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自在】你了解自己、愛自己嗎? 心理師談如何探索自己的內在

2023/01/3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會想進行心理諮商的人,大多是對探索自己的內在有興趣,或是想藉由探索自己一內在,形成定向,解決問題。
可說到底一個人的內在是指什麼呢? 意識、潛意識?或是更深而隱晦不可得的層面嗎?
探索內在,有個重要的目的要達成,在於讓自己的想法趨於一致。趨於一致的意思是,有時人會有多樣的需求,而在這些需求之間是矛盾衝突的,例如,我想要玩樂,又想要工作賺錢。又例如既希望自己可以放鬆,但又希望自己樣樣好。
這些矛盾的想法就會容易彼此糾纏,也會對自我造成拉扯,一個人就會三心二意,或是前後不一,因為這個人的需求多樣,時常在變動中。
而自我探索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多個不同區塊,不同角色的自己,整合的完整些,使各部分的自己能相互協調,什麼時候該以什麼原則為優先。
在探索自我內在時,最困難之處,是你要敢問問自己,我這些想法那裡來的?即便有負向想法,也問問自己為什麼這樣了?
不急著否定自己那些負面的念頭,但同時,也不急著把負面的念頭就當成自己,因而順從它做出愚不可及,或讓自己後悔的事。
要探索自己,最需要的是時常去掌握自己念頭的脈絡,從何而來,從何而去。
很多人在自我探索時,容易有的毛病是,把自己的原因歸咎在別人身上,例如:因為他先凶我,所以我也就生氣了!
這樣的脈絡乍聽之下好像有理,但更多時候,是不願去看自己的真相,那些潛藏在別人影響下的真相:是自己到底怎麼了所以會被影響到?
自己怎麼了,就是去探究自己當下的動心起念如何形成,多去注意,就能在相類似的情境下,能去看到自己的傾向。
能看到自己的傾向,才能在下次類似情境到來時,讓自己及時喊停,不落入自己理所當然的認知中,而能有新的選擇權產生。
舉例來說,當自己總是為家人、朋友不夠關心自己而生氣,那麼就需要去思考,都發生在那些情境會讓自己容易有這樣的念頭,然後,當時別人都說了什麼,所以自己會這樣解讀,那別人有沒有可能有別的意思,但是自己沒想到的,如果有可能有,就需要更進一步思索:
當時我怎麼感覺,為什麼我就容易朝這方向去解讀了呢?
我自己有哪些因素,會影響我自己去這樣想?
這樣的作法,很像你在一杯清水中,突然加入了水彩顏料,它的顏色漸漸暈開,但你卻試圖去看清楚「它是如何暈開」。
漸漸的,你會對於自己的起心動念很敏感,你也會變的很能推論別人的起心動念,隨著你覺察自己內在的能力提高,你會趨於一種透明的狀態,好似自己的每個部分,都被安放在適當的位置,然後你整個人也很能和諧的處在當下。未來需要前進,但不需要煩惱;過去可以懷念,但卻不用執著。現在,就是最好的現在,也會是你意識焦點的全部。
你會有一種安然與自在,由內而生,不假外求,因為你懂你自己,也能好好整合自己,外在如何變動就影響不了你。
------------------------------------------------------------
把心養好了,前方的路都是能走順的!
養心能斷煩惱,覺知找回喜悅
------------------------------------------------------------
作者林玉珊心理師,陪你療癒生命難題,有需要可以來信詢問[email protected]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金剛經說「善護念」,透過對心性、意識、心念的關注,以心為本,進行修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