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貝超級拖拉!孩子沒有時間觀念怎麼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都要出門了,怎麼都沒準備好,上學要遲到了!?」
「拖拖拉拉,10分鐘就可以完成的作業,怎麼拖了30分鐘都還沒好呢?」
這個場景相信很多父母們不陌生...

孩子對時間概念總是不夠敏感、粗線條,明明就在趕時間了,他還是慢吞吞的,把爸爸媽媽急個半死怎麼辦?

時間本來就是很抽象的,摸不著也看不到,對孩子來說,如果沒有加以覺察,就像是無限延伸一樣。因此培養孩子的時間概念絕對是重要的一題。

今天來聊聊如何讓孩子循序漸進
意識(時間)-> 覺察(時間)-> 檢討(時間使用)-> 訂定目標

練習在家可以做的「時間概念養成」小撇步!

#讓時間隨處可見(意識時間)

時間是無形的,孩子如果沒有明確的【#視覺提示】,一定會忘記他的存在,也不容易感受他的流逝,於是所有的事情都慢。慢。來~

所以可以嘗試在孩子時常使用的房間或家裡各個地方,多放幾個時鐘,讓孩子隨時能夠體察現在時間,也更容易「發覺」距離媽媽剛剛說的出門時間點快到了!
如果可以給孩子一只手錶也是不錯的選擇喔!

#練習時間感 (覺察時間長短)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他沒有注意看時鐘的狀態下】,也就是讓他【感覺】時間過了多久,讓孩子「具體說說看」自己花了多少時間在特定事情上,不管是喜歡或討厭的事情都需要。

例如:問他「感覺」剛剛看電視看了多久? 或是寫了10題作業用了多長時間?或是梳洗完後,問問看他知不知道現在幾點了?
這時候家長們可以觀察看看孩子說出的時間是否與實際相去甚遠。
如果是,代表他需要好好練習覺察這個部分,如果覺察有困難的孩子,不難想像他一定無法掌握自己的速度與效率。
而透過反覆練習覺察,學會估算做事情所花的時間,培養他的「時間感」是成功規劃自己時間的關鍵喔!

#被偷走的時間去哪兒了 (檢討時間使用)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總是沒辦法如期完成,或是老是說:「可是我沒時間!」代表我們需要跟孩子《檢討》看看,他的【一段時間】都做了哪些事。
例如:直接讓孩子說說看,他整個下午做了什麼事,而這些事理論上應該花多久時間可完成,有沒有辦法加快呢?

討論完後,還需要陪孩子列出【優先順序】,以及拖延問題的盲點喔。

#約定 (訂定目標)

接下來的最後一步就是約定。除了可以家長約定一個完成時間外,也可以試著讓孩子自己決定要花多久完成,此時如果孩子明確給了時間(但也要合理範圍),通常他們會更有動力去達成。

最重要的是,需要制定一個【明確且嚴格執行】的獎懲規則。

例如: 孩子覺得他能夠在15分鐘內寫完半張考卷,那麼如果沒有達成,那他最喜歡的電視時間需要被取消。
另外,把【目標切成小份】也是一個增加成功率的方式喔!
例如: 國文作業有3個題組,那麼最好每一個題組分配10分鐘,而不是訂定全部寫完30分鐘。這樣能夠讓孩子每完成一小部分就隨時檢視自己有沒有達標,而不是一直覺得有大把時間慢慢摸,導致最後任務失敗充滿挫折!

以上提供給家長們參考
意識 -> 覺察 -> 檢討 -> 訂定目標
你的孩子在哪個環節需要協助呢?

#孩子的時間管理 #親子教養

想看更多文章,可以臉書查詢: 沐光嬰幼兒潛能發展工作室 https://www.facebook.com/muinlovingligh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雪莉治療師的市場評測雜談的沙龍
1會員
7內容數
2021/06/10
人類學權威孟塔谷博士曾寫道:「人類若少了撫觸就無法生存;撫觸是最基本的行為需求。」 此言絕非誇大,從出生開始,寶寶的尋乳反射、抓握反射等等,都仰賴於觸覺刺激來啟動,而這些反應都是為了覓食或自我保護,也是「攸關生命」的重要能力! // 觸覺同時是人體「最早」發展感覺,從懷胎8周左右便開始建立這套人體
Thumbnail
2021/06/10
人類學權威孟塔谷博士曾寫道:「人類若少了撫觸就無法生存;撫觸是最基本的行為需求。」 此言絕非誇大,從出生開始,寶寶的尋乳反射、抓握反射等等,都仰賴於觸覺刺激來啟動,而這些反應都是為了覓食或自我保護,也是「攸關生命」的重要能力! // 觸覺同時是人體「最早」發展感覺,從懷胎8周左右便開始建立這套人體
Thumbnail
2021/05/03
  有些家長詢問了一些自己家寶貝常發生的情況,看來這是許多爸爸媽媽心頭大隱憂呀,今天來分享不同的拖拉類型,以及因應的小撇步。   學習時間管理的過程就像打怪,沒有一體適用的方針,針對不同的怪用不同的武器! 每個孩子也不盡相同,需要父母耐心地找到最適合的方法! // #一盤散沙型 ->【任務分類一把
Thumbnail
2021/05/03
  有些家長詢問了一些自己家寶貝常發生的情況,看來這是許多爸爸媽媽心頭大隱憂呀,今天來分享不同的拖拉類型,以及因應的小撇步。   學習時間管理的過程就像打怪,沒有一體適用的方針,針對不同的怪用不同的武器! 每個孩子也不盡相同,需要父母耐心地找到最適合的方法! // #一盤散沙型 ->【任務分類一把
Thumbnail
2021/04/23
嬰兒時期是人一生中成長改變最快速的階段,從外表到肢體活動到認知能力發展,進步速度可說是令人驚嘆呀!  然而隨著月齡增加,不同階段應該發展的目標也會跟著改變及進階,接下來,我們來看看0-3個月的寶寶能夠達到哪些成長里程碑吧! 寶寶的「關鍵發展里程碑」可以依據 4 大面向來看: 粗大動作(四肢軀幹
Thumbnail
2021/04/23
嬰兒時期是人一生中成長改變最快速的階段,從外表到肢體活動到認知能力發展,進步速度可說是令人驚嘆呀!  然而隨著月齡增加,不同階段應該發展的目標也會跟著改變及進階,接下來,我們來看看0-3個月的寶寶能夠達到哪些成長里程碑吧! 寶寶的「關鍵發展里程碑」可以依據 4 大面向來看: 粗大動作(四肢軀幹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面對孩子慢吞吞穿鞋、吃飯、寫作業,家長和老師常忍不住心裡大喊:「再拖下去,太陽都下山了!」但孩子心裡的OS可能是:「我只是在探索這世界的美好,為什麼要趕?」這些情境彷彿時間被放慢,考驗著成年人所有的理性與情感。或許該先了解孩子拖延行為背後的心理原因,以及用愛與智慧化解這場耐心考驗。
Thumbnail
面對孩子慢吞吞穿鞋、吃飯、寫作業,家長和老師常忍不住心裡大喊:「再拖下去,太陽都下山了!」但孩子心裡的OS可能是:「我只是在探索這世界的美好,為什麼要趕?」這些情境彷彿時間被放慢,考驗著成年人所有的理性與情感。或許該先了解孩子拖延行為背後的心理原因,以及用愛與智慧化解這場耐心考驗。
Thumbnail
在開始要求孩子什麼事情都自動自發、自己規劃、自己解決問題前,我們需要先釐清幾件事情: 1.孩子的能力到達什麼程度:我們不會期待一個2歲幼兒自己過馬路、一個8歲的孩子自己規劃期末考複習,但我們會期待3歲的孩子自己穿脫鞋襪,若孩子還不會,目前到達什麼程度,已經會自己脫鞋了嗎?還無法左右腳穿正確嗎?無法
Thumbnail
在開始要求孩子什麼事情都自動自發、自己規劃、自己解決問題前,我們需要先釐清幾件事情: 1.孩子的能力到達什麼程度:我們不會期待一個2歲幼兒自己過馬路、一個8歲的孩子自己規劃期末考複習,但我們會期待3歲的孩子自己穿脫鞋襪,若孩子還不會,目前到達什麼程度,已經會自己脫鞋了嗎?還無法左右腳穿正確嗎?無法
Thumbnail
文章主要介紹孩子執行能力的相關內容。在文章中提到,執行能力是孩子在做事情時特定的腦部運作習慣,包括做計劃、開始工作、持續堅持、控制衝動、情緒控制、適應不同環境等能力。最後,文章推薦了一本相關書籍,並預告了下一篇的內容。
Thumbnail
文章主要介紹孩子執行能力的相關內容。在文章中提到,執行能力是孩子在做事情時特定的腦部運作習慣,包括做計劃、開始工作、持續堅持、控制衝動、情緒控制、適應不同環境等能力。最後,文章推薦了一本相關書籍,並預告了下一篇的內容。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從遊戲中孩子成長的過程,以及家長在孩子玩耍時該如何面對。根據研究,給予孩子十七秒的時間可以讓他們有足夠的自主判斷和思考,這也代表家長對孩子的信心。放手是做父母最重要的一課。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從遊戲中孩子成長的過程,以及家長在孩子玩耍時該如何面對。根據研究,給予孩子十七秒的時間可以讓他們有足夠的自主判斷和思考,這也代表家長對孩子的信心。放手是做父母最重要的一課。
Thumbnail
最近對於先生的拖延和遲到的忍耐度已達到臨界值。溝通好幾次都沒什麼結果,只要我不在旁邊耳提面命大家的作息就會亂了套。我彷彿是家中的報時器。這也正是為什麼最後我安排他送小孩上學,因為如果他還是拖拖拉拉最後上班遲到的一定是他,而我這個策略實在太棒了。
Thumbnail
最近對於先生的拖延和遲到的忍耐度已達到臨界值。溝通好幾次都沒什麼結果,只要我不在旁邊耳提面命大家的作息就會亂了套。我彷彿是家中的報時器。這也正是為什麼最後我安排他送小孩上學,因為如果他還是拖拖拉拉最後上班遲到的一定是他,而我這個策略實在太棒了。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
Thumbnail
我跟家裡大女兒在時間管理上的習慣比較相同,在學生時期,我總是總是習慣先做完功課再玩,女兒在還沒自學前大概也是這樣 這種總是覺得要先把「正事」做完才能休息的習慣當然沒有不好,問題是:什麼時候「正事」才會做完?因為沒有明確的界限,事情會不斷出現,所以「閒下來」時,心裡還是有一種「事情未完成」的焦慮感
Thumbnail
我跟家裡大女兒在時間管理上的習慣比較相同,在學生時期,我總是總是習慣先做完功課再玩,女兒在還沒自學前大概也是這樣 這種總是覺得要先把「正事」做完才能休息的習慣當然沒有不好,問題是:什麼時候「正事」才會做完?因為沒有明確的界限,事情會不斷出現,所以「閒下來」時,心裡還是有一種「事情未完成」的焦慮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