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4|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心累助人者】MeToo風潮下不可忽視的社會運動

「#MeToo」是由好萊塢女星Alyssa Milano(艾麗莎·米蘭諾)發起的社會運動,目的在於揭露「強權」下的性騷擾或性侵害的遭遇,並抵制「難以抵抗=默認允許」的謬論,於是在2018年接連有許多台灣民眾鼓起「勇氣」表態,至今更是延燒至娛樂圈。然而,對於「指責」當事人的回應(如:為何當初不說),以及「肯定」相對人的行為(如:道歉求人原諒),不僅容易轉移「傷害已然造成」的焦點,亦會強化「行使權力壓迫」的歧視,並陷入「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惡性循環,所以為了降低「未成年」遭受「性剝削」的可能,以及引發創傷壓力等相關症狀的機率,筆者認為教導民眾「主動」尋求專業(如:身心科、諮商所、律師所)協助也是重要的。
圖片取自網路
圖片取自網路

當事人(勇敢表達≠抹去既定事實

創傷事件(如:性侵、暴力)對當事人的成長不僅有著深遠的影響(如:害怕特定性別),甚至有少數人會因此罹患精神障礙症(如:焦慮症),導致原有的生活發生劇烈的改變(如:認為自己受汙染,不斷清洗身體),並以嚴格「超我」檢討過錯(如:如果我不...就不會...)。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時間不會因此停下,至今回顧可能仍會感到恐懼與害怕也所屬正常,更別提「接納」並安撫記憶中的「自我」也是需要時間的。換句話說,即便鼓起勇敢向信賴之人(如:諮商師)述說自己的遭遇,無法抹滅「主觀」真實確實存在於當事人的生命中,但也能夠在經驗中反思「保護自己」的因應策略,避免未來再經驗類似的傷害。

相對人(一句道歉≠換來對方原諒

針對「客觀」真實而論,相對人當時如何傷害當事人都不再是「對不起」就能夠撫平的,就如同婚姻出軌即是「背叛」的觀點,是不可逆且難以修復的。不過,社群媒體的公開「審查」是否也屬於一種「權力壓迫」可能也是值得反思的部分,可是實際上這也確實容易使相對人在短期內感到高度焦慮,更甚者還會引發高度的自殺意念。換句話說,相對人倘若能夠覺察到自己的錯誤,以及所須負起的責任,再持續尋求對方諒解,就「修復式司法」的概念來看是比較合宜的,可是相對人如果未能夠理解自己的過失,甚至仍有合理化過往行為,並將自身塑造成當事人的舉動,亦可能對當事人造成二次的傷害。

創傷反應

  • 生理:無力感、睡眠品質不佳、嘔心、作嘔、頭暈、大量出汗、心跳加速。
  • 心理:注意力下降、思緒混亂、入侵式片段畫面、記憶力下降、混亂迷失。
  • 情緒:無望感、內疚懼怕、焦慮、情緒麻木、心神恍惚、抑鬱、高度戒備。
  • 行為:避免回憶、注意力分散、生活失功能、食慾改變、依賴藥物、失眠。

創傷復原

  • 慢慢接受自己遭受痛苦或恐懼的經歷,也練習告訴自己遭遇終將成為歷史。
  • 嘗試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再慢慢練習循序地處理事情,不要對自己生氣。
  • 鼓勵自己向人傾訴宣洩情緒,避免濫用酒精或毒品等藥物來幫助自己克服。
  • 抽空運動並練習放鬆,不因創傷事件而刻意迴避特定地點或從事某些活動。

急性壓力症(Acute Stress Disorder,簡稱ASD

描述診斷
  • A:創傷事件
  • B:解離症狀(感覺麻木、失現實感、失自我感、無法回憶事件的重要片段)
  • C:創傷事件持續被再度體驗(作夢、錯覺、回閃)
  • D:逃避創傷回憶(人物、地點、舉止、談話、感受、思想)
  • E:焦慮或警覺度增加(失眠、易怒、注意力分散、坐立難安)
  • F:造成重大痛苦或功能受損(無法生活自理)
  • G:此障礙延續至少二天但不超過四星期,並在創傷事件發生後四週內即發生

病程發展
倘若急性壓力症處理不好,少數個案有高機率發展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共病憂鬱症、體化症、焦慮症、或酒精藥物的濫用等,所以若能即早處理能夠有效降低情緒障礙症的罹患可能。

心理治療
  • 人際歷程治療:矯正性情緒經驗的諮商關係(Weissman et al., 2000/2004)
  • 認知行為治療:以角色扮演修正信念與情緒(Jacobs, 2002)
  • 人本經驗治療:在經驗式活動展現問題行為(Longo, 2004)
  • 發展觀點治療:不限於問題情境並發展策略(Price, 2003)
  • 整合取向治療:以表達性藝術治療自我重建(Barker&Place, 2005)

免費資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