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2/1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老師,我時間不夠用了!

    「老師,我沒有時間。」
    「老師,我時間不夠。」
    「老師,我好忙,事情都做不完。」
    孩子們除了最愛講「下課」以外,嚷嚷著「沒有時間」的口頭禪也不絕於耳。
    面對孩子說著對於時間不夠用的議題該怎麼切入協助與調整,除了推薦林怡辰老師的#高效時間管理課與#小學生年度學習行事曆以外,這邊溫力先整理與分析幾個以下孩子在面對時間議題時所遇到的困難,有時間處理困難的不訪看看哦,最後會整理幾個實用的方法提供給想要提升自己或孩子時間運用與掌握感的你!

    時間運用上遇到的困難

    1. 沒有時間感:
    指的是對於自己把時間花去哪裡並不清楚,時間意念非常抽象,倘若沒有意識的去注意時間,對於時間的掌握會較為無感,會形成小時間五分鐘、十分鐘不是時間,過了也無知覺,而若無法覺知小時間又如何把大時間掌握好?大時間也是由小時間堆疊成的。
    2. 不清楚自己該做什麼事:
    不知道自己應該做哪些事是浪費時間的起因,對於要做的任務沒有先做認知上的釐清,也會在執行事情時上容易東漏西漏,後續又會花更多時間來彌補之前未做好的部分,新舊事情交雜讓待辦事項更為混亂,變成被時間與事情帶著跑的人,而不是自主有感操作時間的主人。
    3. 看到代辦事項就懶了:
    年紀稍大的孩子對於時間管理心有餘而力不足大多是知道了卻也還是浪費時間,因為他們對這件事的想法並不是感到快樂的,同時也沒有把這件事當作是迫切內要完成的責任義務,危機感未產生,時間流逝在停滯的「好累」、「不想做」的想法上,而現實上未完成事件的壓力與內在想法矛盾相牴觸後又會激發更多的心煩,心煩處理不來、鬱悶邁出第一步,導致陷入內外夾擊之中。
    4. 執行的過程沒有效率:
    最常見的是孩子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就呆著、硬去做或者是寫一題問一題,時間並不是真的用在思考,而是在處理自己的內在情緒和外在行為,但孩子通常不會意識到自己正在執行沒有效率的狀態,甚至有幻覺覺得只要坐在桌前就是代表好好利用時間了。
    5. 不懂轉換越做越慢:
    專心致志是一件美事,但若在執行時專心度已經下降卻無法覺察,此時就會是浪費時間的開始。人的大腦也會因重複做一樣的事情而感到疲憊,疲憊就會讓執行效率越來越低,所以適時停損也是時間運用的心法之一。

    心態調整與方法

    1. 創造時間感:
    這步藉由實用的工具可輔助,像是計時器、蕃茄鐘、手錶,重點就是讓正在做事的人看見時間的運轉與流逝,除此之外也要在執行每一件事前對自己訂下一個「限制」時間,否則看見時間流逝的意義與影響並不高。
    2. 開工前的小儀式:
    做事最怕不清楚的亂忙,當尚未釐清自己有哪些事應該做時就是盲,所以開始做事前並不急著振筆疾書,反而先給自己三分鐘的時間靜心思考自己有哪些事要完成,並且寫下來,寫下來後在每件事後面加上預計完成的時間,預計時間不要長,每件事最多抓40~60分鐘,不要超時,記得大腦時間到了喜歡換換口味!
    3. 你的一小步:
    被代辦事項困住而發懶的人,解決方式就是「小小步」來執行,要破除被想法綁住的狀態就是去扭轉被綁架的樣子,想想被綁架的人質要脫逃也是一步一步從掙脫手,再到腳,最後再逃脫吧!所以這一小步哪怕是從翻開書本、打開電腦、拿起鉛筆,這些改變能慢慢的讓你的狀態動起來的。而在心態上也不要一次求做到好、做到滿,而是從能做多少算多少來出發,哪怕是多讀了一頁,都比原本站在原地靠想的都來的進步。
    4. 調整優先順序:
    在執行沒有效率的情況上最重要的就是優先順序,倘若是因為一兩題不會寫,那就先放下一題一題完成的執念,認知到「先做完」、「先求有」再說,但若是幾乎全部都不會,那優先順序就不是完成練習了,而是先回去理解觀念,順序是無法被顛倒與搶快的,錯誤的順序就像錯誤的製程,浪費的不只是時間,連做出來的東西可能都是一團糟,因此練習看見這件事的優先順序也是時間運用上的必要條件。
    5. 停下來比較快:
    大腦重複做一樣的事會累,雖然每個人在不同事上的耐受時間不同,也因為每個人都不同,所以更要觀察自己通常做不同事的高效時間是多少。而當高效時間已經要消退時,適當的轉換對大腦來說就是重新開機的效用,譬如算數學三十分鐘,不管有沒有算完就是換成讀英文閱讀二十分鐘,之後再繼續算數學,以此「停下來」會比橫衝直撞撞倒底來的快完成。
      時間的管理方法有千千萬萬種,溫力提出的幾個適用在自己身上有效的,這些方法也許無法完全適用在你身上,但嘗試且改變了總是好事,生命本來就是一串練習的過程,不過自己親身投入了才會有反思,有了反思後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改變和進步的,所以最重要的還是在你願不願意真的起心動念的去試試看、去改變與調整,而非只是想著那些漂浮在空中的千萬種時間大師給的建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