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3/2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中年人的年輕朋友

    有感:中年人結識年齡相仿的中年友,和相差乃至有二十歲之譜的年輕友,有何不同?
    其實往昔當我二三十,不曾想過生活圈要逐漸增加年輕友,以及真的有可能,和這麼年輕的人當真朋友嗎?!
    尤其工作在校園之故,我看見的年輕人有佔比大量之「屁孩」,不屁就不錯了。若能聊上天和諧相處,也不過是就工作之故的溝通和合,我並不真心有和他們交上朋友的意思。年紀在二十上下卻仍是屁孩,屁孩一秒忽要翻臉、擺爛、驕縱使氣、餒弱逃避⋯⋯的情況所在多有,心性不夠成熟至可與之友,是最大的因素。我固然可以提供「大人」的思維或協助等等,但我心性上並不索求由「對他人有益以獲取價值成就」,於是,若能幫上他們忙、能欣賞他們、能獲得他們些青睞都好吧⋯⋯,覺得最多不過如此了。
    直到,遭受一群20歲上下少年的破防(誤)。他們其實仍有半屁孩式的撒嬌蠻纏、並甜言討好,但逐漸從追蹤其社群帳號,到互追帳號的過程,我默默意會到他們與我並不如想像的雲泥之差,或真有老少的扞格不入,相隔鴻溝之遙。尤其我行至中年猶未踏入婚姻的大課題裡,更勉力想保有覺察,力持使自我不世故、不輕易套入常世價值框架中。這般處境與心性,大概在我同齡友或成熟友眼裡,可能是裝嫩不成熟、是特別任性而為的;但如此之我反而更侔合於少年心性(可不是屁心性),實更能坦然與之交遊了。
    正是這個坦然。
    若問:中年人結識年齡相仿的中年友,和相差乃至有二十歲之譜的年輕友,有何不同?
    我以為中年才相識的人們,很難交付真心、讀取誠意,常相識一段時間也問候有時,話語仍多是保留。不說動用交際套路或話數了,若不相欺瞞卻至少有七八成的「什麼」都沒說。言談不過是寒暄、交換必要資訊,摻雜諸多不得已而為或匆匆於時間有限、時機不對就此打住吧。中年相識之友常自帶隔閡,難辨此友之真心、真性、真實面貌(雙關耶),也罕能期許在工作契機上的合作互惠後,有深心實意地繼續往來——或者算是認識的人/曾共事的人,不能說是友人吧。 記得某位同事曾在商討工作配合事項後,「坦然」直言彼此相處的最大共識是(這倒也是種真性情):不要害到對方就對了。
    而年輕人、值得與之為友的年輕人不同。他們果然還處在心性不穩定,人生太多不確定中,連他們自己都難保證下一步會不會貿然做出什麼不可收拾的行動來。可正因生命經歷尚嫌短淺,他們相對地簡單誠摯,更或有朝氣血性。便是對人有所隱瞞屏蔽都是明明白白的,流露淺顯的心思盤算倒還有些單純可愛。對著他們說話感覺有誠意有真性、甚至是明亮有光的,你若真嫌棄他們幼稚無禮失責,那是朋友的話,說開了,或索性走開不搭理,也就罷了。
    若能與年輕人交付些友誼的欣賞信賴了,便容易讓人回想往日少年時的情義相挺、慨然承諾,相處時對人的新鮮好奇,對人事物的直接反應;有些年至中旬已成情懷的部分,在他們正是進行式,率然表露的就是「真的」,不容質疑。儘管也輕率會有戲弄玩笑之舉,算是測試底限調劑生活吧,但陰謀大的利害這些事,他們尚不屑為之。
    堪稱幸福的,是人生愈活愈是擁有老中青年齡跨度之友。就算是年輕友人也能拓展自我維度,比起同齡而儘量減少交集的泛泛之交,冒失的年輕卻顯得有意思多了。然不免也感慨,中年之為中年都是拿什麼去交換了成熟務實,拿什麼取決效率並用以自我鞏固了?非得如此才彰顯中年之深沉、過生活之辛苦委屈,而⋯值得稱許佩服嗎?
    (模擬中年質疑)——這,還有這想法是還沒長大嗎?/我還有事,我先忙,再約!/啊你就是沒結婚真好,跟你說也不懂,可以的話別結婚啊(後來我還常聽到這句XD)——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