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嗎?當你為了準備證照考試、進修語言能力或增加自身才藝,而報名補習班課程時,除非補習班有明確地告知課程屬於「保證開課」的類型,否則,即使你繳了課程報名費,但最終你也不一定能上到課喔!聽起來是不是有點莫名其妙?
實際上,這在補教產業是很正常的一個現象,畢竟補習班不是慈善事業,最終的目的還是賺錢,不然補習班的員工們都會餓死。因此,補習班決定是否開課時,考慮的是開課所得到的效益,是不是高於開課所需要耗費的成本。也就是說:
當收入≥成本→補習班開課
影響補習班能否開課的因素
從剛剛的公式我們可以看出,收入和成本是影響補習班能不能正常開課的兩大因素;因此,如果補習班想要正常開課,要嘛是增加收入,要嘛是降低成本。如果兩個都做不到,那補習班就很可能面臨無法正常開課的情形。
1.收入=學生報名的人數
通常補習班在決定每個班級是否開課時,會依據學生報名人數來判斷。然而,同一個課程,不同學生在報名時,所繳交的費用可能一樣,也可能不一樣,因為補習班有時候會為了促進招生效果,制定各式各樣的優惠方案,比如:舊生價、早鳥價、學生價、團報價、加購價......等等。
因此,補習班會自己推算出一套計算收入與成本的公式,當學生報名人數超過某個數字時,補習班就會開課。
在招生的時候,補習班一定是假設可以正常開課,但同時補習班也會讓學生知道,「如果學生報名人數不足,有可能無法開課」這件事。只是有些補習班會更明確地告訴學生,這個班如果要開課,需要有幾個學生報名。比如之前我報名參加古典舞的課程,舞蹈教室在公告招生時,就很明確地寫出「4人以上開班」。
2.成本=顯性成本+隱性成本
補習班的開課成本結構,大致上可以區分為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
這邊的顯性成本指的是我們肉眼可見,而且可以被量化的費用,例如老師的鐘點費、教室的場地費、學生的教材印刷費、課程宣傳廣告費。
而隱性成本則是指我們雖然想得到,但它的價值較難以直接被用數字衡量的成本,例如因為補習班決定不開課,學生對於補習班的好感度下降,對於補習班的品牌認知產生了偏差;又或者是補習班因為開課而需要投入的行政人力,但因為補習班員工領的是月薪或時薪,而不是按件計酬,所以很難把補習班員工投入在課程上準備的成本,精準的算出。
補習班無法正常開課的處理方式
當補習班一旦確定無法正常開課的時候,就必須要迅速作出應對的措施,否則學生繳了錢、沒有辦法正常上課、補習班也沒有處理,就會引發法律糾紛。一般來說,補習班通常有以下4種處理方式:
1.延課
「延期開課」的簡稱,指延後原本的開課日期,推遲到另外一個日期。對於只是學習才藝或額外進修的學生而言,可能只會需要調整自己的Schedule(行程);但對於需要準備考試的學生來說,延期開課會縮短自己讀書準備考試的時間。因此,並非每一個學生都能接受延期開課。
2.轉班
指學生從原本的上課班級,改為到另一個上課班級上課。
3.保留
意思是保留學生的上課資格,等到補習班下一次再開設相同或類似的課程時,學生可以直接上課,不用再繳一次上課費用。然而學生如果選擇這種處理方式,需要承擔的是下一次未必會再開設相同課程,或是下一次開設課程時已經不知道是多久以後的風險。
4.退費
如果以上三種處理方式學生都無法接受,補習班最後才會祭出退費這個方式,畢竟學生如果選擇退費,補習班的收入就會減少,招生人員的業績和獎金也就不算數了。
無論是哪種處理方式,在報名時補習班的招生人員就應該跟學生說明清楚,讓學生是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選擇報名課程,避免產生消費爭議。
結語
我們可以抱著最樂觀的心,期待上課;同時也要先往最悲觀的方向思考,做好不開課最壞的準備---務必要先搞清楚補習班如果不開課的處理方式、確保補習班有白紙黑字的交代清楚、評估處理方式的合理性,保護好自己的權益,不要讓自己的權益睡著了!
如果你喜歡芽芽的分享、想知道更多的職場乾貨、或想聽聽芽芽發發牢騷,
歡迎留言、按愛心、收藏、追蹤、以及贊助芽芽,給芽芽一點點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