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1/2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北歐神話經典導讀 (4):「9 世界」這說法打哪來的?

「北歐神話」中有 9 個世界——可能隨便抓個路人都會聽過;但是,大家有想過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嗎?哦,不就是神話裏面有寫嗎?異教人吃飽太閒連這個都要翻案嗎?沒有喇~確實文獻有提到許多「世界」,也提到有 9 個;然而…

raw-image

9 世界怎麼來的

如果 Google「北歐神話中的 9 世界」很容易找到好幾頁以一棵樹為主幹的垂直地圖;乍看有點錯綜複雜,往下滑之後反而會有更多的困惑——怎麼會長得都不太一樣?

  起初我跟你一樣問號,讀過原典後發現道理很簡單;就算只談構成「北歐神話」的兩大支柱——《詩體埃達》(Poetic Edda)、《散文埃達》(Prose Edda)——都有提到「9 世界」,而且都很默契地不告訴你是哪幾個,也沒交代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

  成書較早的《詩體埃達》幾乎是卷首就做好世界觀設定,深怕讀者第一話都沒讀完就不追番了。以下出自〈女先知預言〉(Völuspá) 第 2 節:

Ek man jötna ár um borna, þá er forðum mik fœdda höfðu; níu man ek heima, níu íviði, mjötvið mœran fyr mold neðan.
我仍記得那些過去曾養育我的舊日巨人;我記得有 9 個領域,有 9 位樹之女巨魔,度衡之神木於土地之下。

看不懂不是你的問題,市面上的書不會這樣翻;我是直譯古北歐語 (Old Norse) 的字面意涵。所以說,怎麼會有巨人和神木?

女先知請講人話

關於「樹之女巨魔」(íviði),我看過有的只譯成「女巨人」,還有的直接稱「樹根」;íviði 在〈海因德拉之歌〉(Hyndlyljóð)、〈奧丁的渡鴉咒歌〉(Hrafnagaldr Óðins) 與《散文埃達》其中一個章節〈北歐詩人的語言〉(Skáldskaparmál) 都有提過。

  這些文獻中,íviði 首先是女巨魔的名字 (Trǫllkvenna)(巨人和巨魔差在哪以前有寫過喲),再來就字詞本身分析是「宿木者」的意思,最後才是根據「『宿木者』寓居於樹材之內」的意象才詮釋出「樹根」的隱喻。

  「度衡之神木」(mjǫtvið mœran) 也是字面意義,mjǫtvið 由兩個字組成:「木/樹/木材/森林」(viðr) 與「恰當測量、尺度」(mjǫt);mœran 有偉岸、著名、輝煌等意。根據這些字意與上下文,多數學者當它作「尤格德拉希爾」(Yggdrasill) 的另一名諱,也就是俗稱「世界樹/宇宙樹」的那棵梣木。為何理當撐起天地的世界樹卻在地底下?或許是在強調這段神話故事之古老,甚至連世界樹都還是種子的遙遠紀元。

  光解釋一節詩歌就要這麼囉嗦會變成論文吧…以上是作為例子,想像大家說明,相較於只閱讀市售的北歐神話,或許會不小心錯失掉部分涵義與詩意,偏可惜呀。往後就盡量不交代太多翻譯考量了,會爆字數。

「海姆」是什麼?

細心的讀者應該注意到我還沒解釋,為什麼譯文是「9 域」,而非「9 世界」?只是翻譯差異的問題嗎?殼蟻這麼說,但精確而言把 heim 翻譯成「世界」在多數時候會是錯的。

  heim 的一般意義是「老家」、「故鄉」、「領域」等。一般書籍簡介「華納海姆」(Vanaheimr),原意只是這個地方是「華納神族的故鄉/華納神族的領土/華納神族的家園」等;與現代意義下意味著「全球」、「地球」的「世界」差多了。就算理解成「世界」,意思也更接近「廣袤的大地」。

  套用現代理解,殼蟻稱台南為「甜之領域」(sætaheimr) 亦是恰到好處;這是我剛剛用古北歐語的語法,根據構詞規則捏的新詞。然後,以往大家好像很愛,再次順手附上盧恩文字 (Younger Futhark):ᛋᛅᛏᛅᚼᛅᛁᛘᛣ。

「加德」是什麼?

上網找一樣不難發現「9 世界」不僅包含了「海姆」,還有的叫「加德」(garðr) ,〈女先知預言〉可沒有說「加德」算不算 heim,但看起來全部講在一塊兒是主流。

  幾乎所有版本的北歐神話地圖都一定會提到 2 個「加德」,即人類寓居的米加德 (Miðgarðr) 與阿薩神族 (Æsir) 為主的諸神根據地阿斯加德 (Ásgarðr);所以「加德」和「海姆」不一樣嗎?

  garðr 也表示「地方」,但其他特徵與 heim 不同,它還有「圈起來」的意思;具封閉性的空間,像是柵欄或牆圍起的範圍,一座莊園或一棟大宅院、庭園,甚至城池等。現代英語的院子 (yard) 字源便來自 garðr。

  同樣試著來舉台灣版的例子。印象中,台北行天宮拜的是關聖帝君和祂的親朋好友,或許殼蟻稱作「關宮」(Guanisgarðr)?某層意義上和阿斯加德有像,反正都是萬神殿;是說,我這樣亂搞會不會被告…

小結

老讀者大概一開始就意識到這類主題會分很多篇;那你可能比我還懂我,本來還以為至少能在本文交代完《詩體埃達》和《散文埃達》刻劃出的神話地理學 (Geography in Mythology) 有哪裡不同。

  和上次談冰島火山的「地理神話學」(Geomythology) 不同,這次我們不是把地理學當作理解神話的工具,而是從神話文本中找出古北歐時代的地理觀念。總之,最終系列文希望能提供給大家一個異教人版本的神話地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