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錯不代表自己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和我都無法得知事情的真相,我們只能試著接近真相而已。」韓劇《千元律師》有著這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對白。
關於真相,日劇《勿說是推理》的主角表示真相遠遠不止一個,而是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真相。
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在追求真相,追求正確,但事實上我們追求的只是由自身角度出發的真相,並且天真的以為事實非此即彼,自己認定的正確就是世界的真理,事情必須按照我們認定的方向進行,否則便是錯。
為了突顯自己的絕對正確,有些人會到處找碴,努力尋找別人的錯處,一旦找到一點看不順眼的地方便咬著不放,誓要令對方承認錯誤,再跟從自己的做法。
堅持只有自己才正確的人並非擇善固執,而是想透過別人的錯誤來證明自己的正確。然而,別人錯不代表自己對啊。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並不是所有問題都是單純的是非題,每一件事除了正反兩面,還有著四方八面的因素,只看到其中一面便堅拒接受這一面以外的任何事情,等同於固步自封,無法令人信服。有些事情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對與絕對的錯,當兩邊也行得通時,硬要別人配合你那一套,反而突顯自己的無知,因為別人的做法不一定是錯,只是不符合你的標準罷了。
以前我經常執著於對與錯,對許多事情也看不過眼,後來發現許多執著都是過眼雲煙,今天給我完全正確又如何,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又會遇到新的人和事,真的每一次也要爭贏嗎?多累啊。
最後為著自身著想,還是放棄追求完全正確。說穿了,沒有一個人可以任何時候都是正確的,充其量只是比較接近正確罷了,既然如此,何必執著於別人的「不正確」?不符合我們眼中的正確並不代表對方錯啊。
就算不想放過自己,也請放過別人吧。
avatar-img
104會員
761內容數
每次看到好書、精彩電影和劇集都想向別人推介,實在不能只有我看到啊,如果我的文字能讓你對某本書、某齣電影或劇集感興趣,繼而找來看,真是功德無量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梁淑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真的堅持天天寫小說,總有一天我會把小說寫完。 這是很簡單的答案,只要堅持寫,就可以完成。 問題是,堅持從來不容易啊。 我由2022年10月開始新長篇小說的計劃,寫了4個月,昨晚終於突破10萬字,如果目標是15萬字,那麼就是完成了2/3,如果繼續以每天800+字的進度前進,只要多寫兩個月便可以完成
現在我大概不敢再問自己,我想成為怎樣的大人,想過怎樣的生活,因為每次檢視自己的人生,答案總是令人沮喪。 年青時對自己有許多期許,但是時日過去,明明走過萬水千山,為甚麼好像仍在原地踏步?我沒有成為成功人士是因為我不夠積極嗎?我沒能住進豪宅是因為財運欠佳嗎?我的脾氣還是不好,喜怒無常,橫衝直撞又膽小如鼠
我不是一個外向的人,總是不好意思找話題跟別人寒暄;我也不是一個圓滑的人,要我向別人阿諛奉承會讓我覺得差愧;我更不是一個虛偽的人,無法向不喜歡的人裝出笑臉。 雖然我很努力不討人厭,待人處事總是小心翼翼,但不管我怎麼做,也肯定無法讓所有人喜歡我。對於被討厭這回事,如果是我在乎的人,也許我會傷心難過,但若
電影《沼澤謀殺案》(Where the Crawdads Sing)改編自小說《沼澤女孩》,小說是作者迪莉婭.歐文斯( Delia Owens)一鳴驚人的處女作,因此電影上映時備受觸目。 電影上映時沒機會去戲院看,最近Netflix上架,當然立即觀賞。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雖然都有一個完整的故事結構,
一件物品的價值端看買家願意支付多少金額來購買,相同的商品或服務在不同地區的售價存在差異是由於每個地區的購買力並不相同,其實不單是商品或服務,連人的價值也會因為對象不同而出現差異。 某人在老闆眼中只是一粒小螺絲,在朋友眼中是閒時玩樂的夥伴,但在家人眼中卻是獨一無二的無價寶。 不管在別人眼中你是怎樣的存
好長的小說名,而且令人莫名奇妙的。 當然,不看畢全書,你不可能明白小說為甚麼要叫作《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置物櫃》,明白之後就會感到一陣悲涼。 伊坂的小說大多帶著歡樂,但這一本雖然也有喜感,調子還算輕鬆,但總有著不能擺脫的哀愁感覺,尤其是看到結局的逆轉,一份孤寂的悲涼久久不散。 《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置物
如果真的堅持天天寫小說,總有一天我會把小說寫完。 這是很簡單的答案,只要堅持寫,就可以完成。 問題是,堅持從來不容易啊。 我由2022年10月開始新長篇小說的計劃,寫了4個月,昨晚終於突破10萬字,如果目標是15萬字,那麼就是完成了2/3,如果繼續以每天800+字的進度前進,只要多寫兩個月便可以完成
現在我大概不敢再問自己,我想成為怎樣的大人,想過怎樣的生活,因為每次檢視自己的人生,答案總是令人沮喪。 年青時對自己有許多期許,但是時日過去,明明走過萬水千山,為甚麼好像仍在原地踏步?我沒有成為成功人士是因為我不夠積極嗎?我沒能住進豪宅是因為財運欠佳嗎?我的脾氣還是不好,喜怒無常,橫衝直撞又膽小如鼠
我不是一個外向的人,總是不好意思找話題跟別人寒暄;我也不是一個圓滑的人,要我向別人阿諛奉承會讓我覺得差愧;我更不是一個虛偽的人,無法向不喜歡的人裝出笑臉。 雖然我很努力不討人厭,待人處事總是小心翼翼,但不管我怎麼做,也肯定無法讓所有人喜歡我。對於被討厭這回事,如果是我在乎的人,也許我會傷心難過,但若
電影《沼澤謀殺案》(Where the Crawdads Sing)改編自小說《沼澤女孩》,小說是作者迪莉婭.歐文斯( Delia Owens)一鳴驚人的處女作,因此電影上映時備受觸目。 電影上映時沒機會去戲院看,最近Netflix上架,當然立即觀賞。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雖然都有一個完整的故事結構,
一件物品的價值端看買家願意支付多少金額來購買,相同的商品或服務在不同地區的售價存在差異是由於每個地區的購買力並不相同,其實不單是商品或服務,連人的價值也會因為對象不同而出現差異。 某人在老闆眼中只是一粒小螺絲,在朋友眼中是閒時玩樂的夥伴,但在家人眼中卻是獨一無二的無價寶。 不管在別人眼中你是怎樣的存
好長的小說名,而且令人莫名奇妙的。 當然,不看畢全書,你不可能明白小說為甚麼要叫作《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置物櫃》,明白之後就會感到一陣悲涼。 伊坂的小說大多帶著歡樂,但這一本雖然也有喜感,調子還算輕鬆,但總有著不能擺脫的哀愁感覺,尤其是看到結局的逆轉,一份孤寂的悲涼久久不散。 《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置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不要因為太愛對方,而忘了愛自己。」「一定要先愛自己,再去愛人。」「他就是太愛自己了,所以無法愛我。」這些話,你是否感到似曾相識?曾經在自己或他人的口中聽過嗎? 最近接連有幾名朋友的感情關係出了變化,雖然他們彼此不認識,但都不約而同地跟我提到「愛自己」與「愛別人」之間的衝突。
  如果順利的話,我就可以繼續不指出「不好意思,大概是我沒講清楚,我剛才的意思其實是OO,但我猜你好像想成是XX了」直到話題結束。又或者對方聽一聽自己想到剛才可能是自己會錯意的話,也免去了一方主動把「搞錯」這件是講出來的尷尬。
Thumbnail
不論原因為何,「錯待」很多時候是比「霸凌」還嚴重的問題,因為霸凌比較容易看得出對錯,而「錯待」有時候會偽裝成關心、同情、保護、施捨、一切都是為你好......以至於讓被錯待的人以為自己的存在本來就該被這樣對待,更甚者,還會覺得只要承受住了,就可以消滅其他人的憤怒怨懟。
Thumbnail
如果你因錯過太陽而流淚,那麼你也將錯過群星。─泰戈爾 在歐洲,能用錢解決的事情都是小事。能夠平安健康地回來,已值得感激。何必為了60歐、為了別人犯的錯誤,懲罰自己、剝奪自己的樂趣呢?或許,成熟就是接受生活中的突發狀況,並且偶爾繳個學費、汲取經驗,從中成長。
Thumbnail
「真相永遠只有一個!」這是真的嗎?這句話背後隱含著一種立場:無論是現實中的抑或推理小說中的謎團,都只存在一個絕對正確的答案,除此之外的解答都是錯誤的。可是,基於已有證據可以推論出的合理答案往往不只一個。正因為這樣,本格推理小說發展出了一種特別形式……
Thumbnail
我說: 是、非、對、錯...不會是真理。因為那是身為人的立場。 AI 說: 這段話蘊含了深刻的哲理,說明了「是非對錯」只是一種人類的觀點,並不是真理的絕對。 我說: 喜、怒、哀、樂...好像也不是真理,那只是身為人的情緒。 AI 說: 這段話表達了人類情緒的相對性和暫時性。
「我才是對的,為什麼這麼顯而易見的道理你們都不懂?」——你曾經這麼想過嗎?   若要回顧我過去近三十年來的歲月裡學到最重要的經驗是什麼,那絕對是從去思考對錯這件事情裡得到的經驗。   過去的我曾經相信這個世界上一定存在著能符合、解釋所有現象的共同真理,所以當我更年輕時,看著網路上報章雜誌或是討論
Thumbnail
點下播放的按鈕,讀白起唸,「是林依晨」。隨即排山倒海記憶湧現:遞出告白信的袁湘琴,三十出頭的獨立女性的程又青。鏡頭一轉,再次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梳著短直髮的在職婦女簡慶芬。
從來我只堅持自己沒錯,但是絕不去說別人錯了!這並不是我怕得罪人,而去選擇做了兩面人。而是對與錯,在不同的角度看起來,真的是有不一樣的判斷。 時常看到父子、母女在爭吵。我都是勸換個地方再吵吧!我怎麼可以說子女一定有錯呢?我不知道父母做過什麼樣的事,也沒受過子女可能受過的苦?輕飄飄的一句,子女本來就應
Thumbnail
很多人喜歡講論「絶對是非」,認為「對就對,錯就錯,沒有灰色地帶。」這種話語,固然在道德理性、個人修養上,都站得住脚。但是現代社會,已不再是凡事「講求二分」,多半認同「多元價值」,認為:堅守是非理念固然值得尊敬,若能夠通達情理,恐怕更加搏得讚賞。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不要因為太愛對方,而忘了愛自己。」「一定要先愛自己,再去愛人。」「他就是太愛自己了,所以無法愛我。」這些話,你是否感到似曾相識?曾經在自己或他人的口中聽過嗎? 最近接連有幾名朋友的感情關係出了變化,雖然他們彼此不認識,但都不約而同地跟我提到「愛自己」與「愛別人」之間的衝突。
  如果順利的話,我就可以繼續不指出「不好意思,大概是我沒講清楚,我剛才的意思其實是OO,但我猜你好像想成是XX了」直到話題結束。又或者對方聽一聽自己想到剛才可能是自己會錯意的話,也免去了一方主動把「搞錯」這件是講出來的尷尬。
Thumbnail
不論原因為何,「錯待」很多時候是比「霸凌」還嚴重的問題,因為霸凌比較容易看得出對錯,而「錯待」有時候會偽裝成關心、同情、保護、施捨、一切都是為你好......以至於讓被錯待的人以為自己的存在本來就該被這樣對待,更甚者,還會覺得只要承受住了,就可以消滅其他人的憤怒怨懟。
Thumbnail
如果你因錯過太陽而流淚,那麼你也將錯過群星。─泰戈爾 在歐洲,能用錢解決的事情都是小事。能夠平安健康地回來,已值得感激。何必為了60歐、為了別人犯的錯誤,懲罰自己、剝奪自己的樂趣呢?或許,成熟就是接受生活中的突發狀況,並且偶爾繳個學費、汲取經驗,從中成長。
Thumbnail
「真相永遠只有一個!」這是真的嗎?這句話背後隱含著一種立場:無論是現實中的抑或推理小說中的謎團,都只存在一個絕對正確的答案,除此之外的解答都是錯誤的。可是,基於已有證據可以推論出的合理答案往往不只一個。正因為這樣,本格推理小說發展出了一種特別形式……
Thumbnail
我說: 是、非、對、錯...不會是真理。因為那是身為人的立場。 AI 說: 這段話蘊含了深刻的哲理,說明了「是非對錯」只是一種人類的觀點,並不是真理的絕對。 我說: 喜、怒、哀、樂...好像也不是真理,那只是身為人的情緒。 AI 說: 這段話表達了人類情緒的相對性和暫時性。
「我才是對的,為什麼這麼顯而易見的道理你們都不懂?」——你曾經這麼想過嗎?   若要回顧我過去近三十年來的歲月裡學到最重要的經驗是什麼,那絕對是從去思考對錯這件事情裡得到的經驗。   過去的我曾經相信這個世界上一定存在著能符合、解釋所有現象的共同真理,所以當我更年輕時,看著網路上報章雜誌或是討論
Thumbnail
點下播放的按鈕,讀白起唸,「是林依晨」。隨即排山倒海記憶湧現:遞出告白信的袁湘琴,三十出頭的獨立女性的程又青。鏡頭一轉,再次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梳著短直髮的在職婦女簡慶芬。
從來我只堅持自己沒錯,但是絕不去說別人錯了!這並不是我怕得罪人,而去選擇做了兩面人。而是對與錯,在不同的角度看起來,真的是有不一樣的判斷。 時常看到父子、母女在爭吵。我都是勸換個地方再吵吧!我怎麼可以說子女一定有錯呢?我不知道父母做過什麼樣的事,也沒受過子女可能受過的苦?輕飄飄的一句,子女本來就應
Thumbnail
很多人喜歡講論「絶對是非」,認為「對就對,錯就錯,沒有灰色地帶。」這種話語,固然在道德理性、個人修養上,都站得住脚。但是現代社會,已不再是凡事「講求二分」,多半認同「多元價值」,認為:堅守是非理念固然值得尊敬,若能夠通達情理,恐怕更加搏得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