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態度的平行宇宙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同性戀真的很噁。」「我一留言,釣了三個同性戀出來。」「性別錯亂的人就不要再造孽。」「我真的要吐了。」「怎麼會讓男男收養小孩,停止傷害小孩。」「等著被捅捅吧!」「如果不是在臺灣,這兩個男的會被吊死。」「妖魔鬼怪。」
一樣2023的台灣,好像也有平行宇宙?不是腦內的,不是想像的,而是真實存在的。
當我們已經走到今天,我仍可以感受到,仍有好長的路要走
當我們在談我們的 同志收養家庭的親子日常,談教養,但有些人仍對同志感到陌生、不理解與排斥
這真的是好分裂的世界
--
最近在分析同志收養家庭新聞下的留言
有的地方很友善,有的地方很可怕,真的是不同的世界
也讓我想起了2018公投時,看到公投結果,陸續聽到臺灣不同地方同志青少年自殺的訊息時,那時撕裂的心情
在有些地方,好像不存在理解,不存在對話的空間的?
我總是在想,他們究竟仍受什麼樣的文化影響著?怎麼樣能接觸到這樣的人?他們究竟為什麼這樣害怕同志?恐懼同志?
一樣想同志,同志就是錯亂的、造孽的、道德敗壞的、傷害人的?甚至覺得應該殺死同志的?
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怎麼這麼遙遠?我們覺得同志家庭是如此平凡的,自然的、正常的
當他們仍覺得同志生不出來就是不正常、全世界都變同性戀怎麼會有下一代
然而,我們清楚,我們在異性戀家庭長大,看了無數異性戀媒體,我們也沒因此被傳染為異性戀,性傾向無關傳染,也沒辦法改別人的性傾向、性別認同,更沒有改正或轉正的問題
我們身邊是許多的繼親家庭、人工生殖家庭、收養家庭,這些孩子已上了國小,已經上了大學,已經出社會工作
但他們卻覺得我們天天在虐待兒童?影響孩子的性向?
我們卻想著如何推廣正向教養、正向親職,悅納孩子任何的性別認同、性別表達、性傾向
2023年,兩個好不一樣的世界
習慣了在同溫層,包括臉書這裡,通常會來看這個粉專的,都是同溫層
異溫層的人,連點都不會點進來的吧
要怎麼創造更多的理解呢?
當然,前題是,另一群人要有意願理解,而不是帶著自己的成見
看著這些留言,也提醒自己,這個世界,仍有很多要持續努力的
也讓我想到2015年,8年前伴侶盟曾出了這一系列「同性戀是美好的/雙性戀是美好的/跨性別是美好的」的貼紙,很簡單的話語,但對有些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卻是無比地遙遠
感謝,努力的路上有你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125內容數
提供後現代、折衷取向的諮商工作觀點,分享心理劇、社會計量、女性主義諮商等的整合運用。 是我創發的諮商心理治療取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晧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同志收養 有沒有這麼難? 親權成雙 有沒有這麼難? 我們家順利成為亞洲第一對同志收養雙親後,然後呢? 我和喵在今年年初也繼續走我們收養二寶的流程,(雖然現在還是很猶豫是不是真的要有二寶)但每次總是要被全世界問:「不是要離婚嗎?怎麼辦?什麼時候要離?」 -
雖然很多人叫我不要理那些留言,但我還是今天想來回應一些常見的疑惑 (我正向地看待他們只是不了解同志,純惡意的就不在討論範圍了) * 同志雙親收養小孩很自私? * 同志愛小孩,認養就好,不要收養。 * 領養寵物和收養小孩不一樣! * 誰來考量兒童的意願?兒童的選擇權? * 孩子被同志收養很可憐?
在心理諮商或心理學中的書中,常在說:「母親」或「母親的功能」 所以,這裡的「母親」指的是什麼?「母親的功能」指的又是什麼? 就像很多人會問我們:「媽媽」呢?孩子怎麼學會「什麼是媽媽?」 大家會怎麼說明「什麼是媽媽」呢?
曾有朋友問:肉肉知道自己是被收養的嗎?會知道生母是誰嗎?什麼時候讓她知道的?. 肉肉知道生母媽媽是誰,也知道自己是收養的,只是不一定完全了解收養的意思,也不一定能了解收出養面對的社會壓力與污名 雖然看了很多次她的生命之書...
在不同時期,參與社運的感受有沒有不一樣? 有的,當然有 在我還是學生的時候 在出社會之後 在出社會一段時間之後…
同志收養 有沒有這麼難? 親權成雙 有沒有這麼難? 我們家順利成為亞洲第一對同志收養雙親後,然後呢? 我和喵在今年年初也繼續走我們收養二寶的流程,(雖然現在還是很猶豫是不是真的要有二寶)但每次總是要被全世界問:「不是要離婚嗎?怎麼辦?什麼時候要離?」 -
雖然很多人叫我不要理那些留言,但我還是今天想來回應一些常見的疑惑 (我正向地看待他們只是不了解同志,純惡意的就不在討論範圍了) * 同志雙親收養小孩很自私? * 同志愛小孩,認養就好,不要收養。 * 領養寵物和收養小孩不一樣! * 誰來考量兒童的意願?兒童的選擇權? * 孩子被同志收養很可憐?
在心理諮商或心理學中的書中,常在說:「母親」或「母親的功能」 所以,這裡的「母親」指的是什麼?「母親的功能」指的又是什麼? 就像很多人會問我們:「媽媽」呢?孩子怎麼學會「什麼是媽媽?」 大家會怎麼說明「什麼是媽媽」呢?
曾有朋友問:肉肉知道自己是被收養的嗎?會知道生母是誰嗎?什麼時候讓她知道的?. 肉肉知道生母媽媽是誰,也知道自己是收養的,只是不一定完全了解收養的意思,也不一定能了解收出養面對的社會壓力與污名 雖然看了很多次她的生命之書...
在不同時期,參與社運的感受有沒有不一樣? 有的,當然有 在我還是學生的時候 在出社會之後 在出社會一段時間之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多元成家擁有許多不同的面向與形式,在同婚法案通過後,現代社會正在重新賦予「家庭」二字新的意義。無論在這些同志影像中所提出的話語是曖昧或狂放,憂鬱或抵抗,都是試著將 LGBTQ+ 族群的故事從被主流異性戀歷史給邊緣化的支流中一一找回,並重新放置在平等的位置,同樣學習面對婚姻、家庭的生命課題與對話交流。
Thumbnail
小孩的確與大人不同,本身的想法就是多元且發散的存在,所以在社會上提倡多元,只是希望大人們返璞歸真,能回到莫忘初衷的赤子之心,此一舉措,恰恰好是在保護未成年人。 成年人接受多元,恰好能保護未成年人的多元思維,而若將同性戀等非人類繁衍的事實,寫進教科書,就好像是在認同人類,不應該是天生自然的樣貌。
Thumbnail
與相愛的人攜手步入婚姻,擁有屬於彼此的孩子,看似是人生理所當然的戲譜。然而,對於兩個相愛的女人、或兩個相慕的男人來說,這份「理所當然」竟是一種奢侈——一種需要耗費很多力氣,卻仍可能難以觸及的人生藍圖。為了更加了解同志家庭與人工生殖的現狀,我們聯繫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的志工進行訪談。
Thumbnail
我曾認真思考結婚的意義是什麼,大部分的人都說是兩個人愛的證明及保障。但結婚為什麼卻又變成了愛情的墳墓?是兩個人一起捨棄生活中再有愛情一詞的覺悟,廝守彼此,共同實現社會責任及遵守家庭約定。同一個屋簷下裡面除了浪漫與激情之外,也被相互攤開的平凡與現實填滿。
Thumbnail
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但在傳統喪葬習俗上,同志伴侶面臨著許多挑戰。在喪禮時可能面臨家人和親屬的不諒解,和無法實現殯葬自主等問題。
Thumbnail
近年來,性別議題逐漸在臺灣各地發酵,除了中央政府推動性別主流化,更有許多民間團體紛紛投入性別相關議題,與更加基進的行動與論述。2017年,臺灣成為第一個同志婚姻合法的亞洲國家,也為臺灣的性別運動立下重要里程碑。在這條路上,新竹市政府也不遺餘力,努力朝性別友善城市的願景前進,除了加入開放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
因為社群接觸愈來愈頻繁,在Thread、X(Twitter)...顯示男生在表達喜歡上的笨拙與不懂,就像是國小男生會故意捉弄喜歡的女同學。如果在學習成長時能有更多舞會的社交參與,想必大家會更懂得彼此的界線,慢慢能接受正常的搭訕增加一點浪漫情懷,而透過媒體社會的討論男女亦更能夠瞭解彼此的喜好差異。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臺灣言論自由的基本人權, 以及對於毒舌和濫用言論自由的批評。文章中提到了同性婚姻案例,店家拒絕服務同性戀者的爭議情況。同時也提及了社會對於網紅毒舌言論的矛盾看法和文化素養的探討。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多元成家擁有許多不同的面向與形式,在同婚法案通過後,現代社會正在重新賦予「家庭」二字新的意義。無論在這些同志影像中所提出的話語是曖昧或狂放,憂鬱或抵抗,都是試著將 LGBTQ+ 族群的故事從被主流異性戀歷史給邊緣化的支流中一一找回,並重新放置在平等的位置,同樣學習面對婚姻、家庭的生命課題與對話交流。
Thumbnail
小孩的確與大人不同,本身的想法就是多元且發散的存在,所以在社會上提倡多元,只是希望大人們返璞歸真,能回到莫忘初衷的赤子之心,此一舉措,恰恰好是在保護未成年人。 成年人接受多元,恰好能保護未成年人的多元思維,而若將同性戀等非人類繁衍的事實,寫進教科書,就好像是在認同人類,不應該是天生自然的樣貌。
Thumbnail
與相愛的人攜手步入婚姻,擁有屬於彼此的孩子,看似是人生理所當然的戲譜。然而,對於兩個相愛的女人、或兩個相慕的男人來說,這份「理所當然」竟是一種奢侈——一種需要耗費很多力氣,卻仍可能難以觸及的人生藍圖。為了更加了解同志家庭與人工生殖的現狀,我們聯繫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的志工進行訪談。
Thumbnail
我曾認真思考結婚的意義是什麼,大部分的人都說是兩個人愛的證明及保障。但結婚為什麼卻又變成了愛情的墳墓?是兩個人一起捨棄生活中再有愛情一詞的覺悟,廝守彼此,共同實現社會責任及遵守家庭約定。同一個屋簷下裡面除了浪漫與激情之外,也被相互攤開的平凡與現實填滿。
Thumbnail
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但在傳統喪葬習俗上,同志伴侶面臨著許多挑戰。在喪禮時可能面臨家人和親屬的不諒解,和無法實現殯葬自主等問題。
Thumbnail
近年來,性別議題逐漸在臺灣各地發酵,除了中央政府推動性別主流化,更有許多民間團體紛紛投入性別相關議題,與更加基進的行動與論述。2017年,臺灣成為第一個同志婚姻合法的亞洲國家,也為臺灣的性別運動立下重要里程碑。在這條路上,新竹市政府也不遺餘力,努力朝性別友善城市的願景前進,除了加入開放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
因為社群接觸愈來愈頻繁,在Thread、X(Twitter)...顯示男生在表達喜歡上的笨拙與不懂,就像是國小男生會故意捉弄喜歡的女同學。如果在學習成長時能有更多舞會的社交參與,想必大家會更懂得彼此的界線,慢慢能接受正常的搭訕增加一點浪漫情懷,而透過媒體社會的討論男女亦更能夠瞭解彼此的喜好差異。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臺灣言論自由的基本人權, 以及對於毒舌和濫用言論自由的批評。文章中提到了同性婚姻案例,店家拒絕服務同性戀者的爭議情況。同時也提及了社會對於網紅毒舌言論的矛盾看法和文化素養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