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分析做了十多年,那個輔導都不會比我在「分析我」這點上做得更好。
人不是必然最清楚了解自己的,得看他想不想清楚自己。
最後一節的心理諮詢,我有不少話要說也無話可說。認清了部分的自己是想要認同,最近連錢都不想動手賺…想賺,但不想動手。賺錢是為了什麼,我這一刻也不想探索。但我聽到內心在痛苦的說「看著我、看看我」。
這也許就是為什麼只要有人一星期跟我檢視一次進度、遇上的狀況或是情緒之類,我就會做得比只有我一個人好得多。可能我從來都沒有擺脫過想要獲得父母關注的情緒,想要證明自己、想要認可。我的金錢焦慮是一個表象,我還沒弄清全部的步驟跟答案。但某程度上,好像又跟表達自己扯上了關係。
也許等我弄清了再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