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8|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自然建築的迷思

這是一個好幾年前的故事了,不過對我而言,仍然歷歷在目,如今就當作一個小故事分享給大家。
好幾年前,我仍在到處旅行,四處尋找關於自給自足生活的任何蛛絲馬跡。
那時我聽一個朋友說,他拿到了一塊荒廢了二十年的林地,那塊地沒有馬路經過,要穿越一大片竹林才能到達。他想在那裡就地取材,蓋一棟小小的竹屋。
我聽了很有興趣,據說有一個大哥願意來幫他蓋這棟竹屋,我說我願意幫忙,一邊幫也能一邊學。
到了上山的那一天,那大哥帶著一把巨大的開山刀,也讓開路的幾人各拿一把,幾人身負裝滿工具及午餐的行囊,沿著陡峭的竹林爬上去。
隨著越深入林中,那竹林是越來越少,過了二十年,這裡已經是一片次森林了,樹木的間隔也越來越密。
我發現那樹上星星點點的開著花,姿態各異,如今回想起來,似乎是原生的蘭花,不只樹上有,地上也有。如今原生的蘭花大多被盜採光了,次森林越來越難看到。
那大哥並不認得那樹,在他眼中,擋住他去路的就是雜木,他一腳踩過那花,揮刀砍樹,他揮的力道跟角度是那麼大,砍出一條寬約一米的路。
我驚呆了,不知道該不該阻止他,過了一會兒才反應過來,我說:這樣砍不好吧?周圍的人沒有回答我。
他們的效率很高,很快就開出一條路,直達一個可以蓋竹屋的小山坡。這時候他叫我們把山坡清理一下,把大約50坪面積的樹都砍下來堆好。
我想那可能是要做建材用的,便認真的把木頭堆好。砍畢,他居然放了一把火,把木頭全燒光了....
他只是覺得樹妨礙他蓋房子,於是把樹砍掉,這些樹之於他都只是“雜木”般的存在,欲除之而後快。
在那火光中,在我心裡似乎有某種情緒達到了極限,我說:你們不怕這裡會土石流嗎?這裡坡那麼陡,還砍樹放火?
那朋友說:沒有那麼誇張啦,我們又沒有要常常住這裡,只是當資材室,雨天不會上山阿。
我說:你們不會上山,但是住在這裡的野豬、山羌、那些動物呢?這裡也是牠們的家阿!
那朋友的理智線也瞬間斷裂,他說:妳到底有沒有要幫忙,沒有要幫忙就回去!
我走到旁邊冷靜了一下,這是團體行動,又在很偏遠的地方,並不適合脫隊。
後來,後來....
後來我看到他們砍了竹子下來,將竹子拖到大樹旁邊,用鐵絲將竹子緊緊鎖在大樹上,做成所謂的“樹屋”,鐵絲絞的非常緊,深深陷入樹皮中。
那其實就是在給這棵大樹做環狀剝皮,我不知道那顆樹以後還會不會活。
我覺得腦子裡轟隆隆的,不知道是一種什麼感覺,又為什麼,會為了一片非親非故的樹林那麼難過。
再後來,竹屋蓋好了,他們說要生火給那竹屋防腐,火燻著燻著沒控制好,連那竹屋都一把火燒掉了,連那棵樹,大概也給燒死了。
那大哥是自然建築的業餘人士嗎?正好相反,令人驚訝的是,他是一個很知名的傳統建築建造者,全台都有他的作品,也得過獎。至今他仍然在各地建造竹屋。
為了復興傳統家屋,他全台灣四處蒐集原生的黃藤,並且引以為傲。
焉知,一支黃藤要長成能使用的粗度,需要5~10年,如今為了復興傳統建築,一堆人在採黃藤,卻沒有人在種,也無人在全台各地復育。如此,黃藤未來是否也會因此瀕臨絕種呢?我不知道。
一堆人不斷在推行自然建築,傳統建築,我也深知它的優點以及重要性。但讓我們看看四周,難道我們的房子還不夠多嗎?台灣的空屋率已經每十棟就有一棟空屋,全台各地都有老屋跟廢墟。
人類不斷為了蓋屋而開墾,當房子舊了、土地被破壞了,又遷到它處,然後高喊:空氣不乾淨了,我們要去森林!但我們住的高樓大廈,原本也是鬱鬱蔥蔥的森林啊!
自然建築,不管是土團屋,竹屋,木屋,還是任何一種建築.....
最自然的地方,就是沒有建築的地方。
-
寫這故事不是要反對自然建築,或許我們也真的需要這個技術,畢竟相較之下,自然建築還是比水泥友善許多,但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我會選擇把老屋修好,這比自然建築還環保。
若我們打算跟萬物和平共存,重點不只是在那小小的房子內,還有房子外的世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