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能幫忙!|口述影像工作坊Part2|作為陪跑員,我或許能做的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大家好,我在上一篇文章(Part 1)中提到了口述影像的價值。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回歸當初學習口述影像的初衷——如何利用系統性的方法,將景色描述給視障的朋友呢?在這裡,我將結合影視局口述影像服務手冊以及對我現階段陪跑有用的觀點,來分享給大家

可能有人認為,只要看得見,能說話就沒問題了吧?但事實上未必如此喔。例如,看看我下面爬武嶺時拍攝的這張路邊風景照,很美麗對吧?

但是,如何在跑步路過時,能夠【短時間清楚描述】這個風景,讓視障朋友立即理解呢?面對這樣的情境,我們可能會僵住,或者說話雜亂無章,使得描述變得不清不楚
武嶺路邊風景,有山有雲有樹有河流

武嶺路邊風景,有山有雲有樹有河流


當然,在正規的口述影像中,會有嚴謹的方法論和審核機制流程來執行。簡單來說,「完形優先」是其中的基礎核心(如手冊的P23)

而這篇我想從這個核心,再以另外的角度去思考,我們該如何在短時間內讓別人掌握事情的全貌呢?其實,這時候很適合使用麥肯錫的「金字塔原則」來拆解,其中結構分為:重點結論+支持論點+補充說明

  • 重點結論:如何用一句話說明眼前的主題

首先,特別是一些會讓人驚艷的景色或事物,它們往往由多種複雜的元素構成,就像上面的風景圖一樣,有雲朵、山脈、河流等各種元素交織成美麗的風景。對於這種複雜的事物,讓聽者先掌握全貌是非常重要的,來幫助他們更深入地投入想像中。另外,搭配描述事物的常見5W1H框架,也是一個很好的起手式喔。

  • 支持論點:找出支持前面主題的元素

就如同一般的溝通原則,支持的元素要讓人容易理解為重點,避免使用艱澀的專業術語(除非主題就是介紹這些專業知識),並且我們可以善用比喻、感官形容等修辭技巧。另外,大家都是身處在相同的社會中,想當然也會使用相同的主流用語,所以我們在形容的過程中,不用刻意避免使用像是"看"或"色彩"等感官描述的詞語喔。

  • 補充說明:分享其他的主觀體驗和故事

我想大部分的情況下,能在有限時間完成前兩項就已經很棒了。不過,陪跑的閒聊是非正式且輕鬆的情境,如果有充裕的時間,比如像是停下來休息補給或是訓練LSD(Long Slow Distance = 可以邊跑邊輕鬆聊天的配速)時,不妨延伸分享自己的故事體驗,就像朋友一樣,這樣不也很棒嗎?

以上我們可發現,透過結構把「描述眼前的景色事物」這個情境拆解開來,最重要的還是回歸到人與人之間【如何有效傳達訊息】,其實都有異曲同工的道理
只要是人與人之間的有效溝通,都有類似的道理

只要是人與人之間的有效溝通,都有類似的道理


最後,雖然這篇文章主要是關於口述影像,但「報讀」對於視障朋友來說,仍然是最重要的日常所需,例如:人導法的引導技巧、遇到障礙物時如何提醒等等(如手冊的P18)

不過,就像課程中老師所說的,「報讀」就像白飯一樣,是我們日常所需的主食,但生活總不會那麼平淡無趣,都只吃白飯,偶爾也會來點「口述影像」這類的大餐,多一點不同的體驗,生活不就也有趣多了嗎?

以上是我上完課後主觀的分享,雖然很可惜沒辦法再北上去上後面的課程,不過自己也設立幾個小小挑戰和嘗試,希望盡可能讓學到的東西可以逐漸熟悉以及應用上囉。大家下次再見。

(以上部分內容,引述來源為「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認 識影視節目口述影像服務」)



延伸閱讀:我試著用AI圖像解釋模型,來針對前面的風景照解釋。如果有AI技術有更新我會持續試試效果。

ChatGPT可以做簡單的口述影像,但速度很慢 (2023/7/30更新)

ChatGPT可以做簡單的口述影像,但速度很慢 (2023/7/30更新)



已經看到這裡的你,不如現在幫我按個小小的喜歡❤️吧!希望大家會喜歡這次的分享,我們下次再見:)



最近我的個人網站終於架好囉😎!未來新運動文章會改放在新網站喔,歡迎大家前往~

raw-image






現在的我,下班後專注在學習知識、挑戰體驗、與人連結-我認為重要的事情上面,如果你也是喜歡學習、挑戰、幫忙的同好,就過來一起就來分享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口述影像(Audio Description, AD)是透過口述影像協助視障人士理解視覺內容的技術,並且是體驗文化來重新修正框架認知的重要管道
口述影像(Audio Description, AD)是透過口述影像協助視障人士理解視覺內容的技術,並且是體驗文化來重新修正框架認知的重要管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己觀、深觀、近觀、遠觀、望觀》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各景不同,依然動容。 樹作為一棵樹, 乘載天、隙縫地, 屹立扶搖, 撐起一個空間,廣載一片地。 成為樹,來看世界, 是己觀。 看見一粒白米, 可以看到一根金黃稻穗、 再深入凝視些, 有一片稻田、
Thumbnail
視障者的日常生活和應對策略。作者藍介洲以幽默風趣的方式分享視障者生活的豐富與自在。他的書籍讓讀者看見即使面對看不見的困難,也能擁有多姿多彩的生活。
Thumbnail
如何指引視障者。怎麼幫助他們、他們出門的原因和難題
Thumbnail
學圍棋也是如此,從一開始的基本規則,到後來所掌握的吃子技巧、圍地技巧,以及爾後的升級升段,都需要投入一定的心力。有的人會在這過程中因為一些因素而放棄,而堅持到最後的,終會看見山頂的風景。
Thumbnail
很多人站在那邊 卻很難走到對面 ──《陪著你》
09/05/2016 北一段 真實的存在 對於愛山的人來說,其實沒有沒登過的山。 山徑旁的風景只是附加的價值,我們真正在意的是登山的過程。 然而登山的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用腳真的走過; 一種則是在地圖上神遊過。   應該許多愛山人都有這樣的經驗, 你拿著地圖,手指追著地圖上的山
Thumbnail
六、圖像式思考、圖像式演說很好用 跟提筆寫作一樣,演說前要立大綱,只是,這大綱是用文字敘述還是以圖像呈現? 對於我們一般人而言,一幅圖像能記得的內容,絕對比一篇文字多。把要講述的大綱用一幅幅圖像記在腦海裡,還可以在心理圖像中配上關鍵詞,就能讓人侃侃而談。依照心理圖像的放大縮小、自動生成遠、中、近
Thumbnail
我們的思維常常呈現網狀結構,涉及大量相關訊息,表達和行動需要線性思維,而網狀思維與線性思維不相匹配,中間隔著關鍵的一步,即讓網狀思維變得有邏輯和組織。 金字塔原理的核心價值就在於找到一套系統方法,建構一個層級清晰、邏輯清晰的樹狀思維。 只有完成這一步,從思考到表達、從思考到行動的道路才算是完整的。
Thumbnail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 通常社會經驗不足,或者是涉世未深的人,甚至是很少去對生活許多方面進行過深入思考的人,很容易犯只從一個人的外在表現就判斷對方是怎樣為人的錯誤! 而這樣的人不一定都是年紀較輕的人,許多年長的人也有同樣的問題. 許多處在這一個層次的人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己觀、深觀、近觀、遠觀、望觀》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各景不同,依然動容。 樹作為一棵樹, 乘載天、隙縫地, 屹立扶搖, 撐起一個空間,廣載一片地。 成為樹,來看世界, 是己觀。 看見一粒白米, 可以看到一根金黃稻穗、 再深入凝視些, 有一片稻田、
Thumbnail
視障者的日常生活和應對策略。作者藍介洲以幽默風趣的方式分享視障者生活的豐富與自在。他的書籍讓讀者看見即使面對看不見的困難,也能擁有多姿多彩的生活。
Thumbnail
如何指引視障者。怎麼幫助他們、他們出門的原因和難題
Thumbnail
學圍棋也是如此,從一開始的基本規則,到後來所掌握的吃子技巧、圍地技巧,以及爾後的升級升段,都需要投入一定的心力。有的人會在這過程中因為一些因素而放棄,而堅持到最後的,終會看見山頂的風景。
Thumbnail
很多人站在那邊 卻很難走到對面 ──《陪著你》
09/05/2016 北一段 真實的存在 對於愛山的人來說,其實沒有沒登過的山。 山徑旁的風景只是附加的價值,我們真正在意的是登山的過程。 然而登山的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用腳真的走過; 一種則是在地圖上神遊過。   應該許多愛山人都有這樣的經驗, 你拿著地圖,手指追著地圖上的山
Thumbnail
六、圖像式思考、圖像式演說很好用 跟提筆寫作一樣,演說前要立大綱,只是,這大綱是用文字敘述還是以圖像呈現? 對於我們一般人而言,一幅圖像能記得的內容,絕對比一篇文字多。把要講述的大綱用一幅幅圖像記在腦海裡,還可以在心理圖像中配上關鍵詞,就能讓人侃侃而談。依照心理圖像的放大縮小、自動生成遠、中、近
Thumbnail
我們的思維常常呈現網狀結構,涉及大量相關訊息,表達和行動需要線性思維,而網狀思維與線性思維不相匹配,中間隔著關鍵的一步,即讓網狀思維變得有邏輯和組織。 金字塔原理的核心價值就在於找到一套系統方法,建構一個層級清晰、邏輯清晰的樹狀思維。 只有完成這一步,從思考到表達、從思考到行動的道路才算是完整的。
Thumbnail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 通常社會經驗不足,或者是涉世未深的人,甚至是很少去對生活許多方面進行過深入思考的人,很容易犯只從一個人的外在表現就判斷對方是怎樣為人的錯誤! 而這樣的人不一定都是年紀較輕的人,許多年長的人也有同樣的問題. 許多處在這一個層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