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為什麼總是感到很受傷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為什麼總是感到很受傷
這本書的作者是由韓國的幾位年輕精神科醫師所寫的,而且就像是《被討厭的勇氣》和《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那樣採用對話式的寫法,由精神科醫師和病患在問診當中發現問題,我覺得很有情境感,也因為對話都很日常,所以更容易讓讀者看懂,以及感同身受,畢竟一般人對於精神科總是跟精神異常、瘋子畫上等號,所以會本能地排斥,但是當它困擾到我們的日常生活時,造成失眠、厭食甚至暴力就不得不求診。
書裡舉出五個案例,我想應該非常多人看了會有很深的感觸,因為大家或多或少都有類似的傾向,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是一輩子的,尤其是童年的創傷,只不過大部分的人都忙著長大,忙著求學、忙著工作、忙著賺錢,便把那個受傷的孩子關起來、藏起來,假裝不存在,就像其中一個案例最後宣告失敗,因為病患認為父親已經過世,自己已經不在意,不肯承認內心那個從小被打的孩子還躲在暗處瑟瑟發抖著。
最近一個多月都在練習冥想,首先要做的不是為了連結高我,或是開第三眼,而是面對《內在小孩》,也就是另一個自己,去擁抱、去疼愛那個被我們遺忘在腦後、傷痕累累的孩子,每次清理心輪,就會一直掉眼淚,那種委屈、傷心、無助的感覺就會不斷地湧上心頭,強迫自己去回想那些不愉快的回憶,然後用雙臂抱住自己,告訴自己我很愛很愛你,你不是一個人,我會陪著你。
面對自己內在的創傷就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又一層,會非常的痛,有人不願去碰觸就放棄了,但是《內在小孩》會一直干擾我們的生活,所以為了能過比現在更好的日子,必須鼓起勇氣去面對,找回完整的自我。
#為什麼總是感到很受傷
#腦內探險隊
#大田出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平日愛看的書籍有感以及生活覺察紀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很常聽到內在小孩這個專有名稱,一直覺得是心理學的一個字眼,自己的童年生活,也沒有太多的起伏,最多就是唸倒了好幾家幼兒園,療癒內在小孩跟我應該是沒有任何關係吧! 因緣際會下,報名了Ruowen Huang愛自己線上的課程,這才了解原來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內在小孩啊,版主要大家回想一下,小時候有哪一件事是
    Thumbnail
    覺得這本書對負面情緒的解釋有點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憂鬱都是童年不好的經驗所導致,而且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但現實中會影響情緒的因素太多,我並不認為都像書中的諮商過程那樣,只要請每一個個案(真的是每一個)好好回想童年時的創傷,並感受自己的「核心情緒」,就可以豁然開朗。
    Thumbnail
    今天要分享的是一本好書《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可以讓我們去思考童年時期的經驗對我們有什麼關鍵的影響。尤其自身也是一位青少年工作者,接觸許多在大家眼中所謂的問題青少年?非行青少年?這也是一本不管對家長、學校老師、或是專業工作者,都能從中獲得一些觀點。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17個來自精神病院的真實故事,在崩潰的人生與深藏的創傷中,尋找救贖和希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人們在面對精神困擾時的心路歷程,藉由韓國漫畫改編的故事,呈現了精神疾病對人們的影響。文章探討了心理健康被忽略的現象,並提出了善待自己、尋求幫助的觀點。
    Thumbnail
    「創傷」就是一種深刻的「孤獨」 在幼小的時代不知道怎麼面對父親痛毆母親、為什麼酒瓶會往自己砸過來、為什麼很親愛的人會在街上被人打死、為什麼某個人一槍把自己斃了,或是整天到晚拿東西痛毆孩子,或是把自己嫌得一無是處?為什麼有時候看來很和藹可親,有時候就會變了一個人?為什麼一邊痛打我又一邊痛哭著說愛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很常聽到內在小孩這個專有名稱,一直覺得是心理學的一個字眼,自己的童年生活,也沒有太多的起伏,最多就是唸倒了好幾家幼兒園,療癒內在小孩跟我應該是沒有任何關係吧! 因緣際會下,報名了Ruowen Huang愛自己線上的課程,這才了解原來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內在小孩啊,版主要大家回想一下,小時候有哪一件事是
    Thumbnail
    覺得這本書對負面情緒的解釋有點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憂鬱都是童年不好的經驗所導致,而且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但現實中會影響情緒的因素太多,我並不認為都像書中的諮商過程那樣,只要請每一個個案(真的是每一個)好好回想童年時的創傷,並感受自己的「核心情緒」,就可以豁然開朗。
    Thumbnail
    今天要分享的是一本好書《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可以讓我們去思考童年時期的經驗對我們有什麼關鍵的影響。尤其自身也是一位青少年工作者,接觸許多在大家眼中所謂的問題青少年?非行青少年?這也是一本不管對家長、學校老師、或是專業工作者,都能從中獲得一些觀點。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17個來自精神病院的真實故事,在崩潰的人生與深藏的創傷中,尋找救贖和希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人們在面對精神困擾時的心路歷程,藉由韓國漫畫改編的故事,呈現了精神疾病對人們的影響。文章探討了心理健康被忽略的現象,並提出了善待自己、尋求幫助的觀點。
    Thumbnail
    「創傷」就是一種深刻的「孤獨」 在幼小的時代不知道怎麼面對父親痛毆母親、為什麼酒瓶會往自己砸過來、為什麼很親愛的人會在街上被人打死、為什麼某個人一槍把自己斃了,或是整天到晚拿東西痛毆孩子,或是把自己嫌得一無是處?為什麼有時候看來很和藹可親,有時候就會變了一個人?為什麼一邊痛打我又一邊痛哭著說愛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