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
起居+個人工作室模式|搬家,全新的開始〉這篇提到我搬家了,搬家的主因是原本環境太吵,不利於工作和生活,尤其是全職創作的工作。目前搬家正在進行,剛好聊聊身為全職寫作者我常遇到的 3 個問題與可能對策。
- 全職寫作最大好處是自由,但它可能也是最大壞處
- 全職寫作的工作和生活界線
- 全職寫作者要能持續賺到錢的 5 點思考
要先說明的是,寫作只是我工作的一種,我還有投資,我更像是全職投資寫作者,並且因為自己就是老闆,也像知識型自雇者。此外,全職寫作我主要在網路這塊,訂閱收入、加密貨幣收益和廣告等各種分潤都是收入來源。
全職寫作最大好處是自由,但它可能也是最大壞處
工作的自由性
因為工作型態是把腦中知識產出然後賺錢,原則上只要有網路和電腦,在任何地方我都能工作。除了「地點」的自由,「時間」也很自由。對我而言,已經沒有星期一二三和周末的差別,任何一天我都可以工作或不工作,相當有彈性,所以用餐、購物和出遊盡量與大多數人顛倒,享受不用排隊的悠哉和品質,如果還跟一般人一樣,實在有負全職寫作。
自由是把兩面刃
可是,成為全職寫作兩年以來,我發現自由也可能是最大壞處:如果沒控制好的話。
如果我仗著隨時隨地都可以工作,選擇平常日先不工作盡情享受生活,到了周末看到別人玩自己也玩,那麼一整個禮拜都沒工作,有點危險!因為自雇,缺少公司體制的約束、沒有時間到了就必須起床上班提交工作成果等等的壓力 ( 為了領薪水 ),這時必須找出一個機制,讓我自己可以依循然後穩定工作。
這個機制源自於
紀律或熱情都行,方法也不拘,重點在對自己有沒有效,有效的就是好方法,可以從書上或網路資訊找到這些方法,嘗試哪一種對自己有用。
全職寫作的工作和生活界線
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聽起來美好,做起來不一定,如果沒有明確界線的話
以我為例,我在 10 坪套房搞起了起居+個人工作室的模式,過去一年並不順利,因為環境太吵,當初搬家倉促有欠考慮;而最近這次搬家比較從容,新居地點偏僻,可望實現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的狀態。
不論居住的外在環境是吵雜或清幽,共同點是都在室內,室內有電視、有床和網路,這些都可能影響「工作」,例如工作到一半打哈欠想上床補眠、打字到一半累了想逛與工作無關的網站或追劇、NBA 或 MLB 等球賽正在直播、甚至突然想出門吃頓下午茶 ......。
如果沒有自律,剛剛的干擾會讓工作難以進行,特別是我必須高強度專心與思考,需要連貫性時間 ( 例如 2~3 小時 ),一旦出現干擾要再次回到思考或產出狀態代價不小。當然這是我的情形。
工作與生活界線沒有一套固定標準
有鑑於自律的重要,我盡量要求自己定期閱讀投資文件或產出幾篇文章,前者以「季」為單位,主要對應所投資公司的財報,後者則以「週」為單位,因為只要肯閱讀,產文不是問題。
我沒有朝九晚五的上下班時間表這種制式框架,是保有很大彈性的,如果有框架,與一般上班族何異,不會是我喜歡的工作模樣。
對了,雖然我有時耍廢過頭,但工作過勞也不少見,大致發生在有個點子出現想一氣呵成產出或是投資文件看到欲罷不能時 ( 我文章大多股票投資 ),導致從白天工作到凌晨或是一周 7 天都工作,這時我會趕緊告訴自己:「出門玩去吧!」反正工作不會跑掉。
出門可以是附近公園走走、踩店吃喝、或者安排外縣市旅遊,去看點不一樣的東西放鬆身心,回來才好繼續拚戰。否則房間就是工作地,說打開電視就可以放鬆有時不一定,大家應該有熱血工作瘋起來白天黑夜分不清的經驗吧。
以下兩張照片是我新居,大約各占四分之一空間,搬進去後會再調整,例如那張桌子要換大一點的電腦桌,並且還有一座六層玻璃門書櫃要進去,等布置完成再分享。
全職寫作要能持續賺到錢的 5 點思考
2020 COVID-19 疫情導致居家工作、線上產業和知識型自雇者增加,網路創作市場相當競爭,我經常思考 5 個點給自己燒腦,順便「荼毒」大家。
有多少人需要我的知識?
可以由外而內,也可以由內而外探索。由外而內是指從市場狀態與規模找方向,例如到各大網站看線上課程或訂閱制以哪幾種最多人購買,再對照自己有沒有辦法從事該類型;由內而外則是顛倒,從自己本身出發,探索自己適合的產出類型,再拿去比對市場。
這兩種很難講哪個比較可行,例如由外而內從市場發現投資理財和教育類最大宗,但不代表適合每個人,畢竟競爭也最激烈;至於由內而外探索自己,雖然找出來的東西很有把握但不一定符合市場需求。建議可以參考好葉在《
一人公司的致富思維》提到的定位模型,去找出自己的藍海,如下圖。
而如果無法確認市場、或是想更簡單一點,也可以參考我
之前分享的專業興趣四象限探索。
我的產品與別人相比有何特殊之處?
以投資理財訂閱文為例,同樣分享心得方法,自己跟其他人相比有特殊點嗎?例如更白話、更專業、更生動有趣、更多實例圖解、更願意講解等等。再例如我的股票投資訂閱文,我自認比較願意講解也更白話,在過去 4 年累積 400 多位訂閱者。
總之,最好找出自己的特殊點,
強調它、發展它、鞏固它,不讓自己成為眾多平凡分母之一,我是這樣自我提醒。
與我產品類似的人訂價如何?
既然投身市場,訂價自然是產品銷售成功的要素之一,因為顧客會比價。我覺得這塊小複雜,並不是與大咖相比自己便宜兩三成就能成功銷售,說誇張點,便宜一半都不見得被買單,因為大咖有名氣我們小咖沒有,就算品質一樣。
在自己擁有名氣之前,累積名氣與聲量是最大的功課,取得名氣可能要花上 3、5 年以上。也就是說,不用急著展開收費模式,因為廣大的受眾讀者還不認識我們、還不清楚我們的產品價值。我們更應該做的,是透過公開發表作品讓讀者認識我們。
關於開訂閱收費前的基本功以及訂價問題,兩篇文章給你參考:
我有定期自我提升並且有效嗎?
競爭不只來自同業,連訂戶都是。後者是指,我們透過文章或其他類型產品傳遞知識或技能,訂戶閱讀後會成長,部分甚至會成為同業競爭,好比我自己,大約 5 年前訂閱別人文章,之後自己也跳下去寫訂閱。
定期自我提升是必要的,我們的「經驗」會隨時間累積更豐富,但「專業知識技能」則必須透過刻意學習或訓練才能維持或提升,就好比律師要持續關注新法並研讀那樣。
自我提升方式很多,以閱讀為例,我認為閱讀不只在讀,更重要是思考,也就是懷疑與驗證的反覆確認狀態、經過知識的碰撞找出底層邏輯進而達到成長,有興趣可以參考下方兩篇公開文。
我願意並且能夠和訂戶維繫關係嗎 ( 搏感情 )?
讓讀者買單是第一道難關,讓讀者願意繼續買單是第二道而且更難更重要。讀者第一次買單可能是嘗試,但第二次買單可說是喜歡與肯定了,針對後者,維繫彼此間的關係 ( 感情 ) 是關鍵。就像我們購買某樣 3C 產品有問題後向店家反映,如果對方的回復專業又貼心,我們下次可能回購,相反的,如果回復像跳針,我想回購率低吧。
同樣,我們自認文章或產品內容很清楚,但使用者 ( 訂戶 ) 理解與感受不一,問題也五花八門,我們願意去理解對方問題並給出具體回覆嗎?這過程其實也很花時間,不亞於產文呢。
除了在文章留言版回復訂戶問題,如果是在方格子還有「沙龍」這項新功能,沙龍裡面有房間,是訂戶和創作者交流的地方,是維繫彼此關係的新方式,也推薦給大家知道,我還在學習使用中。
結語
嚴格說來,我算不上全職寫作或知識型自雇者,因為以收入而言我創作占比較低、投資收益較高,但我依舊持續創作,因為投資有順風也有逆風,必須考慮逆風時的另一座堡壘。
雖然創作收入不高,目前一年大約 8~10 萬,但喜歡用文字分享觀念和方法的我依然保有不小熱情,所以把一些心得寫出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喔,也歡迎留言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