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漫讀(105):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永無止境地學習和傳授知識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電子書:《論語漫讀》


《述而》這篇,主要講孔子自述其志,其學、其教。開篇就講,『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這算是孔子對自己學問的總體評價。他認為自己的成就在於忠實地傳承古人的學說,主要就是周禮了;認為上古的禮制是最好的,就像老彭一樣喜歡古代的禮制。老彭是商代一個很賢明的大夫。但實際上,孔子還是有所創新,而且是很重要的創新。孔子為周禮注入了『仁』的思想,為忠孝價值和禮的規範提供了一個更深層次的人的本性基礎。這就將周禮提高了一個檔次,大大增強了其說服力與系統性。孔子這麼說,有可能是謙虛,也可能是為了讓自己的學說更有權威性。

 

接下來,是孔子自述其學習和傳授知識的積極態度。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述而第七)。


raw-image

 

孔子說:『靜下心來專注地認識理解新的知識,對探索新的知識永遠不覺得滿足,教授他人而不知倦怠,這對我不在話下』。

 

學習需要靜下心來,心無旁騖,要集中注意力,才有好的效果。一心二用學習效果就差了。許多小孩子就有這種毛病,學習時心不在焉,老惦記著玩。邊做作業邊玩,效果就不好。結果是作業沒做完,玩也沒玩痛快。但學習時聽音樂是例外,有些音樂有利於集中注意力。歸根結底,這還是取決於對學習的興趣。能在學習中感到快樂,才能夠沉浸於其中,甚至於忘寢廢食。孔子無疑就是這種狀態。

 

其次,孔子對新的知識有著持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大多數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會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欲。能『活到老,學到老』的人還是比較少的。

 

除了自己能永不止步地求知外,孔子還樂於教人,好為人師。對傳授知識具有很高的熱忱。 當老師,就得有熱忱。不然就很容易放棄。學生的資質不同,有的學生聰穎,一點就透。還能舉一反三;有的學生資質差些,或者不愛學習,那就費勁了。當然,教學方法也很重要。光有熱情,不能理解學生學習的困難所在,不能循循善誘,那也不成。孔子在教學方法上也有一套,比如說因材施教,啟發式教學等。《論語》中涉及孔子教學方法的條目也不少。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還說一次,也在此篇。

 

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雲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述而第七)。

 

可能有人稱讚孔子為聖人或仁人,如子罕第九篇中記述有,『大宰問于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孔子覺得有必要澄清一下,就對自己的學生說,自己還是擔當不起聖和仁的。大家還是不要這麼認為和附和吧!這應該是孔子的肺腑之言,並非是謙遜之詞;他自己並沒有將自己定位得這麼高。接著他又說道,『若說到向聖與仁的方向學習和努力,並教誨他人,則可以這樣說』。弟子公西華就接話說,『但就這兩方面,我或我們也做不到呢!』。公西華這話說得漂亮,孔子聽了肯定很高興。

 

『聖』字在《論語》中出現不多,另外還有四處,共六處。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雍也第六);『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述而第七);『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季氏第十六);『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子張第十九)。

 

從這些話來看,在孔子心目中,顯然聖的境界高於仁。聖的本意是耳聰,引伸為智,明曉事理。但在儒家的使用中,加入了仁的內涵。聖者不僅是智者,還是仁者。通常還與權力地位聯繫在一起,比如『聖上』,『皇上聖明』的說法。金聖歎在批註《水滸傳》的序中說得明白,『在聖人之位,則有其權』。所以聖兼有仁智位的含義。孔子雖然沒有聖人之位,但後儒認為孔子有聖人之德,做了聖人之事,作春秋、定禮樂、刪詩書,演周易等,變通一下,也被後儒尊為聖人,或者『素王』。

 

孔子這種『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對探究和傳授新的知識是非常寶貴的。但可惜的是,孔子所探究的領域太狹窄,只對建立人倫關係和穩定的社會秩序感興趣,而對『仰望星空』不感興趣。後來的中國知識精英也是如此,這就導致了中國無法產生宗教和科學。

 

2021年3月2日

87會員
320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雍也第六)。  子貢有錢,故有此問。《呂氏春秋》記載,子貢曾把在國外淪落為奴的魯人花錢贖了回來,但卻拒絕
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雍也第六)。  孔子說:『中庸這種德道品質,到達了極致。但人們缺乏這種品德很久了。』     『中』是適中的意思,『庸』是平常的意思,就是說話做事要恰到好處,按慣常的方式來。  中庸是儒家一個很重要的概念。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雍也第六)。  矢,發誓。厭,憎惡。孔子去見了衛靈公的夫人南子。子路很不高興,大概事後當面指責了孔子。孔子則發誓否認子路的指責,否則讓老天爺譴責我。   這個記述很蹊蹺,語焉不詳。具體是啥情況,後人就只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雍也第六)。  井,不能狹義地僅理解為井,而是比喻危險的境地。逝,去;罔,迷惑。   宰我有很強的獨立思考能力,有懷疑精神,不人云亦云,不盲從權威。這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雍也第六)。  孔子的『變』,是變回去,變到他推崇的先王之道時代;正好與法家的『變法』相反。  孔子之時,『禮樂崩壞』。但相對而言,魯國沿襲下來的禮制多些。而齊國相對于魯國,有管仲廢舊立新、富國強兵的變法,於是離先王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雍也第六)。  子貢有錢,故有此問。《呂氏春秋》記載,子貢曾把在國外淪落為奴的魯人花錢贖了回來,但卻拒絕
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雍也第六)。  孔子說:『中庸這種德道品質,到達了極致。但人們缺乏這種品德很久了。』     『中』是適中的意思,『庸』是平常的意思,就是說話做事要恰到好處,按慣常的方式來。  中庸是儒家一個很重要的概念。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雍也第六)。  矢,發誓。厭,憎惡。孔子去見了衛靈公的夫人南子。子路很不高興,大概事後當面指責了孔子。孔子則發誓否認子路的指責,否則讓老天爺譴責我。   這個記述很蹊蹺,語焉不詳。具體是啥情況,後人就只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雍也第六)。  井,不能狹義地僅理解為井,而是比喻危險的境地。逝,去;罔,迷惑。   宰我有很強的獨立思考能力,有懷疑精神,不人云亦云,不盲從權威。這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雍也第六)。  孔子的『變』,是變回去,變到他推崇的先王之道時代;正好與法家的『變法』相反。  孔子之時,『禮樂崩壞』。但相對而言,魯國沿襲下來的禮制多些。而齊國相對于魯國,有管仲廢舊立新、富國強兵的變法,於是離先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從「德畜之」出發,重視個體、私有、自主、創新、治理與服務。
Thumbnail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裡仁第四)。 這句話很有名。感情強烈,又很簡潔。令人印象深刻,過目難忘,容易記住。  孔子說,『我要是早上理解了大道,即使當天晚上就死了也心甘情願,沒有遺憾』。聞,不僅僅是聽說和知道,還進一層,是領會和理解,弄明白了。道,也不是
Thumbnail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八佾第三)。 孔子進太廟當差,東問西問。這就有人說閒話了,『誰說這個來自鄹(zōu)邑的年輕人知禮呀?他進了太廟,事事不懂,要求問他人』。孔子聽到後就高深莫測地回答道
Thumbnail
孔子在《論語》中多次引用《詩經》中的詩句來補充他的語言,為他的觀點提供更具說服力的論證。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
Thumbnail
將全文八十一章分類九篇,每篇九章。 已完成章節可點連結至該文。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從「德畜之」出發,重視個體、私有、自主、創新、治理與服務。
Thumbnail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裡仁第四)。 這句話很有名。感情強烈,又很簡潔。令人印象深刻,過目難忘,容易記住。  孔子說,『我要是早上理解了大道,即使當天晚上就死了也心甘情願,沒有遺憾』。聞,不僅僅是聽說和知道,還進一層,是領會和理解,弄明白了。道,也不是
Thumbnail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八佾第三)。 孔子進太廟當差,東問西問。這就有人說閒話了,『誰說這個來自鄹(zōu)邑的年輕人知禮呀?他進了太廟,事事不懂,要求問他人』。孔子聽到後就高深莫測地回答道
Thumbnail
孔子在《論語》中多次引用《詩經》中的詩句來補充他的語言,為他的觀點提供更具說服力的論證。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
Thumbnail
將全文八十一章分類九篇,每篇九章。 已完成章節可點連結至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