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的不是時間,而是安排時間的能力!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圖/AronVisuals@unsplash
致力成為時間的主人
時間是我們很寶貴的資產,常說快樂的時光過得非常快,不知道最近的你們過得如何?是被許多事情壓的喘不過氣,還是擁有許多自由時間,可以隨心所欲的安排呢?不管如何,我想大家一定都很努力、認真過生活,很快迎來四天連假,可以趁這個假期好好調整,將時間掌控權拉回自己身上,好好放鬆和休息!
今天想和大家談時間安排,時間無時無刻都在變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還記得剛升上大學時青澀的我們,如今即將邁入大學生活的下半場,身旁有許多同學也開始打工、參加競賽,從中也能發現和朋友相聚的時間漸漸減少,彼此間都有正在著手的事情,如果螢幕前的你,也有著相同的感覺,恭喜你你正朝著長大之路邁進,隨著年紀、經歷的增長,慢慢的會發現時間的重要性,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不會因為富有或者貧困,就會有所增減,所以我們可以推論,不論你的出生、家庭背景和生活富裕程度如何,我們都有安排自己時間的能力,在有限的時間下,有些人能達成許多目標,有些人卻一事無成,在自己能掌控的情況下,是不是應該好好檢視自己呢?
一開始,我想請大家回想,是不是常把"我很忙"、"我很多事情"、"我沒辦法"掛在嘴邊,或者是身旁的朋友、同學,也常會將其當作交談的口頭禪,也許你會說我真的很忙,我被什麼什麼排滿,對此我不做任何評論,每個人的生活多采多姿,自己想要怎麼過,自己有絕對的權力掌控,我在意的是,假如這些事已經影響到自己的生活,那我們就應該重新調整!

習慣的力量

忙的定義因人而異,有的人覺得一天有30%時間在處理事情就算很忙了,有的人卻覺得60%才算很忙,深入探討會發現,假使忙碌程度的計算方法,是將自己可以掌控的時間剪去不可控的時間,得出的結果就是忙碌程度,那我們之所以我感覺到忙,是因為我們為了處理某件事,而不能隨心所欲的安排自己的時間。人是慣性動物,撇除感性和理性,人是一種很容易遵循習慣來做事的物種,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不該把我很忙掛在嘴邊,雖然忙碌程度因人而異,但如果我很忙成為你的口頭禪、慣性用語,久而久之你的大腦就會開始認為,我每天都很忙、事情都做不完,然而當你拉大檢視時間軸,會發現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忙,而是你的意識型態已經定型,不論遇到任何事,你都會直接聯想到我很忙、我沒空。
常說物以類聚,同樣族群的人彼此間的相同處會大於相異處,也會讓我們漸漸被同化。身旁人的時間觀,將會影響到自己,尤其是家庭、好友,假如大多的談話都是在談我很忙,我們的意識型態也會漸漸的習慣我很忙,大腦也會開始傳送很忙的訊號給自己,慢慢的你也會自發性的覺得我很忙,或者是為了附和對方,而在不經意間,學習到這個壞習慣!

小轉變大效果

遇到上述的情形,我們能試著轉換我們回應的方式!我們說出去的話,同時也有說服自己的功效,我們可以將我很忙,轉變成我有蠻多事情要做的,我有蠻多任務需要達成的等等,忙可以忙,但不鼓勵瞎忙,我遇到太多人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忙,換種方式說會導向不一樣的結果,蠻多事情要做,那是有哪些事情?說的出來,就能條列出來,找到忙碌背後的核心才是最重要的。
上述提到了衡量忙碌程度的方式,扣掉無法自控的時間,剩下的時間就是我們能自己控制的,我們可以趁這些時間去學習新知識、開拓視野、享受生活,做自己時間的主人,相反的假如我們一直處在受人支配的情況,帶給我們的會是什麼呢?
圖/ContentPixie@unsplash

要搞垮一個人,其實很簡單

試想如果生活中大部分的時間,都被工作、事物填滿,自我精進的時間是否就因此流失掉了呢?答案很明顯,既然我們都沒辦法掌控自己的時間了,談什麼自我成長和自我精進呢?當你放假時,只會想要好好休息、睡覺,根本不會有餘力和心思去想別的事情,長久下來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別人在進步的同時,你正在原地踏步,生活很辛苦卻沒有得到任何回饋,和時間運用較彈性的人相比,你已經成為了時間的奴隸。
想翻轉現況,你必須適當的拒絕,面對一些本該是別人做的事,就別再做強出頭的行為,當然如果本身你就很有餘力了,給予他人協助是最好的,但切記是有餘力再去幫忙別人,而不是自己都自顧不暇了,還一直為別人背書,到頭來你只會一事無成,還會遭受不必要的批評;適時的拒絕,不代表我們沒能力,而是避免讓自己陷入時間奴隸的輪迴裡!

晨型人VS夜型人

早起的人,做事會比較有效率嗎?難道晚睡的人效率就不高嗎?其實不完全是,先找到自己是屬於晨型人還是夜型人,再決定將重要的事放在什麼時間點完成!以我為例,我是典型的晨型人,早上做事比較快、頭腦比較清楚,因此我都會比較早起,也會將需要動腦力的事情,盡量排在早上完成,一來可以符合效益,二來也能早早把事情完成,多了些自己的時間,不過這都是我自己的安排,大家也可以找尋自己做事的黃金時間!像是我有朋友就是夜型人,常常看到他半夜在傳功課上的訊息,不過在學習上他並沒有遇到什麼問題,生活上的事情也處理得很不錯,因為他很清楚知道自己的精神週期,一旦知道精神週期了,剩下的就是把事情一一的排進去而已,不論你是早起的鳥兒,或者是夜晚的貓頭鷹,都沒什麼關係,只要身體狀態允許,做事效率是不會有明顯的差距的!
談了很多時間安排上的偏誤和壞習慣,也想和大家分享我如何善用自己的時間的!

善用起床後、睡前的30分鐘

在晚上睡覺前,我會先將明天要做的事情列出來,用紙和筆或是記錄在筆記本上,條列出隔天的代辦事項,我會在腦海裡大概想好明天的規劃和動向,想個兩三遍就足夠,只是要讓我的大腦記住我明天的安排;起床後,我也會將行事曆再拿出來看一遍,這次我會將行程填入各個時間,並仔細檢查一遍,有沒有遺漏掉的事項!以上我都是實際記下,而不是用手機的行事曆軟體,寫下來會幫助記憶,不過這取決於個人,選擇自己好用的方法就好!至於會選擇起床、睡前的時間做這些,就是為了增加記憶、讓大腦記住,有時一直困擾許久的問題,也會因為睡一覺就有想通了,在我們休息的過程,大腦也正在拼揍和重組我們的記憶,有了這個強化記憶的動作,會幫助我們在隔天能更快進入狀況,省去落東落西的情況發生!

適時的抽離與間斷,2.5心法!

我們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特別是現在手機以及通訊軟體的刺激,更會讓我們的專注度降低,一個人平均的注意力最長就是2個小時,大家在讀書或是做任何事情時,2個小時會是一個較適當的區間,甚至是1.5的小時,之後就要做出適當的休息,將自己抽離原本的環境,不論遇到什麼難題,在允許的情況下都該先跳脫出來,讓大腦去吸收剛剛所學,也讓自己能短暫休息,而休息時間建議在半個小時,超過一個小時就會開始倦怠,反而會降低自己學習的動力,人是慣性的動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好。所謂的2.5心法,就是2個小時(專注時間)+0.5小時(抽離和休息時間),也可以根據個人習慣做調整,這是一個基本的架構提供給大家。

忙碌之餘,也需自我精進

以上就是我在時間安排上小訣竅,想要分享給努力且認真生活的你們!認真生活很好,參加很多活動很好,活躍於社交場合很好,將時間排滿也很好,重點在於成為時間的掌控者,拒絕進入時間奴隸的輪迴裡,適當的拒絕,並不代表我們無情、不熱心,而是我們在認真充實自己同時,也能分配一些時間給自己去成長和學習,許多大公司企業的老闆,即便工作再忙、再辛苦,也還是會擠出時間進行閱讀,目的是為了自我成長和精進;善用起床、睡前的半小時,將這個思考的習慣,納入自己的身體時鐘裡,幫助自己在時間上的安排,2.5心法也是很重要的一環,適時的抽離會幫助我們以更廣的格局看事情,鼓勵大家能開始思考自己的時間安排,和我一起成為時間的主人!
溫馨提醒,JLU說說Instagram帳號已經開通囉,可以直接搜尋@jlutalk或是點擊文字,追蹤起來一起掌握專欄第一手消息!!!!!
圖/MiguelBruna@unsplash
 JLU說說
JLU說說
Hi,大家好,我是JLU。讓我們暢談人生大小事,好書共讀一起來,以及思索人生哲理吧! Email: [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