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意義! 讓一切虛無只能淪為工具,為人類整體賣力。

「端粒(英語:Telomere)是真核生物染色體末端的DNA重複序列,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週期。 由於DNA複製的機制,每次染色體複製後,延遲股上的染色體末端必無法被複製。」- From 維基百科

幼兒的年齡與身體,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已經從均值容易營養不良的負相關,進步到正相關。 亦即年齡越大,因科技帶來的營養豐富,身體也會以日益健壯的方式成長。
成長! 是透過身體全方位成長的實際情況,透過其帶來的感知感受,經由知識書籍的學習,將其力量引導至精神。 認識、熟稔此過程後,自然就會正確良善地使用力量,成為習慣,並在無意識卻擁有力量時,就會使用此技能。
這是在尊重天賦的前提下,人類給予後世的理想禮物,也就是社會的總體意識,會尊重讀書人的原因。
身體長大、飽讀詩書,經由精神豐碩,時時豁然開朗,都不是成長的目的地,目的地是透過肉體成長的動力,學會將動力引領至精神成長。 讓小周天配合大周天,自然務實地向全人、完人,來大步邁進。 實際的進化人類,人類是隨著時間在進化。 透過教育,讓個體避免馬齒徒長,實際使人類整體得到意識昇華。
謝天! 當人生追求意義時,時刻就會感恩欽佩,現代人擁有的一切,是實在的得來不易,於是更懂得珍惜。 珍惜造物主,天生賦予的良善;寶貝人類間,後天給予的環境。 因為有意義,大步邁進更能順遂無比,完美只是自然、不刻意。
進步,始終只需要保護並善用,與生俱來的良善心地。
而要探索意義前,不妨先知道「意」與「義」。 首先是「意」,「意」是行動背後的基礎邏輯,如吃早餐是因為肚子餓,肚子餓是因為身體與大腦需要能量供給,有能量供給才能活著,進而活出自己;再者是「義」,「義」是行動之後的基礎發展,如準備早餐是因為不只自己會肚子餓,而自己再替其他人提供免費早餐時,就是在付出貢獻自己,支撐著其他人,讓其他人可以更好地前進。
而當「意」「義」綜合在一起時,便有思考怎麼樣行動,他人的利益會最大化的偉大行為產生,以及自己該怎麼付出,才能四兩撥千斤,目的地是在下限減少「熵」這種不必要的損耗,以及在上限增加「裕度」,讓人游刃有餘,以便有效確實地增進包含自己在內的所有人的福祉。
但從小學習直到成人,甚至成人後讀大學,都一直接受的自己,雖然目的地是擁有海納百川的氣度,以及克服未知與困難的能力,但事實上的付出與給予,卻只是平衡所接受的而已。 要先習慣付出給予的貢獻,是人生最重要的課題。
在尚未習慣付出貢獻所形成的給予之前,要討論到犧牲的程度,只怕此時的自己,還不在意義裡。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