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9|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2023年台大ICLP華語師訓班精進課程分享

昨天剛結束結業考試,趁著記憶尚在,來分享一下這難忘的經驗!
精進班使用的自編教材
精進班使用的自編教材
台大ICLP國際華語研習所的華語師資班,顧名思義就是培訓華語教師的課程啦,不過我覺得和其他師訓課程滿不一樣的。

首先,是上課時數。

因為教育部規定師訓班的授課時數必須超過100小時,學成後才有授課資格。所以多數的同類型課程,都是以100小時以上的時間去規劃,對於像我這種只是想稍微認識這個領域的門外漢來說,要果斷報名還真的需要不小的勇氣。
但ICLP就劃分出兩個班別:基礎班精進班。基礎班只需要上60小時,如果上完覺得沒興趣,淺嚐即止也能得到修業證書。精進班有48小時,適合已經上過基礎課程,或是已有教學經驗,想更精進的老師。如果兩個課程都上完就有108小時,也就達到教育部的標準啦!
我一開始只報了基礎班,但上完之後,又覺得既然都上了,不如把它上完……於是又報了精進課程。我們這一班持續上到精進班的人,大概占了半數。如果你一開始就想完成這100小時的時數,或許可以從課程規劃來挑選適合你的師訓班。

第二,是課程規劃。

沒錯,ICLP的課程規劃也和其他師訓班不同。因為我沒上過其他學校或機構辦的師訓班,只大略看過課表,所以這部分的比較可能比較粗略,僅供參考。就我看來,大多數師訓班是從漢語為出發點,也都會上到漢語語言學、漢字教學,甚至還有華人社會與文化,感覺就是直接針對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來規劃。但是ICLP完全沒有教這些東西!
是不是很讓人震驚!老實說,我精進班上到一半,才開始查教育部的認證考試(抱歉,我做事就是這麼瞻前不顧後🤣),赫然發現如果我要考認證考試,就必須從頭唸起!因為五個筆試項目:國文、漢語語言學、華語文教學、華人社會與文化、華人社會與文化,ICLP涵蓋的頂多只有華語文教學吧!況且我只是從字面上論斷,很難說這科的理論是不是和ICLP的理念相容!
如果ICLP的授課內容和認證考試那麼天差地別,ICLP到底教了什麼?

那就要說到第三點,課程核心。

在上一點提到,多數課程是以漢語為出發點。那ICLP的出發點呢?我個人的理解是:語言的共性。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外語系畢業,應該聽過Noam Chomsky的理論,簡單來說就是全世界的語言都能用一個共通的結構去解釋。在基礎班的課程中,鄧守信教授先是告訴我們如何用這個理論解釋漢語語法,也說了滿多「台灣國語」的特徵及改正方式,最重要的是介紹了他個人的教學創見。
從語言的共性切入,可以感覺出ICLP比較關注的是,如何用共通的語言邏輯,幫助外國人理解漢語語法。當然啦,這也跟鄧教授的背景有關。
鄧教授曾經在美國教過多年中文,對美國人學中文容易犯的毛病非常了解,因此提出「八大詞類」、「動詞三分」和其他相應的規則。他認為學生如果一開始認識單字的時候,就知道這些分類和相應的用法,就能事先防堵病句的產生。個人認為理論滿有趣的,也有其道理(廢話)。
到了精進班,鄧教授的授課內容主要在語法點。語法點是什麼呢?像是我們學英文,課本會列出「Not only... but also...」之類的句型,中文當然也有這種東西,像是「一……就……」、「雖然……可是……」等等,只是我們很少察覺而已。
知道了語法點,哪個先教哪個後教?哪些對學生來說難?哪些簡單?怎樣教,學生容易懂?關於語法點的難度、排序、描述、教學,就是精進班所教授的理論重點。
師訓班總不能只有理論,上台實戰更重要!雖然我沒有上過其他師訓班,但ICLP的教學方式也是夠特別了,請容我把它列在第四點。

第四點,教學方式。

從基礎班開始,老師們就會不斷叮嚀,ICLP的教學模式就是「以口說帶領聽讀寫」、「學生課前先預習,師生上課不看書」、「老師說得不能比學生多」、「上課時老師和學生自然言談,達成短時有效的學習成果」等等。從這些口號就能大致想像,在這裡上課真的很不一樣!
如果你聽過「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就會發現這跟ICLP的教學方式不謀而合。在這裡學中文的外國學生必須事先在家準備功課、熟悉課文,老師當然也要在家裡備課。到了上課的時候,師生都不能看書,就連老師也被禁止使用PPT(可見老師要做多充足的準備)。老師的重點任務是必須要善用領說、提問的技巧,矯正學生的語音、檢視他們對課文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把課文內容,自然流暢的說出來!
所以,在ICLP的師訓班,主要學的教學技巧,就是領說提問。「領說」顧名思義,就是帶領學生說話,感覺好像很簡單,但也有學問,像是如何合理斷句,才能幫助學生說好長句等等。「提問」不就問問題嗎?感覺好像更簡單?其實不然!!!相信我,要從學生口中挖出想要的答案,就足以讓你想破頭!這些技巧其實在基礎班就會介紹到了,不過在精進班是更密集的實戰。
要不是親身經歷,我還真不敢相信,在一個月(5/6-5/28)四個週末的課程中,我們就完成六次實作試教!更別提還有上週剛剛經歷的兩場結業試教!
精進班的同學當中,大概有三分之一已經是華語老師了。他們也分享到,在台灣的培訓課程或是相關的工作坊,都能學到教授初級學生或零起點學生的技巧,但他們一直苦於不知該如何幫助高級、優級程度的中文學習者更上一層樓,而這次精進班教授的高級及優級教學原理原則,正巧解決了他們的問題。
所以,我也想分享陳立元老師這兩堂高級與優級課,裡頭談的大概是什麼。首先是高級與優級的定義,我的理解是,這個程度的學習者不僅能用成段的語言,闡述自己有興趣的話題,就連談論專業、抽象的題材也難不倒他們。所以他們需要的已經不是基礎的詞彙和語法,而是具有評論、分析功能的句型,才能幫助它們有邏輯、有架構的組織自己的觀點。
這些句型,就稱為定式。陳老師在課程當中舉了很多定式,我就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定式的功用吧!像是「A必須B,否則轉變成C,就更麻煩了。」在這個句子裡,可以發現,A必定是你想談論的主題或是一個問題,B是不可或缺的前置作業,C是如果沒有做B會產生的大問題。由此可見,這個定式可以用來談論做事情的基本道理或步驟,以及沒有循序漸進會產生的後果。
不同的定式有不同的功能,活用這些定式,可以讓自己的言談更有層次和邏輯。我覺得不僅是外國人,國人也可以學起來、多多應用,讓自己說話時,更有說服力!不過哪些句子可以稱為定式?這部分目前還沒有人整理出來,只能仰賴個別老師的經驗了!
優級的教學課程中,則會提到另一個教學法:三段式提問。從一篇文章問學生:如何理解文章提出的某一個觀點?當別人認為你的觀點站不住腳,該如何為自己辯護?以及若文章提及的問題不斷惡化,會產生哪些影響?藉由這些問題刺激學生的思路,就能鼓勵他們從正反觀點思考,強化自己的組織能力及論辯能力。
「定式教學法」和「三段式提問法」都讓我覺得非常神奇且受用,即便是已經有教學經驗的華語老師,我也推薦可以來上上看精進課程,用這兩種方式教學,都能體會和高級、優級學生交手的樂趣,真的有教學相長的感覺喔!

最後的第五點,我想談談試教考試!

由於疫情的關係,ICLP師訓班已經三年沒有開課,據老師們的說法,精進班學員跟以往比起來少了很多,因此結業考試的時間空出很多……所以老師們決定讓我們都試教兩次!以往學員在結訓考試時,只需要從初級、中級、高級抽一個程度來試教就好。而我們「幸運」的有兩次機會,第一次先從初級和中級抽一個試教,限時四分鐘。第二次則從高級和優級抽一個試教,限時五分鐘。
值得一提的是,考試試教的學生都是在ICLP上課的學生,老師們很用心的為我們找來不同程度的學生,當我們的練習對象。在基礎課的試教考試,我們都已經教過初級學生。基本上會需要滿多時間領說和矯正發音,比較難帶到語法的部分。而精進班中級的考試重點,則要包含領說、提問,並帶到語法和詞彙練習。高級和優級則在應用定式與三段式提問的技巧。
我個人抽到中級和優級!中級讓我非常懼怕,因為我很怕時間控制不好,也自覺對文法知識不熟悉……但試教的學生非常可愛,瞬間減緩了我的壓力,文法是教到了,但還是沒來得及練到辭彙。真是可惜啊!
試教時遇到的優級學生程度真的非常好,即便準備的課文內容是關於台灣高教的困境,他也可以侃侃而談,而且也有個人的見地,老師若是沒有自信,氣場還真的比不過他呢!但因為他說話非常快,如果只問了三段的三個問題,時間是有可能不夠的,所以我也嘗試在學生的談話內容中,找可以深入討論的地方,請他加以補充。雖然我在慌亂中,不小心說了台灣國語的「有字句」,不過還算順利!
從3月開課的基礎班,到昨天剛剛落幕的結訓考試,我已經有超過三個月的週末,都花在華語師資的培訓上了!想來真是不可思議啊!未來是否要成為華語老師?要不要報名對外華語師資能力認證考試?我依然沒有答案!不過,學習新事物的喜悅還是非常美好的啊!
很開心能在師訓班認識善良的同學們,不管是親切的老師,或是嚴格的老師,我都非常感謝!也期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到想學習華語教學的人,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