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分享: 沒什麼活著的動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自從生病能力下降以後能做的事情都有限制,現在找不到活著的意義,覺得沒意思,說工作嗎,依照我現在的能力只能做洗車、洗碗、清潔類的,但又覺得很不喜歡,可是目前已經沒有那個能力做原本想做的,例如大學畢業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就是有點高不成低不就的概念,而且與人相處也退縮很多,害怕人際關係,所以退縮在家,卡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不知道生病之後的人是如何接受自己只能往社會標準比較低下的狀況走?因為現在我的家庭支持也沒有我需要迫切賺錢的必要,做那些清潔類的如果不是為了賺錢我還真覺得沒意思,但是這樣活著又覺得快活不下去了,好像自己沒什麼活著的用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urt Forster的沙龍
2會員
60內容數
我是有焦慮狀況的人,這個專題主要分享我經歷的故事以及我對精神科和心理有關的心得。
Burt Forster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24
雖然我上一篇說會所模式的好,但是後來我發現我在經歷過會所模式之後我覺得有一個問題,就是因為會所的理念是不把人當病人,這當然很好,但是不是每個人功能都很高、狀況都很好,有些人就是當下正在被情緒困擾、被妄想、幻聽等等症狀困擾,當會所的職員沒有一點精神疾病的知識,就會比較無法同理,在帶會員做事的過程把精障
2024/12/24
雖然我上一篇說會所模式的好,但是後來我發現我在經歷過會所模式之後我覺得有一個問題,就是因為會所的理念是不把人當病人,這當然很好,但是不是每個人功能都很高、狀況都很好,有些人就是當下正在被情緒困擾、被妄想、幻聽等等症狀困擾,當會所的職員沒有一點精神疾病的知識,就會比較無法同理,在帶會員做事的過程把精障
2024/11/02
我前幾個月天天很痛苦,真的覺得活不下去,到現在好了至少三分之二,已經有動力做事、出門、去社區復健中心跟人社交,理解力也變好了一些,前後差這麼多,所以說憂鬱是有機會好的,我都有點驚訝我可以差這麼多,而且應該也不是藥物的幫忙,我的藥都差不多,之前換過很多都沒什麼幫助。 不過雖然近期憂鬱好很多,但常常晚
2024/11/02
我前幾個月天天很痛苦,真的覺得活不下去,到現在好了至少三分之二,已經有動力做事、出門、去社區復健中心跟人社交,理解力也變好了一些,前後差這麼多,所以說憂鬱是有機會好的,我都有點驚訝我可以差這麼多,而且應該也不是藥物的幫忙,我的藥都差不多,之前換過很多都沒什麼幫助。 不過雖然近期憂鬱好很多,但常常晚
2024/09/27
我覺得精神科的職能治療師也要多多參考不同的助人模式,例如心理治療師是怎麼幫助精神模式非主流者。還有會所模式,那會跟在醫院有很大的不同,精神模式非主流者不再被當作病人,而是可以發揮自己的能力、找回自信,在其中,會員的自主權比在醫院高,比較有個人化的感覺,這不也是職能治療要追求的嗎?但是看看精神科醫院裡
2024/09/27
我覺得精神科的職能治療師也要多多參考不同的助人模式,例如心理治療師是怎麼幫助精神模式非主流者。還有會所模式,那會跟在醫院有很大的不同,精神模式非主流者不再被當作病人,而是可以發揮自己的能力、找回自信,在其中,會員的自主權比在醫院高,比較有個人化的感覺,這不也是職能治療要追求的嗎?但是看看精神科醫院裡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帶著確診過後的發現(請見「確診教我的一課」一文),在生活中,比起現在應該要做什麼,我更常問自己:「我現在想要的是什麼?我現在的狀態是什麼?」。每天起床打開書本念了幾行,只要感覺難以吸收、沒有閱讀的感覺,感到煩悶,我就闔上書本去做別的事情,或是單純放空。其他像是寫作、工作、發社群狀態等等也是,我開始看
Thumbnail
帶著確診過後的發現(請見「確診教我的一課」一文),在生活中,比起現在應該要做什麼,我更常問自己:「我現在想要的是什麼?我現在的狀態是什麼?」。每天起床打開書本念了幾行,只要感覺難以吸收、沒有閱讀的感覺,感到煩悶,我就闔上書本去做別的事情,或是單純放空。其他像是寫作、工作、發社群狀態等等也是,我開始看
Thumbnail
「我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但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對人生感到茫然,生活沒有目標」 自2021開始帶領自我成長課程開始 三不五時就會遇到學習夥伴問這一類的人生問題 我實在無法回答這類的問題 只能透過課堂中設計的活動 和分享一些心理學的概念 希望夥伴們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這陣子又不約而同地在不同場合中
Thumbnail
「我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但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對人生感到茫然,生活沒有目標」 自2021開始帶領自我成長課程開始 三不五時就會遇到學習夥伴問這一類的人生問題 我實在無法回答這類的問題 只能透過課堂中設計的活動 和分享一些心理學的概念 希望夥伴們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這陣子又不約而同地在不同場合中
Thumbnail
沒有力氣 我想打掃,我想做這個做那個,可是身體很像過時五年的手機,體力一下子就用完。 說不感到挫折是假的。人從不會認老,心裡總是只有二十歲,好奇愛玩愛付出。 但身體卻不是頭腦說了算。身體有自己的「人生」。而頭腦經常過於獨裁,要身體做這個做那個,身體做不到,頭腦就責備他。或是身體需要活動,頭腦卻顧著自
Thumbnail
沒有力氣 我想打掃,我想做這個做那個,可是身體很像過時五年的手機,體力一下子就用完。 說不感到挫折是假的。人從不會認老,心裡總是只有二十歲,好奇愛玩愛付出。 但身體卻不是頭腦說了算。身體有自己的「人生」。而頭腦經常過於獨裁,要身體做這個做那個,身體做不到,頭腦就責備他。或是身體需要活動,頭腦卻顧著自
Thumbnail
最近的人生失去了動力,訂定了可行的目標,卻沒有執行的心力。你問我怎麼了,其實我也說不上來,只是失去了所有力氣、慾望跟興趣。 今天早上上班的路上,陽光曬在身上,很溫暖。樹葉縫隙漏出的光,襯著藍天,也很漂亮。以前的我會覺得,朝氣蓬勃的萬事萬物看起來挺好的,心情也挺好的。
Thumbnail
最近的人生失去了動力,訂定了可行的目標,卻沒有執行的心力。你問我怎麼了,其實我也說不上來,只是失去了所有力氣、慾望跟興趣。 今天早上上班的路上,陽光曬在身上,很溫暖。樹葉縫隙漏出的光,襯著藍天,也很漂亮。以前的我會覺得,朝氣蓬勃的萬事萬物看起來挺好的,心情也挺好的。
Thumbnail
網友問道:「像是洗碗這種無聊又無法產生熱情的工作, 怎樣克服或說服自己去做? 目前的習慣是堆一堆才願意洗。」 搞錯解決的方向了,網友問的是如何產生熱情,這問題背後的目的,有很大可能是在目前工作上覺得很無聊,除了賺錢之外沒有什麼成就感,所以越做越不想做。 你可以檢視自己是否有符合以下幾點: 1.沒了這
Thumbnail
網友問道:「像是洗碗這種無聊又無法產生熱情的工作, 怎樣克服或說服自己去做? 目前的習慣是堆一堆才願意洗。」 搞錯解決的方向了,網友問的是如何產生熱情,這問題背後的目的,有很大可能是在目前工作上覺得很無聊,除了賺錢之外沒有什麼成就感,所以越做越不想做。 你可以檢視自己是否有符合以下幾點: 1.沒了這
Thumbnail
最近的日子我時常問我這一句話「生活裡的我為什麼會活得這麼無力?」不確定是不是我對於自己的內省越來越深入,所以越覺得這樣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
Thumbnail
最近的日子我時常問我這一句話「生活裡的我為什麼會活得這麼無力?」不確定是不是我對於自己的內省越來越深入,所以越覺得這樣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
Thumbnail
當現有的人生去掉工作之後, 還剩下什麼? 我是一名出社會工作近三年的物理治療師,自從在北部工作領薪水後,生活就幾乎被工作給填滿,假日也因為平日的工作疲累,以及與家人相處時所感到的壓力等種種原因,而總感覺無法真正感受到工作之外的愉快。 回想起一開始當工作表現亮眼而被主管加薪時,當下的快
Thumbnail
當現有的人生去掉工作之後, 還剩下什麼? 我是一名出社會工作近三年的物理治療師,自從在北部工作領薪水後,生活就幾乎被工作給填滿,假日也因為平日的工作疲累,以及與家人相處時所感到的壓力等種種原因,而總感覺無法真正感受到工作之外的愉快。 回想起一開始當工作表現亮眼而被主管加薪時,當下的快
Thumbnail
放下一切不再抗拒生命,學習接受現在的困境時,才是自由與療癒的開始,把生命的難題當作反饋與禮物,才是突破逆境的鑰匙! 這就是所謂臣服的力量 - 生命中所有遇到的問題,大部分的人認為是"事件"影響了自己;事實上是"自己的念頭"在阻礙前進的道路,解決事情之前,倒不如先與自己真正的情緒共處吧!
Thumbnail
放下一切不再抗拒生命,學習接受現在的困境時,才是自由與療癒的開始,把生命的難題當作反饋與禮物,才是突破逆境的鑰匙! 這就是所謂臣服的力量 - 生命中所有遇到的問題,大部分的人認為是"事件"影響了自己;事實上是"自己的念頭"在阻礙前進的道路,解決事情之前,倒不如先與自己真正的情緒共處吧!
Thumbnail
居家防疫時期,待在家裡久了很容易造成行動力下滑,身心變得沉重,什麼都不想做懶得動的情形,我懂。在去年搬到淡水後,疫情還沒那麼嚴重時我就曾經連續兩個禮拜未出門(只下樓倒了一兩次垃圾),整個人昏沉消極,失去活力,人生彷彿停滯。 那時候我回答了一題安妮的動態問答,我才警覺我認為我的心智年齡是八十歲,只有戀
Thumbnail
居家防疫時期,待在家裡久了很容易造成行動力下滑,身心變得沉重,什麼都不想做懶得動的情形,我懂。在去年搬到淡水後,疫情還沒那麼嚴重時我就曾經連續兩個禮拜未出門(只下樓倒了一兩次垃圾),整個人昏沉消極,失去活力,人生彷彿停滯。 那時候我回答了一題安妮的動態問答,我才警覺我認為我的心智年齡是八十歲,只有戀
Thumbnail
毛病要改很不容易,所以短期內要有力氣也不容易,我就接受這個狀態吧!還能自由行動,生活瑣事能處理就可以了,探尋未來的方向是一直要做的功課,找到方向後,或許力氣就回來了。 想讓妳明白,我的狀況是這樣的,或許不能像其他人一樣,常出去玩,或一起做什麼,但是有一個人互相牽掛、關心,可以通通文字訊息,或用語音講
Thumbnail
毛病要改很不容易,所以短期內要有力氣也不容易,我就接受這個狀態吧!還能自由行動,生活瑣事能處理就可以了,探尋未來的方向是一直要做的功課,找到方向後,或許力氣就回來了。 想讓妳明白,我的狀況是這樣的,或許不能像其他人一樣,常出去玩,或一起做什麼,但是有一個人互相牽掛、關心,可以通通文字訊息,或用語音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