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該動用「語意分析」了!看被告林益世等貪污等案件宣判新聞稿

    該動用「語意分析」了!看被告林益世等貪污等案件宣判新聞稿

    Comment

    就是留個歷史紀錄!證明這屆政府可以為個人不惜以體制為代價。

    台灣的法學教育完全破產,政治萬歲。014當然不是也不會是唯一。有許多人等著出來。

    黨主席選舉,鴉雀噤聲,勝負已定。

     

    比較值得關心的是,判決文罕見的有附圖說明「職務上之行為」類型一、類型二,以及「法官」

    自己定義或偷渡概念──創造「假手他人滿足對價事項收賄」、雖承認中鋼「固有不得不配合之實質影響力」卻轉彎法外附加「影響力之來源」等非法律概念、積極證據、也罕見出現「憲法上不自證己罪及緘默權」的學者用語

    自己推論──用許多應、則、必須、否則就是、固證稱…堪信、無非因、至多僅能認定等字眼,踰越最高法院立場的「觀諸…立法體例」、「至多僅能論以」,完全違反法官「被動之權力」的立場

    自己結論──「基於罪刑法定主義及刑法嚴禁類推適用或擴張解釋」而不是刑法第X條的具體條文、「不能論以刑度較重之…罪,而僅能論以刑法…」、014恐嚇對象是「契約上利益,並非有形財物」等等,

     

    當判決文的前一段才說「影響力之來源,充其量係來自被告林益世豐沛之地方勢力黨政關係,」馬上接著寫道「林益世之請託過程中……,可認為與其立法委員之身分有關,」

    根本不是一般判決文。好像法學教授在上課,諄諄引導法律概念,或大律師在辯護。

    問題是,判決書有應用目的──目的在「斷是非」,是給專業人看的,而非訴諸公眾請求支持。一案件的判決也必須與他案件,特別是重大案件(如共同犯)的邏輯一致,才能共同支撐法體系的安定性(承認有「實質影響」,卻矛盾的堅持採用「法定職權」說)。

    這顯然是政治文章,不是判決文。

     

    這種違背行規的判決文真的是法官(法院)寫的嗎?

    還是有人寫好給法官宣讀?

    此事只要用「語意分析」透過比對法官(或書記官)過去的文字習慣即可了解。

     

    誰當過法學教授,現在擁有指揮法官的天大權力

     

     

    公發布日:

    1020430

    類  別:

    新 聞 稿

    摘  要:

    被告林益世等貪污等案件宣判新聞稿

    附  件:

    [101年度訴字第47號被告林益世等貪污等案件宣判新聞稿.doc] [新聞稿附件一.doc] [新聞稿附件二.doc] [附圖一之1.doc] [附圖一之2.doc]


    本院101年度金訴字第47號被告林益世等貪污等案件,合議庭業於10243016時宣判,判決要旨如新聞稿、新聞稿附件一、新聞稿附件二、附圖一之1、附圖一之2

    http://tpd.judicial.gov.tw/?newsType=2&SEQNO=119726

     

    【相關閱讀】
    潘建志醫師探訪陳前總統報告◎潘建志(2013.04.29)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雙魚鏡方格子檔案館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