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性的觀點: 總體品牌與個體品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本文同步於品牌視角官網,點擊閱讀更多品牌相關文章

在腦中揮之不去的想法,想想還是得寫下來也許未來有機會進一步探討。

過去在討論品牌(Brand)或品牌化(Branding)的時候脫離不了幾個面向,像是品牌目的、形象、個性、語調,在我看來,這一類的定位跟設定是很私密的,也就是把品牌視為「個體」,我們說的,品牌要有真實性(authenticity),不要假裝成別人去迎合市場。

另一方面,我們常常會觀察趨勢,品牌化的本質就是一種商業行為、是一種資產。我們也不難發現品牌的發展其實是有趨勢的,而且趨勢很大程度受到經濟、社會、科技的影響。

品牌學有機會像經濟學那樣分成【個體品牌】與【總體品牌】嗎? 這樣會不會操作品牌上比較好區分需求? 舉例來說: 一個客戶找上品牌顧問尋求幫助,客戶需要的其實是符合市場趨勢的品牌操作,包括市場溝通、宣傳等,但品牌顧問堅持要從個體品牌著手,重新定義品牌形象、價值觀跟CIS等。

這樣的例子不是沒有發生,很多時候企業不相信品牌,認為品牌只是重新換個識別沒有長期效益,往往就是因為品牌顧問只完成了一次性的品牌重塑(個體),但企業卻希望能夠直接帶來商業效應(總體市場)。牛頭不對馬嘴,甲乙方期待與認知不同,迎來的自然就是期待落空。

如何解釋總體品牌及個體品牌

這裡雖然用了「總體」跟「個體」,但跟經濟學的用法應該是八竿子打不著,我本身也不是經濟學背景,所以也不假裝懂這一部份的知識,就當作只是用了相同的字眼。

1. 個體品牌(Micro-branding)

對我來說,品牌是非常私密、個人而且需要忠於自我,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個性、擅長什麼、喜歡什麼,想要達成什麼樣的目的,套用在個人品牌或是企業品牌都一樣。所以在執行branding的時候,一般都先從訪談做起。

個體品牌專注於特定公司或產品的形象、特點和市場定位,透過深入了解個體的優勢和劣勢,找到獨特的價值主張,也就是能給消費者什麼只有我能給的價值。

個體品牌簡單來說,就是徹頭徹尾、由裡至外完整的定義一個品牌。讓一個品牌說得出特色、有差異,同時具有識別度,不用說明就認得出,消費者或客群不會將A品牌搞混成B品牌。

企業識別系統以及產品品牌(或產品定位)也許可以歸類在這個範疇:

CIS企業識別系統,其中大致包括:

  • 你看起來怎麼樣 - 視覺識別 (visual identity) - 如標誌、顏色、聲音、輔助圖形等
  • 你怎麼說話與做事 - 行為識別 (behaviour identity) - 如口號、文案、語調等
  • 你認為什麼是對的 - 理念識別 (mind identity) - 如品牌故事、文化、價值觀、理念等

產品品牌(product branding)

認識一個品牌的視覺、行為與理念之後,身為消費者則會思考這個品牌的產品與服務能給我什麼直接的價值? 是享受、便利、解決基本需求、節省成本,面對的目標客群是誰? 這群客群有沒有特殊的需求?

如果把企業或個人當成個體品牌的單位,企業可能會有多條產品線,每個產品線其實都需要各自的產品品牌定位,因為面對的消費者階級都不同,例如同樣是化妝品,面對學生與上班族就需要截然不同的產品定位(包括價格定位)。

CIS系統與產品品牌系統應該是相輔相成的,難就難在產品品牌要在凸顯產品特色的同時,也能完整遵循CIS系統。舉例來說,消費者走到賣場能輕易辨識Apple的高階iPhone Pro系列與入門iPhone SE系列(清楚的產品品牌),但同時也都知道這是Apple的產品(遵循CIS系統)。

2. 總體品牌(Macro-branding)

品牌的本質既然與商業行為息息相關,那麼品牌的行為就不可能不與經濟、社會、科技發展的整體脈絡脫鉤,因此像是Interbrand、Pantone每年會提出品牌或是色彩趨勢,這些趨勢背後的依據就是社會經濟科技的大趨勢。

總體品牌就像是品牌發展脈絡的廣泛概念,從最早烙印在牛隻上用來辨識擁有權,後來多了品質保證、次文化的歸屬感,再到近期談論社會責任的行為,我認為都屬於總體品牌的範疇。

如果說個體品牌是聚焦在自己,那麼總體品牌就是「所有人在玩什麼?」,清楚表述自己的特色還不夠,還要能夠跟上市場的主流趨勢。

總體品牌就像是整個行業或市場的品牌氛圍、品牌趨勢以及消費者對該行業品牌的整體看法。我們很常舉例「柯達」沒有跟上數位潮流錯過數位相機的趨勢而被淘汰的故事,更仔細地說,柯達並非沒有做好個體品牌,而是沒有做好總體品牌。

除了柯達時刻,在近幾年的大事件中我們的文章也有提過,像是『疫情期間品牌可以做些什麼回饋社會』、『元宇宙來臨,品牌如何改變溝通方式』、『AI時代中,品牌的角色該如何變化』。

品牌受到科技趨勢影響的程度遠遠不只如此,像是4G的出現造就串流媒體品牌的興起,進而改變消費者習慣的溝通方式(照片、影音、短影音);或是物聯網的普及推進智慧家電的逐步普及;或是隨著環境議題的浮上檯面,讓眾多品牌紛紛制定自己的綠色生產計劃;或是對於LGBTQ的議題趨勢,品牌開始紛紛表態、支持。

品牌策略: 個體品牌與總體品牌的交互

「策略」是指一間企業如何從A走到B,思考A~B的最佳路徑、方法手段、工具,以商業角度考量,策略的成效要能強化競爭優勢、實現經濟效益。

那麼品牌策略是不是可以解釋成: 以符合品牌原則的策略手段強化競爭優勢、實現經濟效益、品牌目標與核心價值。簡單來說,在不考慮品牌的前提下,也許有10個手段能從A走到B,但加上品牌的元素後,可能只剩3個手段。

一個完整的品牌策略必須同時考慮到個體品牌與總體品牌,在清晰呈現品牌的同時,也掌握市場趨勢保持競爭力。

2021年韓國汽車品牌Kia以全新的品牌形象亮相,移除原本Kia Motors的Motor並推出「Plan S」計畫,象徵品牌策略將著眼於「可持續性的移動解決方案」前進(S=sustainability)。從總體品牌來說,Kia跟上了永續、節能、電動車的整體產業趨勢,以個體品牌而言,除了全新的識別系統,在品牌故事中也提到,Kia其實是從腳踏車起家,無論未來產業會如何變動,幫助人們「移動」一直都會是品牌的核心業務。

Kia has a long history of making cars, but actually we started making bicycles back in 1944.

For over 75 years, we have been putting people on the move. We have proudly delivered solutions that help people move from one location to another, connecting them with each other, and bridging physical and emotional distances between them.

As you can see, movement has always been at the heart of our brand,
and moving people at the core of our business, and it will remain like this in the future, regardless of all the changes taking place in our industry.

全新的品牌識別在增添了現代感之餘也保留了Kia 75年來的品牌核心價值,在趨勢上快速的跟上了電動車的趨勢,讓原本在傳統油車相對弱勢的Kia有了迎頭趕上的機會,是一個兼顧個體與總體品牌的完整品牌策略。

個體與總體: 這樣是全部了嗎?

標題提到,總體品牌跟個體品牌是實驗性的概念,兼顧兩者就能打造成功的品牌而且維持市場競爭力嗎? 我也不確定。具體總體品牌與個體品牌各自需要涵蓋哪些項目甚至衡量的數據指標,也都還需要進一步地確認。

以Kia來說,在總體品牌上雖然趨勢正確,但開發電動車及未來的永續型移動解決方案所需要的創新、研發能量以及需要投入的資源,這些該歸類在哪裡? 又或者品牌該如何建置彈性的適應力,讓他們在面對市場趨勢時能夠快速適應? Nokia、柯達就是缺乏適應力的經典案例,而這些又該如何歸類?

結語

如同文章開頭提到,個體品牌與總體品牌目前僅是一個實驗性的概念框架。要實現品牌的永續發展,還有更多需要深入討論的領域,包括創新、適應性、資源投入等多方面。

不過即便只是實驗性框架的概念,明確的區隔兩者的範疇以及各自對於品牌的角色與重要性,還是有其必要性。有許多企業對於品牌的錯誤期待,其實更多是來自於對品牌範疇的錯誤理解。

本文同步於品牌視角官網,點擊閱讀更多品牌相關文章

歡迎分享、追蹤、留言!也跟我們説說你的品牌視角吧!
除了在這裡關注我們,你/妳也可以
追蹤我們:品牌視角FB官方粉絲頁
閱讀更多:品牌視角官方網站
合作夥伴:民生路老宅56-3365品牌練習
Youtube:品牌的第n種可能
Podcast:老宅相談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WU Column | 視角專欄
21會員
54內容數
G.G.=Generation Gap =代溝。還有比接班更容易出現代溝議題嗎?舉凡觀念、趨勢、管理、人才、政策、制度等方方面面在日常工作上的隔代差異,新一代承擔上一代的成功或失敗、老屁股的明爭暗鬥,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爭執、委屈?又有什麼樣的契機、轉折與喜悅?為什麼要接班?成功,對於接班來說,又是什麼呢?
2021/06/14
100個人可能會有100種看法,實際上要完整定義品牌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你在品牌書中可能會看到行銷、公關、文化的概念,反之,你可能也會在這些書中看見品牌的概念,但彼此之間又不相同。所以品牌是什麼?同時,什麼是成功的品牌,什麼又是好的品牌?
Thumbnail
2021/06/14
100個人可能會有100種看法,實際上要完整定義品牌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你在品牌書中可能會看到行銷、公關、文化的概念,反之,你可能也會在這些書中看見品牌的概念,但彼此之間又不相同。所以品牌是什麼?同時,什麼是成功的品牌,什麼又是好的品牌?
Thumbnail
2021/03/25
很意外的過去我們在談論品牌似乎很少提到「文化」這個環節。我們時常關注品牌的目的、主張、調性,卻很少去探索真正能讓一個團隊或是一個企業外顯價值的內在,其實是「文化」。
Thumbnail
2021/03/25
很意外的過去我們在談論品牌似乎很少提到「文化」這個環節。我們時常關注品牌的目的、主張、調性,卻很少去探索真正能讓一個團隊或是一個企業外顯價值的內在,其實是「文化」。
Thumbnail
2021/01/11
品牌無法管理,但品牌化的過程可以。「品牌」是一連串「品牌化」行為後形塑的成果,你能管理你的行為,卻很難100%控制成果的呈現。品牌領導人可能做對了每一件事,但品牌的最後樣貌、評論、名聲、受歡迎的程度,還是可能與預期的相差甚大。
Thumbnail
2021/01/11
品牌無法管理,但品牌化的過程可以。「品牌」是一連串「品牌化」行為後形塑的成果,你能管理你的行為,卻很難100%控制成果的呈現。品牌領導人可能做對了每一件事,但品牌的最後樣貌、評論、名聲、受歡迎的程度,還是可能與預期的相差甚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討論品牌脫離不了像是品牌目的、形象、個性、語調,把品牌視為「個體」,品牌要有真實性(authenticity),不要假裝成別人去迎合市場。另一方面,品牌化的本質是一種商業行為,不難發現品牌發展的趨勢很大程度受到經濟、社會、科技的影響。經濟學上可以分成總體經濟與個體經濟,品牌學有機會這樣分類嗎?
Thumbnail
討論品牌脫離不了像是品牌目的、形象、個性、語調,把品牌視為「個體」,品牌要有真實性(authenticity),不要假裝成別人去迎合市場。另一方面,品牌化的本質是一種商業行為,不難發現品牌發展的趨勢很大程度受到經濟、社會、科技的影響。經濟學上可以分成總體經濟與個體經濟,品牌學有機會這樣分類嗎?
Thumbnail
「如何讓品牌在市場中被看見」是每次在品牌設計專案前期,大約有80%的客戶比例一定會跟我問到的問題,每當討論到這個部分我就會笑笑的跟客戶說: 這不是問題核心,而是要如何把「只是看見」,轉變為讓顧客「想認識」你,這才是最重要的。而人們想主動認識品牌的關鍵是: 你敢不敢表現真實的自己...
Thumbnail
「如何讓品牌在市場中被看見」是每次在品牌設計專案前期,大約有80%的客戶比例一定會跟我問到的問題,每當討論到這個部分我就會笑笑的跟客戶說: 這不是問題核心,而是要如何把「只是看見」,轉變為讓顧客「想認識」你,這才是最重要的。而人們想主動認識品牌的關鍵是: 你敢不敢表現真實的自己...
Thumbnail
品牌設計並非只是單純地做logo設計 品牌設計最怕顧此失彼,看不見的部份也很重要 消費者研究是品牌設計的根本 系統化品牌策略建構工作坊不是教育訓練性質的共識營,而是實際產出策略方向的共創工具
Thumbnail
品牌設計並非只是單純地做logo設計 品牌設計最怕顧此失彼,看不見的部份也很重要 消費者研究是品牌設計的根本 系統化品牌策略建構工作坊不是教育訓練性質的共識營,而是實際產出策略方向的共創工具
Thumbnail
產業升級,經營產業的思維也要升級,建立品牌營造思維對中小企業主來說是邁向升級必須經歷的門檻,品牌形象是唯一能為我們的產品帶來溢價的可能性的重要資產,在這裡我們分享對於品牌經營的觀點。
Thumbnail
產業升級,經營產業的思維也要升級,建立品牌營造思維對中小企業主來說是邁向升級必須經歷的門檻,品牌形象是唯一能為我們的產品帶來溢價的可能性的重要資產,在這裡我們分享對於品牌經營的觀點。
Thumbnail
100個人可能會有100種看法,實際上要完整定義品牌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你在品牌書中可能會看到行銷、公關、文化的概念,反之,你可能也會在這些書中看見品牌的概念,但彼此之間又不相同。所以品牌是什麼?同時,什麼是成功的品牌,什麼又是好的品牌?
Thumbnail
100個人可能會有100種看法,實際上要完整定義品牌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你在品牌書中可能會看到行銷、公關、文化的概念,反之,你可能也會在這些書中看見品牌的概念,但彼此之間又不相同。所以品牌是什麼?同時,什麼是成功的品牌,什麼又是好的品牌?
Thumbnail
做品牌不要單打獨鬥 做品牌不要單打獨鬥,這個道理我相信大家都聽過,但會想說哪有這麼簡單,大品牌看不上我、小品牌幫不到我,異業合作、聯名商品、公益活動離我太遙遠,再怎麼做還是自己的品牌口袋名單行銷、再行銷
Thumbnail
做品牌不要單打獨鬥 做品牌不要單打獨鬥,這個道理我相信大家都聽過,但會想說哪有這麼簡單,大品牌看不上我、小品牌幫不到我,異業合作、聯名商品、公益活動離我太遙遠,再怎麼做還是自己的品牌口袋名單行銷、再行銷
Thumbnail
形塑品牌3大要點 認識一個人,是從名字開始,隨著談話、往來、工作等各種接觸後,逐漸在心中塑造這個人的形象。相同的,消費者認識一個品牌,也是從品牌名、logo、產品、銷售、客服…等各種接觸後,逐漸在心中建立一個品牌形象。因此,建立品牌不只是取個名字、做個logo、弄個產品就了事,如何完整地讓消費者清楚
Thumbnail
形塑品牌3大要點 認識一個人,是從名字開始,隨著談話、往來、工作等各種接觸後,逐漸在心中塑造這個人的形象。相同的,消費者認識一個品牌,也是從品牌名、logo、產品、銷售、客服…等各種接觸後,逐漸在心中建立一個品牌形象。因此,建立品牌不只是取個名字、做個logo、弄個產品就了事,如何完整地讓消費者清楚
Thumbnail
在品牌管理上,我們常會用常識來判斷,因而產生一些「謬思」而不自知,這系列文章就要來看看有哪些常識與經驗值下產生的謬思。 先來看看什麼是品牌。 如果問品牌是什麼?總是會聽到各式各樣的答案,例如:品牌是Logo跟顏色的組合、品牌是一個能代表公司.....
Thumbnail
在品牌管理上,我們常會用常識來判斷,因而產生一些「謬思」而不自知,這系列文章就要來看看有哪些常識與經驗值下產生的謬思。 先來看看什麼是品牌。 如果問品牌是什麼?總是會聽到各式各樣的答案,例如:品牌是Logo跟顏色的組合、品牌是一個能代表公司.....
Thumbnail
古時候的人會用燙烙印的方式,來分辨哪些是自己養的家畜或私人財產,後來慢慢演化成了品牌識別、商標,到了現代,品牌多到讓人眼花撩亂,導致很多人認為創造品牌很簡單,只是畫個商標圖案而已,根本搞不清楚品牌到底是什麼。 其實一個真正的品牌,就應該要像「人」一樣,包含了個性、故事、感覺、形象。
Thumbnail
古時候的人會用燙烙印的方式,來分辨哪些是自己養的家畜或私人財產,後來慢慢演化成了品牌識別、商標,到了現代,品牌多到讓人眼花撩亂,導致很多人認為創造品牌很簡單,只是畫個商標圖案而已,根本搞不清楚品牌到底是什麼。 其實一個真正的品牌,就應該要像「人」一樣,包含了個性、故事、感覺、形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