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王專老師的《學習學習》與參與古典老師的《卡片成文營》後,對於何打造動態的個人知識體系更加理解,用「打造」一詞,可能會被認為,是指先訂一個目標,接著開大綱,最後把資料給放進去。
這方式更偏向寫書或作課,定主題,開綱要、填內容,由上而下生成,而打造知識體系更可能是帶著問題找答案,是由下向上生成。
舉例來說,當我學習文字型圖解時,我十分困惑,為什麼過去我從來沒有碰過文字型圖解,圖解歷史是什麼?有幾種圖解框架?圖解的好處?這些問題逐漸形成——我的圖解知識體系。
上述很像古典老師說的,好問題帶來好答案,好多好問題帶來好多好答案,而好多的答案其實就是知識體系的組成;也像王專老師說的,讀書不是在找答案,是在拼拼圖,答案不在一本書裡,而在好多好多本書裡——
知識體系的輪廓,問題←→答案。
我原先以為打造知識體系會是很無聊的事情,提問+收集答案+打標籤,實際操作後則有不同想法,我們把答案(感知)給卡片化,卡片累積到一定程度文章化,文章累積到一定程度書本/課程化,這很像在練一種武器。
不知道有沒有人看過,小說《全職高手》。
全職高手是在講一個電競故事,每個玩遊戲的人都有自己扮演的角色與適合的武器,男主角葉修的武器是千機傘,在小說中,會看到他很多集參與主線或副線是為了收集讓千機傘升級的材料。
當我有意識的打造知識體系後,對我來說,人生體驗變得很有價值,也很有趣味,因為,無論是成功或失敗的體驗,都可能是武器的一個碎片,比如,我參加明信片製作,對知識庫的「視覺表達」標籤而言,會收集到排版配色的實際案例。
所有發生的事物都開始變得有「價值」,透過知識體系彼此相關聯,這是我在製作前沒有預料到的。
這也讓體驗到「短卡」的力量,我也要開始寫短卡 ! 卡片短無所謂,只要我們知道如何把它拼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