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非選題:為了追求尊嚴善終,人應該有死亡自主權嗎?》臺灣版獨家作者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文/凱蒂・恩格爾哈特(Katie Engelhart)

raw-image

打從本書英文版2020年出版以來,我便不斷收到讀者的來信。有些信很簡短,三言兩語便說明意思,但很多信卻長達數千字,讀起來讓人傷感。來自世界各地的陌生人寫信告訴我他們親眼目睹的死亡情況,說有人死得不堪聞問,有人病榻纏綿,有人藥石罔效,有人的情況則讓人困惑和尷尬,甚至令人心痛,因為根本感受不到溫暖和情感。信中描述的並不是多數人渴望的那種人生結局。一般人都死得非常普通。典型的死亡。無聊的死亡。這就是死亡的樣子。

來信的人,字裡行間語氣親切,讓我十分驚訝。我不認識這些人,但他們給我這位記者寫電子郵件時卻卸下心房,坦言最私密的想法。人都有一死,沒人能躲得過,但不知何故,不少人只能暗自思索死亡,甚至無法與所愛的人談論它。怎麼會這樣?

然而,有一小部分人並不這樣想,他們希望直接面對死亡,甚至踏步邁向死亡。這些人提倡人在選定時刻的「死亡權」。此外,還有受病痛折磨而想提早結束生命的人。即使反對「死亡權」立法的人士也能從這批不尋常的人學到很多東西。

我出版本書時,便預測愈來愈多的國家和地區很快就會通過協助自殺法案,讓患病和受苦的人在醫生的幫助下結束生命。從那時起,協助自殺法案在奧地利、西班牙、紐西蘭和美國的幾個州陸續生效。某些享有司法管轄權的地區也正討論相關的法律。

臺灣並未認真考慮過「死亡權」法案,但近年通過了《病人自主權利法》(Patient Autonomy Act)的修正案,允許患者提前決定自己若是末期病人、重度昏迷無法甦醒、永久植物人之狀態、極重度失智,或因為疾病而痛到「難以忍受」時且依當時醫療水準無其他合適解決方法時是否拒絕或停止治療。根據這項法律,醫師可以抽出餵食管,讓病人餓死,或者不使用抗生素挽救患者的生命。

上述的行為完全不同於醫師協助自殺(physician-assisted death)。在許多國家,不少醫生認為這種做法根本司空見慣。所謂的「撤回或拒絕維持生命的護理」早已行之多年。然而,這實在令人困惑。為什麼醫生可以拔掉餵食管,讓病人慢慢死於飢餓和脫水,卻不能根據法律去使用藥物讓患者立即輕鬆死去?值得去深思醫學界在「可接受」和「不可接受」護理之間建立的界限,以及這種界線是否合情合理。後續的內容將探討和挑戰這些界限。

許多讀者告訴我,他們讀完我的書時感到茫然,也許比剛開始讀的時候更為迷惘。我聽到這種說法時非常高興,因為我已經達到寫這本書的目的了。

《生命的非選題:為了追求尊嚴善終,人應該有死亡自主權嗎?》/寶鼎出版

《生命的非選題:為了追求尊嚴善終,人應該有死亡自主權嗎?》/寶鼎出版

《生命的非選題:為了追求尊嚴善終,人應該有死亡自主權嗎?》/寶鼎出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寶鼎出版的沙龍
6會員
48內容數
寶鼎出版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1
文 / 蒂姆.施瓦布 (Tim Schwab) 蓋茲基金會推動農業改革,試圖在非洲創造一場「綠色革命」,但這場變革真正的受益者是當地小農,還是為跨國企業開拓市場? 蓋茲基金會推廣 GMO 的雄心,只是它推動非洲農業產業化抱負的一項議程──它希望藉由擴大使用所謂的「投入要素」(化學品、肥料
Thumbnail
2025/04/11
文 / 蒂姆.施瓦布 (Tim Schwab) 蓋茲基金會推動農業改革,試圖在非洲創造一場「綠色革命」,但這場變革真正的受益者是當地小農,還是為跨國企業開拓市場? 蓋茲基金會推廣 GMO 的雄心,只是它推動非洲農業產業化抱負的一項議程──它希望藉由擴大使用所謂的「投入要素」(化學品、肥料
Thumbnail
2025/02/11
文 / 安迪・維斯特(Andy West) 「原地踏步毫無意義……但假裝行動自由就更沒意義了。我感覺即將發生巨大的轉變,但這轉變可能像對其他事物產生興趣那樣簡單。」 ──英國作家愛德華.史特.奧賓(Edward St Aubyn) 其餘的人都到了,我便開始上課。 「請大家想像一下某個
Thumbnail
2025/02/11
文 / 安迪・維斯特(Andy West) 「原地踏步毫無意義……但假裝行動自由就更沒意義了。我感覺即將發生巨大的轉變,但這轉變可能像對其他事物產生興趣那樣簡單。」 ──英國作家愛德華.史特.奧賓(Edward St Aubyn) 其餘的人都到了,我便開始上課。 「請大家想像一下某個
Thumbnail
2025/01/06
文/艾美.波特菲爾德(Amy Porterfield) 與其僅僅靠著嘴巴上說這一定很值得,就要目標客群盲目地把他們辛苦賺來的錢花在你身上,請他們信任你,何不先為他們實現價值,讓他們更加輕鬆地參與這個過程?無論你提供的是何種產品或服務,沒有什麼比定期提供高品質免費內容更能夠有效培養狂熱粉絲。
Thumbnail
2025/01/06
文/艾美.波特菲爾德(Amy Porterfield) 與其僅僅靠著嘴巴上說這一定很值得,就要目標客群盲目地把他們辛苦賺來的錢花在你身上,請他們信任你,何不先為他們實現價值,讓他們更加輕鬆地參與這個過程?無論你提供的是何種產品或服務,沒有什麼比定期提供高品質免費內容更能夠有效培養狂熱粉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為了追求尊嚴善終,人應該有死亡自主權嗎?
Thumbnail
為了追求尊嚴善終,人應該有死亡自主權嗎?
Thumbnail
人總說自殺不能解決問題,那請問還有什麼可以? 身為位居第一線多年的急診醫師,不僅時常參與生命的逝去,也接觸過許多自述生不如死的人,有的人癌症多重轉移,有的人心臟衰竭舉步維艱,有的人長期洗腎多重併發症,有的人全身疼痛卻久久找不出病因....
Thumbnail
人總說自殺不能解決問題,那請問還有什麼可以? 身為位居第一線多年的急診醫師,不僅時常參與生命的逝去,也接觸過許多自述生不如死的人,有的人癌症多重轉移,有的人心臟衰竭舉步維艱,有的人長期洗腎多重併發症,有的人全身疼痛卻久久找不出病因....
Thumbnail
安樂死議題總再有知名人士過世或遠赴他國進行時才被討論,但我們能逃避死亡議題多久呢? 人終其一生會死亡,存在主義認為死亡是人的終極目標,在面臨時間越來越短的同時,最終會找到安身立命之處。而安樂死做為提前結束生命的篇章,為何臺灣還沒準備好呢? 點開文章,一起來聊聊安樂死吧
Thumbnail
安樂死議題總再有知名人士過世或遠赴他國進行時才被討論,但我們能逃避死亡議題多久呢? 人終其一生會死亡,存在主義認為死亡是人的終極目標,在面臨時間越來越短的同時,最終會找到安身立命之處。而安樂死做為提前結束生命的篇章,為何臺灣還沒準備好呢? 點開文章,一起來聊聊安樂死吧
Thumbnail
安寧緩和醫療和病人自主權利法 於台灣實施超過20年,以減輕末期病人的痛苦和確保病人自主權利。然而,現行法規下,病人即使處於末期狀態,也可能因不符合資格而無法決定死亡。因此,許多人呼籲實現安樂死合法化。然而,台灣目前仍未合法通過主動安樂死。消極安樂死(即停止延長病人生命的治療)在台灣已被廣泛接受。 根
Thumbnail
安寧緩和醫療和病人自主權利法 於台灣實施超過20年,以減輕末期病人的痛苦和確保病人自主權利。然而,現行法規下,病人即使處於末期狀態,也可能因不符合資格而無法決定死亡。因此,許多人呼籲實現安樂死合法化。然而,台灣目前仍未合法通過主動安樂死。消極安樂死(即停止延長病人生命的治療)在台灣已被廣泛接受。 根
Thumbnail
是人的話,總有一死! 人心還很複雜,面對死亡,恐懼、無助、拚命想活下去的希冀,或者乾脆一死了之更痛快;大家會想選哪樣呢?
Thumbnail
是人的話,總有一死! 人心還很複雜,面對死亡,恐懼、無助、拚命想活下去的希冀,或者乾脆一死了之更痛快;大家會想選哪樣呢?
Thumbnail
★我們是否可以選擇死亡? ●我逐漸了解美國尊嚴死亡法律時(英國之類的國家時不時會考慮立這種法案),發現從哲學角度來看,它們似乎不再那般激進。畢竟,這些法律只適用於垂死的病人。這些人必死無疑,法案只是加快了過程,但幅度並不大。他們不會改變事情發展的路線。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開始遇到不同類型的患者:有些人
Thumbnail
★我們是否可以選擇死亡? ●我逐漸了解美國尊嚴死亡法律時(英國之類的國家時不時會考慮立這種法案),發現從哲學角度來看,它們似乎不再那般激進。畢竟,這些法律只適用於垂死的病人。這些人必死無疑,法案只是加快了過程,但幅度並不大。他們不會改變事情發展的路線。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開始遇到不同類型的患者:有些人
Thumbnail
常常聽到病患受不了疾病的折磨想要尋求「安樂死」,也在新聞媒體上聽到某某名人去國外接受安樂死,「安樂死」這個議題在台灣常常被提出來討論,但是基本上根據台灣的法律是不允許安樂死,安樂死也被認為是「協助死亡」,或是「協助自殺」。
Thumbnail
常常聽到病患受不了疾病的折磨想要尋求「安樂死」,也在新聞媒體上聽到某某名人去國外接受安樂死,「安樂死」這個議題在台灣常常被提出來討論,但是基本上根據台灣的法律是不允許安樂死,安樂死也被認為是「協助死亡」,或是「協助自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