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Lester on Unsplash
你現在有沒有任何想追求的目標呢?不管是在工作上、或是自己的生活目標,像是計畫什麼時候要存到第一桶金、要辦婚禮,或是想開一間自己的麵包店?
如果說是想追求的目標 ,就代表現階段的自己還沒達成這個目標,其中一定有什麼原因造成你與目標間有一段距離 。那麼要如何縮短這之間的距離呢?你需要的不是勇氣,而是策略 。這本書正是一本策略之書。
書籍介紹
這本書其實是作者愛瑞克的原力系列第二本書。在第一部曲《內在原力》中,愛瑞克提出,我們每個人內心都充滿了力量,足以影響他人,甚至改變社會,但卻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如何發揮內在的力量,所以在《內在原力》中便是透過整理九個發揮內在原力的設定,幫助我們把心態從普通人心態切換到發揮內在原力的心態 。
《內在原力》書摘整理
例如,如同《內在原力》中提到的一人公司的概念,同樣是做著一份工作,你把它當成一份差事,跟把他當成自己的事業,心態一定不一樣,心態不同透露出的態度、講出來的話、做出的決定全部都會有不同發展,所以愛瑞克才會說:人的心態決定了選擇,選擇決定行為,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則形塑了每個人一生所呈現的樣子。
設定心態後,我們在心裏做好的準備 的同時,更需要在行動上同步做出改變 ,第二部曲《原力效應》針對「改變」進一步提出可行的方法,才能夠拉近與目標的距離 ,慢慢實現目標,然後穩穩握住。
「要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最可靠的方法,是讓自己配得上擁有他。」-查理.蒙格。
可行的方法可不是隨隨便便提出的,愛瑞克研究了世界上多位最具影響力的創業家,用逆向工程法(延伸閱讀:逆向工程書摘)從成功案例中找出他們運用這種力量的實例,進行拆解、分析,並歸納出三大因素 --溝通表述(包含心態設定與引發共鳴)、控管變數(包含創意、資金、人脈、關鍵技術或零件、時間和流程)與逆向建造(逆向工作法與逆向時間表),接下來我將針對這本書中我學到的三個最重要、也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概念,跟大家分享。
最好的溝通是引起共鳴
當我們想完成一件事情,或多或少會需要其他人的投入,例如:加入一間公司會需要與其他同事合作,或是反過來,你想號召一個行動,就會需要其他人加入你、購買你的理念 或是你的產品 。在這當中,強大的溝通能力扮演關鍵角色。
有些人天生很擅長說服別人,隨便一開口就講得口若懸河,兩句話就把別人講的心服口服,這種「口才」往往會讓人聯想到比較誇大其辭、有目的性的推銷行為。不過這幾年由於各種廣告、行銷等視覺刺激越來越充斥在生活中,漸漸的,大家對於過度行銷的行為似乎有點麻痺,開始轉而追求「真誠」、「忠實呈現」的本質溝通 。
當然不是說溝通技巧不再重要,只是其中著重的方向已經慢慢從「華麗的推銷」轉向到「真誠的引起共鳴 」,讓被說服的人能夠發自內心的覺得「是自己想要的」,而你只是幫他們實現。比如說,最近許多KOL都籌辦了線上課程,並且由自己當代言人,親自說明課程的優點。雖然評價正負兩極,但是買單的人還是很多,就是因為課程主打真正幫你解決某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引起了學員的共鳴 。
不只是商業行為,這種共鳴其實蠻常發生的,因為每個人一定都有他在乎的事情。 像是很多公益行為:幫助流浪動物、淨灘或是捐款等等,就是引起民眾們同理心、愛護環境的共鳴。當然也不一定要是這麼高道德感的任務,也可以是象徵某個意義 ,例如台灣人一輩子要挑戰一次的:泳渡日月潭、爬玉山及機車環島等等。
我最近在募資平台上買了一幅拼圖,因為我家拼圖已經很多了,通常我會克制自己想買拼圖的慾望,但這幅拼圖很特別,他是由一位英國插畫家觀察路上的機車百態,畫出很多可愛的機車生態,傳達的理念是「對台灣人來說,機車除了是交通工具之外,更是台灣人的共同記憶!」很日常、不浮誇,但完全打中我的心,除了共鳴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東西藏在裡面,就是「真誠」。 募資平台上的文字稿其實一點也不浮誇,反而就是因為這樣,才讓人覺得可愛,願意和其他被打動人一起加入這個可愛又有意義的活動。
創意通常發生在大腦放空時
創意可以引起一個產業的革命,大家都希望自己可以成為最有創意的人,並且第一個開發出創新產品,攻佔市場。不過跟《逆向工程》的論述相同,這本書同樣認為創意並不是一個人埋頭苦思就會憑空想到的東西 ,而是由不同領域之間已經存在的想法碰撞而成, 而有創意的人做的事情,就是比其他人更能連結過去的經驗與當下冒出的點子,整合成新東西。
比如說前面舉例的「機車百態」拼圖,插畫家原先只是常常把日常生活畫下來,剛好在另一個《台北地圖》集資中放上了幾個機車騎士角色,結果得到廣大的回響,甚至有更多朋友主動分享有趣的機車樣貌,於是Tom當下產生靈機一動的感覺,既然可以有台北地圖,那也可以有機車百態圖啊,便結合了當下的想法跟過去的經驗,宣告要畫100張機車插圖 。
好消息是,我們可以主動創造讓大腦靈光乍現的時刻 。在最新的腦科學研究中發現,大腦在某個模式下,思緒會在過去的訊息與經驗中飄移、跳躍,把看似不相關的回憶結合起來並加以轉化 ,在你不是很刻意的狀態下生成一種新的構想,這個模式稱為預設模式網路(DMN, Default mode network)。
各位一定有過、或是有聽說過這種經驗:白天你很認真思考的數學題目,絞盡腦汁就是想不到解法,結果晚上躺在床上半夢半醒間突然答案就蹦出來了,就是這個燈泡突然亮起的時刻。雖然這時候的大腦看起來好像沒有在執行什麼複雜的命令,但其實他消耗的能量是執行一般任務時的二十倍,正是快速思考、運算,非常活躍的證據。
DMN在什麼時候最活躍呢?讓大家驚訝的是,他並不是發生在我們專注執行創意發想,或是認真上班的時候,相反的,他最常發生在注意力不放在外面世界的時候 ,像是:做白日夢時、執行自動化行為例如刷牙、慢跑時、腦袋清醒但沒有在執行任務時。
太過注重工作效率,反而讓大腦沒有時間進行創意的活動 。這也是為什麼Google要執行「20%time」,鼓勵員工在核心工作外,每個人可以投入20%的時間進行內部微型創業,這項政策也孕育出Gmail、AdSense等有名的產品。
所以,你的工作越需要創意,就越要刻意留下空白時間,讓大腦執行DMN,不然只會越陷越深,難以跳脫當下的困境。
以終為始的逆向工作法
在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t)的《與成功有約》中有提到一個很重要的習慣「以終為始」,幫助我們實現個人目標。這是個人的思維習慣,先清楚自己的最終目標,那麼接下來在人生中所做的決定就不會偏離大方向,最終會引導你走向設定好的終點 。有點像小時候玩迷宮一樣,從起點開始走卻走不出去時,我們會從終點往回走,突然路線就變得很清楚,就簡單多了。
那麼實際的工作執行面,可以使用「逆向工做法」的來管理流程。一般公司在開發產品時,常常會先從自己掌握的能力開始發想,可以做出哪些產品,產品要怎麼行銷,如何讓消費者買單,這樣會面臨一個很根本的問題就是:萬一沒有人買單怎麼辦?因為這種方式,從一開始就不是從大眾的角度出發,思考大家要什麼。
亞馬遜公司在建構任何新想法前,他們不是先設計架構、不是說服老闆答應投入資源,而是要求員工必須先寫出「新聞稿」(Public Release)、「常見問答清單」(FAQ),新聞稿讓同事想像產品發表會上,要如何告訴全世界,這個新產品有什麼好處、可以解決什麼問題、消費者為什麼要買單 。而FAQ則是提前解決消費者的問題、消除消費者的疑慮,未來產品推出後才不會發現客訴問題一堆,失去消費者的信任 。
這樣的案例,我覺得也很適合用在平常的工作上,比如說要向主管報告時,我們做簡報常常是有什麼資料就塞什麼資料進去,結果做出來才發現不是主管要看的東西。而如果從一開始就探聽一下主管想了解的內容、並且模擬最終希望簡報後得到的效果 ,再來規劃簡報架構,最後往相關方向去收集資料,達到的效益會更大。
大家也可以試著用再規劃自己的生活喔,像是希望婚紗拍起來長什麼樣子?希望出去玩可以有什麼感覺?還有什麼地方可以用到逆向工作法呢?歡迎跟我分享。
結語
一開始,我是抱著強烈的期待翻開這本書的,但必須老實說,我覺得這本書相較第一部《內在原力》是略顯遜色,因為陳述的立場相對淺薄,比較強調「真誠」、「利他」、「願景」等、我知道很重要,但知道後並沒辦法讓一個沒想好願景的人突然很有願景的方法。當然書中還是有可以落地應用的知識,像是「演講三要一不原則」、「創意四步驟」、「DMN」等等,不過整體來說,還是宣傳「心態」的東西比較多,可能因為跟我預期的有點落差,所以有失望感。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這本書中大量使用幾位科技巨頭的創辦人為例,像是賈伯斯、比爾.蓋茲、伊隆.馬斯克、傑夫.貝佐斯等等,是的,他們都非常厲害,也有很卓越的地方可以供大家學習,但用這麼遙遠的案例就會讓人覺得遙不可及;而聖雄甘地、金恩牧師的案例就更讓人認為,自己沒有要成為那樣聖人,錯了嗎?
不過我相信愛大用這些人為例,是因為這些是我們熟知的人,可以快速傳達對應的意義給讀者,而且如同《內在原力》在每個章節最後附上行動清單,這本書的行動清單也非常貼近大家的日常生活 ,例如,在『引發共鳴』的行動清單就會請我們發想令我們最印象深刻的講者,並且為什麼覺得印象深刻,未來是不是可以拿來練習。接下來我會整理出行動清單,並且實際練習,相信對之後的計畫、目標會非常有幫助。
整體來說,書中的許多觀念跟策略是非常重要,也很有幫助的 ,只是在看完後我會更提醒自己,自己雖然距離書中描述的「強大的力量」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但也不用壓力這麼大,只要慢慢練習,就算沒辦法改變世界,至少可以為身邊的人付出點什麼,就好了。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感謝你看完這本書,分享文章的初衷是希望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之餘,可以享受閱讀的樂趣,雖然忙碌的上班生活可能讓你沒有時間看完完整的書,但沒關係,我可以當你的眼睛,你可以留言告訴我想看什麼書,有機會的話可以幫你濃縮整理喔!
如果這本書有幫助到你,也歡迎單次贊助或是訂閱我 ,給我小小的鼓勵,將是我持續努力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