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的經濟學:如何終結貧窮?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窮人的經濟學》的作者,是2019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夫婦,阿比吉特.班納吉艾絲特.杜芙若。兩人既是研究夥伴,同時也是一對致力於終結貧窮的夫妻。以被稱為隨機控制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的研究方法,評估國際間各種針對窮人的政策與援助發揮的效果。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班納吉(左)與杜芙若(右),同時也是《窮人的經濟學》一書的作者。
  經歷十幾年的田調與分析,除了評估各項策略對於終結貧窮這一終極目標所發揮的效果外,更重要的其實是思考「為什麼有些方式沒辦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策略的失效背後當然有複雜的因素,除了政策設計者因本身意識形態、慣性、忽視三大因素,而導致政策與實際應用面的巨大落差外,人類本身的思維弱點,也是造成許多政策無法發揮效果的一大因素。
  書中提及的種種分析與研究,除了幫助政策制定者與國際組織在協助窮人擺脫貧困時有更多參考的數據外,其中對於窮人身處困境的描述,以及如何終結貧窮的思路,似乎也提供了現代社會的許多「窮忙族」,跳脫所處階層的一種思考方式。
  在本書中出現的種種案例,雖然無法直接適用在我們身處的社會環境,但其中對於人性弱點的探討,以及如何擺脫貧窮困境的思路,還是讓我深受啟發。在這和你分享夏流讀完本書的感想與心得,希望也能帶給你一些收穫,那就讓我們開始吧!

認識貧窮的本質

  在開始之前,我們要先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貧窮」到底是什麼?第一時間想到的答案,可能會覺得貧窮等於沒錢,也就是一種缺乏的狀態。但如果是這樣,對於那些窮國、窮人來說,只要願意持續工作存錢,就不至於永遠受困於貧窮的處境當中,每個人只要願意儲蓄,也遲早可以財富自由,擺脫朝九晚五的忙碌生活不是嗎?
  然而現實並非如此簡單,讀完本書後我認為,真正的貧窮並不是單純的缺乏金錢,更核心的問題應該是缺乏希望。奪走人們希望的是一種被經濟學家稱為「貧窮陷阱」的狀態,當未來的收入因種種不利因素,而無法持續成長,一天賺得比一天少,也沒有多餘的資源和心力去改善生產方式以賺取更多收入,就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永遠無法脫離當下階層以及貧窮的狀態。
  若以臺灣為例,就好像年輕人想要買房,但房價成長的速度永遠比薪水增加的速度快,乍看之下好像薪水隨著年資慢慢成長,但扣除日常所需和通膨後,賺得其實越來越少。這種無法改變現況的困境與絕望,就好像窮國與窮人所面臨的貧窮陷阱,將我們死死困在當下,成為每日工作卻又不知為何努力的窮忙族。
  所以物質資源的缺乏,只是貧窮的一種表象,真正將人牢牢抓住的,正是這種被稱為「貧窮陷阱」的狀態,無論怎麼努力也找不到擺脫貧窮的希望。而對於身處相對富裕國家,至少三餐得以溫飽的我們來說,或許該稱之為一種「階層陷阱」,讓許多人高不成,低不就,受制於所處的環境而始終無法跳脫。

如何跳脫「階層」陷阱?

  當你手中有一筆閒錢,你會選擇拿來犒賞自己,還是選擇投資擴大自身的獲利能力?在書中舉了一些例子,有些人明明因營養不良而沒辦法穩定的工作,卻寧可將存了幾個月的錢拿來買彩色電視;也有拾荒者每天用收入的大部分去租用推車,然後將獲利用來買菸或喝茶,卻沒想到將錢存下來買一台推車,就不用存下大多數的收入,不用將錢都拿去繳租金。
  跳脫「階層」陷阱的關鍵,往往在於你如何運用手上的資源,是否能分清消費投資的差別?手中賺取的資源與金錢,是選擇拿來強化自己的獲利能力,還是拿來化作當下的一次性消費?
  我們往往將目光聚焦在那些宏大的夢想和改變,卻忽略了小投資日積月累帶來的回報。想著要存錢買房,卻因房價過高而覺得缺乏希望,但若將目光轉向能增加我們賺錢能力的小額投資,藉著收入的逐步增加,是否能讓原本遙不可及的目標漸漸變得觸手可及。
  投資並不代表一定要開店做生意,在有限的資源內,精進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資。透過閱讀、進修等小額甚至零成本的自我投資,取代一次性的消費,增進自己每個時間單位的價值,才是讓自己跳脫所屬階層的關鍵。

時間的不一致性

  有許多事情需要我們當下付出代價,未來才會收穫成果,例如前文提到的投資,就需要當下付出金錢,未來才有機會獲得更多回報。相反的,也有許多事是當下獲得快樂,未來才會付出代價,例如許多一次性的娛樂,或抽菸對身體造成的影響。
  由於我們的遠祖身處在一個充滿壓力的環境,需要更多注意當下的狀況,我們的大腦往往傾向放大當下的感受,而忽略未來的後果,這種現象稱為時間的不一致性
  正如前文所述,這樣的心理傾向使得許多人將資源花費在當下的消費,而忽略了對未來的投資,同樣的也造成了許多窮人的健康問題。在《窮人的經濟學》一書中,舉了許多生動的例子來描述這樣的現象。
  例如疫苗能夠降低孩童感染疾病的風險,讓其未來的可預期收入大幅度增加,但由於醫護人力資源的缺乏,家長往往需要長途跋涉才能帶孩子去注射各種疫苗。而能夠減少瘧疾風險的蚊帳,以及一些能夠增加工作表現的維生素或營養素,也往往因需要事先付出代價,未來才能得到好處,而被許多人忽視。
  這樣的思維偏誤是每個人在試圖跨越階層時必然會碰到的阻礙,而如何克服這樣的慣性,讓自己將更多的資源與心力投注在長期有益的事情上,將會是能否成功跳脫階層的關鍵。在《原子習慣》這本書中,也有相關的內容,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供讀者參考,在此附上心得連結,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風險的控制與分配

  由於窮人的資源有限,每一次的失敗往往會對生活造成難以承受的巨大衝擊與影響,因此窮人往往會透過人際間的互助,或從事多項不同的工作,以及更加保守的經營策略來規避風險。在已開發的國家中,我們有相對成熟的保險機制能夠規避日常的風險,例如健保、勞保,但這些只是保障我們溫飽與健康的基本需求,相同的概念如何幫助我們面對跳脫階層過程中的種種危機?
  投資一定有風險,就算是投資自己的能力,也有可能碰到精進技能後卻派不上用場的窘境,因此無論是針對股票還是生意進行的資本投資,都須切記不能將手頭的資源全部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而除了投資時碰到的風險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發生許多突發狀況,若未提前做好預防,這樣的意外可能徹底破壞我們跳脫階層的希望。因此,保險與緊急預備金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機制,雖然我們希望這些準備都用不到,但莫非定律告訴我們,只要有機率發生的事就必定會發生,事先做好準備才是唯一的真理。
  除了準備半年至一年日常開支所需的緊急預備金之外,保險的規劃與安排需要謹慎的思考和評估,確保其能真正發揮效果,而不是造成資源的浪費,甚至在關鍵時刻變成額外的負擔。

規劃與希望的重要性

  對許多窮人來說,不是不懂得儲蓄的重要性,但在隨時面對巨大壓力,且看不見未來希望的狀況下,當下的快樂往往更具誘惑力。微型信貸之所以能起到效果,並幫助許多窮人建立起自己的事業,真正關鍵的地方或許是給了這些窮人看得見的希望。
  在前文中我們也提到,貧窮的本質並非單純指缺乏的狀態,而是深陷沒有希望脫困的陷阱之中。因此給自己一個方向,一個有可行性的計畫與目標,在逐步完成的過程中看見能夠改變現況的希望,很多時候或許只是一種信心喊話,卻是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一味雞湯。
  但希望並不是不切實際的空想,而是在確切可行的計畫下,讓自己度過漫長積累的一種心態建立。和三餐都難以溫飽的這些窮人相比,至少我們在追求跨越階層時,有更多經歷失敗的彈性與資源。藉著這些經驗,規劃出一套能確實通往目標的藍圖,才是邁向成功的根本。

額外延伸-《窮人的經濟學》中提及的教育問題

  教育是增加人力資本,幫助窮人跳脫貧窮陷阱,以及讓你我逃離階層陷阱最有效的工具。根據書中的研究顯示,在取樣的國家中,每多受一年的教育,平均會增加8%的收入。然而教育所能帶來的改變,絕對不只限於收入的提升,透過教育讓更多孩子看到希望與人生的意義,能夠為這個世界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但對一些擁有許多孩子的貧窮家庭來說,由於資源不足,往往只會讓特定性別,或家中較受疼愛的孩子接受教育。甚至在一些針對校園的實驗中也會發現,教師總是將多數心力以及資源投注在成績較優異的孩子身上。
  然而優秀的孩子有時候需要的不是大量的關注,而是自由發展的空間與靈感,在家庭中,若讓每位子女都能獲得受教的機會,往往才是最符合整體效益的選擇。而在校園中,將絕大多數心力花在少數資優的孩子身上,可能只是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但對弱勢的孩子來說,卻可能起到雪中送炭的幫助,就此改變這些孩子的一生。
不抱期待是對學生的最大傷害。
  這是書中一句令我感觸良多的話,在此和各位分享。儘管在義務教育普及的臺灣,每位孩子都有受教的機會,但教室中仍難免出現資源傾斜的現象。或許每位教學者都須提醒自己,只要孩子願意學習,我們都應給予其平等的關懷與教育。

改變未來,創造希望的成長好書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0會員
69內容數
各式影視作品無雷心得,從院線片到Netfilx,從動畫、影集到電影,只要是我看過的電影就會以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夏流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上篇文章中,我們跟著作者詹姆斯·克利爾的腳步,認識了習慣對我們生活造成的影響,也明白了習慣的養成過程,以及作者以此為根據建立的行為改變法則,其中的法則一|讓提示顯而易見和法則二|讓習慣有吸引力中,都提到了環境的重要性。
  在每個人的一生中,一定都有一些或好或壞的習慣。這些習慣幫助我們在處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決定時,可以用接近自動化的形式,節省我們做出決策的時間與精力,好讓我們可以把這些資源,花費在其他更需要專注的領域。
  在資訊爆炸的當代,人手一支的智慧型手機,以及隨處可見的螢幕抓走了絕大多數人的注意力。隨意上網瀏覽文章,觀看新聞時事,我們就可以知道世界上發生的種種故事,可謂是「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但是,這些佔據我們大多數注意力的資訊,是否能真正成為幫助我們成長的知識或能力?
說到成癮,人們腦中浮現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負面的,諸如菸癮、毒癮之類。生活中常見的癮頭,有些是生理性的,但更多卻是源自於心理。然而人類的成癮行為,其實被大量運用在日常的行銷策略中,本書從心理與行銷的角度,介紹了如何在人心中製造無法拒絕的癮。卻也同時從另一個角度思考,是否有可能靠著成癮的機制,逐步幫助我們
這本書在說什麼?   說到傳染,人們第一印象想到的可能是疾病傳播,然而許多人類的互動行為其實都包含了傳染的現象。作者亞當.庫查斯基從事流行病學研究,但他的專業並非在生物學,而是從一個數學家的角度去剖析疾病傳播的趨勢與途徑。在本書中,作者羅列了許多具備傳播特徵的事件,並以流行病學的角度去建構模型。
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小說原著出版於1968年,作者菲利普.狄克在那個全球還壟罩在核戰威脅的時代,預言了一個灰色、絕望的世界。幸運的是,原作事件發生的那個2021年已經過去,甚至2022也已接近尾聲,至少現在的世界仍是彩色,現在的我們也仍抱有希望。
在上篇文章中,我們跟著作者詹姆斯·克利爾的腳步,認識了習慣對我們生活造成的影響,也明白了習慣的養成過程,以及作者以此為根據建立的行為改變法則,其中的法則一|讓提示顯而易見和法則二|讓習慣有吸引力中,都提到了環境的重要性。
  在每個人的一生中,一定都有一些或好或壞的習慣。這些習慣幫助我們在處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決定時,可以用接近自動化的形式,節省我們做出決策的時間與精力,好讓我們可以把這些資源,花費在其他更需要專注的領域。
  在資訊爆炸的當代,人手一支的智慧型手機,以及隨處可見的螢幕抓走了絕大多數人的注意力。隨意上網瀏覽文章,觀看新聞時事,我們就可以知道世界上發生的種種故事,可謂是「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但是,這些佔據我們大多數注意力的資訊,是否能真正成為幫助我們成長的知識或能力?
說到成癮,人們腦中浮現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負面的,諸如菸癮、毒癮之類。生活中常見的癮頭,有些是生理性的,但更多卻是源自於心理。然而人類的成癮行為,其實被大量運用在日常的行銷策略中,本書從心理與行銷的角度,介紹了如何在人心中製造無法拒絕的癮。卻也同時從另一個角度思考,是否有可能靠著成癮的機制,逐步幫助我們
這本書在說什麼?   說到傳染,人們第一印象想到的可能是疾病傳播,然而許多人類的互動行為其實都包含了傳染的現象。作者亞當.庫查斯基從事流行病學研究,但他的專業並非在生物學,而是從一個數學家的角度去剖析疾病傳播的趨勢與途徑。在本書中,作者羅列了許多具備傳播特徵的事件,並以流行病學的角度去建構模型。
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小說原著出版於1968年,作者菲利普.狄克在那個全球還壟罩在核戰威脅的時代,預言了一個灰色、絕望的世界。幸運的是,原作事件發生的那個2021年已經過去,甚至2022也已接近尾聲,至少現在的世界仍是彩色,現在的我們也仍抱有希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貧窮的本質》由阿比吉特·班納吉(Abhijit Banerjee)和埃斯特·迪弗洛(Esther Duflo)共同撰寫。兩位作者均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教授,以其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的貢獻,榮獲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們因為“以實驗性方法致力於減輕全球貧困”而獲此殊榮。
Thumbnail
那些能翻身的貧民,其實在統計上是極少數,事實上,更多的窮人,他們因為被貧窮逼到沒有時間學習,最後就只能階級固化、世代輪迴。 如果貧窮有意義,那還追求什麼富裕? 如果貧窮有意義,那還做什麼扶貧工作? 要肯定一個家庭貧困的孩子的奮鬥,但輿論如果藉機將貧窮的狀態當成雞湯,那就把個案的價值和意義帶偏了
Thumbnail
## 窮人與富人之間的不同 ### 第一部份:出身環境 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差異,首先體現在他們的出身環境。窮人通常出生在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這些家庭可能缺乏穩定的收入來源,教育資源有限,生活環境惡劣。這些因素使得窮人從小便面臨各種挑戰,例如營養不良、健康問題,以及缺乏接受高質量教育的機
Thumbnail
看完「窮人的經濟學:如何終結貧窮?」這本書後,發現適時借貸並非是一個壞事,重點投資自己以及賺錢的工具絕對不能省。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貧窮的本質,分析了貧窮的因子,並強調了理財教育的重要性。理財知識的提升對未來收入增加和生活質量提升有著直接的影響。
Thumbnail
在貧窮盛行的地方,窮人沒有錢 如果人們都把他們餓肚子的原因全都用一個「窮」字、或是無可避免的天災來敷衍過去,這種單一故事的思考是非常恐怖的。這會讓人們忽略掉這些難民為何而窮的原因,而擅自把他們當作天生可憐的、沒有未來的,比我們低階好讓我們來發揮愛心去同情的一群人。 不生活在貧窮中應該是全人類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窮人和富人在投資理財和創業上的不同資源調動,以及中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社會翻轉現象。作者從統計學角度出發,帶出對悲觀與樂觀價值觀的思考。在認清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最後呼籲樂觀面對生活,進行冒險,以便帶動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
Thumbnail
富人覺得窮人不夠努力,窮人覺得一生中沒有機運,面概全觀果真是如此嗎?  快樂通常短暫,如不知止;痛苦往往隨之而至。生命中所有的選擇都不會有誤,所有的選擇都是由外至內,去覺察經驗累積而來的想法 慾念由心生,知足常樂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閱讀狄帕克‧喬布拉的《豐盛》一書的心得,內容包括金錢的業力、業力的解法、雙重束縛、金錢與工作等。透過對業力的認識及改變,讓金錢和幸福流進生活。
Thumbnail
在生活的洪流中,貧窮思維如同一股無形的潮流,時刻影響著我們的感知。貧窮本身並不可怕,這可能只是一時的低潮狀態,你該害怕的是否擁有貧窮思維,它不僅會使人蒙蔽雙眼,更可能讓我們低估未來成長和繁榮的無盡機會。
Thumbnail
《貧窮的本質》由阿比吉特·班納吉(Abhijit Banerjee)和埃斯特·迪弗洛(Esther Duflo)共同撰寫。兩位作者均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教授,以其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的貢獻,榮獲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們因為“以實驗性方法致力於減輕全球貧困”而獲此殊榮。
Thumbnail
那些能翻身的貧民,其實在統計上是極少數,事實上,更多的窮人,他們因為被貧窮逼到沒有時間學習,最後就只能階級固化、世代輪迴。 如果貧窮有意義,那還追求什麼富裕? 如果貧窮有意義,那還做什麼扶貧工作? 要肯定一個家庭貧困的孩子的奮鬥,但輿論如果藉機將貧窮的狀態當成雞湯,那就把個案的價值和意義帶偏了
Thumbnail
## 窮人與富人之間的不同 ### 第一部份:出身環境 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差異,首先體現在他們的出身環境。窮人通常出生在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這些家庭可能缺乏穩定的收入來源,教育資源有限,生活環境惡劣。這些因素使得窮人從小便面臨各種挑戰,例如營養不良、健康問題,以及缺乏接受高質量教育的機
Thumbnail
看完「窮人的經濟學:如何終結貧窮?」這本書後,發現適時借貸並非是一個壞事,重點投資自己以及賺錢的工具絕對不能省。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貧窮的本質,分析了貧窮的因子,並強調了理財教育的重要性。理財知識的提升對未來收入增加和生活質量提升有著直接的影響。
Thumbnail
在貧窮盛行的地方,窮人沒有錢 如果人們都把他們餓肚子的原因全都用一個「窮」字、或是無可避免的天災來敷衍過去,這種單一故事的思考是非常恐怖的。這會讓人們忽略掉這些難民為何而窮的原因,而擅自把他們當作天生可憐的、沒有未來的,比我們低階好讓我們來發揮愛心去同情的一群人。 不生活在貧窮中應該是全人類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窮人和富人在投資理財和創業上的不同資源調動,以及中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社會翻轉現象。作者從統計學角度出發,帶出對悲觀與樂觀價值觀的思考。在認清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最後呼籲樂觀面對生活,進行冒險,以便帶動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
Thumbnail
富人覺得窮人不夠努力,窮人覺得一生中沒有機運,面概全觀果真是如此嗎?  快樂通常短暫,如不知止;痛苦往往隨之而至。生命中所有的選擇都不會有誤,所有的選擇都是由外至內,去覺察經驗累積而來的想法 慾念由心生,知足常樂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閱讀狄帕克‧喬布拉的《豐盛》一書的心得,內容包括金錢的業力、業力的解法、雙重束縛、金錢與工作等。透過對業力的認識及改變,讓金錢和幸福流進生活。
Thumbnail
在生活的洪流中,貧窮思維如同一股無形的潮流,時刻影響著我們的感知。貧窮本身並不可怕,這可能只是一時的低潮狀態,你該害怕的是否擁有貧窮思維,它不僅會使人蒙蔽雙眼,更可能讓我們低估未來成長和繁榮的無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