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職卸除】-妳也可以打電話給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曾經在電視上看到,記者在訪問獨居的老人,他們年紀大了,自己住,住的環境看起來不太舒適,有的還自己煮飯。
有一位媽媽對著鏡頭(可能是記者)說:「我跟他們說,打個電話也沒多少錢,他們就不打。」話中有許多的怨懟,這樣的老年生活一定不是她原來的想像。
我心裏想,那不是電話錢多少的問題啊!你也可以打電話給他啊!為什麼一定要等他打過來呢?
我不知道她是怎麼想的,一般人可能認為:「他是兒子、女兒,是晚輩,應該主動打給我。」,「我打給他很沒面子」,「關心老媽是他的責任」,「他那麼忙,沒時間跟我講電話。」「我打給他,他會不會覺得很煩?」……
時代不一樣了,老媽媽對於老年生活和她以前看到的不一樣了,妳想他,就打電話給他,而不是光等他打來啊!
幾年前,我的家庭關係很不好,我不只卸下妻職、母職,自認為所有的家庭責任都做完了,不再付出。家中成員好像散掉了,5個人住5個地方,彼此疏離,老大跟我算同行,有時候會聯絡;老三在外地唸書,知道他回台北時會約他吃飯;老二在工作,碰面時好像跟我有仇似的,也沒什麼話講,我不怪她,或許她自己有些問題無法處理,也或許我對她說的話不適當,她比較直接表現出來。
有時候很久沒聯絡覺得有點奇怪,我會打電話給老二,她問:「什麼事?」
「沒事啊!問候妳。」來回幾句,幾個字,沒話就掛電話。雖然只有幾分鐘,至少知道她沒事,我也盡了主動關心的責任了。
想念誰,關心誰,沒有誰該主動打電話,誰該來看誰的問題,想的那個人可以發動,有講到話,碰到面就好了(我也可以去她住的地方)。打電話時,他說現在沒空,好,下次再打;這個週末沒空,下週再約,這麼簡單不就好了嗎?
貓只能在家裏等,人不是。/作者攝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會員
311內容數
之前我的生活平順,但我覺得不對勁,偶而碰到一、二位和我一樣,不滿意現狀的,但是我們也說不清楚到底發生什麼事了? 經過多年的摸索,終於清楚了,身為女性,育兒和照顧家庭這種從古到今被視為女人理所當然的職責,跟實現自我是有很大的衝突。今天,為了延續生命和享受家庭,女人如何發揮自我?是需要探討和實驗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淑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該起床了,不然XX會來不及。」 「你不是X點有事嗎?怎麼還不趕快出門?」 這些都是很普通的對話(當媽的不說這些,那要說什麼呢?)。 以前,我們家大夥在聊天,聊到很多老人家早晨去運動,運動有益健康的時候,我媽說:「我早上不能去運動,因為要叫弟弟起床,免得他睡過頭,上班遲到。」 有人跟她說:「妳去運動
這是好心的提醒,也是溫馨的母子/女對話,只是要看時候。 幾年前,老二要去澳洲打工旅遊。看著她在準備行李,只能背一個大背包,所有的家當要裝進去,又要自己煮飯,東西要很精簡。我總要表達一下我的關心,在她斟酌哪個要帶,哪個不要帶?及試裝看看的時候問她:「XX有沒有帶?」她回答:「我和CC(她當時的男友)已
前年,我多了一位室友,連帶地也多了2隻宣稱她女兒、兒子的貓。 貓吃飼料和罐頭,要有2套碗。一開始,我看到洗好的貓碗晾在廚房水槽旁的滴水籃中時,很不習慣,「貓吃的碗怎麼可以和人吃的放在一起呢?」也跟貓媽溫和地「抗議」了幾次(根本不是「抗議」,只是自己碎碎唸),得到沒回應的回應。 看久了,倒覺得挺可愛的
「要不要吃XX?」 「要不要做XX?」 「要不要先去XX,再做YY?」 以上這些問句,是很普通的問話,只是面對妳的成人孩子時,這些問句是「真的嗎?」 當他/她說「不要」時,妳會怎麼回答呢? ▲我媽/有些媽會這麼說: 「為什麼不要吃呢?」 「這個很好吃耶!」 「這是XXX從國外帶回來的,很難得,吃一下
幾年前,我常去南部,每次出發前,心中會有點不安,總想到:「會不會有人找我呢?」這個「有人」當然孩子們是首選。 會不會臨時有什麼事?有什麼意料之外的事情,需要我出面趕到(用手機聯絡還不能解決的話)……。幾年過去了,我終於想通了,也確定一件事──不會有人找我的。 孩子們有緊急的事情,會找同事或朋友,其他
華人文化原來沒有「親子關係」這東東,台灣社會經過這幾十年的努力,大部份人都知道了帶孩子需要學習,不是天生(生了孩子)就會,如何教出心目中理想的孩子(很難沒錯)更是考驗著許多媽媽爸爸。 然後,這些孩子長大了,又沒有人告訴這些媽媽爸爸,如何和成年子女相處,所以我就來說一說。 孩子小時候不管多依賴我們,我
「該起床了,不然XX會來不及。」 「你不是X點有事嗎?怎麼還不趕快出門?」 這些都是很普通的對話(當媽的不說這些,那要說什麼呢?)。 以前,我們家大夥在聊天,聊到很多老人家早晨去運動,運動有益健康的時候,我媽說:「我早上不能去運動,因為要叫弟弟起床,免得他睡過頭,上班遲到。」 有人跟她說:「妳去運動
這是好心的提醒,也是溫馨的母子/女對話,只是要看時候。 幾年前,老二要去澳洲打工旅遊。看著她在準備行李,只能背一個大背包,所有的家當要裝進去,又要自己煮飯,東西要很精簡。我總要表達一下我的關心,在她斟酌哪個要帶,哪個不要帶?及試裝看看的時候問她:「XX有沒有帶?」她回答:「我和CC(她當時的男友)已
前年,我多了一位室友,連帶地也多了2隻宣稱她女兒、兒子的貓。 貓吃飼料和罐頭,要有2套碗。一開始,我看到洗好的貓碗晾在廚房水槽旁的滴水籃中時,很不習慣,「貓吃的碗怎麼可以和人吃的放在一起呢?」也跟貓媽溫和地「抗議」了幾次(根本不是「抗議」,只是自己碎碎唸),得到沒回應的回應。 看久了,倒覺得挺可愛的
「要不要吃XX?」 「要不要做XX?」 「要不要先去XX,再做YY?」 以上這些問句,是很普通的問話,只是面對妳的成人孩子時,這些問句是「真的嗎?」 當他/她說「不要」時,妳會怎麼回答呢? ▲我媽/有些媽會這麼說: 「為什麼不要吃呢?」 「這個很好吃耶!」 「這是XXX從國外帶回來的,很難得,吃一下
幾年前,我常去南部,每次出發前,心中會有點不安,總想到:「會不會有人找我呢?」這個「有人」當然孩子們是首選。 會不會臨時有什麼事?有什麼意料之外的事情,需要我出面趕到(用手機聯絡還不能解決的話)……。幾年過去了,我終於想通了,也確定一件事──不會有人找我的。 孩子們有緊急的事情,會找同事或朋友,其他
華人文化原來沒有「親子關係」這東東,台灣社會經過這幾十年的努力,大部份人都知道了帶孩子需要學習,不是天生(生了孩子)就會,如何教出心目中理想的孩子(很難沒錯)更是考驗著許多媽媽爸爸。 然後,這些孩子長大了,又沒有人告訴這些媽媽爸爸,如何和成年子女相處,所以我就來說一說。 孩子小時候不管多依賴我們,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近期,家裡發生了一些小事 親戚小孩的父親打電話向小孩借錢。 我又傻眼又憤怒,我向家人講了我的生氣和價值觀 大人就該有大人的樣子,我這樣說。 再怎樣沒錢,都應該自己好好想辦法,向外求救 而不是找上自己的小孩,尤其,孩子還沒有出社會,還在就學中   媽媽不同意我的觀點 她認為,父母沒錢了
這一代中老年人,常常需要面對父母年老的照顧需求,甚至是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自己的工作壓力。 疲累時似乎難免會心生抱怨,為何其他兄弟姊妹袖手旁觀、或做得不多,責任都由自己在承擔,財產權利等卻未必等比例。 從五年前與母親一起照顧父親,就訂下一個立場, 設想自己是獨生子女。
Thumbnail
如果自己這一生過得還可以,工作穩定,身體健康,經濟也過得去,孩子長大各自發展,先生對家庭有責任感,一生不長不短,擁有這麼多,過得這麼舒適,如果對人群沒有一點付出,算不算愧對老天爺對我們的疼惜。 有一位老媽媽,住在北台灣濱海鄉鎮,五十歲那年從公家機關退休,從此投入公益二十五年。老媽媽每天開車為獨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
Thumbnail
今天一如往常在7-11享受早餐喝個咖啡,寫寫文章。 有位年紀看起來像80歲以上的老伯伯進來,坐在我附近,與另一位看起來近70歲的阿姨聊天對話。 老伯伯很專心的看著阿姨,卻忘記控制講話音量,整個7-11都聽得到他們的內容。 老伯伯說:「我的媳婦很沒有用,回來家裡也不會喊一聲爸爸,兩個媳婦都這樣,
Thumbnail
很多人都以為, 持家是一個母親的大任。 其實, 爸爸才是家和的中軸, 幸福家庭的關鍵, 並不是媽媽! ▪️ 「抱歉我在開車,你打給他爸。」 心想這家長怎了? 連稱謂都省了, 真沒禮貌⋯ 「媽媽,爸爸好像退出群組了耶!」 媽媽立刻傳來爸爸的通訊掃碼,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近期,家裡發生了一些小事 親戚小孩的父親打電話向小孩借錢。 我又傻眼又憤怒,我向家人講了我的生氣和價值觀 大人就該有大人的樣子,我這樣說。 再怎樣沒錢,都應該自己好好想辦法,向外求救 而不是找上自己的小孩,尤其,孩子還沒有出社會,還在就學中   媽媽不同意我的觀點 她認為,父母沒錢了
這一代中老年人,常常需要面對父母年老的照顧需求,甚至是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自己的工作壓力。 疲累時似乎難免會心生抱怨,為何其他兄弟姊妹袖手旁觀、或做得不多,責任都由自己在承擔,財產權利等卻未必等比例。 從五年前與母親一起照顧父親,就訂下一個立場, 設想自己是獨生子女。
Thumbnail
如果自己這一生過得還可以,工作穩定,身體健康,經濟也過得去,孩子長大各自發展,先生對家庭有責任感,一生不長不短,擁有這麼多,過得這麼舒適,如果對人群沒有一點付出,算不算愧對老天爺對我們的疼惜。 有一位老媽媽,住在北台灣濱海鄉鎮,五十歲那年從公家機關退休,從此投入公益二十五年。老媽媽每天開車為獨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
Thumbnail
今天一如往常在7-11享受早餐喝個咖啡,寫寫文章。 有位年紀看起來像80歲以上的老伯伯進來,坐在我附近,與另一位看起來近70歲的阿姨聊天對話。 老伯伯很專心的看著阿姨,卻忘記控制講話音量,整個7-11都聽得到他們的內容。 老伯伯說:「我的媳婦很沒有用,回來家裡也不會喊一聲爸爸,兩個媳婦都這樣,
Thumbnail
很多人都以為, 持家是一個母親的大任。 其實, 爸爸才是家和的中軸, 幸福家庭的關鍵, 並不是媽媽! ▪️ 「抱歉我在開車,你打給他爸。」 心想這家長怎了? 連稱謂都省了, 真沒禮貌⋯ 「媽媽,爸爸好像退出群組了耶!」 媽媽立刻傳來爸爸的通訊掃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