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寫書評,每當閱讀完一本書,我就會忍不住想要抓著每個遇見的人跟他們分享我讀完這本書之後的心得,但是我身邊的人不多,喜歡這樣被我轟炸的人更少,所以我才會決定寫下來丟在網路上,想像很多人可以看見我的感受,就算真的沒人閱讀也沒關係,至少我能把我的炙熱轉化成文字,一段時間後回頭看雖然偶爾會害羞,但從沒有後悔過自己寫的任何一篇讀後感,頂多就是覺得可以再寫得詳細點。
最近,一有空我就會打開臉書的各大電子書交流平台,看看大家除了曬閱讀器之外都在看什麼書,自從上一次的故事沒寫完之後,我已經有好一段時間都沒有再寫東西,我是指,寫像是故事的文章,即使這段時間內我看了好幾本長篇、短篇小說,也翻了好幾本散文或是網路小說,我依然沒有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寫些什麼。
我不急,因為我早已放棄用寫作來維持生計這個想法,除了深知自己的文筆沒有好到能夠用稿費來支撐自己的生活,也明白若為了賺錢而寫,以我的個性恐怕沒幾個月就需去諮商。只是在這段找靈感的過程中我不禁開始思考一件事 —— 我究竟是為何而寫?
『為什麼明明一點靈感也沒有,但在我內心深處還是相信自己要繼續寫,並且即將開始寫一個新的故事,我究竟是為何而寫?又是為誰而寫呢?』
我只有辦法回答最後一個問題,那就是我是為了自己而寫。因為我想寫,所以我還在尋找題材,因為我想要用自己的方式紀錄下「我」這個人曾經存在這個世界上的證據,所以我要用自己最喜歡的「小說」當作我的工具。
我知道,寫作除了靈感,日常的累積也很重要,所以我開始在觀察自己到底喜歡看什麼類型的書、影集、影片等等,我發現我最喜歡的是看「別人的日常」,例如比起設定複雜,世界觀龐大的小說,我更喜歡專注敘述一個人、一個地方的故事;比起角色季季都不同的影集,我更喜歡像是「宅男行不行」這種從頭開始就聚焦在固定角色身上,就算要加人也是慢慢加、並且不會一直出現一堆陌生人的長壽影集;比起王道動漫、我更喜歡像是「搖曳露營」、「本田小狼與我」這種很單純聚焦在自己和主題身上的動畫;就連Youtube影片,我也追蹤了不少不太露臉,但是會把自己的生活拍成長影片分享給大家的Vloger。
我想這和我從小就喜歡「觀察」別人很有關係,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意識到自己並不是宇宙的中心,但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很喜歡觀察周遭的人都在做什麼,像是我根本不記得國小同學的姓名和臉,但我還記得他們的握筆姿勢和習慣;去表哥家會站在浴室觀察他刷牙洗臉的樣子、去表姐家會一直盯著她敲打鍵盤時忙碌的手指看⋯⋯
這些片段的畫面突然如流水般緩緩的流入我的腦海,也讓我開始更了解自己到底是想要創作哪個類型的故事,想要自己的書中出現怎樣的角色,想要讓喜歡閱讀的自己得到怎樣有趣卻不會太複雜的故事了!我突然發現自己以前都是寫我想寫的,但沒考慮到我想讀的是什麼,所以每次寫完一篇故事都會覺得哪裡不對勁,好像越看越奇怪、一點也不有趣等等的,原來只是我不清楚自己喜歡的是什麼。既然這樣,我打算要開始寫自己喜歡的「日常篇」,我會讓自已享受每一篇故事,這樣就算寫出來的東西沒人看,至少我自己會一直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