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時候有沒有玩過那種兒童螺絲起子組的玩具,可以拿著一把小螺絲起子轉啊轉,組裝玩具再拆掉玩具?或是再長大一點,直接拿起真的螺絲起子開始拆解家裡的電風扇、吹風機等各種電器,把媽媽搞得快揍人?如果有的話,快回頭告訴你的媽媽,其實你已經掌握了逆向工程的第一步:拆解,這可是一項很不錯的技能喔,因為聽說亞馬遜的創辦人貝佐斯在剛學會走路的時候,就曾試圖拆解自己的嬰兒床。
什麼是逆向工程?
要說明逆向工程,首先就要先從一般定義的「工程」說起。不管是軟體還是硬體,從無到有,會需要依照需要的功能設計整個藍圖或是架構圖,然後一層一層往上疊加製作成成品。那麼逆向工程顧名思義就是顛倒過來,先有成品,再系統性的拆解物品,以探究其內部運作的方式,從中獲取重要的洞見。
聽起來我們會以為這是不正規的行為,但其實這種做法在很多行業都是顯學,甚至是產業發展的推手,像是DELL電腦最早就是因為麥可.戴爾(Michael Dell)把他收到的生日禮物-一台蘋果二號電腦拆解,研究他怎麼製作的,幾年後,成立戴爾電腦公司,主打使用者可以客製化自己的電腦。而每年在蘋果正式發表手機之前,總是會有人提前在網路上揭露可能的新功能,就是透過解讀程式碼,找出應用程式裡暗中測試的隱藏功能,這些功能其實早就寫在你的手機裡,只是透過指令刻意對使用者關閉。
不只是明顯可見的軟硬體喔,其實每個產業都可以透過逆向工程,找出成功的模式,也就是看穿明顯可見的表象,找出隱藏的結構,辨識其中的秘密。例如:廚師吃到一道難忘的料理時,會透過分析成品的外觀、味道、口感跟食材的組合,來推論出食譜,進而研發新菜色;成功的電影或小說,也都可以找出隱藏的成功模式,例如像灰姑娘一樣經歷崛起、跌落又崛起;或是一開始意氣風發,中間墮落最後又攀上高峰的故事。經過研究,大部分的故事都依循著六種情感曲線,這也提供給小說家、編劇一條成功之路。
除了以上案例之外,其他像是音樂、照片、武器、藥物、汽車等,有「成品」的產業,逆向工程都是非常好想像的,那麼無形的技能也可以嗎?只要有「模式」就可以。成功的創業家通常都非常擅長辨識市場中成功的商業模式。就連Youtuber、運動員、演說家也都有模式可循,各位讀者的產業中,要如何執行逆向工程呢?歡迎留言分享。
為什麼要學會逆向工程?
那麼,我用我本來的方法也學得好好的啊,為什麼要學會逆向工程呢?我們以往的學習模式通常是一個點、一個點,由下而上慢慢「練習」而成,例如:寫文章時會從詞語組成句子再組成段落,最後形成文章或是書籍。這種方式組成的成品有無限多種排列組合,也許能成功、也許不行;而逆向工程,則是從已經成功的案例中著手分析,找出共通點,等於是直接向頂尖者學習。除此之外,作者還提出了以下三點,我們必須學會逆向工程的原因:
- 不斷學習:近年來,經濟學家發現,在越來越多的市場中,所得越來越集中在一小群人手上。以前各行各業中,大家的競爭對手,可能都是自己附近、同個地區或是同一個國家的人,你只要是特定區域中相對優秀的人,很容易可以實現夢想。隨著交通變的便利、網路無遠弗屆,大家可以接觸到的人不再受到地理位置限制,同一類人才,主管更容易雇用到其他地區的專業人士。不管你在哪個領域,你的競爭者都變得更多,也更加激烈。這是風險同時也是機會,如果你是你的領域中最優秀的人,科技的進步反而能幫助你找到更多的機會,只要你能在你的領域上持續進步,透過不管是逆向工程或是其他方式學習,都能突顯自己跟其他人的差異,把自己定位成領域內的專家,你獲得的獎勵也會比以前的人更多。
- 重新經歷:除了拆解之外,逆向工程的過程其實是讓旁觀者能夠更有意識地重新經歷對方的思考過程,例如:從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中回推當初這位成功的創業家為什麼會想到這種辦法?為什麼排除了別種方法?跟著走一遍成功者的決策過程,並且把自己本來會做的決策跟大師做比較,最終,你可以從中看出決策模式,加以改良、分析,應用在自己的原創作品上。
- 激發創意:逆向工程有個負面的印象,就是讓人認為有抄襲的嫌疑。這也是為什麼在創作領域,有些人會擔心研究他人的作品會影響自己的創作方式,甚至變成抄襲仔 。但這其實是把「原創」跟「創意」混為一談了,事實上,逆向工程反而能夠提供你新的觀點,變的更有創意。
為什麼可以激發創意?
創意是憑空出現的嗎?不只不是,甚至還完全相反,創意是透過各種點子融合而成,而不是一個人埋頭苦幹、閉門造車。人一旦接觸到新鮮事物,就會覺得充滿活力,進而湧現旺盛的創造力。而逆向工程更能帶給你機會學習到新的技能,從而以全新的方式發揮創意。
東京大學的創意專家岡田猛與石橋健太郎做了一系列實驗,其中一組實驗是把一群來參加繪畫工作坊的挑戰者分成兩組,分別接受不同的指導,最後評分哪一組的作品較有創意。受試組得到的指示是連續三天,一件接著一件素描各種物品;對照組則除了素描之外,還要臨摹一幅專業畫作。
三天結束後,有臨摹畫作的對照組的創作明顯更有創意,而且他的作品跟臨摹的作品內容是無關的。
其概念可以延伸到其他領域:在複製作品(或者說是逆向工程)的過程中,仔細分析、解構其中的元素,再重建一次作品,能夠讓我們開啟新的思考路線,並且發現自己以前不知道的事情。這麼一來,會推動我們對以前習以為常的作法產生質疑,更願意接受新的方法;相反的,一直悶頭向內尋找點子,就像之前介紹過的《內捲效應》一樣,最後只能在複雜度上尋求變化,卻很難跳脫既有框架。
逆向工程不但不會阻礙你發揮創意,還有機會習得新技能,從而促使自己以全新方式發揮生產力。
像演算法一樣思考
那麼,要如何練習逆向工程思考呢?首先就是把自己當成演算法一樣思考。這幾年社群軟體的演算法一直是個謎,到底是用什麼邏輯決定推播什麼給使用者、不推播什麼給使用者呢?細節我們雖然不知道,但我們知道他們的招式就是:很擅長辨識模式,也就是逆向工程。
演算法能夠透過收集大量數據、找出變數並且偵測出有用的部分,比如說:什麼類型的reels是你會停下來看的?看多久?下次還會看嗎?然後預測你喜歡的類型以後就實際推播測試。這個公式也可以套用在逆向工程上,細分可以拆解成以下四大步驟:
- 資料蒐集:一個成功的作品可能是偶然,如果很多作品都用一樣的方式成功了,那才是被證明有效的方法。所以跟演算法一樣,逆向工程的第一步是收集大量資料,比如說:如果你想學會演講的技巧,你可以收集許多ted talk上有名的演講,並且依照演講過程中的元素(引用了多少數據、故事、笑話)、時間長度(開場多久?笑話多久?嚴肅的部分多久?)、比例(各個元素占整體比例多少?)或是講者的姿態、手勢等等,統計成客觀數字。
- 找出重要變數:因為每個變數影響的重要程度不同,所以接下來就是針對這些因素進行大量分析,哪個因素讓這個演講這麼獨特?他跟其他反映普通的演講差別在哪裡?我可以怎麼樣套用在我的演講上?
- 偵測相似性:分析了大量案例之後,就可以找出這些成功案例中,不斷出現的元素,比如說,成功的演講裡通常不會使用太多艱澀的用語、通常會用故事帶起情緒、問句比例蠻高的。
- 做出預測:最後,你可以把你觀察出的成功模式簡化成一套公式,並且應用在另一個全新的主題,並且預期觀眾的反應。
融入變化元素
除了演算法四步驟之外,最後,我們還要幫逆向工程加入專屬的第五步驟:變化。一方面是因為前面提到的原創性的問題,創意通常是發生在模仿之後,而不是模仿當下,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則是:重複的東西很容易失去吸引力。如果只是複製,那麼大家看原來的作品就好了,為什麼要看你的複製品呢?
很少有一套成功公式可以完美的套用在所有情境上,所以逆向工程只是找出成功的要素,到這邊只成功一半,剩下的另一半就是加入些微的變化。可以透過以下三種方法:
- 融合不同領域的概念:很多科技產品的成功都是來自不同領域的混和結果,比如說賈伯斯的團隊把MP3跟手機的概念合而為一,發明出iphone。葡萄酒壓榨機加上硬幣壓模,最終發明了印刷機。
- 借用其他領域的成功到另一個不同的領域:在你自己已經熟悉的領域,你可能很難想出什麼變化,而其他產業看似跟你無關的構想,可能可以用某些方法結合。例如蘋果電腦的外型還沒確定時,賈伯斯不是從現有的電腦尋求靈感,而是跑去逛廚房家電,結果被一台塑膠外殼的食物調理機吸引了目光,打造出大家似乎想都沒想過的電腦外型。
- 主動邀請其他領域的外行人加入:因為你已經跟你的領域很熟悉了,難以再用初學者的眼光提出疑問,所以主動邀請外行人加入團隊,或是自己主動接觸更多領域的人,自然可以學習到其他有趣的新觀念。
加入變化因子後,你才終於完整的透過逆向工程,學會了一個新的成功模式,接下來,就可以實際在自己的領域上實驗看看啦。
結語
在每個領域都有每個領域的優秀人士,他們的成功不會單單只因為做對了一件事,而是做了很多正確的事,並且不斷進步。他們為什麼可以這麼成功呢?大家不覺得很好奇嗎?
產生了好奇心之後,是不是就會想去找出答案?好奇的心其實是逆向工程的第一步。就像在《思考整理學》中提到的觀念一樣,「好奇心」是主動學習的第一步,沒有好奇心,老師在前面教,學生一樣在下面睡成一片。
所以這本書告訴大家什麼是逆向工程,這是個幾乎可以應用在各個領域的重要技巧,但是在最一開始要如何找到研究的目標呢?收集資料的對象是誰?這個部分正是需要仰賴大家的好奇心,主動對身邊的事情充滿好奇,才能自己發現題目啦。比如說假設你是位行銷人員,平常手機整天跳出廣告,大部分的廣告都被我們無意識的忽略了,為什麼今天跳出的廣告讓你點進去了呢?他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透過像這樣一直對身邊的事情充滿好奇,我們就可以一直幫自己創造學習的機會,不管是想要在工作上增加工作表現,還是單純為自己的生活增添有趣的色彩,都是非常低成本的學習法,就看大家能不能把握出現在身邊的機會啦。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感謝你看完這本書,分享文章的初衷是希望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之餘,可以享受閱讀的樂趣,雖然忙碌的上班生活可能讓你沒有時間看完完整的書,但沒關係,我可以當你的眼睛,你可以留言告訴我想看什麼書,有機會的話可以幫你濃縮整理喔!
如果這本書有幫助到你,也歡迎單次贊助或是訂閱我,給我小小的鼓勵,將是我持續努力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