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定居在中南部的我來說,與工作相關且常搭的台鐵、有童年淵源且西部常見的糖鐵,都是相對熟悉的鐵道事業,唯獨與嘉義縣市的阿里山林鐵間,較無連結。若不是近幾年擔任鐵道社社師、因工作需要跑玉山旅社開會,我可能對這條台灣百年鐵路的現況一無所知,但,就只侷限在嘉義、北門間的市區段。
嘉義到阿里山的林鐵本線,我最遠只在2007年搭專列到今已停辦客運的木履寮,也就是竹崎過後登山段的第一站而已。至於森林遊樂區的路線,好像2011年春天跟朋友騎機車上山,有從神木搭車回阿里山車站而已。順帶一提,那是我在中正念書時的大四下,也是至今唯一一次上阿里山。
在嘉義念四年書卻僅去過阿里山一次,是不是聽來很不可思議。
總之撇開這兩年常在嘉義市區搭檜木車廂,確實沒什麼搭林鐵本線上山的契機,尤其是在八八風災加杜鵑颱風帶來嚴重毀損的這十多年。所以我很開心在2022年1月,能有機會以「百年鳴森」活動專列工作人員身分,直接搭到林鐵本線目前的終點站──十字路。這是想都沒想過的一段旅程,更大大提升了我對阿里山林鐵的認識程度。
【2022年1月25日「百年鳴森」專列】
08:30 嘉義
09:40-10:25 樟腦寮
10:50-11:15 梨園寮
11:45-12:25 水社寮
13:00-13:15 多林
13:30 十字路
【嘉義車站】
專列發車的前半小時,團隊在嘉義車站展開了報到作業。我協助的2車主要都是館舍志工、熟人,包含雄中鐵道社社員,相對單純。發車時間08:30比林鐵本線每日固定上山的1次要早,難得看到這時間有這麼多專程來搭林鐵的人,在嘉義車站玄關前聚集。
為了有效"吸引"這班車的乘客,小幫手把「百年鳴森」手牌舉得高高的,期望讓所有人順利報到並準時上車。雖然後來還是因車廂異動的關係,讓專列延後約10分鐘出發。
「百年鳴森」是2021年底在嘉義製材所開辦的林鐵車廂特展,跟當年台灣設計展同時在嘉義市區舉行。為宣傳上述活動,原先假日才現身的林鐵檜木車廂,短暫改為每日運行,且二、四、六會由SL-25蒸汽機車牽引,可說是噱頭十足。
不過那陣子人氣最旺的林鐵車輛,當屬把DL-46柴油機車徹底重新彩繪後誕生的「栩悅號」機車。以阿里山「栗背林鴝 」雄鳥毛色為參考的主題配色,自己主觀認為難得用色豐富,卻能十分和諧呈獻的塗裝,並為林鐵清一色的紅白色機車,注入一股活潑的氣息。
上次讓我有這種感覺的車輛,大概是輕軌某年的「高雄春天藝術節」主題塗裝。
很可惜,這輛DL-46並不負責牽引活動專列,而是由掛著活動Headmark、同屬"九年級生"的DL-45擔任。因此我至今,也還沒看過栩悅號機車動態行駛過。
乘客報到完畢後,專列在小小delay下,以機車在嘉義方向的編組形式,牽引5節客車,緩緩駛入台鐵與林鐵共用的第一月台。乘客們都在路線尾端,拿著相機與手機瘋狂拍照。
無變數的話,待2025年底嘉義市區鐵路高架化啟用,這樣兩種鐵道事業在同月台轉乘的特殊風景,會隨台鐵改行駛高架橋而走入歷史。最慘的狀況,搞不好林鐵起點截短至北門也說不定。
專列從嘉義發車,展開這趟預計13:30抵達十字路的旅程。由於下一個停靠站是樟腦寮,所以平地段的鹿滿、竹崎等站都過站不停,很快地就通過2007年搭專列抵達的木履寮,駛入自己未造訪過的登山路段。抵達木履寮前,有經過當年就留有印象的U型大彎道,在Google地圖上名為「
森鐵U-tuen (第二大彎)」
老實說,在這趟前我林鐵本線是真的只搭到木履寮,但包含2005年開車到奮起湖的家庭旅行在內,竹崎、樟腦寮、交力坪這三站,都有在念書時騎機車抵達過。最近一次就是2014年從斗六騎車到竹崎車站,留有照片做紀錄。
只不過,當時已是在雲科大就讀的碩三尾聲,母校中正也幾乎沒有熟人,那為何要刻意從雲林騎車來這裡,大概得問當天的自己才會有答案。
近09:50左右,專列駛入設計為「折返式」的樟腦寮車站停靠,不僅是我首次搭林鐵抵達,也絕對是相隔超過十年的再訪。
【樟腦寮車站】
在2008年10月13日,樟腦寮車站旁23K處發生崩塌,導致很長一段時間,上山乘客須在樟腦寮下車,搬行李走過又陡又窄的步道,抵達地勢較高的後續路段後再由另一列火車接送,繼續往阿里山的路程。這流程使用到2009年八八風災導致阿里山林鐵全線中斷後才停止。
我當初是為課程作業需要,從中正騎車出發,經竹崎車站後轉嘉120鄉道前往。路途尾聲在一個放有「往獨立山、樟腦寮」標示的路口左轉,並在上坡途中沿著類似的標示走,就能順利抵達樟腦寮車站。
當時主要目的,是紀錄林鐵本線中斷後的樟腦寮車站狀況,做為製作新聞片段的練習,所以我大概在2008年11月來過兩次,印象中還訪問過乘客及站員。不過,舊照片皆已遺失之外,好像大多數人都只記得給林鐵帶來全面破壞的八八風災,反而對前一年就讓本線分段行駛的23K崩塌,不太有記憶。
唯一確定,這趟真的是第一次搭火車來就是了。
樟腦寮做為折返式車站,過往上山列車若要駛入站房旁的水平股道,必須過道岔後倒退進站。這種設計的存在,能讓列車爬坡動力不足時在此待機,也能供列車交會或待避。如今機車動力充足下,都直接停在本線上下車。
這班專列排定在樟腦寮停靠40分鐘,除了讓工作人員領取給乘客的點心,最重要的是待避09:00才從嘉義出發的1次阿里山號,讓它在10:10先行發車。
站在地勢較高且有兩股規模的樟腦寮站場向下望,可清楚看見登山本線,而站內股道最後的收束,是個不確定多久沒響過的平交道,及明顯多年未整理過的數十公尺路線。2008年來到此地時,大概有騎車經過這裡好幾次,把機車放在上頭的福興宮一旁,再往下走到車站。想必當時,我有見識過這段鐵路尚未被荒煙蔓草覆蓋的景象。
或許在某個平行時空裡,這裡會成為通到太平老街,甚至梅山市區的支線。
大部分乘客下車後,都往專列靠近本線的那一端移動,可能是想拍1次阿里山號經過的照片。剩下我跟幾個乘客在專列周圍閒晃,留意著地上長出菇類的枕木。
慢步到專列的上山端,最前頭的是端面有兩扇大窗與雨刷的駕駛聯控車,讓駕駛在車內遠端遙控最後方的柴油機車。端面的白色V字中間,也掛著「百年鳴森」的Headmark,與三個全亮的車燈相呼應。
不少乘客在樟腦寮站房旁休息,一旁就有洗手間,還有不少攤販聚集。其實這座站房是常見的混凝土建築,只是在外圍有加上木造裝飾,簡單"拉個皮"而已。
再次看到樟腦寮的站房,總覺得2008年造訪時,車站人員拿著大聲公、指示提著大包小包的乘客走右側步道前往另一班接駁列車,這畫面又突然在我腦海中清晰起來,關於自己好像有隨乘客一路走到接駁車旁再目送列車離去的過程。
這十幾年對阿里山林鐵而言,還真的發生了很多、很多事情,而一切似乎就是從這座車站旁23K路段的崩塌開始的,如今已變成造價破億、高17公尺的新橋。
待1次阿里山號停靠本線,並於10:10發車駛離後,我們開始在車站內沿街叫喚,提醒專列乘客再過不久就要發車了,最好提早上車準備。身為2車的工作人員,我自然也回到該車的車門旁,留意乘客上下車的安全,同時確認發送的點心是否充足,及有無別車的乘客上錯車廂。
專列在10:25準時出發,我跟這座十多年前讀中正時曾短暫互動過的車站告別,隨著列車回到本線、駛過23K橋,繼續見識從未經歷過的阿里山林鐵景色。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