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往烏樹林糖廠跑的那個冬天#01-勝利號與成功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彰化生活及在中正念書的關係,我很早就去過溪湖和蒜頭糖廠,連新營糖廠停產前一年也去過一次,見證廠區調度運蔗列車的歷史畫面。因此到研所階段,台灣有運行觀光火車的糖廠,就剩烏樹林跟橋頭沒去過。

初到雲科大的碩一冬天,一次被同學邀請參與研討會的關係,意外地直接從新營車站搭接駁車到烏樹林糖廠,否則轉乘公車是唯一的選項。含雲科大文資所學生在內的這群人,在活動的安排下,就這樣搭著德馬牌機車牽引的勝利號及成功號客車,環繞烏樹林廠區一圈。我居然莫名地第一次來這座糖廠,就體驗到在這裡不易發生的乘車經驗。

這個契機讓我在碩一上的某個課堂報告,決定以烏樹林糖廠的鐵道保存為主題,展開兩次騎機車去台南,一趟來回近百公里的田調旅程。那段剛到雲科大新環境的日子,確實是身邊一切感覺都很美好的時期,彷彿有著無窮的動力,去追尋想見識的各種風景。


【搭上勝利成功號】

洪致文早期的《台灣鐵道傳奇》一書,在「糖鐵火車」篇章提到1991年交通大學鐵道研究會舉辦的「糖鐵復活之旅」,便是用勝利號汽油車自立運轉,來回虎尾與新營糖廠。那趟超過一百公里,跨三個縣市的旅程,不過是三十多年前的事,可在我們看來,那是段如夢似幻且不真實的紀錄,在台糖僅剩「馬公厝」這一條原料線,及五條觀光火車路線的現在。

「勝利號」對我來說,有點類似過往台鐵支線的柴油客車,除了都藍白色塗裝,也皆為我對往昔時代的寄託象徵,代表著不再復返的事物。我兒時絕不可能搭過勝利號,但書裡對糖鐵客運德地位描寫,還有這幾年經常翻閱台鐵公報,總讓我幻想,若早期多不勝數的糖鐵路線復原,那中南部真的到哪都能搭火車去了。

我記得2011年11月26日那天,大概是先在烏樹林的某個空間內上課,還是參加研討會之類的。中間空檔之餘,我就在初次造訪的烏樹林這裡東拍西拍。

raw-image

除了兩輛汽油車及首輛復駛的370蒸汽機車外,還有當時同車型中唯一可運轉的金馬牌954機車,以及兩輛保存良好的巡道車,此外用於售票供遊客搭乘的觀光車廂,雖然同其他糖廠用蔗箱車改裝,但在屋頂及圍欄上都有花卉裝飾,配色也較為活潑。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約莫午餐時間過後,做為研討會活動一環,一行人登上了準備發車的專列,編組是德馬牌機車頭牽引兩節汽油車,「成功在前,勝利在後」。

即便只能被德馬牌機車牽引,還已經是超過十年前的事,但看到勝利號和成功號真的出現在眼前時,那實在不是用「興奮」一詞可形容的,而是感覺到自己正跟舊時代的糖鐵榮景連結。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專列沒有走觀光路線行駛到終點頂埤,而是在往下寮方向的分歧旗站,就倒車往內埕方向折返回烏樹林車站。

很特別的是,因為這路段沒有複線讓機車做調頭作業,加上可能要好拍照,所以去程有另一輛機車跟在後頭,要往內埕時由這輛機車跟勝利號連結,負責回程的牽引,並把原先跟成功號連結的機車解連。

raw-image

可以把觀光鐵路在烏樹林廠區的路線,想成一個上方連起來的「Y」,而列車從「Y」的左邊往下出發到終點,回程則走「Y」的右邊,因此出發後到回車站,整列編組的方向會是反過來的。

所以從內埕回烏樹林車站時,就變成「勝利在前,成功在後」的編組,機車是在勝利號這邊牽引兩節汽油車。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我們在烏樹林車站下車,繼續當天下午想不起來的行程。勝利號和成功號繼續由機車牽引,把它們送回靜態展示時擺放的股道。

raw-image
raw-image

這一天行程結束後,我便決定以烏樹林糖廠的鐵道保存為主題,用於碩一上某個課堂的期末報告。既然要寫作業,又沒搭過完整的觀光路線,很快地在十二月中又造訪了烏樹林。這回直接從斗六騎機車前往,光單程就有五十公里,但也更有餘裕好好去瀏覽糖廠內一景一物,包含這兩輛汽油車。


【細看車身來比較】

不到一個月後的12月18日星期天,我在早上十點前騎車抵達烏樹林糖廠。那兩輛勝利號、成功號汽油車,在沒有活動需求下,靜靜地停在固定股道上,而且配合展示牌設置,必然是成功號面向往頂埤,也就是靠園區出入口的方向。

raw-image

這兩輛車除了外型相似且皆改為柴油動力外,糖鐵歷程上必然有別。勝利號最早配屬在1968年關廠後僅剩遺址,位於雲林褒忠的龍岩糖廠,而後配屬新營糖廠做客運及巡道車用。如前面所提,也擔任過交通大學鐵道研究會「糖鐵復活之旅」專用車輛,可說是在很多活動及戲劇拍攝中都是交通工具要角。

至於成功號,最早配屬於北港糖廠,用做往來北港至嘉義間「嘉義線」的快車,停辦客運後改配屬台南鹽水的岸內糖廠,也做工程或巡道車用,直至1992年該座糖廠關廠。六年後的1998年,成功號被運往台中后里的月眉糖廠靜態展示,最後才在2011年4月,跟隨勝利號腳步,來到觀光火車行之有年的烏樹林糖廠做修復作業,並在同年十一月一同復駛。

雖然可能性微乎其微,可未來若嘉義到北港間路線有機會復駛,那成功號絕對是上路的不二選擇,就像讓勝利號再回到新營糖廠一樣。

raw-image

有勝利號、成功號這樣耳熟能詳的名字,實際上兩輛車跟其他動力機車一樣,有獨立的編號。勝利號是538,成功號是562。

raw-image
raw-image

還記得十一月搭乘時,有乘客說這兩輛車長很像而不易辨別。這趟來仔細觀察,其實除了塗裝規格一致,還是有很多地方明顯不同。兩輛車的兩側都是靠駕駛端位置各一扇門,比如勝利號是完全「對稱」,門跟端面都間隔兩個窗戶。

raw-image
raw-image

成功號在這部分規格則完全不同:就12月18日的方向來看,靠車站那側與勝利號連結那端,是一扇門與端面間隔三個窗戶,另一端則是以一個較大的門直接貼齊端面;至於對面這一側,一端的門間隔一個窗戶,另一端則間隔三個窗戶。

簡言之,勝利號走「對稱風」,成功號走「隨機風」,只要細看就會注意到。

raw-image
raw-image

順帶一提,尚有能從窗戶辨識兩輛車身分的方式,分別是車門的窗戶,以及端面對應駕駛座的窗戶。成功號的車門窗戶是四方形,勝利號則是稍微小一號,採用有黑色膠框的四方弧形。

駕駛座的部分,兩輛車的窗戶都有膠框,而成功號的是四角弧形,勝利號的卻在上半部往下凹,很像在刻意「賣萌」。真要形容的話,好比在跟你單邊眨眼。

raw-image
raw-image

說這麼多,也不用這麼麻煩,直接看車身上的編號跟名字就好,況且勝利號去年(2021)返回新營糖廠,暫時不會再跟成功號一起入鏡,很難發生要辨識兩輛車的情況。除非連接兩座糖廠,在長短樹信號所交會的路線修復,然後他們各自從糖廠出發,比賽誰先到。

嗯對,又是「有生之年」願望清單中的其中一項,有夢最美。

raw-image
raw-image

這兩輛汽油車及370蒸汽機車,可說是過去十年烏樹林糖廠的門面,但也並非都全年無休。在烏樹林車站北側有一間內燃車庫,並在我12月23日星期五,第二次騎機車前往糖廠時,遇到裡面停放成功號,後端還連結著似乎負責把它拉進車庫的金馬牌機車。

raw-image
raw-image

這裡當時跟蒜頭糖廠一樣,不太會制止遊客進入內燃車庫參觀。烏樹林的車庫較隱密,離遊客出沒區域有段路,不像蒜頭糖廠,車庫幾乎就在車站旁而已。

當天連370蒸汽機車也放車庫內,加上又是平日週五,車少人也少,讓18日假日那天大量的搭車人潮恍如隔世,即便23日這次主要是採訪園區人員,不太需要拍遊客搭車的照片。

raw-image

因為每次安排行程都在假日,我寫文時才注意到,烏樹林糖廠在平日的10:00跟14:30仍有觀光火車班次,但特別附註乘車人數標準:

「惟現場搭車人數未達20人搭乘則取消行駛。」

我覺得這規定很尷尬,要是有散客特地平日去,卻因人數不足而不開車的話,那真的讓人很失望。建議參考其他糖廠,像溪湖糖廠平日限預約,或者蒜頭糖廠視乘客數減少該班次的車廂都行,否則看似彈性的作法,只是徒增讓遊客難掌握的不確定感。

raw-image

這系列文章只是想回顧跟烏樹林糖廠很有緣份的2011年冬天,這才意識自己其實碩一時參與到現在難以再現的乘車經驗,就是勝利號、成功號連結行駛的畫面。如今已不光是能否預約或車輛現況的問題,而是勝利號離開了烏樹林,回到曾經繁榮,但觀光路線復駛時間遙遙無期的新營糖廠。

raw-image

這系列下一篇,應該也是最後一篇文章,會來看看烏樹林糖廠的其他展示車輛,以及那段騎機車跟著370蒸汽機車,在新港東線邊追逐邊拍照的熱血經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乘零|獨旅漫行式
41會員
152內容數
關於那些獨旅,或有幸三五好友同行時走過的旅途。如果某些過往畫面始終記憶猶新,就代表你無意間把一些靈魂碎片留在那裡,無論開心或難過,都是生命永恆的印記。
2023/03/07
在奮起湖以被"夾道歡迎"的姿態慢行通過後,「百年鳴森」專列前往最後的多林與十字路兩站。到了這個海拔超過1,400公尺的位置,才意識到待在火車上,大大降低了過往騎車上山時的距離感。整個活動在十字路結束,工作人員搭上預約的遊覽車,開始了下山的回程。
Thumbnail
2023/03/07
在奮起湖以被"夾道歡迎"的姿態慢行通過後,「百年鳴森」專列前往最後的多林與十字路兩站。到了這個海拔超過1,400公尺的位置,才意識到待在火車上,大大降低了過往騎車上山時的距離感。整個活動在十字路結束,工作人員搭上預約的遊覽車,開始了下山的回程。
Thumbnail
2023/02/28
「百年鳴森」專列駛離樟腦寮後,先在靜謐的梨園寮帶遊客參觀見晴台,並讓工作人員拿外送的中午餐點;乘客回到車上領餐點,就在下個停靠站水社寮享用。這兩座車站我從未造訪,但途中過166縣道平交道時,多少回想起與這條縣道間的諸多故事。
Thumbnail
2023/02/28
「百年鳴森」專列駛離樟腦寮後,先在靜謐的梨園寮帶遊客參觀見晴台,並讓工作人員拿外送的中午餐點;乘客回到車上領餐點,就在下個停靠站水社寮享用。這兩座車站我從未造訪,但途中過166縣道平交道時,多少回想起與這條縣道間的諸多故事。
Thumbnail
2023/02/22
近年偶爾會搭乘阿里山林鐵的市區段,但關於登山本線,始終停留在2007年抵達的木履寮而未再擴展。終於在2022年初,以工作人員身分搭上嘉義往十字路的「百年鳴森」專列。第一站便抵達相隔十幾年再度造訪的樟腦寮。
Thumbnail
2023/02/22
近年偶爾會搭乘阿里山林鐵的市區段,但關於登山本線,始終停留在2007年抵達的木履寮而未再擴展。終於在2022年初,以工作人員身分搭上嘉義往十字路的「百年鳴森」專列。第一站便抵達相隔十幾年再度造訪的樟腦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由新營糖廠轉型而來的新營鐵道文化園區因軌道改善而停駛多年之後,終於在今年2月3日自新營中興站復駛至柳營火燒店。以短小的單行車之姿行駛的藍色內燃機客車勝利號,在社群推波助瀾下更成為新營鐵道的新招牌。藉著鐵道復駛的契機,我將使用公共自行車尋找勝利號的拍攝景點,以及實地踏查糖鐵第一條載客路線的現貌。
Thumbnail
由新營糖廠轉型而來的新營鐵道文化園區因軌道改善而停駛多年之後,終於在今年2月3日自新營中興站復駛至柳營火燒店。以短小的單行車之姿行駛的藍色內燃機客車勝利號,在社群推波助瀾下更成為新營鐵道的新招牌。藉著鐵道復駛的契機,我將使用公共自行車尋找勝利號的拍攝景點,以及實地踏查糖鐵第一條載客路線的現貌。
Thumbnail
經歷一次不平安的旅程之後,我踏上了同樣的路徑,只是這次告訴自己,別在汲汲營營的,像是一定要抓住什麼?也不能怪司機,他只是照著既定的行程起行而已。 果然,我看到了自己想看的,並不是特定的景觀,而是從來來往往的陌生人眼中那種趕赴盛宴的愉悅心情……
Thumbnail
經歷一次不平安的旅程之後,我踏上了同樣的路徑,只是這次告訴自己,別在汲汲營營的,像是一定要抓住什麼?也不能怪司機,他只是照著既定的行程起行而已。 果然,我看到了自己想看的,並不是特定的景觀,而是從來來往往的陌生人眼中那種趕赴盛宴的愉悅心情……
Thumbnail
近年偶爾會搭乘阿里山林鐵的市區段,但關於登山本線,始終停留在2007年抵達的木履寮而未再擴展。終於在2022年初,以工作人員身分搭上嘉義往十字路的「百年鳴森」專列。第一站便抵達相隔十幾年再度造訪的樟腦寮。
Thumbnail
近年偶爾會搭乘阿里山林鐵的市區段,但關於登山本線,始終停留在2007年抵達的木履寮而未再擴展。終於在2022年初,以工作人員身分搭上嘉義往十字路的「百年鳴森」專列。第一站便抵達相隔十幾年再度造訪的樟腦寮。
Thumbnail
(前陣子忙著期中考,沒時間寫文章,抱歉!,現在已經考完了) 銀色那短短的身子,在鄉間田野間奔馳著,告別都市的喧囂,來到了鄉下,如今每一個過彎,每一個身影,都已成歷史。 光華號是每個鐵道迷...阿對不是每個鐵道迷,應該是說每個人都能知道的列車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坐過光華號,在我印象中,好像以前小時候
Thumbnail
(前陣子忙著期中考,沒時間寫文章,抱歉!,現在已經考完了) 銀色那短短的身子,在鄉間田野間奔馳著,告別都市的喧囂,來到了鄉下,如今每一個過彎,每一個身影,都已成歷史。 光華號是每個鐵道迷...阿對不是每個鐵道迷,應該是說每個人都能知道的列車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坐過光華號,在我印象中,好像以前小時候
Thumbnail
早早自然醒,收拾行李 check out,出門前遇到鄰居打聲招呼 小聊才知道原來是一對腳踏車環島的父子,真是熱血~ 想到這兩天騎 ubike 就快沒力了,覺得腳踏車環島真的需要決心耶XDD 從員林車站坐火車離開,第一站是永靖車站 我滿喜歡這種冷門又小小的招呼站 (沒有售票大廳,只有月台) 這種車站都
Thumbnail
早早自然醒,收拾行李 check out,出門前遇到鄰居打聲招呼 小聊才知道原來是一對腳踏車環島的父子,真是熱血~ 想到這兩天騎 ubike 就快沒力了,覺得腳踏車環島真的需要決心耶XDD 從員林車站坐火車離開,第一站是永靖車站 我滿喜歡這種冷門又小小的招呼站 (沒有售票大廳,只有月台) 這種車站都
Thumbnail
370蒸汽機車結束10:30牽引觀光火車的任務後,改由德馬牌柴油機車繼續執行。鮮黃色身影穿梭烏樹林糖廠及新港東線上,成為假日下午時分固定的糖鐵風景。
Thumbnail
370蒸汽機車結束10:30牽引觀光火車的任務後,改由德馬牌柴油機車繼續執行。鮮黃色身影穿梭烏樹林糖廠及新港東線上,成為假日下午時分固定的糖鐵風景。
Thumbnail
烏樹林糖廠的370蒸汽機車,是台糖多年前復駛的首輛蒸機,使我曾在2011年12月,從斗六騎車至烏樹林,只為拍攝蒸機在假日行駛的身影。曾經,那是個還能跟「熱血」畫上等號的時期。
Thumbnail
烏樹林糖廠的370蒸汽機車,是台糖多年前復駛的首輛蒸機,使我曾在2011年12月,從斗六騎車至烏樹林,只為拍攝蒸機在假日行駛的身影。曾經,那是個還能跟「熱血」畫上等號的時期。
Thumbnail
與烏樹林糖廠的緣分停留在2011年,那個對周圍一切既新鮮又熱情的碩一上。回頭看才發現,自己參與到糖鐵勝利號、成功號皆在烏樹林的十年之始。這段經驗的,在勝利號回到新營糖廠後更顯得無價。
Thumbnail
與烏樹林糖廠的緣分停留在2011年,那個對周圍一切既新鮮又熱情的碩一上。回頭看才發現,自己參與到糖鐵勝利號、成功號皆在烏樹林的十年之始。這段經驗的,在勝利號回到新營糖廠後更顯得無價。
Thumbnail
假日,因為媽媽去工作,我們在家也很無聊,爸爸提議要下午出去走走透透氣,於是就選擇了過彎小站-山佳車站。
Thumbnail
假日,因為媽媽去工作,我們在家也很無聊,爸爸提議要下午出去走走透透氣,於是就選擇了過彎小站-山佳車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