相互見面,並體驗到疫情下床笫之間的溫存,使得我在疫情的苦海下開始我的「暈船」日記。

在社交荒海裡找到一根浮木

Photo by Julian Wan / Unsplash
然而,在這樣的「約砲市場」裡,暈船的人很容易是輸家,因為對方不僅掌握了你的身體,還控制了你的心靈,他的一舉一動都動輒得咎,情緒也很容易被他愛回不回的簡訊而影響,覺得他是不是認為我不夠好?還是我做的太超過?這些負面的情緒都容易乘著封城後的孤獨感襲來,一直反覆質疑自己,但我自己是無法消化這些負面情感的,只得一直出門散散心,一直往公園跑,看到人之餘,才能正視自己內心的「社交荒海」。
也因為這樣,在我遇見了前任男友J的時候,就容易把上一段的暈船感覺投射到他身上,把R的溫柔體貼、幽默風趣直接複製到了這個人身上,如同移情作用。當然是自己的脆弱的個性使然,不過疫情之餘使得自己內心的空洞渴望被填補,渴望在這個空盪盪的城市裡,至少找到一個人,可以陪伴、可以愛。
現在想想,當時的我受夠一成不變的寂寞生活,遇見的他們就像是浮木,或者就像是沙漠裡面遇見綠洲,因為我早已領悟在紐約這國際城市來來去去,很難有永久的關係;紐約就是那麼殘酷,帶給你快樂之餘,也帶給你巨大的痛苦,因為紐約總是這麼匆忙,而能留下來的也只有自己的殘影。尤其做為一個「異鄉人」,你永遠不知道你的未來會何在,特別是在突如其來的疫情浪潮下,你不會知道你會被沖向何處,或者會擱淺在哪座無人島上,不僅是物理的,也是心理的。
如今,分手之餘,還是會有「後遺症」,這是COVID-19(新冠病毒)帶給我的心裡痛楚,還是會對這城市感到恐懼,還是會對這城市感到寂寞,因為我曾看見它興起與落寞的那一刻,就像我的心情也在疫情間大起大落。
人就是如此脆弱,脆弱到不堪一擊,即使沒有得到COVID-19(新冠病毒)卻中了COVID-19(新冠病毒)帶來的心理症狀,況且在這邊的社會支持也不夠,也無法撐起我破碎寂寥的心,所以在難得找到一個浮木時,即使是異國戀情,我也是狠狠的死命抓牢,要不然不是病死,就是孤獨死。這是COVID-19(新冠病毒)給我的功課,也是紐約給我的見習。
「而我/在這座城市 失去了你/輸給慾望高漲的自己/不是你 過分的感情/而我愛你 而愛無法/撐起/想擁有的 想擁抱的/以為能通向領悟的結局」
—— 告五人《在這座城市遺失了你》
原文於2021/07/29刊登在NEX Foundation內的Media Lab: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收藏、點讚,並追蹤我們即可獲得最新的文章通知喔!有任何想法或回饋,也歡迎在下方留言,並參考NEX 媒體實驗室| 台灣觀點世界亮點,即可得到更多資訊。您的認同是我們最大的鼓勵!
認識本文作者:J. J. Yang
從小在農村長大,幸運的在成長階梯上接觸了社會學與心理學,時而對現狀充滿熱忱卻又
陷於無助。不愛正向思考,喜歡在痛楚中滋養自己的一片天地。喜愛旅遊、文學、電影、
看狼人殺與無止盡的喝酒。畢業於紐約市立大學(CUNY)婦女與性別研究所,關注女性主義、
酷兒運動、與台灣研究。
執行編輯:I Cheng Huang
核稿編輯:Sophia Cheng
《NEX媒體實驗室》為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提供給讀者與作者的意見交流平台,所有言論不代表NEX媒體實驗室與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立場。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並經作者保證文章內容並未侵犯任何人之權利或違反相關法令。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作者不是一個熱愛運動的人,很多運動也是當一日球迷時,才跟著、看著、學著。一直到了2021年的東京奧運會,剛好人在台灣,好像才又感染到了全民瘋運動的熱潮;畢竟這是這一年多來除了疫苗、疫情之外,最大篇幅被報導的新聞。不論是什麼顏色的獎牌,「我看到的是選手們背後的父母和教練。」
留學生出國前最煩惱「錢從哪裡來?」如果家裡沒辦法資助,就要考慮和銀行貸款了。銀行貸款分很多種,這篇會介紹幾個常見的、可挪為留學用的貸款供大家參考,希望大家都能順利籌措到自己的學費!
面試過程中,被考官問到:「知道台北市一天大概賣多少杯咖啡嗎?」腦筋突然一片空白,接著懷疑考官是不是在跟你玩腦筋急轉彎嗎? 千萬不要這麼想,因為你可能是遇到面試關卡中的魔王——個案分析了。
上一篇設計師如何準備履歷的內容獲得相當大的迴響,第二篇手把手教你如何規劃一份讓人印象深刻的英文履歷。身為「台灣設計師在澳洲社團的社長」作者非常能體會台灣人在非母語國家找工作的掙扎和痛點,尤其在設計師領域該如何從第一個敲門磚「履歷表」來行銷自己,在相當注重在地經驗的澳洲,或許你的思考點也得因地制宜。
作者自從到了澳洲後,最開始遇到的問題通常是怎麼寫履歷?澳洲的工作市場不一樣,履歷是能不能找到工作的關鍵,當地非常注重在地經驗,很多在地人剛畢業平均也要花上半年才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加上各種行業的職缺現象不統一,普遍會看到科技業總是徵才,但又非常要求經驗,所以必須要知道當地市場的產業發展。
從軟體設計、到人類與AI的對話,互動設計,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觸手可及。在台灣出生長大的劉家煒,為了要更能以人為出發點、優化產品設計,跳脫舒適圈勇闖紐約攻讀頂尖視覺藝術學院,他是如何在畢業後於國際知名的Frog Design擔任資深設計師長達七年的時光,又順利海歸成為Google互動設計師呢?
作者不是一個熱愛運動的人,很多運動也是當一日球迷時,才跟著、看著、學著。一直到了2021年的東京奧運會,剛好人在台灣,好像才又感染到了全民瘋運動的熱潮;畢竟這是這一年多來除了疫苗、疫情之外,最大篇幅被報導的新聞。不論是什麼顏色的獎牌,「我看到的是選手們背後的父母和教練。」
留學生出國前最煩惱「錢從哪裡來?」如果家裡沒辦法資助,就要考慮和銀行貸款了。銀行貸款分很多種,這篇會介紹幾個常見的、可挪為留學用的貸款供大家參考,希望大家都能順利籌措到自己的學費!
面試過程中,被考官問到:「知道台北市一天大概賣多少杯咖啡嗎?」腦筋突然一片空白,接著懷疑考官是不是在跟你玩腦筋急轉彎嗎? 千萬不要這麼想,因為你可能是遇到面試關卡中的魔王——個案分析了。
上一篇設計師如何準備履歷的內容獲得相當大的迴響,第二篇手把手教你如何規劃一份讓人印象深刻的英文履歷。身為「台灣設計師在澳洲社團的社長」作者非常能體會台灣人在非母語國家找工作的掙扎和痛點,尤其在設計師領域該如何從第一個敲門磚「履歷表」來行銷自己,在相當注重在地經驗的澳洲,或許你的思考點也得因地制宜。
作者自從到了澳洲後,最開始遇到的問題通常是怎麼寫履歷?澳洲的工作市場不一樣,履歷是能不能找到工作的關鍵,當地非常注重在地經驗,很多在地人剛畢業平均也要花上半年才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加上各種行業的職缺現象不統一,普遍會看到科技業總是徵才,但又非常要求經驗,所以必須要知道當地市場的產業發展。
從軟體設計、到人類與AI的對話,互動設計,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觸手可及。在台灣出生長大的劉家煒,為了要更能以人為出發點、優化產品設計,跳脫舒適圈勇闖紐約攻讀頂尖視覺藝術學院,他是如何在畢業後於國際知名的Frog Design擔任資深設計師長達七年的時光,又順利海歸成為Google互動設計師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在新冠疫情後,美國的非法移工數量和其對經濟的影響成為關注焦點。以下是基於近期資料的詳細分析: 1. 非法移工數量的變化 疫情期間的減少:疫情初期,由於邊境限制和旅行禁令,非法移工的流入顯著減少。 疫情後的增長:隨著限制放寬,特別是來自中南美洲的非法移工數量顯著增加。2022年,美國普查局報告顯
Thumbnail
長新冠或稱為SARS-CoV-2感染的急性後遺症(PASC),是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提醒人們病毒的控制範圍遠遠超出了急性期。想像一下,這是一群由200多種症狀聚集的聊天室,每個症狀都訴說著不同的抱怨,但都圍繞著一個中心主題:心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新冠後遺症(Post COVID。。。
Thumbnail
英國劍橋大學和西班牙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及聖卡洛斯臨床醫院科學家於2024年8月2日在發表了《心血管疾病和covid-19:系統評價》,對繼發於新冠肺炎 的急性和慢性心血管併發症進行系統回顧。。。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暈船」一詞借用「暈床」的諧音,原意是指在一夜情等原先目的是純粹的性關係之後,卻認真地動了感情的狀態,現在則可以用來泛指任何不該認真動感情、卻不小心喜歡上了一個人的狀態。本文讓你 3 分鐘了解自己有多暈、為何暈,並跟著專業建議試著下船。
Thumbnail
如果你結束隔離後還持續感到疲累、睡不飽、喉嚨乾痛、肩膀痠痛、有咳嗽或沒有咳嗽症狀,肺部清潔可能仍是一大問題。疏通肺部是康復後的重要一環。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Thumbnail
【疫情模式】   疫情期間,讓很多人的「社交」生活都得完全暫停,但對原本就經常獨處、一整天都不會跟人講到話的我來說,卻是幾乎沒啥感覺。   2014年退休後的我,經常上網到半夜,因此睡到自然醒也就準備吃午餐了,每天也最多只會有一個「外出」行程。   2020疫情最緊急時,所有人的「外出」行程幾
Thumbnail
一個糾結的感情故事,兩個陌生人在網上聊天,見面後卻有些尷尬。作者對這段感情給予了自己的解讀和反省,希望將來可以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不同於完美的愛情故事,這篇文章充滿了無奈與自省。
Thumbnail
馬來西亞- 刁曼島的日常 猶記得2019年在刁曼島考取了潛水執照后馬上就因爲新冠病毒的肆虐 全球以幾乎被“軟禁”的方式封鎖著人們熟悉的日常。 一場世紀病毒的肆虐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活模式 摧毀了許多家庭 也造就了許多時勢英雄。然而在這些大環境底下的我們,顯得超級無敵的渺小。 2022年再回到熟悉
Thumbnail
在紐約生活的二十多年當中,除了 911恐怖恐襲事件外,另外一件重大事件就是2020年的疫情。 我一直覺得2020年是一個現形年。疫情的發生不只是病毒的出現,更多的是人性考驗的時刻。好像很多沈寂已久的負面能量都在這一刻爆發。 這期間美國經歷了非常多扭曲變形的生活。面臨種族問題,政治紛擾,爭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在新冠疫情後,美國的非法移工數量和其對經濟的影響成為關注焦點。以下是基於近期資料的詳細分析: 1. 非法移工數量的變化 疫情期間的減少:疫情初期,由於邊境限制和旅行禁令,非法移工的流入顯著減少。 疫情後的增長:隨著限制放寬,特別是來自中南美洲的非法移工數量顯著增加。2022年,美國普查局報告顯
Thumbnail
長新冠或稱為SARS-CoV-2感染的急性後遺症(PASC),是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提醒人們病毒的控制範圍遠遠超出了急性期。想像一下,這是一群由200多種症狀聚集的聊天室,每個症狀都訴說著不同的抱怨,但都圍繞著一個中心主題:心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新冠後遺症(Post COVID。。。
Thumbnail
英國劍橋大學和西班牙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及聖卡洛斯臨床醫院科學家於2024年8月2日在發表了《心血管疾病和covid-19:系統評價》,對繼發於新冠肺炎 的急性和慢性心血管併發症進行系統回顧。。。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暈船」一詞借用「暈床」的諧音,原意是指在一夜情等原先目的是純粹的性關係之後,卻認真地動了感情的狀態,現在則可以用來泛指任何不該認真動感情、卻不小心喜歡上了一個人的狀態。本文讓你 3 分鐘了解自己有多暈、為何暈,並跟著專業建議試著下船。
Thumbnail
如果你結束隔離後還持續感到疲累、睡不飽、喉嚨乾痛、肩膀痠痛、有咳嗽或沒有咳嗽症狀,肺部清潔可能仍是一大問題。疏通肺部是康復後的重要一環。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Thumbnail
【疫情模式】   疫情期間,讓很多人的「社交」生活都得完全暫停,但對原本就經常獨處、一整天都不會跟人講到話的我來說,卻是幾乎沒啥感覺。   2014年退休後的我,經常上網到半夜,因此睡到自然醒也就準備吃午餐了,每天也最多只會有一個「外出」行程。   2020疫情最緊急時,所有人的「外出」行程幾
Thumbnail
一個糾結的感情故事,兩個陌生人在網上聊天,見面後卻有些尷尬。作者對這段感情給予了自己的解讀和反省,希望將來可以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不同於完美的愛情故事,這篇文章充滿了無奈與自省。
Thumbnail
馬來西亞- 刁曼島的日常 猶記得2019年在刁曼島考取了潛水執照后馬上就因爲新冠病毒的肆虐 全球以幾乎被“軟禁”的方式封鎖著人們熟悉的日常。 一場世紀病毒的肆虐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活模式 摧毀了許多家庭 也造就了許多時勢英雄。然而在這些大環境底下的我們,顯得超級無敵的渺小。 2022年再回到熟悉
Thumbnail
在紐約生活的二十多年當中,除了 911恐怖恐襲事件外,另外一件重大事件就是2020年的疫情。 我一直覺得2020年是一個現形年。疫情的發生不只是病毒的出現,更多的是人性考驗的時刻。好像很多沈寂已久的負面能量都在這一刻爆發。 這期間美國經歷了非常多扭曲變形的生活。面臨種族問題,政治紛擾,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