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1|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原來無法做自己,跟罪惡感有關?

對女性來說,「做自己」是當代最熱門的話題。
很多人都會說:女生要勇敢做自己!愛自己,但是,到底什麼是「做自己」?「愛自己」?臉書、Ig上面的那些吃喝玩樂、幸福美照,就叫做「愛自己」嗎?我是不這麼認為,對我來說,做自己就是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獨特,勇於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畏他人眼光。
拿我自己的例子來說,寫作沒能給我百萬年薪、沒給我唬人的社會地位,但是每當我敲著鍵盤、把腦內奔騰的思緒化為文字時,我都覺得我的靈魂正在喜悅的跳舞,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但是這樣的「幸福感」,是我以前不敢面對的,所以當我的生活安排了其他「應該」做的事,寫作永遠是被我優先排除的事情。
我不敢花時間寫作,我讓我的部落格荒廢了四年,我覺得我不夠時間、也沒資格熱愛寫作,同樣的時間,我應該多賺點錢,我應該把時間拿來給老公、小孩而不是自己。
當我開始抽絲剝繭,深入剖析自己內心,我發現了原因:
原來,我認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有罪的。
以前當學生時,學校都會有安全檢查,書包裡面有漫畫、電動,染頭髮、服儀不符合學校規定,是會被處罰的,學校或是師長,希望我們都沒有自己的個性、都用同一種標準來衡量每個人,那個年代的教育,就是要聽話最好不要多說話,不然會被處罰。
考試沒有名列前茅,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愧對自己的父母,更不要說如果大聲的說出自己想看電視、想看漫畫、想打電動的心願,可能會被訓斥你考這種成績,你憑什麼可以娛樂,甚至,考得太差還被打過一次。(我成長的經歷真的就是如此)
考好成績時,可能會偷偷期待自己可以得到一個自己很想要的禮物,等待別人的施與,等待別人的肯定,但是就是不敢說出自己想要的,不然「很不懂事」。
在家族中,會看長輩臉色很重要,小孩不可以任意表達想法,不然就是「家庭教育失敗」,整個家庭和社會都默許孩子不應該有個人界線,要懂得討大人歡心才會得人疼。
從小就「默默叛逆」的我,即使不說,我認為很多大人很愚蠢,我看盡了很多長輩長了年紀卻沒長智慧,倚著長輩的身分卻做著骯髒的事。
容許一個大男人家暴、賭博、不負責任,卻不容許小孩打電動,多麼荒唐阿!
除了成績外,我也很想被看見別的優點、我總還有其他的特質可以被稱讚…吧!這是我小時候常有的疑問。
當小孩的時候,說出不符合照顧者期待的話會被訓斥,要跟自己不熟的人裝笑臉打招呼,做出不符合期待的行為會被責罵,尤其是女生,比男生受到更多的管束和制約,遇到性騷擾可能也只想息事寧人,因為這個社會不鼓勵妳「反抗」,因為「沒有女生的樣子」。
身為一個女性,身為一位母親,身為一位妻子,我有很多的義務,必須照顧好孩子、老公、父母、手足、公婆,否則我就「太自私」了,有那麼多的角色在身,怎麼可以說「我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呢?
如果要這麼自私,那你就不要結婚、不要生小孩、不要當學生阿?你可以自己一個人自生自滅,沒人要理你..
好像想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多麼罪大惡極,這些曾經是我成長過程中經歷的,也曾經內化成為我自己內心的聲音。
身為女性,我一直不符合大人的期待,我常被身邊的人苛責,所以我曾深深地否定自己,覺得自己沒有價值、連「顏值」都沒有(因為我討厭化妝、打扮),所以我想遠離人群,找個安靜的地方,寫作是我的興趣,也是我自我療傷的方式。
幸運的是,因為沒辦法符合家人的高標準,所以我很早就學會不要討好別人,也早就有「被人討厭的勇氣」,我有一個心靈的空間,可以安放我自己不安的情緒,我和自己對話,獨處的時候我閱讀,這讓我感到不寂寞,但是..我仍然有深深的罪惡感,還有討厭自己。
一路走來不停歇的閱讀、思考,直到快接近40歲,我才慢慢地放掉家人的制約、社會的框架,一步一步的開始發現自己的獨特,敢說出自己的期待,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換過幾份工作,甚至考上公職後來離職,一路上充滿挑戰,不輕鬆,但是值得!
身為有一個女兒的母親,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我也把內心的體悟化為教育方針,一點一滴的與女兒分享,我的女兒在成長過程中不用討好父母,不用看大人的臉色,我支持一切她想要做的事情(包括打電動、看漫畫),小時候我很保護她,但隨著她長大,我用大人的方式跟她溝通,她可以隨時提出反對意見,用協商討論的方式一起經營家庭生活。(小孩也是家庭的一份子,經營家庭不只是夫妻的責任)
要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才會有源源不絕的能量,所以我用身體力行的方式告訴女兒,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只要這件事不傷害別人、不傷害自己的身心,媽媽都會支持你。
所以她打電動,但是有限制時間以保護視力,她看漫畫,但是假日時也會出去跑跑跳跳,她很喜歡耍廢,不參加安親班,只要把學校的功課做完就全部是她可自由運用的時間。
小六畢業時,她拿市長獎,對學習充滿熱忱。
當孩子沒有壓力時,反而可以發揮最大的實力,這是我在女兒身上應證的事情。
在她當學生的過程中,我提供她有效的讀書方法,做任何事都有訣竅,更不讓她覺得玩樂是有罪惡感的,當她期中期末考時,我從不會介入,只是會問她,有準備嗎?她說有,我就信任她,(她考前也是一直看漫畫打電動,她說這是她的紓壓方式,OK我懂),她可以自己嘗試平衡課業和玩樂,這是做得到的。
這是她的人生,我無法提供明確指引,她只能靠自己試出來,因為我想要的,未必是適合她的,她必須要自己去找到方向。
這是她的學習,也是我的學習,孩子要學的,是發現自己的獨特,父母要學的,是放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