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午餐吃什麼?」這個人生大哉問延伸觸及的經典《雜食者的兩難》

2023/08/3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午餐吃什麼?這個問題有沒有讓大家都很熟悉

閉起眼睛,想像現在的時間是中午11:45,坐在辦公桌前的你腦袋正思索著等等中午休息時間,到底該往哪個地方去。後巷7-11旁邊剛開了一家麵店,看起來不錯,不如去嘗嘗?想想最近「略無節制」的吃法讓自己胖了不少,或許健康餐盒才是更理想的選擇。正當以為下定決心,腦海中竟然浮現早上在茶水間聽到同事提及對面日式餐廳剛好更新了菜單,正好有我喜歡的定食,我是不是…

午餐一直以來都是困難的問題,親愛的你,並不孤單。而《雜食者的兩難:速食、有機和野生食物的自然史》這本經典作品,某個程度就是為了解答「到底要吃什麼?」這一個屬於雜食者的大哉問。作者麥克‧波倫(Michael Pollan)將日常餐食的來源大致區分為工業化、田園與個人三種食物鏈,並且分別追蹤這些不同食物鏈的能量流動,展開了幾趟驚奇之旅。

什麼是雜食者的兩難?

所謂「雜食者的兩難」可以被簡單理解成「到底要吃什麼?」這個人人熟悉的問題。作為雜食者,人類在飲食這方面與無尾熊這種幾乎只能運用單一食物的物種截然不同,無尾熊從不會苦惱午餐要吃什麼,只要眼前有尤加利樹就可以直接開動,而我們卻需要對此認真思考:

什麼都能吃是項天大的恩惠,但挑戰也不少。好處是人類可以成功在地球所有陸地環境中生存,而且吃的種類多,得到的樂趣也多。然而過多選擇也會造成壓力

比起千百年前的智人祖先,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看似擁有更加豐富的選擇,而從波倫上述的角度來看,選擇太多未必是一件完全的好事。走進超市裡,每項食品的標示看似清楚,但實際上那些專有名詞與化學成分能夠提供給一般人的資訊其實不多。換句話說,我們其實不清楚我們選了什麼

波倫的飲食漫遊

這趟充滿色香味的飲食之旅每每將波倫帶到意想不到之地。大型超市販售的小牛肉將他帶到美國中西部著名的「玉米帶(Corn Belt)」,了解大規模生產的玉米如何排擠其他原有作物,攻佔人、牛、雞、魚等各式家畜家禽的菜單。著名有機通路的產品的根源也讓人驚愕,消費者以為購入有機產品代表支持了包裝上的藍天白雲、快樂牛羊,但事實不然。當隨著波倫認識美國有機制度的緣起與演變,讀者將會訝異的發現,有人可以這樣以配合法條的巧妙方法去「創造」出合法的「有機」,而忽略這種飲食方法最初的高尚價值。

除此之外,波倫也親身前往依循傳統方式種植、放牧的小型農場,這樣的產業在國家、世界的規模自然無法與大企業競爭,但卻運用代代累積的智慧與對土地環境的了解,得以在小區域內生根。他更將自己沉浸入獵人與採集者的世界,與遠古的智人祖先一樣,練習透過大地提供的細微資訊,找到食物的蛛絲馬跡,體驗親手獵殺動物的興奮與罪惡。

小結

我認為可以從兩種相互不悖的角度看待《雜食者的兩難》這本書。表面上看起來,波倫是以美國為例,將前述三種食物鏈的真相端在讀者面前,提供讀者更多選擇的資訊。更直接的說法,他是在拆解大企業與工業化生產線在光鮮亮麗的超市裡佈置的廣告與迷思。但從更深的角度看,我認為波倫的意圖不止於此,畢竟真相總有可能會改變,今天的事實,在明天就成了歷史。相較於此,「探索」與「連結」的意圖與嘗試,卻能發揮更大的作用。當讀者開始不滿足於被廣告訊息所餵養,嘗試著去理解在農場、田地裡真實發生的事情,去親手碰觸被衛生、清潔等理由過濾掉的髒汙,這才是真正轉變的開始,而這或許是波倫更希望這本書能做到的事。

原投稿並刊於【閱讀最前線】:【讀者舉手】從「午餐吃什麼?」這個人生大哉問延伸觸及的經典《雜食者的兩難》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書名:雜食者的兩難:速食、有機和野生食物的自然史
作者:麥克‧波倫(Michael Pollan)
出版社:大家


 

    17會員
    47內容數
    閱讀是向未知的獻祭。不管獻祭的對象為何,只要足夠虔誠,收穫的總是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