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神往的靜坐開悟》#7 無色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言


我們在前面已經談到靜坐冥想主要目的有兩種:
  1. 訓練自己「專注當下」的能力,也就是透過專注吸呼來培養。
  2. 「察覺」自我的情緒,承認與接受他,練習把握對自己大腦的控制權。
在靜坐冥想過程當中,我們會進入到「預設模式網路」,這時候我們可以去〝觀察〞我們的意識,藉此發覺我們的思緒,留意究竟是何種思緒讓你無法集中,發現它,接納它,你會慢慢察覺,思緒無法把你帶走,列車會靠站,而你會站在月台上目送著列車離開。
當我們擁有思緒本質的智慧基礎,就擁有更多能力去選擇,看看哪些思緒是健康的、哪些沒那麼健康。那些不健康的,我們就可以放手;我們可以「選擇思緒,做自己的主人」,而非變成「情緒的附庸」。
接下來,我們這一場來談談「無色」。

1. 無色


在談談無色之前,我們來談談什麼是「色」。
簡單來說,〝色〞是指我們「賦予事物上的意義」;當我們理解外在世界時,並不是真正在理解它,而是在「構建」它,這點可說是無庸置疑的。
看到這邊,或許還是覺得不太懂,讓我們用例子來舉例吧。
畢竟,我們與世界沒有太多直接接觸,我們所看到、聞到和聽到的東西,跟我們的身體都有一段距離。
例如,一架飛機可能會飛過頭頂,而你會聽到它飛過的聲音。但你不一定會想著:「喔,一架飛機。」你沉浸在聲音的紋理,以至於你可能不會馬上想到「喔,這是某樣東西」。這只是純粹的聲音,不附著於某種特定概念。我想對於沒有飛機文化的人,或是文明先進到飛行器不會發出噪音的外星人來說,這就是他們聽到的聲音。就只是聲音,而不是任何東西的聲音
再舉例來說,你去畫廊競標到一幅〝莫內的親筆名畫〞 ,你非常的高興掛在家裡,到了第二天,一位鑑畫師來到你家,他鑑定之後告訴你,你幅畫是〝鷹品〞,是假的,你非常的憤怒;
在這個情境上來說,〝畫〞的本質沒有改變,畫還是畫,你從前一天的〝欣喜若狂〞到今天的〝怒不可遏〞,都是因為你對〝事物(畫)〞自行賦予意義,畫本身沒有改變。
因此,任何的事物基本上都是我們自己自行賦予意義的,你用過的杯子捨不得丟、從小睡的床被、成年的紀念照…等等,這些對我們而言,都有特別的意義,所以我們格外珍惜;但對外人而言,它就只是普通的一件物品或照片而已,沒有任何特殊的意義。
從上述的例來看來,我們應該能理解「色」—— 我們「賦予事物上的意義」。
然而接下來我們來談談「無色」,就更容易理解了;無色 —— 就是不要被這些自行賦予意義的事物,來影響或干擾自己的情緒,你有〝選擇〞的自由。

2. 噪音轉化為樂音


什麼是〝選擇〞的自由呢?我們以作者的一段經歷來說明一下。
作者說:「有一次我參加禪修營時,那裡正在興建新宿舍,因此會有錘子和電鋸的聲響。我覺得這個聲音非常的擾人,讓人無法專注;不過一段時間之後,漸漸去接受這些擾人的聲音,並且還沉浸在其中。」
作者接著說:「事實上,我不僅成功放開了這是不悅聲音的想法,當我沉浸在錘子和電鋸發出的聲波中,這些聲音開始聽起來像是音樂,而且是真的〝音樂〞。你可能會認為電鋸的噪音既突兀又刺耳,但我就在音調逐漸降低、聲音繼而消失後,又以更快速上揚的音調恢復音量的沉浮之間,發現了優雅的樂音。但重點是,我接受了一般認為的〝噪音〞,並在其中發現了樂音。」
正念靜坐的很大一部分就是接受你面對的現實。通常,如果你聽到建築物傳出惱人、討厭的噪音,你可能會關窗或採取其他隔音措施。但在這裡想傳達的想法是,接受這些聲音,並且不去認為這些聲音是惱人的、討厭的。
這樣做並不容易,但原則上很簡單。關鍵就是正面迎接這惱人的感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去檢視這惱人的感受。你注意到噪音造成的不適。那討厭甚至厭惡的感受駐居於你身體的哪個位置?這種感受的紋理為何?你的檢視越細緻,對這種感受的接受就越完全,也越能排放掉對它的負面能量。
如果我們可以將真正的噪音轉化為音樂,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將象徵性的噪音,也就是各種不受歡迎的知覺、思緒和感受,變成象徵性的音樂?或者至少把刺耳的部分拿掉?很顯然我會這麼回答:是的,我們可以做到(透過充分勤勉地練習)。
我認為我們會覺得電鋸摩擦聲響惱人的原因之一,是因為這聲音屬於該結構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因為我們知道這聲音來自電鋸。電鋸與其眾所周知的切鋸骨頭和木頭能力,是我們許多人不喜歡接觸的東西。也許電鋸的涵義(以及這些涵義所喚起的負面感受),會讓我們厭惡這聲音。
當然,也可能是人類天性就不喜歡電鋸製造出來的聲音。確實,我們天生就會喜歡或不喜歡某些東西,某些味道、氣味、景象、聲音。不過,毫無疑問,我們對知覺的反應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經驗的產物。在我靜坐的某個時刻,電鋸的聲音從原本電鋸的形式中逃逸而出,占據了另一種形式。
它讓我想起牙醫師手上的鑽頭,當然,這聲音也立刻變得真的很不愉快。聲音要從這兩種「形式」(電鋸形式和牙醫鑽頭形式)中抽取而出之後,才會令人愉悅。
「聲音就只是聲音。我才是要去惹惱它的人。如果我放著聲音不管,它就不會惹惱我。如果我不去打擾聲音,它也不會來打擾我。」
並不是因為你打擾了聲音,聲音為了報復才打擾你。問題的關鍵在於,聲音本身就是被動而非主動的事物,既不會讓人愉悅也不會讓人不愉悅。所以它要讓人不愉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你就必須對它做一些事情

小結


我們很常在佛學當中聽到「無色」,現在我們慢慢能理解為什麼追求幸福要去追求「無色」的境界。我們再來快速回顧一下,什麼是色與無色。
:指的是我們自行「賦予事物上的意義」。
當我們理解什麼是「色」之後,我們就能理解什麼是「無色」,也就是拋開一些自我的成見,這些成見都是你自己賦予的意義,我們常會說〝旁觀者清〞,就是這樣的道理,因為我們常常為自己的「意義」所迷惑,為情所困。
這也讓我想到佛學中一段很著名的故事。
五祖弘忍想要傳衣缽,他宣布弟子有參透佛法者寫出一首詩。代表自己心內認知的佛法。好來決定衣缽傳給誰。
當時他的弟子中,神秀為上座(大師兄),程度最高,大家都自知不比神秀,所以都沒有人獻上詩句,神秀又不好表示自己對祖位有企圖,所以趁夜在寺裡的一片牆壁上寫上他的體悟,他寫到: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大家看到了這一首詩佩服師兄的見解五體投地;
然而他的師弟慧能看了之後,也一樣再夜裡再提了另一首詩: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在這一段佛學故事當中,慧能的這一首詩深深的說明何謂「無色」,所有的事物都是我們去賦予意義的,很多塵間情物,都是我們自己創造出來,如果我們能意識到,去接受它,就能將「噪音轉化為樂音」。
關鍵就是正面迎接這惱人的感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去檢視這惱人的感受。你注意到噪音造成的不適。那討厭甚至厭惡的感受駐居於你身體的哪個位置?這種感受的紋理為何?你的檢視越細緻,對這種感受的接受就越完全,也越能排放掉對它的負面能量。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5會員
230內容數
Give me book 是一個分享書籍的讀書園地,每兩周就會寫一本〝書籍〞的讀後心得與重點整理,期許有興趣的人可以跟我 Gimmy 一起閱讀、學習與交流,而每一本書大約會發佈五篇主題:簡介、三個主題和總結,透過這些分享來期待我們共同學習與成長。 若有推薦的書單,請歡迎隨時向我推薦哦 ^^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我們正念靜坐時,我們希望的是「專注」當下,但是絕大多數情況下,打擾我們專注力的都是各種小想法。 當我們能自我覺察發現「情緒」時,我們可以「接收」這個思緒,承認它的存在,和平與它共處,好好與「它」對話,放下它。 我們可以「選擇思緒,做自己的主人」,而非變成「情緒的附庸」
我們大腦存在「各式各樣」的心智模組,從「腦裂實驗」就能發現,我們大腦連結著各種〝神經元系統〞,每一個系統負責的功能、應對都是不一樣;遇到不同的處境,則會決定當下由那些模組來主導運作。 在不同的情境之後,我們會有不同的個性與行為,這就是不同「心智模型」之間互相作用下的行為。
這個裂腦實驗強力證明了一件事:意識自我有能耐說服自己是施令發號者,但事實並非如此。然而,這項實驗是由那些不具正常腦袋的人所完成,如果是我們這些左右兩半腦並未分裂的人呢?我們的腦也會如此自我欺騙嗎?我們有很好的理由相信答案是肯定的。
「苦」是佛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是之所以覺得苦,是因為「執著」。如果你不那麼執著,就不會那麼苦。可藉由「內觀」來洞察自我,體察自己的情緒是怎麼回事,獲得對事物的洞見,和個人真正的自由。
聚焦在自己的呼吸或是其他事物上。集中精神能讓你的大腦擺脫預設模式網絡,也讓那占據你思維的嘈雜心智安靜下來。 藉由正定靜坐穩定注意力之後,接下來你可以把注意力轉移到當下所留心(正念看待)的事物,通常是那些你身體裡正在發生的事,例如情緒或身體的感覺。
人類是在天擇的「設計」下,去做特定事情,以幫助我們祖先把基因傳遞給下一代。正因為我們追求這種幻想,像就是不斷踩著「快樂水車」去追求幸福,然而這些愉悅卻又快速的不斷消逝;這也是佛佗所說的「苦」,也就是不滿足。 一旦我們察覺到這件事情,我們就有機會跳脫出「快樂水車」的困境。
當我們正念靜坐時,我們希望的是「專注」當下,但是絕大多數情況下,打擾我們專注力的都是各種小想法。 當我們能自我覺察發現「情緒」時,我們可以「接收」這個思緒,承認它的存在,和平與它共處,好好與「它」對話,放下它。 我們可以「選擇思緒,做自己的主人」,而非變成「情緒的附庸」
我們大腦存在「各式各樣」的心智模組,從「腦裂實驗」就能發現,我們大腦連結著各種〝神經元系統〞,每一個系統負責的功能、應對都是不一樣;遇到不同的處境,則會決定當下由那些模組來主導運作。 在不同的情境之後,我們會有不同的個性與行為,這就是不同「心智模型」之間互相作用下的行為。
這個裂腦實驗強力證明了一件事:意識自我有能耐說服自己是施令發號者,但事實並非如此。然而,這項實驗是由那些不具正常腦袋的人所完成,如果是我們這些左右兩半腦並未分裂的人呢?我們的腦也會如此自我欺騙嗎?我們有很好的理由相信答案是肯定的。
「苦」是佛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是之所以覺得苦,是因為「執著」。如果你不那麼執著,就不會那麼苦。可藉由「內觀」來洞察自我,體察自己的情緒是怎麼回事,獲得對事物的洞見,和個人真正的自由。
聚焦在自己的呼吸或是其他事物上。集中精神能讓你的大腦擺脫預設模式網絡,也讓那占據你思維的嘈雜心智安靜下來。 藉由正定靜坐穩定注意力之後,接下來你可以把注意力轉移到當下所留心(正念看待)的事物,通常是那些你身體裡正在發生的事,例如情緒或身體的感覺。
人類是在天擇的「設計」下,去做特定事情,以幫助我們祖先把基因傳遞給下一代。正因為我們追求這種幻想,像就是不斷踩著「快樂水車」去追求幸福,然而這些愉悅卻又快速的不斷消逝;這也是佛佗所說的「苦」,也就是不滿足。 一旦我們察覺到這件事情,我們就有機會跳脫出「快樂水車」的困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上回說到,一行人在回奇人籬的路上,玉兒終於放過艷妃,元生看著逐漸轉暗的天空,回頭問到:「你們餓了嗎?」玉兒跟艷妃不知為何互看一眼後齊聲說到:「不餓。」只有蓮末子點頭,艷妃又接著說到:「在在...在這裡還不餓,回去再吃吧。」元生也聽懂兩人意思,看著懷中無芳問到:「那你呢?」無芳看了看元生說到:「恩..
  身處無盡濃霧,待得越久,方向、距離、時間等等各種感覺都會越發混淆不清,若不是有紙嫁衣之術,恐怕莫傀安也無法明白自己到底在何地、現在是何時。   「已經入夜了......時間過去將近半天,我們這裡兩隻小隊幾乎可以說是全滅,不知道其它方向的小隊又如何?」   心中默默想著,莫傀安正按照女
Thumbnail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唸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
黑蝙蝠拍翅於太空中 一片沉睡星辰掃蕩成鑽石雨 宇宙回復幽暗 無色閃電深埋著有天 會撕開全新光彩
Thumbnail
《登首陽山謁夷齊廟》 盛唐 · 李頎 古人已不見,喬木竟誰過ko。 寂寞首陽山,白雲空復多to。 蒼苔歸地骨,皓首采薇歌ko。 畢命無怨色,成仁其若何ho5。 我來入遺廟,時候微清和ho5。 落日弔山鬼,回風吹女蘿lo5。 石崖向西豁,引領望黃河ho5。 千里一飛鳥,孤光東逝波po。(孤光=孤影)
Thumbnail
本文的目的是先從文本分析中仔細的描述命題香對化的原理,接著才從文學史上的兩個事件來把握此原則的起源。
Thumbnail
我看了傑德的第一本書《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後,當時就覺得他說的非常的到位,而且很辛辣,非常合我的胃口,也解決了我心中的疑問。 傑德最常說的是,開悟是世上最無謂的事,成為人類成人,才是在這個人類遊樂場最好的位置,因為這樣,我們就能顯化事情,看透一切,理解一切,但是卻也一無所知。
Thumbnail
《駭客任務》系列可以說是近代科幻片的教科書及作品,在那個時代下創建出來的世界觀,電影中對於網路、科技的探討,更別提富有哲學的啟發的角色曲線,這些都是《駭客任務》在當時所創下來的標竿,也成為後續類似電影的取材及致敬對象,因此當這個完美收尾的系列將再次推出新作時,我相信許多人都有很多疑問,而我擔心的反而
Thumbnail
以「類紀錄片」的型式,完整介紹了米開朗基羅的創作生涯、各經典的知名畫作、雕塑作品,以及世人對於這位天才的評價與觀點:特別的是,電影利用文藝復興藝術史學家,《藝苑名人傳》的作者-吉爾喬瓦薩里的口述引導,加入了史學評論,並交錯使用米開朗基羅獨白的表現主義手法,讓人十分享受這場藝術洗禮。
Thumbnail
佛陀要傳遞的主要訊息之一,就是我們所追求的愉悅會迅速消逝,讓我們只會渴望更多,耗費光陰去追尋下一個能滿足自己的事物...... 普林斯頓大學高評分公開課程! 第一本結合心理學、神經科學與佛學的作品,解析佛教推崇的靜坐,如何成為擁有清晰思慮和持久幸福的關鍵。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上回說到,一行人在回奇人籬的路上,玉兒終於放過艷妃,元生看著逐漸轉暗的天空,回頭問到:「你們餓了嗎?」玉兒跟艷妃不知為何互看一眼後齊聲說到:「不餓。」只有蓮末子點頭,艷妃又接著說到:「在在...在這裡還不餓,回去再吃吧。」元生也聽懂兩人意思,看著懷中無芳問到:「那你呢?」無芳看了看元生說到:「恩..
  身處無盡濃霧,待得越久,方向、距離、時間等等各種感覺都會越發混淆不清,若不是有紙嫁衣之術,恐怕莫傀安也無法明白自己到底在何地、現在是何時。   「已經入夜了......時間過去將近半天,我們這裡兩隻小隊幾乎可以說是全滅,不知道其它方向的小隊又如何?」   心中默默想著,莫傀安正按照女
Thumbnail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唸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
黑蝙蝠拍翅於太空中 一片沉睡星辰掃蕩成鑽石雨 宇宙回復幽暗 無色閃電深埋著有天 會撕開全新光彩
Thumbnail
《登首陽山謁夷齊廟》 盛唐 · 李頎 古人已不見,喬木竟誰過ko。 寂寞首陽山,白雲空復多to。 蒼苔歸地骨,皓首采薇歌ko。 畢命無怨色,成仁其若何ho5。 我來入遺廟,時候微清和ho5。 落日弔山鬼,回風吹女蘿lo5。 石崖向西豁,引領望黃河ho5。 千里一飛鳥,孤光東逝波po。(孤光=孤影)
Thumbnail
本文的目的是先從文本分析中仔細的描述命題香對化的原理,接著才從文學史上的兩個事件來把握此原則的起源。
Thumbnail
我看了傑德的第一本書《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後,當時就覺得他說的非常的到位,而且很辛辣,非常合我的胃口,也解決了我心中的疑問。 傑德最常說的是,開悟是世上最無謂的事,成為人類成人,才是在這個人類遊樂場最好的位置,因為這樣,我們就能顯化事情,看透一切,理解一切,但是卻也一無所知。
Thumbnail
《駭客任務》系列可以說是近代科幻片的教科書及作品,在那個時代下創建出來的世界觀,電影中對於網路、科技的探討,更別提富有哲學的啟發的角色曲線,這些都是《駭客任務》在當時所創下來的標竿,也成為後續類似電影的取材及致敬對象,因此當這個完美收尾的系列將再次推出新作時,我相信許多人都有很多疑問,而我擔心的反而
Thumbnail
以「類紀錄片」的型式,完整介紹了米開朗基羅的創作生涯、各經典的知名畫作、雕塑作品,以及世人對於這位天才的評價與觀點:特別的是,電影利用文藝復興藝術史學家,《藝苑名人傳》的作者-吉爾喬瓦薩里的口述引導,加入了史學評論,並交錯使用米開朗基羅獨白的表現主義手法,讓人十分享受這場藝術洗禮。
Thumbnail
佛陀要傳遞的主要訊息之一,就是我們所追求的愉悅會迅速消逝,讓我們只會渴望更多,耗費光陰去追尋下一個能滿足自己的事物...... 普林斯頓大學高評分公開課程! 第一本結合心理學、神經科學與佛學的作品,解析佛教推崇的靜坐,如何成為擁有清晰思慮和持久幸福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