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看我在網路寫文話一堆,其實我是一個很沒自信的人。
大約10年前,ACG(動畫、漫畫、小說)被視為一個不體面的興趣,生活周遭總是充斥著對宅宅的歧視,與同儕間的代溝,使我越來越沒自信。
你們能想像被當面罵死宅是什麼感覺嗎?
說到寫作,我為何寫作?因為我是邊緣人。
本人不才,影音不行畫圖也不行,好在當時盛行的部落格、無名小站救了我,讓我得以運用文字來抒發心中的熱情,我沒有什麼提升自我的理由等等,只因為我有想說的東西,身邊又沒人聽,我只能把想說的PO在網路上,理由就是這麼簡單。
「文字就是傳達自己的內心想法」
而閱讀與文字息息相關。
既然都開始寫作了當然會希望自己越寫越好,或是得到他人稱讚。所以我很喜歡看別人分享「寫作技巧」在學習各種技巧後我發現,要寫出真正好的文章自身也必須「有料」否則學到再多的技巧也無用武之地。那麼該如何成為有料(內涵)的人呢?就是多看多讀多寫。看電影、看書、看別人寫的文章,對自身都是一種累積。
以前覺得這個答案也太沒效率,難道就沒有速成的方法嗎?於是我到處參考我覺得寫的很好的文章「模仿專家的寫作格式」形容以及敘述。
我發現,即使給我一個架構和模版,甚至可能連大綱也寫好,就只差把相關內容填進去,但我同樣寫不出任何東西、不知道該如何下筆。
我幾乎沒有看過任何一個很會寫文章的素人、作家、評論是沒有看過很多作品(書、電影、文章…等等)或反覆練習寫作,如果有天生就很會寫的人,想必他們是天才吧。
如同《原子習慣》一書寫的「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概念類似,平時一點點的累積,將帶來巨大成果,這些累積自己平常是不會察覺的,並不是說我看了一部電影、一本工具書突然醍醐灌頂,變的很會寫文章,而是要等到實際運用(寫作)時才會發現,累積的東西多了,表達能力會更好。
我為何閱讀?
說起閱讀,對我來說就是一種習慣吧?每天早上按掉鬧鐘,走到廁所刷牙對每個人來說是再普通不過的一件事,是習慣,也是日常。而閱讀對我來說就是這麼一回事。
從有記憶開始我的手上就捧著《孫叔叔說鬼故事》我不喜歡經典名著,也不喜歡文學,放假到租書店看漫畫是我的例行公事,儘管如此我仍然還是愛書獎的常客。
我喜歡看通俗小說,台上老師教課我在台下偷偷看小說,是在學期間最令人懷念的一段時光。
對我來說閱讀不需要刻意,而是順其自然的一件事,不管什麼類型的書有興趣就看,就像口渴了喝水,想喝飲料就去買手搖。
我本以為看通俗小說只是單純打發時間,久而久之我才發現和看什麼書無關,閱讀成為我腦中詞彙的積累,大腦的知識越來越豐富,也更加能透過文字表達出內心的想法。
這些知識累積到一定程度後,便會想要有個抒發管道,其實人類是非常喜歡表達意見的生物,長可以是長篇大論,短可以是一則留言。
「寫作就是整理自己的觀念並分享」
在各種快娛樂(我自己取的)抖音、短視頻、條漫…生活節奏快的時代裡,靜下心來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及閱讀已經是非常難得的一件事,所以我更想珍惜還有動力輸出的自己。
我認為短短的幾句話無法輸出我腦中的想法,於是我便開始寫作,閱讀是輸入,寫作則是將腦中資訊整理輸出並複盤。
或許對其他人來說我寫的文字不如專家一樣寫作技巧高超、辭藻煥發優美,但我很肯定的是「這些都出自我內心的想法」
許多人認為寫作困難、難以表達自身想法的原因是因為詞彙不足,無法精準表達內心所想,於是便習慣用「好看」「好吃」「可愛」「喜歡」等形容詞概括自己內心的所有想法,這也是導致許多人思考停滯、阻礙思考的關鍵點。
不知道經過多久的文字耕耘,我收到BenQ、TOSHIBA、聯合報、遊戲橘子等廠商的邀請撰稿,這時我才發現原來我的文字居然是有力量的?
如果問我:「什麼時候開始覺得自己寫的東西是有價值的?」
我會回:「有人願意花錢請我寫文章的時候。」
如果問我:「什麼時候開始對自己有自信?」
我會回:「當我的文字開始和其他人產生共鳴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