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7|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大慧書信 (4)

四、示妙證居士 (聶寺丞)
無常迅速,生死事大。 眾生界中、順生死底事、如麻似粟,撥整了一番、又一番到來;若不把「生、死」兩字、貼在鼻尖兒上作對治,則直待臘月三十日,手忙脚亂、如落湯螃蟹時,方始知悔,則遲也。 若要直截,請從而今、便截斷。 學世間法,須要理會得分曉;學出世間法,却全要理會不得、方有趣向分。 【既理會不得,却如何趣向?但恁麼究取】。 佛、是眾生界中了事漢;眾生、是佛界中不了事漢。欲得一如,但佛、與眾生、一時放下,則無了、無不了。 故,古德云:「但於事上通無事,見色聞聲不用聾。」 僧問趙州:「柏樹子還有佛性也無?」 州云:「有。」 僧云:「幾時成佛?」 州云:「待虛空落地。」 僧云:「虛空幾時落地?」 州云:「待柏樹子成佛。」 看此話,不得作:柏樹子不成佛想、虛空不落地想。 畢竟如何?虛空落地時、柏樹子成佛,柏樹子成佛時、虛空落地。定也思之。 佛、是無事底人;住世四十九年,隨眾生根性、應病與藥,權實、頓漸、半滿、偏圓、說一大藏教,皆無事法也。 眾生、無始時來、為心意識、之所流轉;流轉時、渾不覺知。 故,佛在般若會上,說諸法空相,謂: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皆空、徒有名字而已;到究竟處,名字、亦空,空、亦不可得。 若人夙有善根種性,【只向不可得處、死却心意識】,方知:釋迦老子道:「始從鹿野苑,終至跋提河;於是二中間,未嘗說一字」,是真實語。 禪,不在靜處、不在鬧處、不在思量分別處、不在日用應緣處;然雖如是,【第一不得捨却靜處、鬧處、日用應緣處、思量分別處參】。 【忽然、眼開,都是自家屋裏事】。 今時,士大夫學道,多是半進、半退:於世事上不如意,則火急要參禪;忽然世事遂意,則便罷參。為無決定信故也。 禪,乃「般若」之異名;梵語「般若」,此云「智慧」。 當人若無決定信、又無智慧,欲出生死、無有是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01 金剛經的三句義與禪門料簡 02 金剛經 Conze 英譯中文 03 金剛經笈多譯本白話釋義 04 金剛經問答 05 金剛經笈譯玄譯二版本比對 06 金剛經詞語置換 (總結) 07 道、禪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森愛耦諧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