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力量》慢讀計畫 ❺ 臨在狀態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老子說:「大音希聲」,最美的聲音或許是寂靜,就像一首樂曲,不論音色如何美妙動人,如果沒有適當的休止、停頓,聽起來也讓人覺得嘈雜,難以入耳。
莊子說:「虛室生白」,最美的畫面或許是空無一物,就像水墨畫裡的留白,不把空間填滿,對畫者,對觀者,就存在了無限的可能。
當我們腦海裡充斥著心智、思維的雜音,世界真實的聲音就被屏蔽了;同樣的,如果我們心中裝滿了小我的形相、成見和執著,就再也容不下真正美好的事物。
所謂「臨在」(being present),其實就是回到當下,讓心智和思維暫時休息一會,在心裡騰出一些空間,讓我們真正的意識浮現出來。在這樣的狀態下,我們和「內在本我」,以及「外在世界」都產生了最緊密的連結,這一方面為我們帶來源源不絕的寧靜、平安與喜樂,另一方面也給予了我們豐沛的創造力和感受力,讓我們能夠以一種好奇、欣賞、不帶評價的態度應對周遭的世界,體驗到天地間萬物「美」的存在。
有人說,孩子和動物往往比成人更有靈性,這是因為他們不用經過學習,自然而然就能讓自己處於臨在:不論是玩遊戲、飲食、探索環境,都能全心全意的投入。成人雖然偶爾也能進入這樣的狀態,比方親近大自然時,為星空、沙漠、山林、海洋等壯闊的景象所震攝,或是欣賞美妙的音樂、藝術品時發自內心的讚嘆和感動,然而,這樣的經驗在多數時候都是稍縱即逝的,因為,長久身處在一個被心智文化所主導的社會,早已讓人們忘了該如何擺脫心智的枷鎖。
不過,慶幸的是,就像我們可以透過重量訓練強化肌肉一般,我們同樣能夠透過靜心、默觀、瑜珈等等的習慣,學會如何保持臨在。即便一開始只是十分短暫,透過持續有恆的練習,我們就能慢慢延長每次處於臨在狀態的時間,這時,我們的生活品質也將獲得顯著的改變。
avatar-img
130會員
127內容數
像一粒野橄欖一樣從金融業漂流到海邊,興趣是探究接觸到的一切知識。希望陪伴大家一起成為聰明優雅的投資人,悠游世界、享受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海邊阿蒙 的其他內容
意識像是一道光,讓我們得以「真正」的活著。 當意識之光照耀在當下的時候,我們的世界就會開始運轉,比方呼吸的聲音,空氣流過胸口的觸感,比方三月雨後的微風帶著些許的濕度,櫻花盛開的顏色,比方耳邊溫暖的話語,白飯熱騰騰的香氣,都將因為我們的意識之光而清楚、鮮明的展開。
不知道你是否和巨蟹座的阿蒙一樣,每次大掃除的時候,總是覺得每件東西都充滿回憶,或是可能還有用得到的時候,於是往往捨不得將它們丟棄。於是隨著年齡漸長,屋子裡的東西越來越多,但是「用不到的東西」的比例卻也越來越高。
在前面的篇章中,托勒曾經提到,人們之所以感到痛苦,往往是因為被自己的心智所迷惑,將「自我」等同於心智塑造出來的「小我」,而忽略了埋藏在心智背後,與萬物相連結的「本我」,落入一種「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無意識狀態。
我們時常聽人說「慈悲為懷」,但究竟什麼是慈悲?有位前輩告訴了我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慈」是「茲心」,也就是「此心」,此心只存在此時此刻,也就是活在當下;「悲」是「非心」,也就是放下心中的執著與成見。
小時候,很多人都曾聽過這樣的說法:「小雞孵化要二十一天,習慣的養成也是二十一天,只要能持續一個好習慣二十一天,之後就能夠自然維持了」。不知道你有沒有跟我一樣,曾經很天真的相信這句話呢?如果你曾經中途放棄,並因此認為,「養成好習慣」是一件難度很高的事,那你一定要讀讀《原子習慣》這本書。
在我們能夠正確、適當的運用理性思維的時候,我們的心智自然是威力無比、讓人類足以感到自豪的強大工具。然而,過度強調「思考」的結果,所帶來的副作用也是極具破壞性的:在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在控制自己的心智,反而是被自己的心智所控制了。於是,就像成了癮一樣,人們無法在任何時候讓自己停止思考,不斷地回憶著過去
意識像是一道光,讓我們得以「真正」的活著。 當意識之光照耀在當下的時候,我們的世界就會開始運轉,比方呼吸的聲音,空氣流過胸口的觸感,比方三月雨後的微風帶著些許的濕度,櫻花盛開的顏色,比方耳邊溫暖的話語,白飯熱騰騰的香氣,都將因為我們的意識之光而清楚、鮮明的展開。
不知道你是否和巨蟹座的阿蒙一樣,每次大掃除的時候,總是覺得每件東西都充滿回憶,或是可能還有用得到的時候,於是往往捨不得將它們丟棄。於是隨著年齡漸長,屋子裡的東西越來越多,但是「用不到的東西」的比例卻也越來越高。
在前面的篇章中,托勒曾經提到,人們之所以感到痛苦,往往是因為被自己的心智所迷惑,將「自我」等同於心智塑造出來的「小我」,而忽略了埋藏在心智背後,與萬物相連結的「本我」,落入一種「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無意識狀態。
我們時常聽人說「慈悲為懷」,但究竟什麼是慈悲?有位前輩告訴了我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慈」是「茲心」,也就是「此心」,此心只存在此時此刻,也就是活在當下;「悲」是「非心」,也就是放下心中的執著與成見。
小時候,很多人都曾聽過這樣的說法:「小雞孵化要二十一天,習慣的養成也是二十一天,只要能持續一個好習慣二十一天,之後就能夠自然維持了」。不知道你有沒有跟我一樣,曾經很天真的相信這句話呢?如果你曾經中途放棄,並因此認為,「養成好習慣」是一件難度很高的事,那你一定要讀讀《原子習慣》這本書。
在我們能夠正確、適當的運用理性思維的時候,我們的心智自然是威力無比、讓人類足以感到自豪的強大工具。然而,過度強調「思考」的結果,所帶來的副作用也是極具破壞性的:在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在控制自己的心智,反而是被自己的心智所控制了。於是,就像成了癮一樣,人們無法在任何時候讓自己停止思考,不斷地回憶著過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你會發現在寂靜心當中去思惟無常,跟你現在上課聽我講,或者你私下在動中思惟,那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你會覺得那種無常的感受真的能夠打動你的心,感覺跟你的心融合在一起,而不只是聽來的。
Thumbnail
「音樂冥想」讓我們在同一個頻率裡,呼吸、陪伴、感受、放鬆。我們沒有要往哪裡去,當下就是最美好的狀態。當然,如果你經歷這一切之後,嘴角邊能浮出一抹微笑,那就更好了。
止語,是上等智慧; 止心,是上等修行, 人生的修行就是不斷調整自己。 心若浮躁,浮生皆亂; 心若菩提,舉世皆安。 靜,不是耳邊無聲,而是內心無爭。 人生在世,學會沉默是一種高級的智慧, 讓心平靜下來是一種高級的修行,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的過程
Thumbnail
當你身上所有的細胞都如此臨在,都能感覺到生命的律動,同時當你能夠時時刻刻都感覺生命是本體的喜悅時,那你可以說是從時間當中解脫了。從時間當中解脫意味著不再有從過去汲取身分認同,以及在未來尋找圓滿成就的心理需求。 它代表你能想像得到、最深遠的意識轉化。
Thumbnail
悠然清心,如水潭中的一片蓮葉,靜靜地綻放著屬於自己的寧靜。生活如同一場交織著喧囂和寧靜的旅程,而在這塵世的喧囂中,我們時刻保持清淨的心性,不被外在的風浪所擾。 謠言如同微風輕輕吹過,但我們堅定如山,不受其影響。在言論的海洋中航行,我們如同冷靜的水流,不被他人的言語所攪擾。面對那些黑氣重、魔性強
這個時節總是安靜的。 堆積在院子裡的那片白皚似乎能包覆住一切。就連夢中那人的腳步也不帶一點聲響。 他曾試過去追,但現在的他無法站起,更別說奔跑。 又似乎是吵雜的。 最沈默的喧囂,便是一望無際的白,和明明有著溫度,明明得以碰觸,卻早已遠在天邊的那人。 至少對他而言是這樣的。
有時候, 我們對周遭人事物感到默然 ,是因為若對自身以外的所有事情都有情緒反應,這樣會離內在的平靜太遙遠。 在往後的日子會發現追求自己內心的“平靜”遠比“快樂”還重要,這就是修行。 再者,年輕時我們總追求快樂,將其視為人生的最高目標,因為快樂讓人身心愉悅,都說“人不輕狂枉少年”,不是嗎? 但它
Thumbnail
以前,靜坐是修行者的事,是宗教性的聯想。 現在,靜心冥想,不拘泥於外在形式,不受限於地點姿勢。 這是ㄧ種生活,ㄧ種態度。 讓生命質量提升,利己利人的美好習慣。 世界的混亂與吵雜,來到ㄧ個世紀天花板,同時正繼續在穿透這個天花板… 為了圖ㄧ個安歇片刻、求ㄧ份喘息生存,貪ㄧ時開心歡樂,聰明的人類
  宇宙的演化在於真理,動物的溝通在於肢體,人們的交流在於語言,抒發自我並傾聽來自萬物的本源。傾聽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美德,它宛如一碗心靈雞湯,陶冶我們的心性,是一個生命的體現。   在熙來攘往的人群中,傾聽自己及他人,當我用心聽時,我會發現靈台一片清明,彷彿能將事物理解得更清晰、更透澈。
Thumbnail
有人問禪師如何開悟?禪師卻似雞同鴨講的回問:你有聽見流水潺潺的聲音嗎?你真的有聽見嗎? 世界自然有可看見的部分,卻也有看不見的部分。朗朗乾坤,世界從來就無意隱藏自己,重點是你有沒有“真正”看見與聽見?有沒有看見與聽見的“意願”?——那與自我(ego)無關的「不可見」的部分,或許就是自性(self)。
你會發現在寂靜心當中去思惟無常,跟你現在上課聽我講,或者你私下在動中思惟,那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你會覺得那種無常的感受真的能夠打動你的心,感覺跟你的心融合在一起,而不只是聽來的。
Thumbnail
「音樂冥想」讓我們在同一個頻率裡,呼吸、陪伴、感受、放鬆。我們沒有要往哪裡去,當下就是最美好的狀態。當然,如果你經歷這一切之後,嘴角邊能浮出一抹微笑,那就更好了。
止語,是上等智慧; 止心,是上等修行, 人生的修行就是不斷調整自己。 心若浮躁,浮生皆亂; 心若菩提,舉世皆安。 靜,不是耳邊無聲,而是內心無爭。 人生在世,學會沉默是一種高級的智慧, 讓心平靜下來是一種高級的修行,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的過程
Thumbnail
當你身上所有的細胞都如此臨在,都能感覺到生命的律動,同時當你能夠時時刻刻都感覺生命是本體的喜悅時,那你可以說是從時間當中解脫了。從時間當中解脫意味著不再有從過去汲取身分認同,以及在未來尋找圓滿成就的心理需求。 它代表你能想像得到、最深遠的意識轉化。
Thumbnail
悠然清心,如水潭中的一片蓮葉,靜靜地綻放著屬於自己的寧靜。生活如同一場交織著喧囂和寧靜的旅程,而在這塵世的喧囂中,我們時刻保持清淨的心性,不被外在的風浪所擾。 謠言如同微風輕輕吹過,但我們堅定如山,不受其影響。在言論的海洋中航行,我們如同冷靜的水流,不被他人的言語所攪擾。面對那些黑氣重、魔性強
這個時節總是安靜的。 堆積在院子裡的那片白皚似乎能包覆住一切。就連夢中那人的腳步也不帶一點聲響。 他曾試過去追,但現在的他無法站起,更別說奔跑。 又似乎是吵雜的。 最沈默的喧囂,便是一望無際的白,和明明有著溫度,明明得以碰觸,卻早已遠在天邊的那人。 至少對他而言是這樣的。
有時候, 我們對周遭人事物感到默然 ,是因為若對自身以外的所有事情都有情緒反應,這樣會離內在的平靜太遙遠。 在往後的日子會發現追求自己內心的“平靜”遠比“快樂”還重要,這就是修行。 再者,年輕時我們總追求快樂,將其視為人生的最高目標,因為快樂讓人身心愉悅,都說“人不輕狂枉少年”,不是嗎? 但它
Thumbnail
以前,靜坐是修行者的事,是宗教性的聯想。 現在,靜心冥想,不拘泥於外在形式,不受限於地點姿勢。 這是ㄧ種生活,ㄧ種態度。 讓生命質量提升,利己利人的美好習慣。 世界的混亂與吵雜,來到ㄧ個世紀天花板,同時正繼續在穿透這個天花板… 為了圖ㄧ個安歇片刻、求ㄧ份喘息生存,貪ㄧ時開心歡樂,聰明的人類
  宇宙的演化在於真理,動物的溝通在於肢體,人們的交流在於語言,抒發自我並傾聽來自萬物的本源。傾聽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美德,它宛如一碗心靈雞湯,陶冶我們的心性,是一個生命的體現。   在熙來攘往的人群中,傾聽自己及他人,當我用心聽時,我會發現靈台一片清明,彷彿能將事物理解得更清晰、更透澈。
Thumbnail
有人問禪師如何開悟?禪師卻似雞同鴨講的回問:你有聽見流水潺潺的聲音嗎?你真的有聽見嗎? 世界自然有可看見的部分,卻也有看不見的部分。朗朗乾坤,世界從來就無意隱藏自己,重點是你有沒有“真正”看見與聽見?有沒有看見與聽見的“意願”?——那與自我(ego)無關的「不可見」的部分,或許就是自性(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