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分享:怎麼會有這麼用心的精神科醫師

心情分享:怎麼會有這麼用心的精神科醫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昨天去回診,我發現那個醫生真的蠻好的,也許還是在住院醫師階段,比較有熱誠而不只是為了賺錢吧,跟他談了有二十分鐘,談到說我覺得人生空虛啦、沒有一個生活的重心、家人都過自己的都不理我之類的,所以覺得很活不下去、活得沒意思,他就說其實我是在嫉妒別人、恨別人、我就覺得說對了,我恨我自己為什麼沒辦法像他們那樣,恨他們為什麼能過得快樂有重心,結果聊著聊著醫生就問我說你知道為什麼到現在都還沒跟你談到藥物嗎?他問我這個問題是藥物可以解決的嗎?我就說藥物只能控制一下情緒,真正的解決我覺得也沒辦法靠藥物,他也認同,他還跟我建議可以另外跟他做心理諮商,我就覺得怎麼有這麼有心的醫生,看個大醫院的健保門診聊了這麼久,一般大醫院的醫生不太可能這麼有時間跟用心,他是真的用心想要釐清我的思緒,最後他問我情緒這樣需要藥物嗎,我回答還是要藥物,因為我已經被我的情緒起伏煩死了,結果他就多加了一天一顆安平靜0.5毫克,算是低劑量,說真的很煩就吃一顆。我感覺昨天聊完就有治療效果了,晚上沒吃安眠藥就睡得蠻好的。

avatar-img
Burt Forster的沙龍
2會員
60內容數
我是有焦慮狀況的人,這個專題主要分享我經歷的故事以及我對精神科和心理有關的心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Burt Forste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剛剛早上跟家人去公園散步半小時左右心情就變好了,原來心情好可以那麼簡單,也許人只要不要一直悶在家裡心情就會好一些吧。就算很煩惱未來的事情也可以單純去散步看綠樹轉移注意力就會好多了。
自從生病能力下降以後能做的事情都有限制,現在找不到活著的意義,覺得沒意思,說工作嗎,依照我現在的能力只能做洗車、洗碗、清潔類的,但又覺得很不喜歡,可是目前已經沒有那個能力做原本想做的,例如大學畢業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就是有點高不成低不就的概念,而且與人相處也退縮很多,害怕人際關係,所以退縮在家,卡
我最近有一個治療精神疾病的心得,就是降低壓力,壓力源是什麼就直接避免它,然後睡個一陣子的好覺自然就會好多了,我覺得很多發病都跟環境適應障礙有關,青春期的發病大多跟出社會障礙有關,他們需要高度的依賴,只要有人能無條件給予關愛和讓他依賴症狀就會好多了,至於怎麼樣學習獨立要個別化,很多父母都不想懂小孩只想
今天我想來說說我內心的矛盾: 其實我的興趣是在自然科學或生物類的,我覺得研究、開發藥物很有趣,後來又對腦科學感興趣,就是腦部怎樣的結構,各個區域不同的功能如何對應到心理,神經心理學就在探討這個,但是呢我又長期接觸賽斯,我知道這跟賽斯思想是違背的,因為賽斯資料很多部分就在說探討心靈才是根本,腦是反應心
到底要稍微違背自己的感覺去做一個新的嘗試還是順著自己的感覺做事。最近我去勞工局談說要去庇護工場,可是現在我發現我真正的感覺是根本不想去,去的理由是覺得不去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其實是恐懼未來,怕現在不做什麼就來不及,因為我長期精神問題在家已經好幾年了,我想說從庇護工場開始,但是最近又一直失眠,我發現我在
我覺得我是藉由大部分時間退縮在家裡減少刺激與壓力以避免發病,現在我三餐都還是家人購買,我幾乎只能在家人的陪同下才能出去吃飯和買東西,自己去大概只敢去超商趕快拿完結帳趕快走。 我覺得我接觸太多人事物會發病,因為我還沒完全接受別人把自己當成人看待。 我一直覺得很想當兒童或青少年,這感覺有點像是一個偽裝的
剛剛早上跟家人去公園散步半小時左右心情就變好了,原來心情好可以那麼簡單,也許人只要不要一直悶在家裡心情就會好一些吧。就算很煩惱未來的事情也可以單純去散步看綠樹轉移注意力就會好多了。
自從生病能力下降以後能做的事情都有限制,現在找不到活著的意義,覺得沒意思,說工作嗎,依照我現在的能力只能做洗車、洗碗、清潔類的,但又覺得很不喜歡,可是目前已經沒有那個能力做原本想做的,例如大學畢業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就是有點高不成低不就的概念,而且與人相處也退縮很多,害怕人際關係,所以退縮在家,卡
我最近有一個治療精神疾病的心得,就是降低壓力,壓力源是什麼就直接避免它,然後睡個一陣子的好覺自然就會好多了,我覺得很多發病都跟環境適應障礙有關,青春期的發病大多跟出社會障礙有關,他們需要高度的依賴,只要有人能無條件給予關愛和讓他依賴症狀就會好多了,至於怎麼樣學習獨立要個別化,很多父母都不想懂小孩只想
今天我想來說說我內心的矛盾: 其實我的興趣是在自然科學或生物類的,我覺得研究、開發藥物很有趣,後來又對腦科學感興趣,就是腦部怎樣的結構,各個區域不同的功能如何對應到心理,神經心理學就在探討這個,但是呢我又長期接觸賽斯,我知道這跟賽斯思想是違背的,因為賽斯資料很多部分就在說探討心靈才是根本,腦是反應心
到底要稍微違背自己的感覺去做一個新的嘗試還是順著自己的感覺做事。最近我去勞工局談說要去庇護工場,可是現在我發現我真正的感覺是根本不想去,去的理由是覺得不去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其實是恐懼未來,怕現在不做什麼就來不及,因為我長期精神問題在家已經好幾年了,我想說從庇護工場開始,但是最近又一直失眠,我發現我在
我覺得我是藉由大部分時間退縮在家裡減少刺激與壓力以避免發病,現在我三餐都還是家人購買,我幾乎只能在家人的陪同下才能出去吃飯和買東西,自己去大概只敢去超商趕快拿完結帳趕快走。 我覺得我接觸太多人事物會發病,因為我還沒完全接受別人把自己當成人看待。 我一直覺得很想當兒童或青少年,這感覺有點像是一個偽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