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1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2年能贏,因為梅西的隊友是為了他而踢球的──《無形資產》


「我想為梅西而死。」
達米安‧馬丁內斯(Damián Emiliano Martínez)
「如果他開口,我願意為了梅西上戰場。」
羅德里戈‧德‧保羅(Rodrigo De Paul)

對,你想得沒錯,這兩段話提到的「梅西」就是在2022年終於捧起卡達世界盃冠軍獎盃的當代球王Lionel Messi,而說出這兩段話的馬丁內斯與德‧保羅都是阿根廷國家隊的主力球員。很多人或許會對如此激情的發言感到驚奇,畢竟如果把「梅西」代換為哪個宗教或政治領袖,看起來也毫無違和。

還記得在賽事開始前,除了球員個別的消息,整支阿根廷隊最醒目的團隊新聞大概是他們放棄卡達的高檔五星飯店,選擇進駐當地大學校園,原因是為了能讓整個團隊一起進行傳統阿根廷人的烤肉活動”Asado”。而隨著賽事進行,許多球員私底下與梅西的互動也逐漸曝光,幾乎整支球隊都曾經像上述兩位球員一樣對梅西「告白」。我一開始只覺得有趣,一直到前陣子偶然讀了知名棒球球評「曾公」曾文誠推薦的《無形資產:將人人變成神隊友的團隊默契科學》這本書,才逐漸意識到這支阿根廷隊上那種令人印象深刻的團結與毅力,可能就與此有關。

團隊默契(Team Chemistry)到底存不存在?

《無形資產》這本書的主題在「團隊默契」,在台灣各項運動轉播也有將之直譯為球隊間的「化學效應」。就作者瓊‧萊恩(Joan Ryan)的觀察,團隊默契在體育界可以說毀譽參半,美國職棒大聯盟底特律老虎隊老教頭李蘭(Jim Leyland)便不認為團隊默契值得參考,寫出《魔球》的知名作家路易斯(Michael Lewis)更直言:「沒有這種東西。」另一方面,棒球名人堂等級的知名教練托尼·拉魯薩(Tony La Russa)卻為之大力護航:「時不時就有專家跳出來說:『團隊默契』的作用言過其實。這種人的話聽聽就好。」

「團隊默契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它是什麼?以及他如何影響表現?」在評價如此兩極的狀況下,曾為體育新聞專欄作家、又被大聯盟舊金山巨人隊聘為媒體顧問超過10年的作者瓊‧萊恩,展開了《無形資產》的寫作,嘗試探索「團隊默契」這既迷人、卻又捉摸不定的作用,究竟是何方神聖。

關於輸贏,除了數據以外的那些層次

對於職業運動的經營者來說,數據統計流派固然蔚然成風,但始終有無法觸及的角落,畢竟人並非由數字構成,經營球隊與體育遊戲有著根本上的差異。不管是哪種職業運動,總有些球員在A球隊時看似槁木死灰,但到了B球隊卻如魚得水;也有些球員明明驕傲自大、破壞規範,卻總能獲得教練、隊友力挺,打出佳績;更有些球員好像自帶冠軍氣場,不管到哪裡,都能讓團隊煥然一新。如果你對以上的任何一種情況感到好奇,我相信《無形資產》這本書都能提供非常有力的解答,讓讀者可以在觀賞運動賽事的同時,獲得更深層的理解與樂趣。

瓊‧萊恩透過親身經歷提供了很多MLB球員及其他運動員彼此間的故事,讀者會看到1989、2010這兩個世代的舊金山巨人隊內部,看球員們是如何凝聚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團隊,那些看似天南地北的性格,最終竟然搭配的天衣無縫。除此之外,《無形資產》也將帶著讀者以科學工具分析這些來自更衣室的秘辛,從催產素、皮質醇與睪固酮各自的作用,解釋肢體接觸、生活關懷這些看起來無關緊要的小事,為什麼能讓實力並非頂尖的球員成為關鍵,為球隊提供主力球員未必具備的重要動能。運動賽事絕非只有帳面上的數據與勝負,而《無形資產》提供的資訊,可以讓我們已更加立體的眼光,看待球員、球賽背後的千絲萬縷。

阿根廷國家隊

拿2014與2022兩支晉級世界盃決賽的阿根廷隊陣容相比,我想很多人都會同意,擁有阿圭羅(Kun Agüero)、伊瓜因(Gonzalo Higuaín)等全明星鋒線2014阿根廷更為星光熠熠,但卻是相對不顯眼的2022阿根廷才走到了最後。針對這個疑問,有很多人都曾經提出自己的一套見解,在諸多的討論中,有一則報導特別令我印象深刻。那是前德國國家足球隊隊長拉姆(Philipp Lahm)在英國衛報(The Guardian)的專欄,拉姆曾經在2014率領德國隊於巴西世界盃決賽擊敗梅西率領的阿根廷。他分析老對手的角度,應該非常值得參考:

「阿根廷和梅西終於找到了一種令人期待的分工方法:2014年,阿根廷在決賽敗給我們(德國)的時候,梅西的隊友好像在等他自己去踢、去解決所有問題;來到2022年,梅西的隊友是在為他而踢球,而他也會靜候機會來到。」

我想,拉姆的想法,或許是《無形資產》這本書的最佳註腳。

原投稿於【閱讀最前線】:【讀者舉手】2022年能贏,因為梅西的隊友是為了他而踢球的──《無形資產》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書名:無形資產:將人人變成神隊友的團隊默契科學
作者:瓊‧萊恩(Joan Ryan)
出版社:行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