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3

#105 不論你、我、還是任何人,終究都要面對的問題⋯

那年是大小姐準備要出生的時候,一天跟朋友飯局中接到通電話,爸爸緊急送往醫院加護病房。
這通電話影響我應該有一年之久,只要看到我媽的號碼來電,手就不自覺開始冒汗⋯
到了新店的耕莘醫院,醫生的說法非常不樂觀,早期鼻炎癌的治療,以放射線為主,也是堪稱最有效果的方式。
遺憾的是,只要照射到的範圍,組織不論好壞,一律壞死。就算不死也會變得脆弱。導致治療後,有著許多的副作用,血管壁變薄、可能無法分泌唾液、甚至是耳朵聽不到,都是常見的情況。
雖然當時療程非常成功,但爸爸卻一直沈浸在自己得了重病的陰影之下,常常將它掛在嘴邊,而什麼事都不做。
隨著年紀增長,血管壁變得非常薄又脆弱,漸漸開始無法負荷,突然有一天血管爆裂,就是我接到電話的那一天。
當時看著在加護病房的爸爸與病房外的弟弟與阿姨,心中有著千頭萬緒,記得弟弟看到我的時候,說著爸爸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他到最後還是為了錢在煩惱⋯
看著醫生走來向我們解釋情況,需要馬上動手術,將血管塞住,防止日後不知道哪天突然破裂出血,等於是一顆不定時炸彈。
由於醫生的說法非常不樂觀,導致我們更加焦慮,他給出兩個選項,讓我們選擇。第一:馬上開刀,但他不是很有把握,中風的風險很高;由於阻斷血管後,如果血液無法流動到腦中,便會缺氧,那就意味著腦功能可能會損壞。
第二:轉院,這個選項在當下聽起來其實非常的刺耳,等於醫生不想再背負讓患者不幸的責任,但現在回想起來,轉院果然是最好的選擇。
記得那時候轉到台大醫院,住了一陣子之後,醫生評估先不需開刀,就回家了,結果不到一天,又開始出血。
台大急診當下馬上進行檢測,評估開刀風險,最後由一位看起來像實習醫生的年輕人,負責開刀把血管堵住。
這位醫生的態度就與當時再地方醫院的醫生差很多,感覺他就是面對日常工作一樣,另一位則是像遇到什麼突發狀況一般。
讓我想起,機智醫生生活第二季裡,蔡頌和醫生因為外型的關係,被音樂家患者的家屬誤認為實習醫生。
還有早期一部很火紅的醫療漫畫,主角被人們稱作醫龍,由於他大喇喇的形象,有時候難免也會讓人覺得不太可靠,不過人真的是不可以貌像。

後記

我的阿媽在今年離開了我們,簡單準備了後事,和我媽突然聊到送阿媽這一程,費用大概是多少錢?接著講到我們都有壽險,可以不必擔心這筆錢,就這樣嘻嘻哈哈的說著這些事情。(直到我弟插話:現在講這些會不會太早⋯)
開始進入40歲之後,隨著年紀越來越大,進出醫院的日子也逐漸增加。早早做好心理建設,隨時準備面對任何突發狀況,不論是對親人或是對自己都將會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你今天好嗎?這裡是一個學習,反思,以及分享的一個小空間。我會每天以簡短的文字,分享書籍筆記之外,還會分享每日所見所聞帶給我的體悟,不管是閱讀,親子,職場,或自己的小故事,甚至有我吃飯的技能:攝影。希望你來到這裡,不要客氣,盡量帶著你覺得有用的東西在離開喔。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