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邀約打籃球,和一些年青朋友打三對三,我其實已經很久沒打了,所以屢投不進,結果搶籃板球時扭到食指,然後不小心啟動了「射手模式」。
所謂的「射手模式」,就是當我受傷和面臨挑戰時,會自動出來接管的運動人格,這個人有強大的專注力,處於高峰經驗,能很輕易地做出高難度的動作,並且將球投進。
這其實是我這麼多年來培養的運動本能,最近幾年已經不常出現,和我傷痛退出籃球場有關。
最早開始打籃球是因為無聊,加上轉到一個偏遠小學,班上同學對我並不友善,除了一個朋友,我們兩個拿了籃球就到學校籃球場要灌籃,順便比一下看誰得高,我本身運動彈性就不錯,雖然那時身子不高,可是居然也給我叩了下去,即使只是國小籃框,也讓我高興了老半天。
大概從那時開始,我和朋友寒暑假都泡在籃球場,沒有人就自已練,到了國中開始適應成人的籃框,最終愈練愈準,後來當地有鄉運動會籃球比賽,有人就找了我去比賽。
第一次參加正式比賽,因為太緊張找不到籃框全場掛零,不過也因為那場比賽把我膽子練大了,開始不會緊張,屢屢在即將落敗之際反敗為勝。
高中注重學科表現,我又是一個不太坐得住的人,往往下課就往球場跑,這時跑得更快,跑得更高,常常在校際比賽中有驚人之舉。
記得有一次有一個快190的別班同學,拿到球就想往籃下硬吃,我一時興起,二話不說跳起來就給了他一個火鍋,打完以後我才發現我也不過170公分而已。
在那段苦悶的高中生涯,籃球是我唯一的慰藉和肯定,不敢說打遍天下無敵手,至少是打遍天下少敵手。
大學沒考上,到了補習班,在每天繁重的補習中,最大的消遣就是能偷閒到球場上打打籃球、解解球癮,後來上了大學,突然有一種海闊天空的感覺。
因為在大學,學科不是那麼重要,反而是社團佔了大部份,我開始加入系隊,初出茅蘆就幫系上贏得文學院際盃冠軍,有一場比賽中甚至獨得30分,可惜到了大三以後,因為人生目標的徬徨,慢慢地淡出了籃球場。
當兵到了外島,見識到人性的隱惡,只有在彈吉他和打籃球時才能讓我暫時忘卻苦悶的環境,有一次連隊舉辦籃球比賽,找我去比賽,我施展所能在那場比賽中獨得32分贏得了比賽,指揮官驚為天人,連忙問我是何許人?想不到這件事後來救了我!
我那個連隊叫「星星連」,意思是背後沒有特別的關係背景撐腰是進不了這個連的,我是剛好碰到大學學長在這連隊當志願役軍官,順便就將我選了進來,可是當時適逢外島老兵欺負新兵,到那裡都不好過,我也身在其中。
因為出差打籃球是一個肥差,這群軍官都找自己人出去混水摸魚,戰績大概不佳,搞不好被電爆,這時指揮官想起一個人,就會問:「不是有一個籃球打得很好的阿兵哥叫黃新石,為什麼不找他來打?」指揮官每次說,這群軍官就呼攏過去,到後來也沒來找!
後來我在連隊當了老兵,因為「老兵照顧新兵」,被連長找麻煩,來翻我內務櫃,還叫班長檢查我的服裝儀容,就是不讓我放假,甚至要讓我接一個可能要賠錢的爛缺,我一時火大跟他講:「我們去找指揮官評理!」一講之下,這個連長馬上氣餒,真的以為指揮官是我背後的靠山。
退伍以後,到某一間國中擔任代課老師,班上有一些學生桀敖不馴,上課總是聊天說笑,根本不理上課,我後來找時間邀他們三個一起打球,他們問怎麼分?我說一打三,比賽結束,比數是六比蛋,後來這三個皮蛋上課就變得比較專心了,因為我讓他們知道,我可不是文弱書生,而是球場高手。
可是隨著打籃球勝多敗少,慢慢的身體為了維持勝利而多出的耗損也漸漸出來了,像我常用的「後仰跳投」和「連續彈跳」後來就傷了腰和膝,於是我就漸漸退出了球場,至於導火線,想來也真是好笑!
因為我投籃很準,只要有空檔大概都會進,結果對方三個人棄守我隊其他兩人,三個守我一個,標準的三打一,我後來想了一想,這樣的三對三有什麼好玩的?另外也謝謝他們給我「最高規格的肯定」,表示我也順勢可以退出籃球場了!
其實我有一些不傳之秘,除非是見到有緣人,不然不會輕易傳授,只在有一次夜間練球時,看到一個學生是塊材料,私下傳授一些技巧法門,後來看到他時,已經是比賽中的主將,他點頭跟我致意,我才認了出來!
這就是我熱血青春的籃球故事,算是某一種運動人生,用一種認真積極的態度經營出來,它代表了我人格中的某一個面向,激發了我無限的勇氣和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