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與職涯】科技如何影響工作與個人品牌建立之道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嗨,大家好,我是夏天不上班的Chill。從畢業以來,我踏上了一個多元而豐富的職業旅程。在這個旅程中,我看見科技如何影響了我個人,不僅改變了我曾經投入工作的組織,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作為一個領導者的身份。當我看見這次徵文的活動,我覺得有許多的經驗和故事可以和大家分享,也希望藉此分享我的旅程,包括我是如何透過反思和提煉我在工作中的經驗,來打造一個具有專業屬性的個人品牌。
過去的我,像是個在陌生環境中打拼的新兵。
工作幾年後,我外派至中國的上海和昆山,投入電子製造公司的營運。當時我是一個年輕的台灣業務經理,面對一個全中國籍的業務團隊(來自中國各地文化也不能一概而論),文化差異以及自身經驗的缺乏導致了一場艱苦的工作旅程。我得學習如何在中國這樣更具攻擊性和競爭性的工作環境中工作。
這段時間往返於台灣、中國、日本間,一開始夾在中國團隊及日本客戶之中的我成了妥妥的文化夾心餅乾。一邊是直來直往領多少錢做多少事的文化,一邊是無論如何都要使命必達不然就要切腹自殺的文化,夾在中間溫良恭儉讓的我陷入了各種危機。
想要請團隊按要求執行,我用了權力及罰則(因為給不了胡蘿蔔),但也引來了不小的反彈,我還記得有一次,我的團隊成員直言不諱地說:「你只是因為是台灣人才能管我們。」那時的我嚇了一跳,但也讓我對領導力有了新的認識,我明白領導力不只是頭銜,而是在行動中展現的能力。
回到台灣的我,轉變成了一位航向數位海洋的航海家。
我加入了一家外商的數據解決方案公司,從一名企業顧問成長為業務總監。在這個數位風潮橫掃全球的時代,與團隊與時俱進,感受著新興網路技術和軟體工具如何重塑我們的銷售策略。以下的工具就是讓現在的業務模式變得不同的原因:
我們很早就開始採用像Microsoft 365(2011年)這類協同辦公軟體,讓團隊能同步共享並編輯文件,從而提升我們的協作效能。
Facebook(2004年)的出現讓我們對企業與客戶互動的方式有了全新的理解,緊接著出現的Twitter(2006年)和LinkedIn(2005年)進一步將社交媒體塑造成為強大的品牌推廣工具。
2006年起,Amazon Web Services (AWS)開始提供雲端服務,隨後的Microsoft Azure(2010年)和Google Cloud Platform(2011年)也紛紛推出。我們隨著全球的步伐,將存儲和分析的數據移至雲端,從而將資源從原先的大型硬體轉移到這些雲端平台。
我們也引入了Salesforce(2016年)這類CRM自動化系統,替換了傳統的手動輸入和追蹤數據方式。這讓我們可以實時取得數據,進一步提升了決策效率和生產力。這也使我和我的團隊能更專注於與客戶的互動和建立關係。
數位通訊工具如Microsoft Teams(2017年)和遠程會議工具Zoom(2011年)的出現,使我們可以遠端工作,再加上2019年新冠疫情的影響,這些工具為我們的業務模式帶來了巨大的變革。
PowerBI(2013年)和Tableau(2010年代)的誕生讓我們可以將大量的數據以視覺化、動態化的方式呈現,這也使企業能更有效地收集、分析、並利用大數據來指導決策。
再者,我們也開始使用UiPath(2016年起)等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工具,使我們能夠自動化一些重複且繁瑣的工作流程,如此一來,不僅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也能確保作業過程的準確性。
在這段轉變中,我看到了科技如何讓我們的工作方式經歷脫胎換骨的變化。從協同辦公軟體的實時共享,到社交媒體的全新互動模式,再到雲端服務的大規模應用,以及CRM系統、遠端通訊工具和數據視覺化工具的採用,這一切都讓我們的銷售策略變得更為靈活且有效。
我們也認識到,在數位革命的時代,需要不斷學習新的技能和概念,並且迅速適應新的工作方式,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作為一個業務總監,我不斷學習和導引我的團隊,並且鼓勵他們擁抱這些變化。
而現在的我,就像是一名在科技狂潮中馳騁的開拓者。
目前,我是一家新創公司的共同創辨人,主導著一個以AI技術為主軸的項目。這次AI的巨大變革,使我能深入從內部理解科技如何從根本上改變組織結構和策略。
展望未來,我就像一位太空探險家,對新興科技的無窮潛力充滿期待。
我深信第四次工業革命將繼續改變我們的工作景象。我可以看見AI和機器人將會處理日常任務,讓人類可以將時間和技能投資在需要創造力、情緒智能和批判性思考的領域。然而,我也清楚這可能帶來的挑戰,例如工作位移和對教育和培訓模式的重大變革需求。
進行反思,學習從過去的經驗中汲取經驗與智慧。
接下來,我想要分享幾個建立個人專業品牌的方法。
首先,對於自身的核心價值和強項有深刻的了解。這可以通過反思過去的經驗,學習從成功和失敗中吸取教訓。並且需要認識到,建立個人品牌不僅是讓別人知道你的專業能力,更是讓別人明白你的價值觀,你對世界的看法,你的情感智能和創造力等。
其次,不斷學習和創新。在這個變化快速的時代,我們需要持續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不斷提升自己。這並不僅僅是為了適應新的工作環境,更是為了自我成長和自我實現。對於科技的新進展保持敏感,能夠及時了解和掌握新的工具和技術。
再者,積極參與社群和組織。這不僅能擴大你的人脈,更能讓你了解到不同的觀點和經驗。透過分享你的見解和經驗,你可以得到他人的反饋和建議,也可以加深別人對你的了解和認同。
最後,別忘了展示你的個人風格和獨特性。你的個人品牌不僅是你的專業能力,也是你的個性和風格。讓別人看到你的真實面,是建立深度聯繫和建立信任的關鍵。
對我來說,我之所以能夠在科技變革的洪流中不斷成長,靠的就是這些策略。無論在中國、在台灣,或是現在的新創公司,我都在不斷學習和反思,提煉出我自己的專業品牌。而我也想鼓勵你:不要害怕變化,勇於嘗試新的東西,並將這些經驗化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如果你是一名新兵,剛剛踏入職場或是正在尋找人生方向,建議你多嘗試不同的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世界。不要急著給自己設定框架,保持開放的態度,接受各種可能的挑戰和機會。
如果你已經在一個領域深耕多年,並有著豐富的經驗和知識,建議你將這些經驗和知識分享給他人。記得,儘管我們可能已經是某個領域的專家,我們仍然需要保持學習和研究的心態,接受新的知識和技術。這是因為我們生活的世界正在快速變化,我們需要不斷的學習和創新,才能跟上這個時代的步伐。
如果你正在準備開始新的旅程,或者是正在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向,建議你勇敢地接受這個挑戰。即使前面充滿了不確定性和困難,我們也需要有勇氣去迎接它。記住,每一次的轉變和挑戰,都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它們不僅可以讓我們成長,也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強大。
在這個充滿變化的時代,我們都是旅人,我們都在尋找自己的道路。但是,無論我們走到哪裡,無論我們遇到什麼樣的挑戰,我們都不應該忘記我們的初心,那才是你之所以是你的根本。我們的個人品牌不只是我們的工作和經歷,它還包括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目標、和我們對世界的理解。
無論你在職涯的哪一個階段,都鼓勵你去探索、去創造,找出你的價值所在。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這絕對是一個值得的旅程。
#職場與職涯 #創新 #學習 #個人成長 #數位轉型
avatar-img
56會員
61內容數
關注時事議題並提供深度分析和評論,涵蓋各個領域,包括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科技、文化等。關注世界各地的重要事件和議題,並提供獨立和批判性的分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從瞭解需求到瞭解自身技能,撰寫客製化履歷的三個步驟。作者通過分享自己的面試經驗,提供了對準備面試有興趣的人的幫助。同時介紹瞭如何從服務業轉職軟體科技業,並提供了免費檔案供讀者下載。
Thumbnail
在這個科技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個人品牌建設已成為專業人士和企業領導者在注意力爭奪下脫穎而出的關鍵,AI 數位分身是能帶來優點,也會帶來影響挑戰;享受科技的好處,亦需要準備風險情境的應對之道。平衡 AI 數位分身和真人之間的分工合作,是個人品牌的關鍵要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在新加坡管理顧問公司的全職工作經驗,以及從居家辦公到遠端工作的轉變。作者透過混合辦公模式比較在辦公室與家中工作的利弊,並對大公司裁員以及AI崛起的趨勢做出反思。最後,作者表達了對AI創業的渴望,希望超越自我,探索數位遊牧生活的可能性。
Thumbnail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Thumbnail
在這個多元數位工具以及社群媒體的時代,我們的職涯不再僅限於單一方向。 與本文一起探討如何建立獨特的個人品牌形象,提升競爭力並開啟職涯新篇章。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在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中,專業人士如何透過職涯諮詢和自我探索實現跨領域轉職。作者分享了從FMCG產品經理轉職到科技行業客戶經理的經驗和過程,並強調了跨領域轉職所帶來的挑戰和成長。
Thumbnail
行銷人下指令,AI生成自動執行 文/詹致中 圖/GoSky提供   2022年底ChapGPT橫空出世,身處海嘯第一排SaaS企業感受革命襲來。即便進入2024年,技術更迭仍未停歇。各家企業不斷思索,該如何搶上噴發的AI火箭,而不被甩下遭市場淘汰。台灣募資累積近億元、專注Social CRM(
Thumbnail
在上一篇討論中,我們從心態的四個方向出發,探討了科技對我們人生的影響。接下來,我們進入實戰篇,請矽谷新創工程師職涯與創業教練 Yi 姐分享她從新創到成為自由工作者的經歷,以及在產品開發的各種經驗是如何影響了她的生活,以及我們可以從中學習的策略。 技術與非技術、團隊內外部的有效溝通 「策略」在科技
Thumbnail
先來幫大家複習一下我的轉職歷程,簡短來說,我是先到了一間軟體公司負責軟體的中英翻譯、行銷,讓我對打造軟體產品起了濃厚的興趣。 轉職前端後,我在台灣北部知名的接案公司待了一年半,後續開啟我的自有產品開發之路,以撰寫文章當下的現狀來說,我在一間台灣知名老牌的財經平台寫了八個月的軟體產品後,投入到⋯⋯
Thumbnail
提問者的職涯問題: 目前,我是鎖定科技業的客戶服務或業務職缺。但我過去完全沒有科技業相關的工作經驗,如果單靠外語能力及海外工作的經驗,是有可能進得了科技業嗎?該怎麼在履歷上強調自己的優勢呢?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從瞭解需求到瞭解自身技能,撰寫客製化履歷的三個步驟。作者通過分享自己的面試經驗,提供了對準備面試有興趣的人的幫助。同時介紹瞭如何從服務業轉職軟體科技業,並提供了免費檔案供讀者下載。
Thumbnail
在這個科技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個人品牌建設已成為專業人士和企業領導者在注意力爭奪下脫穎而出的關鍵,AI 數位分身是能帶來優點,也會帶來影響挑戰;享受科技的好處,亦需要準備風險情境的應對之道。平衡 AI 數位分身和真人之間的分工合作,是個人品牌的關鍵要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在新加坡管理顧問公司的全職工作經驗,以及從居家辦公到遠端工作的轉變。作者透過混合辦公模式比較在辦公室與家中工作的利弊,並對大公司裁員以及AI崛起的趨勢做出反思。最後,作者表達了對AI創業的渴望,希望超越自我,探索數位遊牧生活的可能性。
Thumbnail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Thumbnail
在這個多元數位工具以及社群媒體的時代,我們的職涯不再僅限於單一方向。 與本文一起探討如何建立獨特的個人品牌形象,提升競爭力並開啟職涯新篇章。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在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中,專業人士如何透過職涯諮詢和自我探索實現跨領域轉職。作者分享了從FMCG產品經理轉職到科技行業客戶經理的經驗和過程,並強調了跨領域轉職所帶來的挑戰和成長。
Thumbnail
行銷人下指令,AI生成自動執行 文/詹致中 圖/GoSky提供   2022年底ChapGPT橫空出世,身處海嘯第一排SaaS企業感受革命襲來。即便進入2024年,技術更迭仍未停歇。各家企業不斷思索,該如何搶上噴發的AI火箭,而不被甩下遭市場淘汰。台灣募資累積近億元、專注Social CRM(
Thumbnail
在上一篇討論中,我們從心態的四個方向出發,探討了科技對我們人生的影響。接下來,我們進入實戰篇,請矽谷新創工程師職涯與創業教練 Yi 姐分享她從新創到成為自由工作者的經歷,以及在產品開發的各種經驗是如何影響了她的生活,以及我們可以從中學習的策略。 技術與非技術、團隊內外部的有效溝通 「策略」在科技
Thumbnail
先來幫大家複習一下我的轉職歷程,簡短來說,我是先到了一間軟體公司負責軟體的中英翻譯、行銷,讓我對打造軟體產品起了濃厚的興趣。 轉職前端後,我在台灣北部知名的接案公司待了一年半,後續開啟我的自有產品開發之路,以撰寫文章當下的現狀來說,我在一間台灣知名老牌的財經平台寫了八個月的軟體產品後,投入到⋯⋯
Thumbnail
提問者的職涯問題: 目前,我是鎖定科技業的客戶服務或業務職缺。但我過去完全沒有科技業相關的工作經驗,如果單靠外語能力及海外工作的經驗,是有可能進得了科技業嗎?該怎麼在履歷上強調自己的優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