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嬰兒潮一代人獨自生活,一個原因是「灰色離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作者:Catherine E. Shoichet和 Parker Leipzig CNN
2023 年 8 月 5 日星期六,美國東部時間下午 1:28 更新

Edith Heyck沒有預料到她會在72歲時獨自生活。

她說:“我一直以為我會結婚。我肯定是被養大成為一個妻子,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會獨自一人。”

Heyck是一位藝術家,也是馬薩諸塞州Newburyport市的兼職公園管理員,她是美國近3800萬獨自生活的成年人之一,根據人口普查數據,獨居人口比例已經達到創紀錄的高點。她還是一個專家們認為在未來幾十年內可能大幅增長的人群。

獨自生活的老年人數量正在增加。在2022年,美國有將近1600萬65歲及以上的人獨自生活,比60年代獨居人群增長了三倍。隨著嬰兒潮一代人的年齡增長,這個數字預計還會繼續增長,這引發了關於美國未來的重要問題。

越來越多的美國老年人獨自生活

自1970年以來,單獨居住的人數大幅增加,尤其是35歲及以上的人群。截至2022年,有近1600萬35歲至64歲和65歲以上的人獨自居住。

raw-image


這種社會變革背後有很多原因,包括女性進入職場帶來的經濟收益以及對婚姻觀念的改變。

其中一個導致老年人獨居人數增加的因素讓專家們感到意外,當他們第一次發現這個趨勢時,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發現:50歲以上成年人的離婚率上升。

鮑林格林州立大學家庭與婚姻研究國家中心的聯合主任蘇珊·L·布朗說:“我們對我們的研究結果感到震驚。”“大量50歲以上的人正在離婚,我們不能再忽視這個群體。”

蘇珊·L·布朗的研究在大約十年前普及了“灰色離婚”這個術語,用來描述這一現象——這曾經是一個罕見的情況,但現在變得越來越普遍。

蘇珊·L·布朗表示:“現在超過三分之一的離婚人士年齡都在50歲以上,我們不能再忽視這個群體了。”

研究人员如何发现“灰色离婚革命”?

阿爾·戈爾和蒂珀·戈爾的令人驚訝的分手在2010年宣布,他們計劃在結婚40年後離婚,這促使布朗和一位同事深入挖掘數據,回答許多美國人都在問的問題:這種情況有多常見?

布朗並不確定,但她持懷疑態度。她記得當時想:“這可能只是名人的現象。”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布朗和林怡芬發現,從1990年到2010年,美國50歲以上的人的離婚率翻了一番。他們稱之為“灰色離婚革命”。

而且這一趨勢仍在持續,不僅名人,普通人也不例外。最近,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宣佈在結婚27年後離婚,登上了頭條新聞。而在北邊,加拿大總理賈斯汀·特魯多,51歲,本周剛剛宣布他和妻子分居。

儘管整體人口的離婚率在下降,布朗說:“老年人真的在打破這一趨勢。”

raw-image

對於65歲以上的成年人,離婚率仍在上升。

布朗說:“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將會單身老去,而且肯定不在婚姻之中。”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這一步驟

蘇珊·邁爾斯明白對一些人來說,晚年結束婚姻可能聽起來不合邏輯,尤其是面臨死亡的時候。

但作為一名在休斯頓擁有幾十年經驗的離婚律師,她聽到了許多年長的客戶決定離婚的原因。

“我有一個客戶告訴我,'我不想在那個男人身邊死去- 我走了,'”邁爾斯說,並指出在疫情期間,對疫苗、口罩和政治問題有不同看法似乎在許多最近的案例中起了作用。

她說:“我看到了一些年長夫婦的離婚案件數量大幅增加,他們的子女已經成年,可能還有一些孫輩。”

邁爾斯說,一些主動提出離婚的老年人感覺自己與配偶漸行漸遠,而一些人遭受了虐待或發現了令人震驚的過錯。其中包括一些80多歲的客戶,他們都覺得無論年齡多大,剩下的生命年華都太寶貴,不想與錯誤的人在一起。

邁爾斯說,與其稱之為“灰色離婚”,她更喜歡使用“銀髮分離者”這個詞,因為它也暗示著重新開始的美好前景,無論年齡多大。

在她的兒子18歲後,Heyck在50多歲時離婚了。

raw-image

“這實際上更像是一種工作關係,而不是完整的婚姻,”她說,而且Heyck在情感上已經準備好一個人生活了。

但是她說,財務上的轉變並不容易。多年來,她掙扎著維持生計,與室友一起生活,無處可去,等待著入住收入調整的老年住房。

“我是一名藝術家。我在經濟上一直處於邊緣。我沒有401(k) … 我一直以為自己會結婚。這是一個很大的意外,”她說。

“灰色離婚”後的財務困難是布朗說她和其他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的問題。

一些人的生活水平顯著下降 - 而且加上老年人的貧困率普遍較高,這是令人擔憂的,她說。

布朗說:“他們把他們的存款減少了一半。我們的調查數據允許我們追踪人們十年甚至更長時間。我們沒有看到任何顯著復甦的證據。”

“灰色離婚”並不是導致老年美國人獨居的唯一原因

有些经历“灰色离婚”的人会再婚,也有些会与新的恋人或其他家庭成员同居。在“灰色离婚”后的最初几年,大约50%的人最终独居。

但许多老年人独居并没有经历“灰色离婚”。有些是丧偶的,还有越来越多的人从未结过婚。

raw-image

“有多少人独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负担得起。” 研究员和心理学家贝拉·德保罗说,“从历史上看,一旦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等金融稳定的救生索出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独居。”

德保罗,现年69岁,住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塔芭芭拉,自豪地宣布她一生都单身。多年来,她一直在研究单身人士,并呼吁更加认真地对待他们的选择。

“实际上,我们比人们意识到的更多,不认为单身或独居是一种负担,而是视之为我们真正喜爱的事物,” 她说。

她指出,独自生活并不意味着孤独。

“有很多研究表明,单身的人比已婚的人更有可能与朋友、亲戚和邻居保持联系……这完全与刻板印象相反,” 她说。

隨著嬰兒潮一代的老齡化,這種趨勢可能會進一步加劇。這也引發了對未來的重要問題

過去幾年,65歲以上獨居的人的比例保持相對穩定,大約在28%左右。但由於嬰兒潮一代規模龐大,該群體的年齡範圍從59歲到77歲,獨居老年人的整體數量正在增加,預計將進一步增加。

專家表示,這可能對全國各地的社區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如果不採取更多措施提供更好的社會服務。

“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誰會照顧他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大多數人不會重新結婚,”布朗說。

馬庫斯·沙費爾是貝勒大學社會學副教授,研究老齡化和健康問題,他稱之為“雙面現象”。

“很多人真的覺得擁有自主權很吸引人——不必每天為洗碗機如何擺放或牙刷放在哪里而爭吵,”他說。 “另一方面……研究一直發現,雖然很多人獨居過得不錯,但獨居者普遍報告更高水平的孤獨感,尤其在晚年更為明顯。”

鑑於與孤獨和社會孤立相關的嚴重健康後果已得到充分證實,研究人員和倡導者正在努力尋找解決方案,幫助獨居老年人,以免為時已晚。

“有很多創新和初創資金用於機器人陪伴——比如機器人狗、元宇宙和人工智能。在日本,這方面正在蓬勃發展,”沙費爾說。 “他們向我們展示了未來老齡化可能會是什麼樣子。”

raw-image

在美國,很明顯未來的老齡化將涉及數百萬更多的獨居老年人,哈佛大學聯合住房研究中心的住房與老齡社會主任詹妮弗·莫林斯基表示。

該中心的預測顯示,隨著嬰兒潮一代的年齡增長,未來幾年內,75歲以上獨居人口將激增,到2038年將超過1400萬人。

到2038年,75歲及以上的大多數人可能會獨居

預計越來越多的75歲及以上的人會選擇獨自生活,這是一個趨勢,反映了更多老年美國人選擇獨居的情況。

raw-image


她說,需要提供更多住房選擇,以便人們可以安全地老去,而不是被困在大型單戶住宅中。

“很多人沒有安全住房,沒有經濟負擔得起的住房,也沒有得到醫療保健或支持和服務的良好服務地點,也沒有交通工具......需求非常大,這需要更多關注,” Molinsky說。

她找到了穩定和快樂,她正在開始新的篇章

Heyck說她非常了解經濟實惠的住房有多麼重要,以及尋找合適住房有多麼困難。

“我滿62歲的那天,我就提交了申請。然後花了我近五年的時間才離開等待名單,”她說。

最終,她得到了一個令人艷羨的老年住房社區的位置,她的房租根據她的收入調整。在那裡住了幾年後,Heyck說她終於找到了她一直渴望的穩定感。

“我有了我以前從未有過的安全感,”她說。 “我覺得我與社區和教堂的聯繫給了我快樂和健康。”

最近,她找到了與鄰居互動的新方式。

raw-image

Heyck開始表演一個關於她的經歷的單口喜劇表演。

“我有過足夠多的丈夫和男朋友,我有些話要說,”她開玩笑道。

“我已經七十歲了,但我還在約會。這總是引來很多笑聲。”

雖然她仍然是一個浪漫主義者,保持著約會,即使經歷了幾次離婚,但Heyck說,過去幾年裡獨自生活的輕鬆和興奮使一件事變得清楚。

無論她遇見誰,她都不想再和任何人住在一起。

avatar-img
90會員
115內容數
除了翻譯各國新聞以外,會將過去演講的一些主題內容放上來。閒暇之餘,分享一些PM心得,歡迎參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amuel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度過又一個週末值班後,Jessica Gold醫生回到家感到筋疲力盡,屈服於自己看電視和整天睡覺的衝動。 就像Gen Z所說,她正在床上腐敗。 Gold是眾多TikTok用戶之一,她對這一最新的病毒性自我關懷術語進行了評論,用戶會發布自己被層層毯子包裹的視頻,通常手中拿著手機或零食。
最年長的嬰兒潮一代和最年輕的Z世代之間存在著近50年的年齡差距。多年來,我們一直聽到這些世代之間的差異有多大,從他們如何花錢、如何工作到如何使用表情符號。 我們在TikTok上看到了「OK Boomer」的趨勢,Z世代批評他們的長輩,而嬰兒潮一代則反駁說年輕世代應該「停止抱怨」。
根據路透社引述蘇丹衛生部的報導,至少有22人在蘇丹奧姆杜爾曼市的一次空襲中喪生,數十人受傷。 在周六發布的一份聲明中,蘇丹準軍事組織快速支援部隊(RSF)表示,有31多人被殺,家園被摧毀,數十名平民受傷。 聲明中寫道:“快速支援部隊譴責周六早上對數個居民區的無辜公民進行的最嚴重的空襲。”
在巴厘島,裸露站在神聖山上的網紅,沒有戴頭盔騎摩托車在島上進行危險的特技表演等,這些都是不負責任的遊客所做的行為。 當談到在巴厘島的不守規矩的遊客時,Niluh Djelantik 可說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她表示,這些只是一些「非常不可接受但卻常見的行為」。
週末期間,豪雨襲擊了印度北部,為遭受熾熱熱浪摧殘的地區提供了一些急需的寬慰。然而,預計其他地區的溫度仍然會保持較高水平,這種高溫突顯出千百萬居住在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的人們是如何成為氣候危機影響下最脆弱的群體。
克里姆林宮拼命試圖讓一切回到原來的樣子,但這只強調了多少已經改變。 這36個小時讓人瞥見了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統治結束的景象。幾乎每一個行動在一週前都是不可思議的,很多行動在17個月前更是無法想象的。
在度過又一個週末值班後,Jessica Gold醫生回到家感到筋疲力盡,屈服於自己看電視和整天睡覺的衝動。 就像Gen Z所說,她正在床上腐敗。 Gold是眾多TikTok用戶之一,她對這一最新的病毒性自我關懷術語進行了評論,用戶會發布自己被層層毯子包裹的視頻,通常手中拿著手機或零食。
最年長的嬰兒潮一代和最年輕的Z世代之間存在著近50年的年齡差距。多年來,我們一直聽到這些世代之間的差異有多大,從他們如何花錢、如何工作到如何使用表情符號。 我們在TikTok上看到了「OK Boomer」的趨勢,Z世代批評他們的長輩,而嬰兒潮一代則反駁說年輕世代應該「停止抱怨」。
根據路透社引述蘇丹衛生部的報導,至少有22人在蘇丹奧姆杜爾曼市的一次空襲中喪生,數十人受傷。 在周六發布的一份聲明中,蘇丹準軍事組織快速支援部隊(RSF)表示,有31多人被殺,家園被摧毀,數十名平民受傷。 聲明中寫道:“快速支援部隊譴責周六早上對數個居民區的無辜公民進行的最嚴重的空襲。”
在巴厘島,裸露站在神聖山上的網紅,沒有戴頭盔騎摩托車在島上進行危險的特技表演等,這些都是不負責任的遊客所做的行為。 當談到在巴厘島的不守規矩的遊客時,Niluh Djelantik 可說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她表示,這些只是一些「非常不可接受但卻常見的行為」。
週末期間,豪雨襲擊了印度北部,為遭受熾熱熱浪摧殘的地區提供了一些急需的寬慰。然而,預計其他地區的溫度仍然會保持較高水平,這種高溫突顯出千百萬居住在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的人們是如何成為氣候危機影響下最脆弱的群體。
克里姆林宮拼命試圖讓一切回到原來的樣子,但這只強調了多少已經改變。 這36個小時讓人瞥見了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統治結束的景象。幾乎每一個行動在一週前都是不可思議的,很多行動在17個月前更是無法想象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一個媒體針對不同世代的人做了一份調查,發現六十歲以上的族群已有三成多退休後想跟好朋友住在附近,至於五十歲以下的人就更多了,居然超過七成,基本上這些較年輕的人已不寄望老了能跟孩子一起住,當然,這也反映如今很多人不婚不生,即便有孩子,也務實地知道在全球社會變遷之下,三代或四代同堂,已經是即將消失的社會
Thumbnail
《富比士》雜誌2024年曾在網路上出版一篇關於美國離婚率高的報導,大意為有百分之四十三的夫妻正式辦理離婚。然而,第二次或第三次婚姻的離婚率,卻要高上許多。第二次婚姻中有六成的夫妻,第三次婚姻中約有七成,最後以離婚收場。 此外,七年之癢這個詞彙頗有道理,因為根據同一篇報導,這些離婚的美國夫妻,平均婚
Thumbnail
《富比士》雜誌2024年曾在網路上出版一篇關於美國離婚率高的報導,大意為有百分之四十三的夫妻正式辦理離婚。然而,第二次或第三次婚姻的離婚率,卻要高上許多。第二次婚姻中有六成的夫妻,第三次婚姻中約有七成,最後以離婚收場。 此外,七年之癢這個詞彙頗有道理,因為根據同一篇報導,這些離婚的美國夫妻
Thumbnail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或適合一個人過生活,但是要自在快樂地過獨居生活絕對有方法,但是也要預作準備與練習,不然等到因各種措手不及的意外發生,被迫獨居而成宅男廢女或獨居老人就慘了
Thumbnail
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化社會,老人獨居戶數量在過去十年增長了近八成。這一趨勢導致「孤獨死」案例的頻繁發生,僅新北市去年就曾在一天內報告了三起孤獨死事件。本文將探討老人獨居現象的原因、社會影響及可能的對策。
Thumbnail
你有沒想過在現今的社會人為何要結婚?是不一定要結婚才能和愛的人一起生活和養育小孩呢?最近無意看見英國一間中學的辯論比賽題目,題目是結婚是否已經過時?這只是一個辯論題目,所以結婚是否真正過時是沒有正確答案的。我就聽說過香港每十對結了婚的人中有五對是離婚的,包括我在內
最近和一位三十而立的年輕人交流,明明已經有了固定女友,卻寧可同居也不願結婚。為了什麼理由?害怕離婚。 這年頭,許多年輕人已宣告進入一個同居時代。婚姻對許多人來說,可以說是避之唯恐不及。尤其在加州,夫妻共同財產制度的規範下,加上無過失離婚,要是另一半明明出軌,是否可以理直氣壯的要求一筆贍養費,
Thumbnail
台灣當前已是一個高離婚率的國家,根據政府公布的資料顯示,我國每年平均離婚對數高達四萬八千對左右;每天平均有一百三十對以上的夫妻離婚,數字十分可觀。
根據統計,美國夫妻第一次婚姻以離婚告終,比例約為35-50%,而第二次婚姻破裂的可能性更高,估計約60-70%。如此可見,現代人面對離婚這件事,已不再是一種衝擊,而是見怪不怪了。針對丁克族夫妻,兩人散了也等於恢復原本單身的生活方式。至於有小孩的夫妻想離婚,事情就會變得複雜,因為要顧及孩子的權益..
Thumbnail
過去這幾十年來,為單一雇主全職工作一直被視為常態,但也逐漸顯示在美國人力市場上,再也無法以此方式謀生。近期 McKinsey《美國機會調查》報告顯示,高達 36% 的就業受訪者,認為自己是獨立工作者。與 2016 年美國獨立勞動力佔就業人口的 27% 來看,這比例明顯增加。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一個媒體針對不同世代的人做了一份調查,發現六十歲以上的族群已有三成多退休後想跟好朋友住在附近,至於五十歲以下的人就更多了,居然超過七成,基本上這些較年輕的人已不寄望老了能跟孩子一起住,當然,這也反映如今很多人不婚不生,即便有孩子,也務實地知道在全球社會變遷之下,三代或四代同堂,已經是即將消失的社會
Thumbnail
《富比士》雜誌2024年曾在網路上出版一篇關於美國離婚率高的報導,大意為有百分之四十三的夫妻正式辦理離婚。然而,第二次或第三次婚姻的離婚率,卻要高上許多。第二次婚姻中有六成的夫妻,第三次婚姻中約有七成,最後以離婚收場。 此外,七年之癢這個詞彙頗有道理,因為根據同一篇報導,這些離婚的美國夫妻,平均婚
Thumbnail
《富比士》雜誌2024年曾在網路上出版一篇關於美國離婚率高的報導,大意為有百分之四十三的夫妻正式辦理離婚。然而,第二次或第三次婚姻的離婚率,卻要高上許多。第二次婚姻中有六成的夫妻,第三次婚姻中約有七成,最後以離婚收場。 此外,七年之癢這個詞彙頗有道理,因為根據同一篇報導,這些離婚的美國夫妻
Thumbnail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或適合一個人過生活,但是要自在快樂地過獨居生活絕對有方法,但是也要預作準備與練習,不然等到因各種措手不及的意外發生,被迫獨居而成宅男廢女或獨居老人就慘了
Thumbnail
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化社會,老人獨居戶數量在過去十年增長了近八成。這一趨勢導致「孤獨死」案例的頻繁發生,僅新北市去年就曾在一天內報告了三起孤獨死事件。本文將探討老人獨居現象的原因、社會影響及可能的對策。
Thumbnail
你有沒想過在現今的社會人為何要結婚?是不一定要結婚才能和愛的人一起生活和養育小孩呢?最近無意看見英國一間中學的辯論比賽題目,題目是結婚是否已經過時?這只是一個辯論題目,所以結婚是否真正過時是沒有正確答案的。我就聽說過香港每十對結了婚的人中有五對是離婚的,包括我在內
最近和一位三十而立的年輕人交流,明明已經有了固定女友,卻寧可同居也不願結婚。為了什麼理由?害怕離婚。 這年頭,許多年輕人已宣告進入一個同居時代。婚姻對許多人來說,可以說是避之唯恐不及。尤其在加州,夫妻共同財產制度的規範下,加上無過失離婚,要是另一半明明出軌,是否可以理直氣壯的要求一筆贍養費,
Thumbnail
台灣當前已是一個高離婚率的國家,根據政府公布的資料顯示,我國每年平均離婚對數高達四萬八千對左右;每天平均有一百三十對以上的夫妻離婚,數字十分可觀。
根據統計,美國夫妻第一次婚姻以離婚告終,比例約為35-50%,而第二次婚姻破裂的可能性更高,估計約60-70%。如此可見,現代人面對離婚這件事,已不再是一種衝擊,而是見怪不怪了。針對丁克族夫妻,兩人散了也等於恢復原本單身的生活方式。至於有小孩的夫妻想離婚,事情就會變得複雜,因為要顧及孩子的權益..
Thumbnail
過去這幾十年來,為單一雇主全職工作一直被視為常態,但也逐漸顯示在美國人力市場上,再也無法以此方式謀生。近期 McKinsey《美國機會調查》報告顯示,高達 36% 的就業受訪者,認為自己是獨立工作者。與 2016 年美國獨立勞動力佔就業人口的 27% 來看,這比例明顯增加。