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生活及在中正念書的關係,我很早就去過溪湖和蒜頭糖廠,連新營糖廠停產前一年也去過一次,見證廠區調度運蔗列車的歷史畫面。因此到研所階段,台灣有運行觀光火車的糖廠,就剩烏樹林跟橋頭沒去過。
初到雲科大的碩一冬天,一次被同學邀請參與研討會的關係,意外地直接從新營車站搭接駁車到烏樹林糖廠,否則轉乘公車是唯一的選項。含雲科大文資所學生在內的這群人,在活動的安排下,就這樣搭著德馬牌機車牽引的勝利號及成功號客車,環繞烏樹林廠區一圈。我居然莫名地第一次來這座糖廠,就體驗到在這裡不易發生的乘車經驗。
這個契機讓我在碩一上的某個課堂報告,決定以烏樹林糖廠的鐵道保存為主題,展開兩次騎機車去台南,一趟來回近百公里的田調旅程。那段剛到雲科大新環境的日子,確實是身邊一切感覺都很美好的時期,彷彿有著無窮的動力,去追尋想見識的各種風景。
【搭上勝利成功號】
洪致文早期的《台灣鐵道傳奇》一書,在「糖鐵火車」篇章提到1991年交通大學鐵道研究會舉辦的「糖鐵復活之旅」,便是用勝利號汽油車自立運轉,來回虎尾與新營糖廠。那趟超過一百公里,跨三個縣市的旅程,不過是三十多年前的事,可在我們看來,那是段如夢似幻且不真實的紀錄,在台糖僅剩「馬公厝」這一條原料線,及五條觀光火車路線的現在。
「勝利號」對我來說,有點類似過往台鐵支線的柴油客車,除了都藍白色塗裝,也皆為我對往昔時代的寄託象徵,代表著不再復返的事物。我兒時絕不可能搭過勝利號,但書裡對糖鐵客運德地位描寫,還有這幾年經常翻閱台鐵公報,總讓我幻想,若早期多不勝數的糖鐵路線復原,那中南部真的到哪都能搭火車去了。
我記得2011年11月26日那天,大概是先在烏樹林的某個空間內上課,還是參加研討會之類的。中間空檔之餘,我就在初次造訪的烏樹林這裡東拍西拍。
烏樹林糖廠的主打車輛:370蒸汽機車、勝利號、巡道車
除了兩輛汽油車及首輛復駛的370蒸汽機車外,還有當時同車型中唯一可運轉的金馬牌954機車,以及兩輛保存良好的巡道車,此外用於售票供遊客搭乘的觀光車廂,雖然同其他糖廠用蔗箱車改裝,但在屋頂及圍欄上都有花卉裝飾,配色也較為活潑。
約莫午餐時間過後,做為研討會活動一環,一行人登上了準備發車的專列,編組是德馬牌機車頭牽引兩節汽油車,「成功在前,勝利在後」。
即便只能被德馬牌機車牽引,還已經是超過十年前的事,但看到勝利號和成功號真的出現在眼前時,那實在不是用「興奮」一詞可形容的,而是感覺到自己正跟舊時代的糖鐵榮景連結。
專列沒有走觀光路線行駛到終點頂埤,而是在往下寮方向的分歧旗站,就倒車往內埕方向折返回烏樹林車站。
很特別的是,因為這路段沒有複線讓機車做調頭作業,加上可能要好拍照,所以去程有另一輛機車跟在後頭,要往內埕時由這輛機車跟勝利號連結,負責回程的牽引,並把原先跟成功號連結的機車解連。
可以把觀光鐵路在烏樹林廠區的路線,想成一個上方連起來的「Y」,而列車從「Y」的左邊往下出發到終點,回程則走「Y」的右邊,因此出發後到回車站,整列編組的方向會是反過來的。
所以從內埕回烏樹林車站時,就變成「勝利在前,成功在後」的編組,機車是在勝利號這邊牽引兩節汽油車。
我們在烏樹林車站下車,繼續當天下午想不起來的行程。勝利號和成功號繼續由機車牽引,把它們送回靜態展示時擺放的股道。
這一天行程結束後,我便決定以烏樹林糖廠的鐵道保存為主題,用於碩一上某個課堂的期末報告。既然要寫作業,又沒搭過完整的觀光路線,很快地在十二月中又造訪了烏樹林。這回直接從斗六騎機車前往,光單程就有五十公里,但也更有餘裕好好去瀏覽糖廠內一景一物,包含這兩輛汽油車。
【細看車身來比較】
不到一個月後的12月18日星期天,我在早上十點前騎車抵達烏樹林糖廠。那兩輛勝利號、成功號汽油車,在沒有活動需求下,靜靜地停在固定股道上,而且配合展示牌設置,必然是成功號面向往頂埤,也就是靠園區出入口的方向。
這兩輛車除了外型相似且皆改為柴油動力外,糖鐵歷程上必然有別。勝利號最早配屬在1968年關廠後僅剩遺址,位於雲林褒忠的龍岩糖廠,而後配屬新營糖廠做客運及巡道車用。如前面所提,也擔任過交通大學鐵道研究會「糖鐵復活之旅」專用車輛,可說是在很多活動及戲劇拍攝中都是交通工具要角。
至於成功號,最早配屬於北港糖廠,用做往來北港至嘉義間「嘉義線」的快車,停辦客運後改配屬台南鹽水的岸內糖廠,也做工程或巡道車用,直至1992年該座糖廠關廠。六年後的1998年,成功號被運往台中后里的月眉糖廠靜態展示,最後才在2011年4月,跟隨勝利號腳步,來到觀光火車行之有年的烏樹林糖廠做修復作業,並在同年十一月一同復駛。
雖然可能性微乎其微,可未來若嘉義到北港間路線有機會復駛,那成功號絕對是上路的不二選擇,就像讓勝利號再回到新營糖廠一樣。
有勝利號、成功號這樣耳熟能詳的名字,實際上兩輛車跟其他動力機車一樣,有獨立的編號。勝利號是538,成功號是562。
還記得十一月搭乘時,有乘客說這兩輛車長很像而不易辨別。這趟來仔細觀察,其實除了塗裝規格一致,還是有很多地方明顯不同。兩輛車的兩側都是靠駕駛端位置各一扇門,比如勝利號是完全「對稱」,門跟端面都間隔兩個窗戶。
成功號在這部分規格則完全不同:就12月18日的方向來看,靠車站那側與勝利號連結那端,是一扇門與端面間隔三個窗戶,另一端則是以一個較大的門直接貼齊端面;至於對面這一側,一端的門間隔一個窗戶,另一端則間隔三個窗戶。
簡言之,勝利號走「對稱風」,成功號走「隨機風」,只要細看就會注意到。
順帶一提,尚有能從窗戶辨識兩輛車身分的方式,分別是車門的窗戶,以及端面對應駕駛座的窗戶。成功號的車門窗戶是四方形,勝利號則是稍微小一號,採用有黑色膠框的四方弧形。
駕駛座的部分,兩輛車的窗戶都有膠框,而成功號的是四角弧形,勝利號的卻在上半部往下凹,很像在刻意「賣萌」。真要形容的話,好比在跟你單邊眨眼。
說這麼多,也不用這麼麻煩,直接看車身上的編號跟名字就好,況且勝利號去年(2021)返回新營糖廠,暫時不會再跟成功號一起入鏡,很難發生要辨識兩輛車的情況。除非連接兩座糖廠,在長短樹信號所交會的路線修復,然後他們各自從糖廠出發,比賽誰先到。
嗯對,又是「有生之年」願望清單中的其中一項,有夢最美。
這兩輛汽油車及370蒸汽機車,可說是過去十年烏樹林糖廠的門面,但也並非都全年無休。在烏樹林車站北側有一間內燃車庫,並在我12月23日星期五,第二次騎機車前往糖廠時,遇到裡面停放成功號,後端還連結著似乎負責把它拉進車庫的金馬牌機車。
這裡當時跟蒜頭糖廠一樣,不太會制止遊客進入內燃車庫參觀。烏樹林的車庫較隱密,離遊客出沒區域有段路,不像蒜頭糖廠,車庫幾乎就在車站旁而已。
當天連370蒸汽機車也放車庫內,加上又是平日週五,車少人也少,讓18日假日那天大量的搭車人潮恍如隔世,即便23日這次主要是採訪園區人員,不太需要拍遊客搭車的照片。
因為每次安排行程都在假日,我寫文時才注意到,烏樹林糖廠在平日的10:00跟14:30仍有觀光火車班次,但特別附註乘車人數標準:
「惟現場搭車人數未達20人搭乘則取消行駛。」
我覺得這規定很尷尬,要是有散客特地平日去,卻因人數不足而不開車的話,那真的讓人很失望。建議參考其他糖廠,像溪湖糖廠平日限預約,或者蒜頭糖廠視乘客數減少該班次的車廂都行,否則看似彈性的作法,只是徒增讓遊客難掌握的不確定感。
平日的蒜頭糖廠,曾出現德馬牌機車只牽引一節車廂的超短編組
這系列文章只是想回顧跟烏樹林糖廠很有緣份的2011年冬天,這才意識自己其實碩一時參與到現在難以再現的乘車經驗,就是勝利號、成功號連結行駛的畫面。如今已不光是能否預約或車輛現況的問題,而是勝利號離開了烏樹林,回到曾經繁榮,但觀光路線復駛時間遙遙無期的新營糖廠。
這系列下一篇,應該也是最後一篇文章,會來看看烏樹林糖廠的其他展示車輛,以及那段騎機車跟著370蒸汽機車,在新港東線邊追逐邊拍照的熱血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