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自在】你了解自己、愛自己嗎? 心理師談如何探索自己的內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會想進行心理諮商的人,大多是對探索自己的內在有興趣,或是想藉由探索自己一內在,形成定向,解決問題。
可說到底一個人的內在是指什麼呢? 意識、潛意識?或是更深而隱晦不可得的層面嗎?
探索內在,有個重要的目的要達成,在於讓自己的想法趨於一致。趨於一致的意思是,有時人會有多樣的需求,而在這些需求之間是矛盾衝突的,例如,我想要玩樂,又想要工作賺錢。又例如既希望自己可以放鬆,但又希望自己樣樣好。
這些矛盾的想法就會容易彼此糾纏,也會對自我造成拉扯,一個人就會三心二意,或是前後不一,因為這個人的需求多樣,時常在變動中。
而自我探索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多個不同區塊,不同角色的自己,整合的完整些,使各部分的自己能相互協調,什麼時候該以什麼原則為優先。
在探索自我內在時,最困難之處,是你要敢問問自己,我這些想法那裡來的?即便有負向想法,也問問自己為什麼這樣了?
不急著否定自己那些負面的念頭,但同時,也不急著把負面的念頭就當成自己,因而順從它做出愚不可及,或讓自己後悔的事。
要探索自己,最需要的是時常去掌握自己念頭的脈絡,從何而來,從何而去。
很多人在自我探索時,容易有的毛病是,把自己的原因歸咎在別人身上,例如:因為他先凶我,所以我也就生氣了!
這樣的脈絡乍聽之下好像有理,但更多時候,是不願去看自己的真相,那些潛藏在別人影響下的真相:是自己到底怎麼了所以會被影響到?
自己怎麼了,就是去探究自己當下的動心起念如何形成,多去注意,就能在相類似的情境下,能去看到自己的傾向。
能看到自己的傾向,才能在下次類似情境到來時,讓自己及時喊停,不落入自己理所當然的認知中,而能有新的選擇權產生。
舉例來說,當自己總是為家人、朋友不夠關心自己而生氣,那麼就需要去思考,都發生在那些情境會讓自己容易有這樣的念頭,然後,當時別人都說了什麼,所以自己會這樣解讀,那別人有沒有可能有別的意思,但是自己沒想到的,如果有可能有,就需要更進一步思索:
當時我怎麼感覺,為什麼我就容易朝這方向去解讀了呢?
我自己有哪些因素,會影響我自己去這樣想?
這樣的作法,很像你在一杯清水中,突然加入了水彩顏料,它的顏色漸漸暈開,但你卻試圖去看清楚「它是如何暈開」。
漸漸的,你會對於自己的起心動念很敏感,你也會變的很能推論別人的起心動念,隨著你覺察自己內在的能力提高,你會趨於一種透明的狀態,好似自己的每個部分,都被安放在適當的位置,然後你整個人也很能和諧的處在當下。未來需要前進,但不需要煩惱;過去可以懷念,但卻不用執著。現在,就是最好的現在,也會是你意識焦點的全部。
你會有一種安然與自在,由內而生,不假外求,因為你懂你自己,也能好好整合自己,外在如何變動就影響不了你。
------------------------------------------------------------
把心養好了,前方的路都是能走順的!
養心能斷煩惱,覺知找回喜悅
------------------------------------------------------------
作者林玉珊心理師,陪你療癒生命難題,有需要可以來信詢問annacathea@gmail.com。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金剛經說「善護念」,透過對心性、意識、心念的關注,以心為本,進行修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帶著自己原生家庭的業力議題到來,業力的意思是習性,習性會影響思考,也會限制思考。舉例來說,如果你生在一個愛好面子的家族裡,家族的長輩總是喜歡比較,耳濡目染之下,你也容易將比較一事看的重要。 因為你在這環境下,你學會的是比較,且要比贏,才能維持體面的生活,這樣你就不得不把比較一
人都會有自己的人生難題, 感情難關、親情糾葛、工作不順、事業難成、 痛苦不已、無意義感、壓力、焦慮、徬徨等。 想要找人求助, 卻可能透露自己的弱點、黑暗面, 別人也未必能懂, 即便能聊聊, 未必切中要害, 更難讓自己有力量持續去改變, 真的解決問題。 此時,你會希望有個朋友, 夠溫柔你夠接住你的情緒
當大家向上司或朋友捍衛自己的主張,都會怎麼做呢? 先看看下面故事劇情,揣摩一下自己會如何捍衛主張。 故事的開始是這樣… 當小鳳來到諮商所時,顯得悶悶不樂,這件事情已經困擾她好一陣子,小鳳一直忍耐與調適,但直到今天又發生類似的事更加侵害小鳳的權益。小鳳描述當時又發生類似事情時,彷彿腦門一轟…
這是一個很耐人尋味的問題,到底有沒有辦法修心? 要界定修心之前,要先界定什麼是心? 心會是想法念頭嗎? 那些所想、所思就是心嗎? 如果我要為修心下定義,我想會是「讓自己的心在一段時間內,處於平靜與能有體悟的狀態」。 有時我的個案會跟我分享,他在一段時間內念頭是飄來飄去的, 有時這樣想,有時又自我反
心理諮商的費用門檻高,動輒50分鐘2000元,甚至更高,但當心理有煩惱時,能藉由專業來釐清自己的思緒,對於自我進行洞察還是必要的。既然要花錢買專業治療了,那重要的是,怎麼買到合乎己意,又能有效用幫助自己成長的治療。 在心理諮商師與個案的關係上,本質就存在某些不對等,包括專業資訊的不對等,還有權力的不
曾經有個個案來諮商時告訴我,他的焦慮來源就是他家的小朋友,小朋友大約1-2歲,正值好動愛玩,一發生事情又會哭的呼天搶地的階段。 那發生什麼事呢?從沒有人陪著他玩,或他要的玩具不給他,或是不想要吃飯,剛睡起來等都會,好像任何點小事沒有順他的意,他就用哭來表達抗議。然後照顧的過程就是在抱起他、安撫、眼神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帶著自己原生家庭的業力議題到來,業力的意思是習性,習性會影響思考,也會限制思考。舉例來說,如果你生在一個愛好面子的家族裡,家族的長輩總是喜歡比較,耳濡目染之下,你也容易將比較一事看的重要。 因為你在這環境下,你學會的是比較,且要比贏,才能維持體面的生活,這樣你就不得不把比較一
人都會有自己的人生難題, 感情難關、親情糾葛、工作不順、事業難成、 痛苦不已、無意義感、壓力、焦慮、徬徨等。 想要找人求助, 卻可能透露自己的弱點、黑暗面, 別人也未必能懂, 即便能聊聊, 未必切中要害, 更難讓自己有力量持續去改變, 真的解決問題。 此時,你會希望有個朋友, 夠溫柔你夠接住你的情緒
當大家向上司或朋友捍衛自己的主張,都會怎麼做呢? 先看看下面故事劇情,揣摩一下自己會如何捍衛主張。 故事的開始是這樣… 當小鳳來到諮商所時,顯得悶悶不樂,這件事情已經困擾她好一陣子,小鳳一直忍耐與調適,但直到今天又發生類似的事更加侵害小鳳的權益。小鳳描述當時又發生類似事情時,彷彿腦門一轟…
這是一個很耐人尋味的問題,到底有沒有辦法修心? 要界定修心之前,要先界定什麼是心? 心會是想法念頭嗎? 那些所想、所思就是心嗎? 如果我要為修心下定義,我想會是「讓自己的心在一段時間內,處於平靜與能有體悟的狀態」。 有時我的個案會跟我分享,他在一段時間內念頭是飄來飄去的, 有時這樣想,有時又自我反
心理諮商的費用門檻高,動輒50分鐘2000元,甚至更高,但當心理有煩惱時,能藉由專業來釐清自己的思緒,對於自我進行洞察還是必要的。既然要花錢買專業治療了,那重要的是,怎麼買到合乎己意,又能有效用幫助自己成長的治療。 在心理諮商師與個案的關係上,本質就存在某些不對等,包括專業資訊的不對等,還有權力的不
曾經有個個案來諮商時告訴我,他的焦慮來源就是他家的小朋友,小朋友大約1-2歲,正值好動愛玩,一發生事情又會哭的呼天搶地的階段。 那發生什麼事呢?從沒有人陪著他玩,或他要的玩具不給他,或是不想要吃飯,剛睡起來等都會,好像任何點小事沒有順他的意,他就用哭來表達抗議。然後照顧的過程就是在抱起他、安撫、眼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由於我天性敏感容易想太多卻又不作為,造成現在所說的內耗人士,導致書讀不進去,和朋友在一起也都在檢討自己,玩不開,容易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自己想了好久好久,也會因為自己說出去的話而懊惱至少一天,這讓我變得說話小心,與人的距離有種模糊的界線。 於是我對心靈成長類的話題特別感興趣,而且不僅僅是雞湯,還要實際
Thumbnail
在碩博士階段,面對來自學業和社會的多重壓力,你可能經常忽略自己內心的需求,反而被外界的期待所牽動。這篇文章將帶你一步步釐清自身需求,學習做出更符合自己內心的選擇,讓每個決定都源於真實的自我,從而減少情緒內耗,找到內心平衡。 ▋探索個人喜好與真實需求 第一步是認識自己的興趣和需求。只有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Thumbnail
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是自我察覺的第一步。這句話道出了自我成長與內心探索的重要性。人生中,我們往往忙於追求外在的成功、滿足他人的期待,卻很少靜下心來真正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不僅是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更是了解自己的需求、渴望、價值觀以及內心深處的真正感受。 不斷探索 了解自己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反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Thumbnail
透過學習哲學諮商,作者開始了一段整合自我的旅程。學習過程讓作者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潛意識,並學會平衡發展理性、情感及靈性,越發有能力陪伴他人。整篇文章探討了與自己對話的重要性,並提到互為主體原則在哲學諮商中的意義。
Thumbnail
瞭解自己並不僅僅是一種自我認知的過程,更是一種尋找自我定位和生活方向的探索。此外,瞭解自己與財富自由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首先,瞭解自己意味著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興趣、才能和價值觀,這可以幫助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職業或事業方向。其次,瞭解自己還意味著知道自己的財務目標和價值觀。
Thumbnail
當我們踏入身心靈領域,不同的派別和觀點確實讓人眼花繚亂。有人強烈主張必須施行嚴格的隔絕自己再內觀中心、避免外界干擾,才能真正認識自己。然而,也有人鼓勵尋求專業心理諮詢,認為這才是有效的幫助。 面對這麼多不同的建議,作為身心靈初學者的人一定會感到非常矛盾。在時間和金錢都有限,無法一一學習所有的派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某個平台上看到一個網友的發文- 「我的心理師一直叫我專注呼吸跟練習呼吸,但我很想告訴他呼吸根本沒有辦法幫我解決問題」。 當時看到這篇文的心情是很五味雜陳的,因為這個網友很明顯的對諮商的功能有誤解,諮商從來都不是為了幫助一個人「解決問題」,而是透過諮商師的引導去覺察自己的認知(價值觀、信念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覺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將注意力收回自己的內在,以搞定自己,達到關係中的平衡。裏面分享了三個心法,包括將注意力放回內在、改變口頭禪以及保持好奇的方式,來幫助讀者搞定自己。透過自我覺察,讓情緒不輕易受外境影響,尋迴心靈的安定,並停止關係中的內耗與對立。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由於我天性敏感容易想太多卻又不作為,造成現在所說的內耗人士,導致書讀不進去,和朋友在一起也都在檢討自己,玩不開,容易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自己想了好久好久,也會因為自己說出去的話而懊惱至少一天,這讓我變得說話小心,與人的距離有種模糊的界線。 於是我對心靈成長類的話題特別感興趣,而且不僅僅是雞湯,還要實際
Thumbnail
在碩博士階段,面對來自學業和社會的多重壓力,你可能經常忽略自己內心的需求,反而被外界的期待所牽動。這篇文章將帶你一步步釐清自身需求,學習做出更符合自己內心的選擇,讓每個決定都源於真實的自我,從而減少情緒內耗,找到內心平衡。 ▋探索個人喜好與真實需求 第一步是認識自己的興趣和需求。只有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Thumbnail
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是自我察覺的第一步。這句話道出了自我成長與內心探索的重要性。人生中,我們往往忙於追求外在的成功、滿足他人的期待,卻很少靜下心來真正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不僅是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更是了解自己的需求、渴望、價值觀以及內心深處的真正感受。 不斷探索 了解自己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反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Thumbnail
透過學習哲學諮商,作者開始了一段整合自我的旅程。學習過程讓作者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潛意識,並學會平衡發展理性、情感及靈性,越發有能力陪伴他人。整篇文章探討了與自己對話的重要性,並提到互為主體原則在哲學諮商中的意義。
Thumbnail
瞭解自己並不僅僅是一種自我認知的過程,更是一種尋找自我定位和生活方向的探索。此外,瞭解自己與財富自由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首先,瞭解自己意味著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興趣、才能和價值觀,這可以幫助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職業或事業方向。其次,瞭解自己還意味著知道自己的財務目標和價值觀。
Thumbnail
當我們踏入身心靈領域,不同的派別和觀點確實讓人眼花繚亂。有人強烈主張必須施行嚴格的隔絕自己再內觀中心、避免外界干擾,才能真正認識自己。然而,也有人鼓勵尋求專業心理諮詢,認為這才是有效的幫助。 面對這麼多不同的建議,作為身心靈初學者的人一定會感到非常矛盾。在時間和金錢都有限,無法一一學習所有的派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某個平台上看到一個網友的發文- 「我的心理師一直叫我專注呼吸跟練習呼吸,但我很想告訴他呼吸根本沒有辦法幫我解決問題」。 當時看到這篇文的心情是很五味雜陳的,因為這個網友很明顯的對諮商的功能有誤解,諮商從來都不是為了幫助一個人「解決問題」,而是透過諮商師的引導去覺察自己的認知(價值觀、信念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覺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將注意力收回自己的內在,以搞定自己,達到關係中的平衡。裏面分享了三個心法,包括將注意力放回內在、改變口頭禪以及保持好奇的方式,來幫助讀者搞定自己。透過自我覺察,讓情緒不輕易受外境影響,尋迴心靈的安定,並停止關係中的內耗與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