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金剛經04:如何行善才能福德無量

説佈施「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譯文——
佛繼續說:「菩薩對於萬法,都應該無所執著,以不執著的心態去行佈施。不執著於形色,不執著於聲音、香氣、味道、觸覺、意識去行佈施。為什麼呢?若菩薩以這種不執著的心態去佈施,其福德將不可思量。須菩提,你認為呢?東方的虛空可以想像和度量嗎?」
須菩提答:「不可,世尊。」
佛又問:「那麽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及上下方的虛空可以想像和度量嗎?」
須菩提答:「不可,世尊。」
佛說:「菩薩不執著於諸相去行佈施,其福德亦是無法想像和度量。須菩提,菩薩應如我所教導的這樣安住本心。」
—————
梁昭明太子為此段經文所下標題為「妙行無住分」,解說行善佈施之心法。
1. 不住相布施
直接按字面上的意思,有兩種可能解釋:一是不帶任何目的去佈施;一是不拘泥於布施的形式。仔細一想,後一種解釋已涵蓋前一種解釋的內涵,甚至超越「佈施目的性」命題——帶有目的也好,不帶目的也好,不需執著,更不必以此衡量佈施的真偽與價值。
他人對我的善意,感恩領受便是,不要懷疑他的用心,即使再微小的佈施,也是珍貴的。對於需要幫助的人,更要毫無窒礙地去行佈施,「不因善小而不為」,不因他的好惡美醜而猶豫。發自本心的善不受限制、不講條件,是對萬物的憐惜,是一種慈悲心向,落實於行為上即是「無住相布施」。
佛說做善事不拘泥形式,難道就可以隨心所欲嗎?生活中曾遇到那些「我為你好」、「我這是幫你」,但被幫助者卻備感困擾的情況,怎解?
答案在「佈施」本身。所謂佈施,不僅僅是「給出去」,而是一種實質利他行為,由為他人著想的心意出發,就不會把整箱發霉衣物直接寄去育幼院,不會贈以過期食品,不會以高調「幫忙」之名彰顯優越感,滿足自身各式慾望。真正的佈施是體貼與同理心,不會給受施者帶來困擾甚至傷害。
2. 如八方虛空之無量福德
為何行「不住相布施」呢?佛說因為這樣能帶來無可限量之福德。才剛講完佈施不求回報,接著就說這樣可獲福德無限,前後似乎有所矛盾,我想最適合的解釋就在宗教與哲學相異之處——哲學講究邏輯縝密,而宗教除了哲學辯思之外,更有勸人向善的追求,需要使用更通俗的話語去和眾生溝通,那些識字的、不識字的、聰明的、不聰明的、單純的、貪婪的、自私的......芸芸眾生,所以道理不用講得太透徹,卻要夠吸引人,因此佛許以無可限量的福德作為回報,勸人行不住相布施。
此段經文以八方虛空比喻福德,也有深意。福德是極其抽象的概念,如同虛空一般,看不見、摸不著、難以精準定義,卻無限浩大。而此無盡之虛空,正是佛陀修行最高境界,那麼是否可以理解為——無盡的虛空便是福德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