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無法做自己,跟罪惡感有關?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對女性來說,「做自己」是當代最熱門的話題。
很多人都會說:女生要勇敢做自己!愛自己,但是,到底什麼是「做自己」?「愛自己」?臉書、Ig上面的那些吃喝玩樂、幸福美照,就叫做「愛自己」嗎?我是不這麼認為,對我來說,做自己就是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獨特,勇於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畏他人眼光。
拿我自己的例子來說,寫作沒能給我百萬年薪、沒給我唬人的社會地位,但是每當我敲著鍵盤、把腦內奔騰的思緒化為文字時,我都覺得我的靈魂正在喜悅的跳舞,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但是這樣的「幸福感」,是我以前不敢面對的,所以當我的生活安排了其他「應該」做的事,寫作永遠是被我優先排除的事情。
我不敢花時間寫作,我讓我的部落格荒廢了四年,我覺得我不夠時間、也沒資格熱愛寫作,同樣的時間,我應該多賺點錢,我應該把時間拿來給老公、小孩而不是自己。
當我開始抽絲剝繭,深入剖析自己內心,我發現了原因:
原來,我認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有罪的。
以前當學生時,學校都會有安全檢查,書包裡面有漫畫、電動,染頭髮、服儀不符合學校規定,是會被處罰的,學校或是師長,希望我們都沒有自己的個性、都用同一種標準來衡量每個人,那個年代的教育,就是要聽話最好不要多說話,不然會被處罰。
考試沒有名列前茅,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愧對自己的父母,更不要說如果大聲的說出自己想看電視、想看漫畫、想打電動的心願,可能會被訓斥你考這種成績,你憑什麼可以娛樂,甚至,考得太差還被打過一次。(我成長的經歷真的就是如此)
考好成績時,可能會偷偷期待自己可以得到一個自己很想要的禮物,等待別人的施與,等待別人的肯定,但是就是不敢說出自己想要的,不然「很不懂事」。
在家族中,會看長輩臉色很重要,小孩不可以任意表達想法,不然就是「家庭教育失敗」,整個家庭和社會都默許孩子不應該有個人界線,要懂得討大人歡心才會得人疼。
從小就「默默叛逆」的我,即使不說,我認為很多大人很愚蠢,我看盡了很多長輩長了年紀卻沒長智慧,倚著長輩的身分卻做著骯髒的事。
容許一個大男人家暴、賭博、不負責任,卻不容許小孩打電動,多麼荒唐阿!
除了成績外,我也很想被看見別的優點、我總還有其他的特質可以被稱讚…吧!這是我小時候常有的疑問。
當小孩的時候,說出不符合照顧者期待的話會被訓斥,要跟自己不熟的人裝笑臉打招呼,做出不符合期待的行為會被責罵,尤其是女生,比男生受到更多的管束和制約,遇到性騷擾可能也只想息事寧人,因為這個社會不鼓勵妳「反抗」,因為「沒有女生的樣子」。
身為一個女性,身為一位母親,身為一位妻子,我有很多的義務,必須照顧好孩子、老公、父母、手足、公婆,否則我就「太自私」了,有那麼多的角色在身,怎麼可以說「我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呢?
如果要這麼自私,那你就不要結婚、不要生小孩、不要當學生阿?你可以自己一個人自生自滅,沒人要理你..
好像想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多麼罪大惡極,這些曾經是我成長過程中經歷的,也曾經內化成為我自己內心的聲音。
身為女性,我一直不符合大人的期待,我常被身邊的人苛責,所以我曾深深地否定自己,覺得自己沒有價值、連「顏值」都沒有(因為我討厭化妝、打扮),所以我想遠離人群,找個安靜的地方,寫作是我的興趣,也是我自我療傷的方式。
幸運的是,因為沒辦法符合家人的高標準,所以我很早就學會不要討好別人,也早就有「被人討厭的勇氣」,我有一個心靈的空間,可以安放我自己不安的情緒,我和自己對話,獨處的時候我閱讀,這讓我感到不寂寞,但是..我仍然有深深的罪惡感,還有討厭自己。
一路走來不停歇的閱讀、思考,直到快接近40歲,我才慢慢地放掉家人的制約、社會的框架,一步一步的開始發現自己的獨特,敢說出自己的期待,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換過幾份工作,甚至考上公職後來離職,一路上充滿挑戰,不輕鬆,但是值得!
身為有一個女兒的母親,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我也把內心的體悟化為教育方針,一點一滴的與女兒分享,我的女兒在成長過程中不用討好父母,不用看大人的臉色,我支持一切她想要做的事情(包括打電動、看漫畫),小時候我很保護她,但隨著她長大,我用大人的方式跟她溝通,她可以隨時提出反對意見,用協商討論的方式一起經營家庭生活。(小孩也是家庭的一份子,經營家庭不只是夫妻的責任)
要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才會有源源不絕的能量,所以我用身體力行的方式告訴女兒,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只要這件事不傷害別人、不傷害自己的身心,媽媽都會支持你。
所以她打電動,但是有限制時間以保護視力,她看漫畫,但是假日時也會出去跑跑跳跳,她很喜歡耍廢,不參加安親班,只要把學校的功課做完就全部是她可自由運用的時間。
小六畢業時,她拿市長獎,對學習充滿熱忱。
當孩子沒有壓力時,反而可以發揮最大的實力,這是我在女兒身上應證的事情。
在她當學生的過程中,我提供她有效的讀書方法,做任何事都有訣竅,更不讓她覺得玩樂是有罪惡感的,當她期中期末考時,我從不會介入,只是會問她,有準備嗎?她說有,我就信任她,(她考前也是一直看漫畫打電動,她說這是她的紓壓方式,OK我懂),她可以自己嘗試平衡課業和玩樂,這是做得到的。
這是她的人生,我無法提供明確指引,她只能靠自己試出來,因為我想要的,未必是適合她的,她必須要自己去找到方向。
這是她的學習,也是我的學習,孩子要學的,是發現自己的獨特,父母要學的,是放手。
avatar-img
1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霏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好久好久沒寫文章了…大概快四年了吧! 這些年腦力被壓榨的太過度,體力也很差,根本沒有靈感寫作,工作、陪伴小孩、家務…就幾乎完全佔滿了我清醒的時間,下班後有一些時間可以看幾頁書我就感激涕零了。 我常常都在想,如果我沒有孩子,有源源不絕的時間可以寫作,那是件多快樂的事情,可惜的是這件事從來沒有實現過。
好久好久沒寫文章了…大概快四年了吧! 這些年腦力被壓榨的太過度,體力也很差,根本沒有靈感寫作,工作、陪伴小孩、家務…就幾乎完全佔滿了我清醒的時間,下班後有一些時間可以看幾頁書我就感激涕零了。 我常常都在想,如果我沒有孩子,有源源不絕的時間可以寫作,那是件多快樂的事情,可惜的是這件事從來沒有實現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每當看到一些人 在那邊委屈哭泣 哭訴自己不被允許“做自己”的時候 我只會覺得矯情 首先 表示妳根本沒搞清楚什麼是“做自己” “活出自己理想的樣貌” 難道是他人應該替妳做到的? 常常看到一些格局狹隘的發言 因為父母不允許 因為家庭條件不允許 因為外在環境不允許 我就想問
育兒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只是社會怪罪的都是女性沒有教好孩子,但是難道男人射完一發精子,就沒他的事了嗎? 自己找到自己的生活價值,自己認同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當你自己愛自己時,社會的畸形框架與道德綁架, 才不會影響你,不論你是男是女,或對於孩子來說你是爸爸、媽媽、或是養育的親人。 因為當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身為女性,妳是否從小到大到大常被說:「妳這樣不像女生。」、「一個好女生,不會這樣做。」、「生為一個女生,妳不該.....(以下省略一萬字)。」似乎只要是女性就必須經歷這個過程,因此從小候我就蠻討厭「被當女生」這件事,只因為「我是女生」我就必須承擔諸多限制和枷鎖以及不合理的完美期待。
我告訴我自己,原來女生,需要的就是讓自己,像個女生,不需逞強,不需一肩扛起,該軟弱就軟弱、該勇敢也可以不那麼勇敢,想哭泣就哭泣! 我不需要去扮演一位爸爸,把自己穿的很中性,眼神隨時看起來很有殺氣,留著短髮,從不穿裙子、也不化粧,不打扮自己,我發現我錯了,我沒有好好對待我自己。 或許這是我從母親身
Thumbnail
從孩提時期一路跌跌撞撞攀爬至此,一路上我很少為自己作主,總尋思著我這麼做,別人會怎麼想,深怕別人因此討厭自己。我像是穿了線的木偶,一舉一動皆受他人牽制。我厭惡這樣的自己,似深入骨髓般地厭惡,而這樣的心情是在高三特選後體會到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每當看到一些人 在那邊委屈哭泣 哭訴自己不被允許“做自己”的時候 我只會覺得矯情 首先 表示妳根本沒搞清楚什麼是“做自己” “活出自己理想的樣貌” 難道是他人應該替妳做到的? 常常看到一些格局狹隘的發言 因為父母不允許 因為家庭條件不允許 因為外在環境不允許 我就想問
育兒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只是社會怪罪的都是女性沒有教好孩子,但是難道男人射完一發精子,就沒他的事了嗎? 自己找到自己的生活價值,自己認同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當你自己愛自己時,社會的畸形框架與道德綁架, 才不會影響你,不論你是男是女,或對於孩子來說你是爸爸、媽媽、或是養育的親人。 因為當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身為女性,妳是否從小到大到大常被說:「妳這樣不像女生。」、「一個好女生,不會這樣做。」、「生為一個女生,妳不該.....(以下省略一萬字)。」似乎只要是女性就必須經歷這個過程,因此從小候我就蠻討厭「被當女生」這件事,只因為「我是女生」我就必須承擔諸多限制和枷鎖以及不合理的完美期待。
我告訴我自己,原來女生,需要的就是讓自己,像個女生,不需逞強,不需一肩扛起,該軟弱就軟弱、該勇敢也可以不那麼勇敢,想哭泣就哭泣! 我不需要去扮演一位爸爸,把自己穿的很中性,眼神隨時看起來很有殺氣,留著短髮,從不穿裙子、也不化粧,不打扮自己,我發現我錯了,我沒有好好對待我自己。 或許這是我從母親身
Thumbnail
從孩提時期一路跌跌撞撞攀爬至此,一路上我很少為自己作主,總尋思著我這麼做,別人會怎麼想,深怕別人因此討厭自己。我像是穿了線的木偶,一舉一動皆受他人牽制。我厭惡這樣的自己,似深入骨髓般地厭惡,而這樣的心情是在高三特選後體會到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