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3|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拇趾外翻不是因為穿錯鞋子 不開刀兩招有解

    拇趾外翻不是因為穿錯鞋子 不開刀兩招有解  宛家禾

    2016-11-20 康健雜誌

    愈來愈多研究將拇趾外翻指向家族遺傳,而且在台灣,可能每10人就有1人有這種困擾,開刀則是根治的唯一方法。不過,對於無論如何也不想動刀的你,其實還是有跟拇趾外翻和平共存的方法。


    龍媽媽的鞋櫃裡一度擺滿心愛的尖頭鞋,只是她一雙也穿不下,因為她的腳部大拇趾關節呈「7」字形彎曲。她一面歸咎自己之前愛穿尖頭高跟鞋,一面又告訴女兒:「你外公的腳也長這樣」。她的狀況是典型的拇趾外翻,也就是腳背第一掌骨與大拇趾之間的關節,呈現外凸彎曲的樣貌,常伴隨其餘腳趾的擠壓變形、足部疼痛。

    到底是家族遺傳,還是鞋子使然?《日本產經新聞》的健康網站日前解答了這個疑惑。

    答案是遺傳。這也推翻了人們長久以來認為拇趾外翻是鞋子沒穿對的猜想,國內醫師也證實遺傳論的說法。台北市立萬芳醫院骨科部專任主治醫師吳正淳指出,拇趾外翻是足部骨骼形狀,也就是由腳型所導致的變形,而腳型則遺傳至父母、家族長輩。因此,鞋子只是間接因素,最直接的原因還是家族遺傳,足部的骨骼會長成什麼模樣,看看其他家中長輩腳型,就能略知一二。

    至於哪些腳型容易導致拇趾外翻?

    1.足部拇趾與第二指之間的距離太開

    吳正淳解釋,拇趾外翻最重要的原因是足部大拇趾與第二指之間的距離太開,當前兩根腳指的指骨分太開,會驅使大拇趾往第二指靠攏,如果再受到不當擠壓,拇趾的關節便會產生變形。

    2.拇趾韌帶較鬆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專任主治醫師吳孟晃認為,大拇趾的韌帶也是原因之一。「有些人的韌帶比較容易拉力不平衡,體質上容易拇趾外翻,通常是家族性的,媽媽有,女兒也就有,」他說。

    3.扁平足或高足弓

    吳孟晃提到,扁平足的人因為骨頭構造使然,比較容易因拇趾外翻引起疼痛。行健骨科診所院長朱家宏則指出,旋內(比較扁平)的腳壓力傾向內側比較容易變形或有症狀,但也有許多正常足弓或高足弓患有某種程度的拇趾外翻。

    另外,哈佛大學醫學院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罹患關節炎的人也被發現容易產生拇趾關節的變形。

    在性別的發生率上,吳正淳指出,儘管男女都有可能發生拇趾外翻,不過此種情況在女性身上似乎格外容易發生或是產生症狀。

    《足踝研究期刊(Journal of Foot and Ankle Research)》曾在2010年刊登一篇研究,學者收集了世界各地的英文、俄文、西班牙文、德文、中文的調查加以分析,發現全球拇趾外翻的盛行率在18~65歲之間為23%,也就是將近每4人就有1人有這種困擾,65歲以上更佔35.7%,即每3人就有1人就有拇趾外翻問題。

    在國內,朱家宏從臨床推估,台灣可能每10個人就有一個患有中、重度的拇趾外翻,只是人們不見得知道在不影響行走或不感到疼痛的情況下,多數人會選擇忽視。

    不少家族遺傳拇趾外翻的人,小時候就有拇趾關節彎曲的現象,如果沒有進行腳趾肌肉的鍛鍊,以後關節彎曲便會加劇,直至中年演變成嚴重的拇趾外翻,「有人甚至連其他腳趾都變得重疊起來,」朱家宏說。

    他表示,以足部拇趾關節彎曲的角度來說,20度以下算是正常,一般人角度介於10~15度之間。彎曲角度若在20~30度,則有輕度拇趾外翻; 30~40度算是中度,如果彎曲角度已超過40度,就算是重度拇趾外翻。由於足部拇趾外翻是骨骼變形所導致,長庚紀念醫院骨科部副教授陳永仁直言,一旦拇趾關節已經嚴重彎曲,除了開刀矯正,別無他法。「拇趾外翻所產生的畸形,使用保守(不開刀)的療法並無法改變形狀,」他說。

    如果不想開刀,拇趾外翻可有解?

    儘管骨科醫師大都認為,開刀是根治拇指外翻外形的唯一途徑,但朱家宏強調手術的適應症應考慮到患者的疼痛程度,日常穿鞋習慣和個人美觀的觀感,如果不想因為腳拇趾的緣故走上手術台,還是有預防惡化、減輕疼痛的方法,讓人們與拇趾外翻和平共存。

    》鞋頭轉鬆、善用輔具減輕疼痛

    要減輕足部拇趾外翻,還是得從鞋子做起。陳永仁說,寬鬆的鞋子就好。

    吳孟晃指出,有拇趾外翻困擾的人,除了購買特製的寬鬆鞋款,也可以將手邊的鞋子請鞋匠使用特殊工具,將鞋頭部位轉鬆,彎曲的拇趾關節就不至於受到壓迫而產生疼痛。

    過高的鞋跟、前端太尖的鞋款,則是足部專家公認最應避免的樣式。

    由於不少拇趾外翻的患者也合併有其他足部困擾,吳孟晃建議除了鞋款本身,也可多加利用各式鞋墊輔具,減輕拇趾外翻的疼痛。

    吳孟晃舉例,拇趾外翻合併扁平足的人,可使用墊高足弓部位的墊子,提供足部內側更多的支撐。至於因為拇趾關節彎曲,導致其他腳指受擠壓的人,則建議使用蹠骨墊片,也就是一種墊在第二根腳指頭下的厚墊。

    》拇趾關節與肌肉訓練

    吳孟晃指出,時常鍛鍊拇趾肌肉,可以強化拇趾肌肉與韌帶對關節的支撐力,避免關節愈來愈彎曲。他參考國外研究,建議了一套足部拇趾關節與肌肉的訓練運動,有助強化拇趾肌肉,肌肉的支撐力增加,有助預防外翻的拇趾關節更形彎曲。

    1.拇趾被動牽引

    以手指將大拇趾往外拉開,使姆指關節與韌帶鬆弛,減輕關節的僵硬與韌帶沾黏。

    2.拇趾被動屈曲

    手拉住拇趾和其他腳趾,足背略微弓起,拉鬆足背和外側關節韌帶,可緩和關節僵硬、減輕韌帶沾黏。

    3.拇趾被動伸展

    以手扳起所有腳趾,將足掌及外側關節韌帶拉鬆,可減少足底筋膜炎的產生。

    4.拇趾主動內收

    拇趾往下壓,其餘腳趾保持不動,訓練拇趾外展肌肉,並強化內側肌肉。

    5.拇趾主動屈曲

    所有腳趾往足掌方向彎曲,使足背弓起,可鍛鍊拇趾肌肉群如屈拇肌群,也可同時強化第二趾的肌肉群,避免拇趾外翻常引起的第二趾變形。

    6.拇趾主動伸展

    拇趾往足背方向翹起,訓練拇趾肌肉群中的伸拇肌群。盡量使拇趾單獨翹起、伸展,有助於預防第二趾變形的機會。

    》藥物治療

    平日保健除外,當拇趾關節的疼痛急性發作,還是要使用藥物控制。吳孟晃指出,使用皮質類固醇注射,或非類固醇消炎藥,可以在急性疼痛時減緩外翻關節的疼痛。

    》拇趾矯正套

    最後,至於坊間常見的拇趾矯正套,醫界對此產品看法不一。

    陳永仁指出,儘管拇趾矯正套宣稱有辦法減輕外翻的程度,但事實上並不具醫療效果,若要徹底矯正外翻的拇趾,只有開刀一途。

    吳孟晃則表示,拇趾矯正套或是緩衝腳指間壓力的緩衝墊,就長期治療效果而言,並不算太好。不過,他認為此種產品可以緩解足部壓力,對於不適合開刀的老年人而言,或許反而是比較好的選擇。

    不排斥使用拇趾矯正套的行健骨科診所院長朱家宏說,拇趾矯正套「不會說完全沒有用,基本上就是一個商品,有沒有用,跟戴不戴得住有關。」

    他指出,有研究顯示矯正套如果能持續穿戴至少一整年,只有少數時間脫下休息,拇趾外翻最多可以減少5度。然而,多數人很難做到,「所以不要期望角度改變,」他說。

    於是,矯正套的作用往往不在於矯正,而在於症狀的減輕,例如走路時較不疼痛,朱家宏認為。

    總而言之,儘管不適合的鞋款也可能使腳趾變形,不過,拇趾外翻大抵取決自家族遺傳。

    在不想動刀的前提下,鍛鍊腳趾肌肉,選對鞋款、鞋墊,或嘗試穿戴拇趾矯正套,可緩和疼痛、預防惡化,讓你和外翻的拇趾相安無事,平安度日。

    (本文轉載自康健雜誌)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9461#sthash.g64STd05.dpuf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